第十八章
到了乾清門外,崇禎下馬,吩咐王承恩暫到司禮監值房休息,等候呼喚。他對於應該馬上處理的幾件事已經胸有成竹,踏著堅定的腳步走進乾清門。一個太監依照平日規矩,在乾清門內高聲傳呼:“聖駕回宮!”立刻有吳祥等許多太監跪到甬路旁邊接駕。魏清慧和一群宮女正在乾清宮的一角提心吊膽地等候消息,一聽皇上回宮,慌忙從黑影中奔出,跪在丹墀的一邊接駕。
崇禎沒有馬上進入乾清宮,想到皇後、袁妃、公主……馬上都要死去,他在丹墀上彷徨頓腳,發出沉重的歎息。忽然一個太監來到他的麵前跪下,聲音哆嗦地說道:
“啟奏皇爺,請皇爺不要憂愁,奴婢有一計策可保皇爺平安。”
崇禎一看,原來是一個名叫張殷的太監,在乾清宮中是個小答應,平常十分老實,做點粗活,從不敢在他的麵前說話。此時聽他一說,感到奇怪:這個老實奴才會有什麽妙計?於是低下頭來問道:
“張殷,別害怕,你有何妙計?”
張殷回答說:“皇爺,倘若賊兵進了內城,隻管投降便沒有事了。”
崇禎的眼睛一瞪,將張殷狠踢一腳,踢得他仰坐地上,隨即拔出寶劍,斜砍下去,劈死了張殷。這是崇禎平生第一次親手殺人,殺過之後,氣猶未消,渾身顫栗。眾太監和宮女們第一次看到皇上在宮中殺人,都驚恐伏地。看見皇上依然盛怒,腳步沉重地走下丹墀,吳祥趕快追上去,跪在他麵前問道:
“皇爺要往何處?”
“坤寧宮!”
大家聽到皇上要去坤寧宮,一齊大驚,知道宮中的慘禍要開始了。吳祥趕快命一個太監奔往坤寧宮,啟奏皇後準備接駕,同時取來了兩隻宮燈,隨著皇上走出日精門,從東長街向北走去。魏清慧也趕快拉著一個宮女,點著兩隻宮燈,從乾清宮的後角門出去,追上皇帝。
周後正在哭泣,聽說皇帝駕到,趕快到院中接駕。崇禎一路想著,要把宮眷中哪一些人召到坤寧宮,吩咐她們自盡,倘有不肯奉旨立刻自盡的,他就揮劍殺死,決不將她們留給賊人,失了皇家體統。因為考慮著他要親自揮劍殺死宮眷,所以他不進坤寧宮正殿,匆匆走進了東邊的偏殿。皇後緊緊地跟隨著他。跪在院中接駕的太監們和宮女們都站起來,圍立在偏殿門外伺候,顫栗屏息。
崇禎在偏殿正間的龍椅上坐下,命皇後也趕快坐下,對皇後說道:
“大勢去了,國家亡在眼前。你是天下之母,應該死了。”
周後對於死,心中早已有了準備。皇上的話並沒有出她的意料之外。她沒有說話,隻是點點頭,表示明白。坤寧宮的宮女們知道皇後就要自盡,都跪到地上哭了起來。站在殿外的太監們因為宮女們一哭,有的流淚,有的嗚咽。
近三天來,周後因知道國家要亡,心中懷著不能對任何人說出的一件恨事,如今忽然間又出現在心頭。
一個月前,李自成尚在山西境內時,朝中有人建議皇上遷往南京,以避賊鋒,再圖恢複。朝廷上有人讚成,有人反對,使皇上拿不定主意。周後和懿安皇後通過各自的宮中太監,也都知道此事。懿安皇後是讚同遷都南京的,但她是天啟的寡婦,不便流露自己的主張。有一天托故來找周後閑談,屏退左右,悄悄請周後設法勸皇上遷都南京。後來,崇禎心緒煩悶地來到坤寧宮,偶然提到李自成率五十萬人馬已入山西,各州縣望風投降的事,不覺長歎一聲。周後趁機說道:
“皇上,我們南邊還有一個家……”
崇禎當時把眼睛一瞪,嚇得周後不敢再往下說了。從那次事情以後,在宮中隻聽說李自成的人馬繼續往北京來,局勢一天比一天壞,亡國大禍一天近似一天。周後日夜憂愁,寢食難安,但又不敢向皇上詢問一字。她常常瞎想,民間貧寒夫妻,有事還可以共同商量,偏在皇家,做皇後的對國家大事就不許說出一字!她痛心地反複暗想,她雖不如懿安皇後那樣讀書很多,但是她對曆代興亡曆史也略有粗淺認識。她也聽說,洪武爺那樣喜歡殺人,有時還聽從馬皇後的諫言!她小心謹慎,總想做一個賢德皇後,對朝政從不打聽,可是遇到國家存亡大事,她怎能不關心呢?她曾經忍不住說了半句話,受到皇上嚴厲的眼色責備,不許她把話說完。假若皇上能聽她一句勸告,在一個月前逃往南京,今天不至於坐等賊來,國家滅亡,全家滅亡!
她有一萬句話如今都不需要說了,隻是想著兒子們都未長成,公主才十五歲,已經選定駙馬,尚未下嫁,難道在她死之前不能同兒女們見一麵麽?她沒有說話,等候兒女們來到,也等候皇上說話,眼淚像泉水般地在臉上奔流。
崇禎命太監們分頭去叫太子和永王、定王速來,又對皇後說道:
“事不宜遲。你是六宮之主,要為妃嬪們做個榜樣,速回你的寢宮自縊吧!”
周後說道:“皇上,你不要催我,我決不會辱你朱家國體。讓我稍等片刻。公主們我不能見了,我臨死要看一眼我的三個兒子!”
皇後說了這句話,忍不住以袖掩麵,痛哭起來。
這時,魏清慧等和一部分皇後的貼身宮女如吳婉容等都已經進入偏殿,她們聽到皇後說她臨死前不能見到兩個公主,但求見到太子與二王的話,每一個字都震擊著她們的心靈。第一個不知誰哭出聲來,跟著就全哭起來,而且不約而同地環跪在皇後麵前,號啕大哭。站在門外的幾十名宮女和太監都跟著嗚咽哭泣。
周後本來還隻是熱淚奔流,竭力忍耐著不肯大哭,為的是不使皇上被哭得心亂,誤了他處置大事。到了這時,她再也忍耐不住,放聲痛哭。
崇禎也極悲痛,在一片哭聲中,望著皇後,無話可說,不禁嗚咽。他知道皇後不肯馬上去死,不是貪生怕死,而是想等待看三個兒子一眼。嗚咽一陣,他又一次用袍袖擦了眼淚,對皇後說道:
“內城將破,你趕快去死吧。朕馬上也要自盡,身殉社稷,我們夫妻相從於地下。”
周後突然忍住痛哭,從心中噴發出一句話:“皇上,是的,隻看兒子們一眼,我馬上就去死。可是有一句話我要說出:我嫁你十七年,對國事不敢說一句話,倘若你聽了我一句話,何至今日!”
崇禎明白她說的是逃往南京的事,嗚咽說道:“原是諸臣誤朕,如今悔恨已遲。你還是趕快死吧!你死我也死,我們夫妻很快就要在地下見麵!”
周後並不馬上站起身來去寢宮自盡,想到就要同太子和二王死別,又想到臨死不能見兩個親生的公主,哭得更慘。崇禎見此情形,後悔不曾下決心逃往南京,不由地頓足痛哭。
坤寧宮正殿內外的幾十個宮女和太監全都哭得很痛。有一個進入偏殿的宮女暈倒在地,被吳婉容用指甲掐了她的人中,從地上扶了起來。
崇禎哭了幾聲,立刻忍住,命一個宮女速速奔往慈慶宮,稟奏懿安皇後,請她自盡,並說:
“你啟奏懿安皇後,皇帝和皇後都要自盡,身殉社稷。如今亡國大禍臨頭,皇上請她也懸梁自盡,莫壞了祖宗的體麵!”
這時,太子、永王和定王,都被召到了坤寧宮偏殿。周後一手拉著十五歲的太子,一手拉著十一歲的定王,不忍離開他們,哭得更痛。永王十三歲,生母田皇貴妃於一年半以前病逝。周後是他的嫡母,待他“視如己出”。他現在站在皇後的身邊痛哭。皇後用拉過定王的手又拉了永王,撕人心肝地放聲大哭。崇禎催促皇後說:
“如今事已至此,哭也無用。你快自盡吧,不要再遲誤了。”他又向一個宮女說:“速去傳旨催袁娘娘自盡,催長平公主自盡,都快死吧,不要耽誤到賊人進來,壞了祖宗的國體。”
此時,從玄武門上傳來了報時的鼓聲和報刻的雲板聲,知道四更過了一半,離五更不遠了。坤寧宮後邊便是禦花園和欽安殿,再往後便是玄武門。玄武門左右,緊靠著紫禁城裏邊的排房,俗稱廊下家,住著一部分地位較低的太監。這時,從廊下家傳出來一聲兩聲雞啼,同雲板聲混在一起。
皇後一聽見雞啼聲,在心中痛恨地說:“唉,兩個女兒再也不能見到了!”她放開了太子和永王的手,毅然站起,向崇禎說道:
“皇上,妾先行一步,在陰間的路上等待聖駕!”
雖然她不再怕死,絲毫不再留戀做皇後的榮華富貴,但是她十分痛心竟然如此不幸,身逢亡國滅族慘禍。她臨走時心猶不甘,用淚眼看一眼三個兒子,看一眼馬上也要自盡殉國的皇上,同時又想到兩個女兒,深深地歎了口氣。她兩天兩夜來寢食俱廢,十分困乏,又加上腳纏得太小,穿著弓鞋,剛走兩步,忽然打個趔趄。幸而吳婉容已經從地上站起,趕快將她扶住。
崇禎望著皇後在一群宮女的簇擁中走出偏殿,又一次滿心悲痛,聲音淒愴地對太子和二王吩咐:
“母後要同你們永別了。你們恭送母後回到寢宮,速速回來,朕有話說!”
因為五更將到,崇禎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想到馬上還要在宮中殺人,他深感已經精力不夠,吩咐宮女們:“拿酒來!快拿酒來!”宮女們馬上把酒拿來,隻是倉皇中來不及準備下酒小菜。崇禎不能等待,厲聲吩咐:
“斟酒!”
一個宮女用金杯滿滿地斟了一杯,放在長方形銀盤中端來,擺到他的麵前。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又說道:
“斟酒!”
宮中釀造的禦酒“長春露”雖然酒力不大,但是他一連飲了十來杯(他平生從來不曾如此猛飲),已經有了三分醉意。當他連連喝酒的時候,神態慷慨沉著,似乎對生死已經忘懷。站在左右的宮女和太監們看到他的這種異平尋常的神氣,而且眼睛通紅,都低下頭去,不敢仰視,隻怕他酒醉之後揮劍殺人,接著自刎。然而崇禎隻是借酒澆愁,增加勇氣,所以心中十分清楚。他停止再飲,向一個太監吩咐:
“傳主兒來!”
宮中說的“主兒”就是太子。太子馬上來到了偏殿,永王和定王也隨著來到,跪在他的麵前。太子哽咽說:
“回父皇,兒臣等已恭送母後回到寢宮了。”
“自盡了麽?”
太子哭著回答:“母後馬上就要自盡,宮女們正在為她準備。”
“你母後還在哭麽?”
“母後隻是深深地歎氣,不再哭了。”
“好,好。身為皇後,理應身殉社稷。”
他側耳向坤寧宮正殿傾聽,果然聽不見皇後的哭聲,接著說道:
“賊兵快攻進內城,越快越好。”
此時皇後確實已經鎮定,等太子和二王哭著叩頭離開,她歎了口氣,命一個小太監在宮女們的幫助下,替她在寢宮(坤寧宮西暖閣)的畫梁上綁一條白練,擺好踏腳的凳子。寢宮中以及窗子外和坤寧宮正殿,站立眾多宮女,屏息無聲,十分寂靜。吳婉容揮走了小太監,跪到皇後麵前,用顫抖的低聲說道:
“啟奏娘娘,白練已經綁好了。”
皇後沒有馬上起身,輕聲吩咐:“快拿針線來,要白絲線!”
吳婉容不知皇後要針線何用,隻好向跪在她身後的宮女吩咐。很快,宮女們將針線拿到了。吳婉容接住針線,手指輕輕打顫,仰麵問道:
“娘娘,要針線何用?”
原來周後今年才三十三歲,想到自己生得出眾的貌美,渾身皮膚光潔嫩白,堪稱“玉體”,擔心賊人進宮後屍身會遭汙辱,所以在上吊前命一個平日熟練女紅的年長宮女跪在地上用絲線將衣裙的開口縫牢。當這個宮女噙著眼淚,心慌意亂,匆忙地縫死衣裙的時候,周後不是想著她自己的死,而是牽掛著太子和二王的生死。她想知道皇上如何安排三個兒子逃出宮去,努力聽偏殿中有何動靜。但是皇上說話的聲音不高,使她沒法聽清。她又歎口氣,望著跪在地上的宮女,顫聲說道:
“你的手不要顫抖,趕快縫吧!”
那個熟練針線的年長宮女,手顫抖得更加厲害,連著兩次被針尖紮傷了手指。吳婉容看在眼裏,接過來針線,一邊流淚,一邊飛針走線,很快將皇後的衣襟和裙子縫死。皇後對吳婉容說:“叫宮人們都來!”馬上,三十多個宮女都跪在她的麵前。她用袖頭揩揩眼淚,說道:
“我是當今皇後,一國之母,理應隨皇帝身殉社稷。你們無罪,可以不死。等到天明,你們就從玄武門逃出宮去。國家雖窮,這坤寧宮中的金銀珠寶還是很多,你們可以隨便攜帶珠寶出宮。吳婉容,你趕快扶我一把!”
吳婉容趕快扶著皇後從椅子上站起來,向上吊的地方走去。她竭力要保持鎮定,無奈渾身微顫,兩腿癱軟,不能不倚靠吳婉容用力攙扶,緩慢前行。她頃刻間就要離開人世,但是她的心還在牽掛著丈夫和兒子,一邊向前走一邊歎氣,幽幽地自言自語:
“皇上啊!太子和永、定二王,再不送他們逃出宮去就晚啦!”
偏殿裏,太子和永、定二王已經從地上站起來,立在父皇麵前,等待麵諭。崇禎忽然注意到三個兒子所穿的王袍和戴的王帽,吃了一驚,用責備的口氣說:
“什麽時候了,你們還是這副打扮!”隨即他向站在偏殿內的一群宮女和太監看了一眼,說:“還不趕快找舊衣帽給主兒換上!給二王換上!”
眾人匆忙間找來了三套小太監穿舊了的衣服,由兩個宮女替太子更換,另有宮女們替二王更換。崇禎嫌宮女們的動作太慢,自己用顫抖的雙手替太子係衣帶,一邊係一邊哽咽著囑咐說:
“兒啊!你今夜還是太子,天明以後就是庶民百姓了。逃出宮去,流落民間,你要隱姓埋名,萬不可露出太子身份。見到年紀老的人,你要稱呼爺爺;見到中年人,你要稱呼伯伯、叔叔;見到年歲與你相仿的人,你要稱呼哥哥……我的兒啊,你要明白!你一出宮就是庶民百姓,就是無家可歸的人,比有家可歸的庶民還要可憐!你要千萬小心,保住你一條性命!你父皇即將以身殉社稷。你母後已經先我去了!……”
當崇禎親自照料為太子換好衣帽時,永、定二王的衣帽也由宮女們換好了。在這生離死別的一刻,他拉著太子的手,還想囑咐兩句話,但是一陣悲痛,哽咽得說不出一個字,隻有熱淚奔流。
皇後由吳婉容攙扶著,走到從梁上掛下白練的地方。她最後用淚眼望一望在坤寧宮中忠心服侍她的宮女們,似乎有不勝悲痛的永別之情。除吳婉容外,所有的宮女都跪在地上為皇後送行,不敢仰視。周後由吳婉容攙扶,登上墊腳的紅漆描金獨凳,雙手抓住了從畫梁上垂下的白練,忽然想到臨死不能夠同兩個公主(一個才六歲)再見一麵,恨恨地長歎一聲。吳婉容問道:
“娘娘,還有什麽話對奴婢吩咐?”
周後將頭探進白練環中,臉色慘白,她雙手抓緊白練,聲音異常平靜地對吳說道:
“我要走了。你去啟奏皇上,說本宮已經領旨在寢宮自縊,先到黃泉去迎接聖駕。”
周後說畢,將凳子一蹬,但未蹬動。吳婉容趕快將凳子移開,同時周後將兩手一鬆,身體在空中擺動一下,不再動了。宮女們仰頭一看,一齊放聲痛哭,另外在窗外的太監們也發出了哭聲。
崇禎聽見從皇後的寢宮內外傳來宮女們和太監們一陣哭聲,知道皇後已經自縊身亡,不覺湧出熱淚,連聲說:
“死得好,死得好。不愧是大明朝一國之母!”
他正要吩咐太監們護送三個兒子出宮,吳婉容神色慌張地走進偏殿,跪在他的麵前說道:
“皇爺,皇後命奴婢前來啟奏陛下,她已經遵旨懸梁自盡,身殉社稷!”
崇禎睜大眼睛,望著吳婉容問道:
“皇後還說了什麽話?”
“皇後說道,她先行一步,在黃泉路上迎接聖駕。”
崇禎忍不住掩麵痛哭。站在他麵前的三個兒子跟著他放聲痛哭,沒有人能抬起頭來。
崇禎不敢多耽擱時間,他趕快停止痛哭,吩咐鍾粹宮的掌事太監趕快將太子和定王送往他們的外祖父嘉定侯周奎的府中,又吩咐一個可靠的太監將永王送到田皇親府中,傳旨兩家皇親找地方使他的三個兒子暫時躲藏,以後出城南逃。吩咐了太監們以後,崇禎因為將恢複江山的希望寄托在太子身上,他又對太子說道:
“兒啊,汝父經營天下十七年,敬天法祖,勤政愛民,並無失德,不是亡國之君。皆朝中諸臣誤我,誤國……致有今日之禍。兒呀!你是太子,倘若不死,等你長大之後,你要恢複祖宗江山,為你的父母報仇。千言萬語,隻是一句話,我的兒啊!你要活下去!活下去!恢複江山!……”他痛哭兩聲,吩咐太監們帶著太子和永、定二王趕快出宮。
他本來下旨:曾經被他召幸過的女子,不管有了封號的和沒有封號的,都集中在錢選侍的宮中,等候召進坤寧宮中處置,也就是吩咐她們立刻自盡,不肯自盡的就由他親手殺死,絕不能留下來失身流賊。
然而現在已經將近五更,住在玄武門內左右廊下家的太監們喂養的公雞開始紛紛地叫明了。崇禎不再叫等候在錢選侍宮中的宮眷們前來,他出了偏殿,轉身往正殿走去。
吳婉容知道他要去看一眼皇後的屍首,趕快跑在前麵,通知宮女們止哭,接駕。崇禎進了坤寧宮的西暖閣,看一看仍然懸在梁上的屍體,他用劍鞘將屍體推了一下,輕輕地點頭說:“已經死訖了,先走了,好,好!”他立即回身退出,一腳高一腳低地走出坤寧宮院的大門,向壽寧宮轉去。一部分太監和宮女緊隨在他的身後,有人在心中驚叫:
“天哪,是去逼公主自盡!”
聽見廊下家的雞叫聲愈來愈稠,崇禎的心中很急,腳步踉蹌地向壽寧宮走去。他雖然想保持鎮靜,在死前從容處理諸事,然而他的神誌已經慌亂,隻怕來不及了,越走越快,幾乎使背後的宮女和太監們追趕不上。
住在壽寧宮的長平公主是崇禎的長女,自幼深得父皇的喜愛。當她小的時候,盡管崇禎日理萬機,朝政揪心,還是經常抱她,逗她玩耍。她生得如花似玉,異常聰慧,很像皇後才人信邸時候。去年已經為她選定了駙馬,本應今年春天“下嫁”,隻因國事日壞,不能舉行。此刻他要去看看他的愛女是否已經自盡,屍懸畫梁……他的心中忽然萬分酸痛,渾身顫栗,連腿也軟了。他想大哭,但哭不出聲,在心中叫道:
“天啊,亡國滅族……人間竟有如此慘事!”
住在壽寧宮的長平公主今年十六歲,剛才坤寧宮中的一個宮女奔來傳旨,命她自盡。她不肯,宮女們也守著她不讓她自盡。現在眾宮女正圍著她哭泣,忽然聽說萬歲駕到,她趕快帶著眾宮女奔到院中,跪下接駕。崇禎見公主仍然活著,又急又氣,說道:
“女兒,你為何還沒有死?”
公主牽著他的衣服哭著說:“女兒……無罪!父皇啊……”
崇禎顫抖地說:“不要再說啦!你不幸生在皇家,就是有罪!”
長平公主正要再說話,崇禎的右手顫抖著揮劍砍去。她將身子一躲,沒有砍中她的脖頸,砍中了左臂。她在極度恐怖中尖叫一聲,倒在地上,昏迷過去。崇禎見公主沒有死,重新舉起寶劍,但是他的手臂顫抖得更凶,沒有力氣,心也軟了,勉強將寶劍舉起之後,卻看見費珍娥撲到公主身上,一邊大哭一邊叫道:
“皇爺,砍吧!砍吧!奴婢願隨公主同死!”
崇禎的手腕更軟了,寶劍砍不下去,歎口氣,轉身走出壽寧宮,倉皇地走到了袁妃居住的翊坤宮。崇禎走後,壽寧宮中的宮女們和公主的奶母仍在圍著公主哭泣。壽寧宮的掌事太監何新趕快從禦藥房找來止血的藥,指揮年紀較長的兩個宮女將公主抬放榻上,為公主上藥和包紮傷口,卻沒有別的辦法。公主仍在昏迷中,不省人事,既不呻吟,也不哭泣。由於皇後已死,皇帝正在宮中殺人,壽寧宮中事出非常,掌事太監何新和奶母陳嬤嬤對昏迷不醒的公主都不知如何處理。幸而恰在這時,被大家素日敬愛的吳婉容來到了。
原來吳婉容等皇上走出坤寧宮後,不讓太監插手,同坤寧宮中幾個比較懂事和膽大的宮女一齊動手,將皇後的屍體從梁上卸下,安放在禦榻上,略整衣裙,替皇後將一隻沒有閉攏的眼睛閉上,又將繡著龍鳳的黃緞被子蓋好屍體。她知道皇上是往壽寧宮來,不知公主的死活,便跟在皇上之後奔來了。
吳婉容看見公主雖然被砍傷左臂,因皇上手軟無力,並未砍斷骨頭,更沒有傷到致命地方,醒來以後休養些日子就會康複。她將何新叫到壽寧宮的前廡下,避開眾人,小聲問道:
“何公公,你打算如何救公主逃出宮去?”
何新說:“公主已經不省人事,倘若我送公主出宮,公主死在路上,我的罪萬死莫贖。”
“不,何公公。據我看,公主的昏迷不醒是剛才極度驚懼所致,一定不會死去。你何不趁著天明以前,不要帶任何人,獨自背公主出玄武門,逃到周皇親府中?”
何新的心中恍然明白,說道:“就這麽辦,好主意!”
費珍娥已經出來,聽見了他們救公主的辦法,小聲懇求說:“讓我跟隨去服侍公主行麽?”
何新說:“不行!多一個人跟去就容易走漏消息!”
費宮人轉求坤寧宮的管家婆:“婉容姐,我願意舍命保公主,讓我去麽?”
婉容說:“你留在宮中吧。讓何公公背著公主悄悄逃走,就是你對公主的忠心。”
“可是我決不受賊人之辱!”
“這我知道。還是前天我對你說的話,我們都要做清白的節烈女子,決不受辱。一旦逆賊破了內城,你來坤寧宮找我,我們都跟魏清慧一起盡節,報答帝後深恩。”
吳婉容因坤寧宮中的眾宮人離不開她,匆匆而去。她同袁皇貴妃的感情較好,本想去看袁妃的盡節情況,但沒有工夫去了,在心中悲痛地說:
“袁娘娘,你沒有罪,不該死,可是這就叫做亡國啊!”
其實,此時袁妃並沒有死。她身為皇貴妃,國亡,當然要隨皇帝身殉江山,所以三天來她對於死完全有精神準備。當皇上在坤寧宮催周後自盡時候,她本來毫不猶豫地遵旨自盡,不料因為她平日待下人比較寬厚,宮女們故意在畫梁上替她綁一根半朽的絲絛。結果她尚未絕氣,絲絛忽然斷了,將她跌落地上,慢慢地複蘇了。雖然她吩咐宮女們重新替她綁好繩子,重新扶她上吊,但宮女們都跪在地上,圍著她哭,誰也不肯聽話。崇禎進來,知道她因繩子忽斷,自縊未死,對她砍了一劍,傷了臂膀。因為他的手臂顫栗,加上翊坤宮一片哭聲,他沒有再砍,頓頓腳,說了句“你自己死吧!”,轉身走了出去。
他奔到錢選侍的宮中。所有選侍、美人和尚沒有名目的女子都遵旨集中在那裏。這些平日同皇上沒有機會見麵的女子,都屬於皇上的群妾,有的還是宮女身份,她們同皇上並沒有感情,隻是懷著一種被皇上冷落的“宮怨”和對前途捉摸不定的憂慮,等待著皇上處分。當崇禎匆匆來到時,她們嚇得麵如土色,渾身顫抖著跪下接駕。崇禎命她們趕快自盡,不得遲誤。她們一齊叩頭,顫聲回答:
“奴婢遵旨!”
幾個女子向外退出時,有一個神情倔強的宮女,名叫李翠蓮,禁不住恨恨地歎一口氣,小聲說道:
“奴婢遵旨盡節,隻是死不瞑目!”
崇禎喝問:“回來!為什麽死不瞑目?”
倔強的李翠蓮反身來重新跪下,大膽地回答說:“我承蒙陛下召幸,至今已有兩年,不曾再見陛下,在陛下前尚不能自稱‘臣妾’,仍是奴婢。因為未賜名分,父母也不能受恩。今日亡國,雖然理當殉節,但因為在宮中尚無名分,所以死不瞑目。”
崇禎受此頂撞,勃然大怒,隻聽刷拉一聲,他將寶劍拔出半截,對跪在麵前的宮女瞋目注視。這宮女卻毫不畏懼,本來是俯伏地上,聽到寶劍出鞘聲,忽然將身子跪直,同時將脖頸伸直,低著頭,屏住呼吸,隻等頭顱落地。崇禎是怎樣回心轉意,沒人知曉,但見他將拔出來一半的寶劍又送回鞘中,傷心地輕聲說道:
“你的命不好,十年前不幸選進末代宮中。如今大明亡國,你與別的宮女不同,因為曾經蒙朕‘召幸’,所以不可失身於賊。看你性子剛烈,朕不殺你,賜你自己盡節,自己快從容懸梁自縊,留個全屍。去吧,越快越好!”
李翠蓮叩頭說:“奴婢領旨!”
李翠蓮走後,崇禎知道天已快明,不敢耽誤,見有女子很不願意盡節,他猛跺一腳,揮劍砍倒兩個,不管她們死活,在一片哭聲中離開,奔回乾清宮。在他身殉江山之前,還有一件最使他痛心而不能斷然決定的事情,就是昭仁公主的問題。現在他下狠心了。
他有一個小女兒為皇後所生,今年虛歲六歲,長得十分好看,活潑可愛。他因為很喜愛這個小公主,叫奶母和幾個宮女服侍小公主住在乾清宮的昭仁殿,在乾清宮正殿的左邊,隻相隔一條夾道。因為公主的年紀還小,沒有封號,宮中都稱她是昭仁公主。這小女孩既不懂亡國,也不懂自盡,怎麽辦呢?三天來他就在考慮著他自己身殉社稷之前在宮中必須處理的幾件事,其中就包括小公主。現在該處理的幾件事都已經處理完畢,隻剩下昭仁公主了。
他匆匆回乾清宮去。過了交泰殿,快進乾清宮的日精門了,他一邊走一邊在心中說道:
“我的小女兒啊,不是父皇太殘忍,是因為你是天生的金枝玉葉,不應該死於賊手,也不應該長大後流落民間!兒啊,你死到陰間休抱怨你父皇對你不慈!……”
崇禎進了日精門,不回乾清宮正殿,直接登上昭仁殿的丹墀。小公主的奶母和宮女們正在一起流淚,等待大難降臨,忽聽說皇上駕到,一齊擁著小公主出來跪下接駕。小公主已經在學習宮中禮儀,用十分可愛的稚嫩聲音叫道:“父皇萬歲!”她的話音剛落,崇禎一咬牙,手起劍落,小公主來不及哭喊一聲,就倒在血泊中死了。
奶母和眾宮女們一齊大哭。
崇禎回到乾清宮東暖閣,一般的太監和宮女都留在丹墀上,隻有吳祥和魏清慧隨崇禎進了暖閣。崇禎回頭吩咐:
“快快拿酒!傳王承恩進來!”忽然聽見昭仁殿一片哭聲,他又吩咐:“酒送到宏德殿,王承恩也到宏德殿等候!”
崇禎吩咐之後,拉出素緞暗龍黃袍的前襟,將玉白色袍裏朝上,平攤禦案,提起朱筆,顫抖著,潦草歪斜地寫出了以下遺言:
朕非庸暗之主,乃諸臣誤國,致失江山。朕無麵目見祖宗於地下,不敢終於正寢。賊來,寧毀朕屍,勿傷百姓!
崇禎在衣襟上寫畢遺詔,拋下朱筆,聽見城頭上炮聲忽止,猜想必定是守城的太監和軍民已經打開城門投降。他回頭對魏清慧看了看,似乎想說什麽話,但未說出。魏宮人已經看見了他在衣襟上寫的遺詔,此時以為皇上也想要她自盡,趕快跪下,挺直身子,伸頸等待,慷慨嗚咽說道:
“請皇爺賜奴婢一劍!”
崇禎搖搖頭,說道:“朕馬上身殉社稷,你同都人們出宮逃命去吧!”
宏德殿在乾清宮正殿的右邊,同昭仁殿左右對稱,形式相同。往日崇禎召見臣工,為避免繁文縟節的禮儀,都不在乾清宮正殿,通常在乾清宮的東西暖閣,也有時在宏德殿,即所謂乾清宮的偏殿。
當崇禎匆匆地離開乾清宮的東暖閣走進宏德殿時,王承恩已經在殿門外恭候,而一壺宮製琥珀色玉液春酒和一隻金盞,四樣下酒冷盤(來不及準備熱菜)已經擺在臨時搬來的方桌上。崇禎進來,往正中向南的椅子上猛然坐下,說道:“斟酒!”跟隨他進來的魏清慧立刻拿起嵌金絲雙龍銀壺替他斟滿金杯。他將掛在腰間的沉甸甸的寶劍取下,鏗然一聲,放到桌上,端起金杯,一飲而盡,說道:“再斟!”隨即向殿門口問道:
“王承恩呢?”
王承恩趕快進來,跪下回答:“奴婢在此伺候!剛才奴婢已在殿門口跪接聖駕了。”
崇禎對王承恩看了看,想起來王承恩確實在殿門口接駕,隻是他在忙亂中沒有看清是誰。由於他馬上就要自盡,知道王承恩甘願從死,使他安慰和感動。他向立在殿門口的太監們吩咐:
“替王承恩搬來一把椅子,拿個酒杯!”
恭立在殿門口的吳祥和幾個太監吃了一驚,心中說:“皇上的章法亂了!”但他們不敢耽誤,立刻從偏殿的暖閣中搬出一把椅子,又找到一隻宮中常用的粉彩草蟲瓷酒杯。魏清慧立刻在瓷杯中斟滿了酒。崇禎說道:
“王承恩,坐下!”
“奴婢不敢!”王承恩心中吃驚,叩頭說。
“朕命你坐下,此係殊恩,用酬你的忠心。時間不多了,你快坐下!”
“皇上,祖宗定製,內臣不管在宮中有何職位,永遠是皇上的家奴,斷無賜坐之理。”
“此非平時,坐下!”
王承恩惶恐地伏地叩頭謝恩,然後站起,在崇禎對麵的椅子上欠著身子坐下,不敢實坐。崇禎端起金杯,望著王承恩說:
“朕馬上就要殉國,你要隨朕前去。來,陪朕飲此一杯!”說畢,一飲而盡。
王承恩趕快跪在地上,雙手微微打顫,捧著酒杯,說道:
“謝聖上鴻恩!”
他將杯中酒飲了一半,另一半澆在地上,又說道:
“啟奏皇爺,城頭上幾處炮聲忽然停止,必是守城人開門迎降。皇上既決定身殉社稷,不可遲誤。即命內臣們搬運來引火的幹柴如何?”
崇禎的神情又變得十分冷靜,沉默不答,麵露苦笑,以目示意魏清慧再替他斟滿金杯。魏宮人知道崇禎平日很少飲酒,以為他是要借酒壯膽,怕他喝醉,斟滿金杯後小聲說道:
“皇爺,賊兵已經進城,請皇爺少飲一杯,免得誤了大事。”
崇禎到了此時,又變得十分鎮靜,神情慷慨而又從容。死亡臨頭,事成定局,他已經既不怕死,也沒有愁了,所有的隻是無窮的亡國遺恨。三天來他寢食均廢,生活在不停止的驚濤駭浪之中,又經過一整夜的折騰,親曆了宮廷慘禍,他需要多飲幾杯酒,一則借酒澆一澆他的胸中遺恨,二則增加一點力量,使他更容易從容殉國。他認為,北京城大,敵人進城之後,也不會很快就進入皇宮,所以他飲了第三杯酒以後,對魏宮人說:
“再為朕滿斟一杯!”
當魏宮人又斟酒時,王承恩第二次催促說:“皇爺,奴婢估計,賊兵正在向紫禁城奔來,大庖廚院中堆有許多幹柴,該下旨準備在三大殿和乾清宮如何放火,再不下旨就來不及了!”
崇禎端起金杯不語,沉默片刻,深沉地歎一口氣,將金杯放下。隻有魏宮人知道皇上無意焚毀宮殿。她看見他一刻前坐在乾清宮東暖閣,在衣襟的裏邊寫有遺詔。雖然她站在皇上背後相距三尺以外,看不見遺詔內容,但她知道皇上要穿著衣服自盡,斷不會舉火自焚。到底要吞金?服毒?自縊?自刎?還是投水……她不清楚。至於吳祥等幾個在乾清宮中較有頭麵的太監,他們竊聽到鞏、劉二皇親向皇上建議在宮中舉火自焚並燒毀三大殿的話,並不知道皇上在衣襟上寫遺詔的事,所以都認為皇上會放火焚燒三大殿和乾清宮。他們還將這一消息告訴了王承恩。王承恩也認為這樣的辦法最為合宜,不但皇上為祖宗江山死得壯烈,死得幹淨,而且也不將巍峨的宮殿留給“逆賊”。王承恩擔心敵兵馬上來到,又忍不住向崇禎問道:
“陛下,可否命內臣們趕快搬運木柴?”
他搖搖頭,沒有說話,傷心地向魏清慧望了一眼。
魏宮人輕聲問道:“皇爺,有何吩咐?”
魏宮人含淚說:“昨日午後,皇爺做了一個凶夢,在夢中大哭,是奴婢將皇爺喚醒。可是皇爺夢見了什麽事情,並沒有告訴奴婢。”
此刻,崇禎的眼前又浮現出噩夢中看見的那幅圖像:一個末代皇帝,皇冠落地,龍袍不整,披散頭發,舌頭微吐,一隻眼睜,一隻眼閉,上吊而亡。但是他沒有對魏清慧說出他昨日夢見的可怕圖像,一口將酒喝幹,將金杯鏗然放到桌上,大聲說道:
“斟酒!再斟一杯!”
王承恩駭了一跳,說道:“皇上,奴婢侍候皇上多年,深知皇上勵精圖治,勤政愛民,不幸到了今日,深懷亡國遺恨。可是皇上,您聽,玄武門已打五更,再耽誤就來不及焚毀宮殿了!”
幾天來崇禎常想著一些國事上的重大失誤,致有今日亡國之禍。他有一套習慣思路,自信很強,認為許多重大失誤,都是諸臣誤國,他自己沒有錯誤。近些日子,他眼看著將要亡國,每次回想亡國的各種緣故,有幾件大事使他痛恨朝中群臣,無法忘懷。第一件,在幾年前,滿洲的兵力還不像今日強大,有意同朝廷言和。他同楊嗣昌都主張同滿洲言和,求得同滿洲息兵數年,使朝廷擺脫兩麵作戰困境,專力對付“流賊”。不料消息泄漏,舉朝嘩然,群起攻擊與滿洲言和,楊嗣昌被迫離開朝廷,出外督師,死在湖廣。繼楊嗣昌主持中樞的是陳新甲,也知道國家當務之急是同滿洲言和,以擺脫兩麵作戰,內外交困之局。和議即將成功,不料消息再次泄漏,又是舉朝大嘩,比上一次攻擊和議的言論更為猛烈,他迫不得已將陳新甲下獄,斬首。假如當時朝中文臣們稍有遠見,避免門戶之爭,都肯從大局著想,使和議之策成功,朝廷暫緩東顧之憂,國力不致消耗淨盡,何有今日!假如楊嗣昌和陳新甲有一個不死,留在朝廷,何有今日!尤其他近幾天時時在心中痛恨的是,關於南遷的事,何等緊迫,滿朝文臣們各存私心,大臣反對,小臣不敢堅持,致有今日!還有,關於調吳三桂來京勤王的事,又是何等緊迫,朝廷上好些天議論不決,貽誤軍機,坐等流賊日夜東來,致有今日!……
“斟酒!斟滿!”他大聲說,咬牙切齒。
魏清慧渾身打顫,趕快又斟滿金杯。崇禎伸出右手中指,在金杯中蘸了一下,在案上寫了一句話叫王承恩看,隨即端起金杯一飲而盡。他在案上寫的是:
“文臣每(們)個個可殺!”
看見了崇禎寫的這句話,王承恩和魏清慧都感到莫名其妙。尤其是王承恩,他斷定敵兵正在向皇城奔來,進了皇城後就是毫無防守能力的紫禁城,再不趕快為焚毀乾清宮和三大殿準備好引火之物,後悔就來不及了。他望著皇上說:
崇禎心亂,沒有聽清,以為催他自盡,他冷靜地說道:“不要擔心,還來得及,來得及。”
正在此時,從西城外又傳來了一陣炮聲。崇禎渾身一震。
王承恩又催促說:“皇上,需要趕快準備……”
崇禎說:“朕早已反複思忖,拿定了主意。你等一等,隨朕出宮。”他瞟了魏清慧一眼:“再斟一杯!替王承恩也斟一杯!……王承恩,飲過了這杯酒,你就隨朕出宮!”
王承恩說:“可是皇爺,如今已無處可去,隻有在宮中放火……”
“三大殿和乾清宮不用焚。”
“豈不是留以資敵!”
崇禎沒心回答,飲下去最後一杯酒,命王承恩也飲下杯中酒,從椅子上站起來,準備動身。魏清慧趕快從桌上捧起寶劍,準備替皇上係在腰間。但崇禎心中明白這寶劍沒有用了,輕輕一擺頭,阻止了她。他對乾清宮的掌事太監吳祥和“管家婆”魏清慧說了一句話:“你們趕快逃生吧,不需要伺候了。”他對王承恩說了句:“出玄武門!”隨即從宏德殿出來了。
從乾清宮的宮院去玄武門,應該出日精門或月華門向北轉,可是崇禎一直往前走,出了乾清門。站在乾清門前,回過頭來,傷心地看了片刻,落下了熱淚,在心中說:“再也不會回來了!”他又向南看一眼建極殿(三大殿的後邊一殿)的高大影子,歎了一聲,心中說:“再也看不見了!”他忍耐著沒有痛哭,因為已經沒時間哭了。
到了此時,王承恩、吳祥等人才知道皇上無意焚毀乾清宮和三大殿,但是不明白什麽原因,也不敢再問。吳祥和魏清慧率領乾清宮的全體太監和宮女送皇帝出乾清門。一個太監牽著太平輸在乾清門外等候,另一個太監搬了馬凳,還有四個太監用朱漆龍頭短棒打著四隻羊角宮燈侍候。崇禎上了禦馬,接了杏黃絲韁,揮手使牽馬的和打燈籠的太監都不要跟隨,隻要王承恩跟在馬後。他從乾清門外向東,到內左門向北轉,向東一長街(乾清宮和坤寧宮東邊的一條永巷)方向走去。
太監和宮女們一直跟隨到內左門,跪下去叩頭,吳祥和魏清慧等同時哽咽說道:
“奴婢們為皇爺送駕!”
雖然天色已經麻麻亮,但永巷的兩邊都是很高的紅牆,隔紅牆盡是宮殿,加上天色陰沉,永巷中的夜色仍然很濃。崇禎騎馬向玄武門走去的影子很快消失在永巷的陰影中,看不見了,但還能聽見漸漸遠去的馬蹄聲音。
平日皇上晚間出乾清宮,總是乘步輦,華貴的燈籠成陣,由太監和宮女簇擁而行。魏清慧第一次看見皇上是這樣出乾清宮,忍不住望著皇上的馬蹄聲逐漸遠去的方向傷心,嗚咽出聲。她一嗚咽,許多宮女和太監都跟著哭了。
魏清慧很快從地上站起來,差兩個宮女去坤寧宮請吳婉容速來商量要事,她自己回乾清宮後邊的住房中料理臨死前的一些事情。她的心中還在掛念著皇上的去向,忽然她產生了一種猜想。她希望皇上不是找一個地方自盡,而可能是皇上瞞著左右太監,另外吩咐別人,事先替他秘密做好安排,此刻隻帶著王承恩逃出宮去,到一個連王承恩也不知道的地方藏起來,然後再逃出北京。但這隻是一個渺茫的希望,她沒有說出口來。
天色更亮了。玄武門城樓上,報曉的鼓聲停止,雲板不響了。內城各門大開。大順軍開始從不同的地方整隊入城,而李過和李岩等率領的清宮人馬也從西長安街來了。
崇禎經過禦花園時,一隻黑色大鳥從古柏樹上撲嚕嚕驚起,飛出紫禁城外。
守玄武門的太監已經逃散,隻剩下兩個人了。他們看見皇上來了,趕快將門打開,跪在路邊,低頭不敢仰視。
崇禎出了玄武門,又走出北上門,過了石橋,越過一條冷清的大路,便進入萬歲門,來到煤山的大院中。那時煤山上和周圍的樹木比現代多,範圍較大。崇禎來到院中,在西山腳下馬,有一隻夜間從鹿舍走出的梅花鹿從草中驚起,竄入密林。
崇禎下馬以後,命王承恩在前帶路,要順小路上山頂看看。王承恩斷定“流賊”正在向皇城前來,心中焦急,勸說道:“陛下,天色已經亮了,不敢多耽擱時間了。”崇禎沒有說話,邁步前行。王承恩見他態度執拗地要去山上,隻好走在前麵帶路。
扔下的禦馬沒有人管,七寶雕鞍未卸,肚帶未鬆,鑲金嵌玉的轡頭依然,黃絲韁繩搭在鞍上,在山腳下慢吞吞地吃草,等待它的主人從原路回來。
王承恩引著崇禎從西山腳下,手分樹枝,順著坎坷的小路上山。自從崇禎末年,國事日壞,皇帝和後妃們許多年不來煤山,所以上山的道路失修,不僅坎坷,而且道旁荒草和雜樹不少。雖然用現代科學方法測量,煤山的垂直高度隻有舊市尺十四丈,但是在明清兩代,它的頂峰是北京城中最高的地方。所以,如今崇禎上山所走的崎嶇小路,就顯得很長。但見林木茂密,山路幽暗。煤山上的密林中棲有許多白鶴,剛剛從黎明的殘夢中醒來,有幾隻聽見上山的人聲,從鬆柏枝頭乍然睜眼,感到吃驚,片刻猶豫,展翅起飛,飛往北海瓊島,在長空中發出來幾聲嘹亮的悲鳴。
煤山有五峰,峰各有亭。他們上到了煤山的中間主峰,是煤山的最高處,在當時也是全北京城的最高處。這裏有一個不到兩丈見方的平坦地方,上建一亭,就是清代改建的壽皇亭的前身。倘若是一般庸庸碌碌的亡國之君,到此時一定是驚慌迷亂,或者痛哭流涕,或者妄想逃藏,或者趕快自盡,免得落入敵手。然而崇禎不同。他到此刻,反而能保持鎮靜,不再哭,也不很驚慌了。他先望一望紫禁城中的各處宮殿,想著這一大片從永樂年間建成,後經曆代祖宗補建和重建的皇宮,真可謂瓊樓玉宇,人間再無二處,從今日以後,再也不屬於他的了。他深感愧對祖宗,一陣心如刀割,流出兩行眼淚。他又縱目遙望,遍觀了西城、東城和外城,想象著“賊兵”此時已經開始在各處搶劫、**、殺人,不禁心中辛酸,歎口氣說:
“唉,朕無力治理江山,徒苦了滿城百姓!”
王承恩說道:“皇爺真是聖君,此時還念著滿城百姓!”
崇禎又說:“自古亡國,國君身殉社稷,必有臣民從死。我朝三百年養士,深恩厚澤,難道隻有你一個人不忘君恩,為朕盡節?”
“皇爺,奴婢敢言,遇此天崩地坼之禍,京師內外臣工以及忠義士民,一旦得知龍馭上賓,定有許多人為皇上盡節而死,豈止奴婢一內臣而已!”
崇禎的心中稍覺安慰,忽然問道:“文丞相祠在什麽地方?”
王承恩遙指東北方向,哽咽說:“在那個方向,離國子監不遠。皇爺,像文天祥那樣的甘願殺身成仁的千秋忠臣,也莫能救宋朝之亡。自古國家興亡,關乎氣數,請皇上想開一點,還是趕快自盡為好,莫等賊兵來到身邊!”
崇禎在想著頗有忠正之名的四朝老臣李邦華昨日曾告訴他說在賊兵入城時將在文丞相祠中自縊,此時也許已經自縊了。其實,李邦華昨日聽說李自成的人馬破了外城,就帶著一個仆人移居文丞相祠中,準備隨時自盡。這一夜他不斷歎息,流淚,時時繞室彷徨。他越想越認為倘若皇上采納他的“南遷”之議,大明必不會有今日亡國之禍。他身為左都禦史,北京被圍之前竟不能使皇上接納他的“南遷”建議,北京被圍之後,連上城察看防守情形也被城上太監們阻攔,想著這些情況,在搖晃的燭光下暗暗痛哭。
“邦華死國難,請從先生於地下矣!”
隨後,他向白石灰刷的粉牆望了一眼,又瞟一眼仆人在屋梁上為他綁好的麻繩,和繩子下邊的一隻獨凳,馬上放心地坐下去研墨膏筆,口中似乎在念誦著什麽。忠心的仆人拿一張白紙攤在桌上,用顫抖的聲音躬身說道:
“賊人已經進內城了,請老爺寫好遺囑,老奴一定會差一個妥當仆人送到吉水府中。”
李邦華心中說:“身為朝廷大臣,國已經亡了,還說什麽吉水府中!”
他站立起來,卷起右手袍袖,在粉牆上題了三句絕命詩:
堂堂丈夫兮聖賢為徒,
忠孝大節兮誓死靡渝,
臨危授命兮吾無愧吾!
李邦華不是詩人,也沒有詩才,但是這三句絕命詩卻反映了他的性格與死時心態。
崇禎臨死前想到李邦華曾建議逃往南京的事,悔之已晚,深深地歎了一聲。他沒有將這件事告訴王承恩,轉向東南方向望去,最早看見的是崇文門的巍峨箭樓,接著又看見古觀象台。忽然,他看見崇文門內偏東的地方冒出了火光。他渾身猛然一震,從喉嚨裏“啊”了一聲,定睛向火光望去。片刻之間,離那火光不遠地方又冒出一股火光。兩處火光迅速變成烈焰騰騰,照得東南方一大片雲天通紅。
王承恩也驚駭地望著火光,對崇禎說道:“皇爺,那烈火焚燒的正是新樂侯府和鞏駙馬府!一定是賊兵進崇文門後,先搶劫焚燒這兩家皇親!”
崇禎仍在看遠處的火光和濃煙,顫聲說:“燒得好,燒得好,真是忠臣!”
王承恩不明白他的話是什麽意思,說道:“皇上,愈在這時愈要鎮靜,方好從容殉國。說不定賊兵已經進承天門啦!”
崇禎想到這兩家皇親一定是等不到宮中舉火,因為賊兵已經進了崇文門,不能耽誤,自己先舉火全家自焚。使他最痛心的是外祖母年已八十,竟遇到亡國之禍。限於朝廷禮製森嚴,他跟外祖母有君臣之別,外祖母雖然受封為瀛國夫人,卻沒進過宮來,而他也沒有去看過瀛國夫人,所以他一輩子沒有同外祖母見過一麵。如今,由於他的亡國,外祖母全家人舉火自焚,外祖母縱然能夠不死於大火之中,以後隻剩下她一個年已八十的孤老婆子,將如何生活下去?……
王承恩在他的腳前跪下,焦急地懇求說:“皇上是英烈之主,慷慨殉國,事不宜遲。如要自縊,請即下旨,奴婢為皇爺準備。如今天已大亮,賊兵大概已進入紫禁城了!”
在崇禎的複雜多樣的性格中本來有剛強和軟弱兩種素質,此時到即將慷慨自盡時候,他性格中的剛強一麵特別突出,恐懼和軟弱竟然沒有了。他已經視死如歸,明知賊兵可能已進入午門,反而表現得十分冷靜和沉著,和王承恩的驚慌表情很不相同。他想著紫禁城內宮殿巍峨,宮院連雲,千門萬戶,賊兵進入紫禁城中到處尋找他的蹤跡,如入迷宮,斷不會知道他在煤山上邊。他這樣想著,便愈加從容不迫,向王承恩小聲說:
崇禎繼續站在煤山主峰的亭子下邊,手扶欄杆,向南凝望,似乎聽見紫禁城中有新來的人聲,但不清楚。他確實沒有恐懼,心境很平靜,暗中自我安慰說:“這沒有什麽,國君死社稷,義之正也。”他的心境由鎮定到鬆弛,許多往事,紛紛地浮上心頭。忽然記起來崇禎初年的一件舊事,好像就在眼前。那時天下尚未糜爛,他在重陽日偕皇後和田、袁二妃乘步輦來此地登高,觀賞秋色,瞭望全城,還在亭中飲酒。因事前就有重陽來此登高之意,所以太監們在登山的路邊和向陽的山下院中栽種了許多**,供他和娘娘們欣賞。他曾想以後每逢重陽,必定偕宮眷們或來此地,或去瓊島,登高飲酒,歡度佳節。但後來國事一天壞過一天,他不但逢重陽再沒有來過這兒,連瓊島也沒有心思登臨……
忽然,他從往事的回憶中猛然一驚,回到眼前的事。如今,田妃早死,皇後已經自盡,袁妃自盡,大公主被他砍傷,小公主被他砍死,賊兵已經在紫禁城中,他自己馬上也要自盡,回想曆曆往事,恍如一夢!他不能再想下去,隻覺心中酸痛,恨恨地歎一口氣,望著天空說道:
“唉唉,天呀!祖宗三百年江山,竟然失於我手!失於我手!可歎我辛辛苦苦,宵衣旰食,勵精圖治,夢想中興,無奈文臣貪贓,武將怕死,朝廷上隻有門戶之爭,缺少為朕分憂之臣,到頭來落一個亡國滅族的慘禍。一朝亡國,人事皆非,山河改色,天理何在!……唉,蒼天!我不是亡國之君而偏遭亡國之禍,這是什麽道理?你回答我!你回答我!回答我!”
“皇爺,蒼天已聵,雙目全閉,問也不應。賊兵已入大內,皇爺不可耽誤!”
崇禎又一次感情爆發,用頭碰著亭柱,咚咚發聲,頭發更加散亂。王承恩以為他要觸柱而死,但他又看見他不像用大力觸柱,怕他暈倒山上,敵兵來到,想自盡就來不及了。他拉住崇禎的衣襟,大聲叫道:
“皇上!皇上!這樣碰不死!不如自縊!”
崇禎冷冷一笑,說道:“是的,朕要自縊殉國,在昨日午夢中已經決定。可恨的是,朕非亡國之君,偏有亡國之禍,死不瞑目!”他想一想,又接著說:“你說的是,朕要自縊。可是朕要問一聲蒼天,問一聲後土,為什麽使朕亡國,這是什麽天理?唉唉!這是什麽天理?皇天後土,請回答我!回答我!”
王承恩勸解說:“陛下!賊兵已經進了皇城,進了午門,大勢已去,此時呼天不應,呼地不靈,不如及早殉國,免落逆賊之手。”
崇禎又鎮靜下來,麵帶冷笑,說道:“你不要擔心,朕決不會落入賊手!”
“奴婢擔心萬一……”
“皇爺,事已至此,全是天意,請不要太難過了!”
崇禎忽然又以頭碰柱,繼而捶胸頓足,仰天痛哭數聲,然後用嘶啞的聲音問道:
“皇天在上,我難道是一個昏庸無道的亡國之君?我難道是一個荒**酒色,不理朝政之主?我難道是一個軟弱無能,愚昧癡呆,或者年幼無知,任憑奸臣亂政的國君麽?難道我不是每日黎明即起,虔誠敬天,恪守祖訓,總想著勵精圖治的英明之主?……天乎!天乎!你回答我,為何將我拋棄,使我有此下場?皇天在上,為何如此無情?你為何不講道理!你說!你說!……我呼天不應,你難道是聾了麽?真的是皇天聵聵!聵聵!”
一陣沉悶的雷聲從頭上滾過,又刮起一陣寒風。他聽見林木中有什麽怪聲,以為誰進到院中,不覺打個寒戰,趕快轉身向北望去。大院中天色更加亮了。他看見大院中空空****,並無一個人,正北方是壽皇殿,殿門關閉,窗內沒有燈光,因殿前有幾株鬆樹,更顯得陰森森的。他正在向壽皇殿注視,似乎從殿中發來什麽響聲,接著又似乎發出來奇怪的幽幽哭聲。由於近來宮中經常鬧鬼,他恍然明白:這就是鬼哭!這就是鬼哭!是為他的亡國而哭!是為他的身殉社稷而哭!
他轉向南望,想看看賊兵如何在宮中搶劫和殺人。如在往日,此時已經是天色大亮,但今早因為低雲沉沉,宮院內的長巷中仍然很暗。他忽然把眼光凝望著乾清宮的方向,隻能看見暗雲籠罩的宮殿影子,看不見什麽人影。他在心中問道:
“內臣們自然都逃出宮了,那些宮女們可逃走了麽?魏清慧可逃走了麽?”一陣北風將冷雨吹進亭內,崇禎仰天長歎一聲,忽然對王承恩哽咽說道:“啊啊,我明白了!怪道今天早晨的天色這麽陰暗,冷風淒淒,又下了兩陣小雨,原來是天地不忍看見我的亡國,慘然隕泣!”
王承恩從一些異常的人聲中覺察出來李自成的部隊已經有很多人進入紫禁城,並且覺察出許多人從玄武門倉皇逃出,向西奔去,也有的向東奔去。他焦急地站起身來,向崇禎說道:
“賊兵已經有很多人進入大內,皇爺不可再遲誤了!”他已經明白皇上是決定自縊,又說道:“皇爺,倘若聖衷已決定自縊殉國,此亭在煤山主峰,為京師最高處,可否就在這個亭子中自縊?”
崇禎沒有回答。他此刻從站立的最高處向正南望去,不是對著坤寧宮、乾清宮和三大殿,而是對著紫禁城內的奉先殿和紫禁城外太廟,這兩個地方的巍峨殿宇和高大的樹木影子都出現在他的眼前。他認為他失去了祖宗留下的江山,不應該對著祖宗的廟宇上吊。他已經選定了一個上吊的地方,但沒有說出口來。他雖然已到了自盡時刻,對亡國十分痛心,但是他的神誌不亂,在想著許多問題。他忽然想開了,好像有一點從苦海中解脫的感覺,想著十七年為國事辛苦備嚐,到今天才得到休息,到陰間去再也不用操心了。但是這種從苦海中解脫的思想忽然又發生波動。他又回想他從十七歲開始承繼的大明皇統,是一個國事崩壞的爛攤子,使他不管如何苦苦掙紮,隻能使大明江山延長了十七年,卻不能看見中興。當王承恩又一次催促他就在這座亭子中自縊的時候,他恰好想到他十幾年中日夜夢想要成為大明的“中興之主”,而今竟然失了江山,不覺歎口氣說:
崇禎的目光越過紫禁城,遙望見崇文門不遠處突然出現了一股火光,他知道這是他的表哥新樂侯劉文炳的“賜第”。他猜到是表兄一家人為他自焚。他雖然在心中也覺悲痛,但同時也少覺欣慰,暗暗說道:
“死得好,死得好,果然是個忠臣!”
但是,他沒有看見另一處火光不免焦急,在心中想道:“難道鞏永固深受國恩,卻不肯為朝廷盡節麽?”
其實,劉文炳一家舉火自焚片刻後,鞏永固也命仆人點著了事先堆放在駙馬府大廳中的柴草,頓時濃煙籠罩了暫厝大廳中的安樂公主的靈柩,吞沒了被絲帶綁縛在靈柩周圍的五個尚幼的子女。性格剛強的鞏永固不忍心再聽五個孩子和庭院中上百人的慘痛哭聲,同時火已經燃著了他的袍子,他拔出寶劍,向著大火中的公主靈柩和孩子們看了一眼,哭聲說:“我不該……”自刎而死,倒在火中。
王承恩再次催促說:“皇上究竟在何處殉國,請速決定,莫再耽誤!”
“好吧,不再耽誤了。你跟隨朕來,跟隨朕來!”
從此時起,直到自縊,崇禎都表現得好像大夢初醒,態度異常從容。無用的憤懣控訴的話兒沒有了,痛哭和嗚咽沒有了,歎息沒有了,眼淚也沒有了。
他帶著王承恩離開了煤山主峰,往東下山。又過了兩個亭子,又走了大約三丈遠,下山的路徑斷了。在崇禎年間,隻有崇禎和後妃們偶然在重陽節來此登高,所以登煤山的路徑隻有西邊的一條,已經長久失修,而東邊是沒有路的,十分幽僻。崇禎命王承恩走在前邊,替他用雙手分開樹枝,往東山腳下走去。半路上,他的黃緞便帽被樹枝掛落,頭發也被掛得更亂。山腳下,有一棵古槐樹,一棵小槐樹,相距不遠,正在發芽。兩棵槐樹的周圍,幾尺以外,有許多雜樹,還有去年的枯草混雜著今春的新草。分明,皇家的草木全不管國家興亡和人間滄桑,到春天依然發芽,依然變綠。
在幾年以前,國事還不到不可收拾。一年暮春時候,天氣溫和,崇禎一時高興,偕後妃們來永壽殿前邊看牡丹。看過以後,周後同袁妃坐在壽皇殿吃茶閑話,他帶著田妃來到煤山腳下閑步,發現了這個地方,喜歡這地方十分幽靜,對田妃說道:
“日後戰亂平息,重見太平,朕將在此兩株槐樹中間建一個小亭,前邊幾丈外種幾叢翠柳,萬機之暇,偕汝來此亭下小憩,下棋彈琴,稍享太平無事樂趣!”
自從他同心愛的田皇貴妃閑步此處之後,這事情、這地方、這個心願,一直牢記在他的心中,所以到今天選擇此處殉國。來到了古槐樹下邊,他告訴王承恩可以在此處從容自盡,隨即解下絲絛,叫王承恩替他綁在槐樹枝上,王承恩正在尋找高低合適的橫枝時候,崇禎忽然說:“向南的枝上就好!”崇禎隻是因為向南的一個橫枝比較粗壯,隻有一人多高,自縊較為方便,並沒有別的意思。但他同王承恩都同時想到了“南柯夢”這個典故。王承恩的心中一動,不敢說出。崇禎慘然一笑,歎口氣說:
王承恩聽了這話,對皇帝深為同情,心中十分悲痛,但未做聲,趕快從荒草中找來幾塊磚頭墊腳,替皇帝將黃絲絛綁在向南的槐樹枝上,又解下自己的腰間青絲絛,在旁邊的一棵小槐樹枝上綁好另一個上吊的繩套。這時王承恩聽見從玄武門城上和城下傳來了嘈雜的人聲,特別使他膽戰心驚的是陝西口音在北上門外大聲查問崇禎逃往何處。王承恩不好明白催皇上趕快上吊,他向皇帝躬身問道:
“皇爺還有何吩咐?”
崇禎搖搖頭,又一次慘然微笑:“沒有事了。皇後在等著,朕該走了。”
他此時確實對於死無所恐懼,也沒有多餘的話需要傾吐,而且他知道“賊兵”已經占領了紫禁城,有一部分為搜索他出了玄武門和北上門,再前進一步就會進入煤山院中,他萬不能再耽誤了。於是他神情鎮靜,一轉身走到古槐樹旁,手扶樹身,登上了墊腳的磚堆。他拉一拉橫枝上的杏黃絲絛,覺得很牢,正要上吊,王承恩叫道:
“皇爺,請等一等,讓奴婢為皇爺整理一下頭發!”
“算了,讓頭發遮在麵上好啦。朕無麵目見二祖列宗於地下!”
崇禎索性使更多的長發披散臉上,隨即將頭插進絲絛環中,雙腳用力蹬倒磚堆,抓著絲絛的雙手鬆開,落了下來,懸掛著的身體猛一晃動,再也不動了。
王承恩看見皇上已經斷氣,向死屍跪下去叩了三個頭,說道:“皇爺,請聖駕稍等片刻,容奴婢隨駕前去!”他又麵朝東方,給他的母親叩了三個頭,然後起身,在旁邊不遠的小槐樹枝上自縊。
微雨停了。北風停了。鳥不鳴,樹枝不動。煤山的大院中一如平日,十分寂靜。忽然從玄武門外傳來陝西口音,說西華門護城河中漂起來許多屍體,說不定崇禎也投水死了。
崇禎出了玄武門以後,消息立刻從乾清宮和坤寧宮傳到了相鄰的幾個宮院,然後傳遍了紫禁城中。當時除乾清宮中的魏清慧等很少的幾個宮女外,都不知道皇帝出宮去是為自盡殉國,一般宮女還以為他是逃出宮了。
明朝的宮女被選入宮,一般在十歲以前。她們多是畿輔各州縣人,一旦入宮,便沒有再同父母和家人見麵的日子。除非遇到國家大慶之日,出於“皇恩浩**”,一部分年紀較大的宮女才被放出宮,由家人領回,自行婚配,但這樣的機會很少,大多數宮女都隻能終身深閉宮中,老死為止。由於她們的特殊情況,一旦亡國,沒有一點逃生的辦法。
坤寧宮的吳婉容和乾清宮的魏清慧,不僅因為她們分別是帝、後身邊管事的宮女頭兒,也因為平素深明大理,處事正派,深受全體宮女的尊敬。在李自成破了居庸關以後,警訊傳來,她們就在見麵時互相商定,一旦北京失守,帝、後殉國,她們就跟著盡節,決不偷生苟活,受“賊”**汙。她們都是出身良家,八九歲被選進宮中,在宮中長大,在宮中讀書識字,將忠君看成了天經地義最高原則,也將女子的貞節看得比生命還要珍貴。但是在貞節的問題上,她們對皇帝是另外一種思想。按照她們的道德標準,一個女子的身體除非自己的丈夫,任何男人都不許接觸,宮女們對皇上卻沒有這樣的貞操觀念。她們倘若受到皇上一點感情上的眷愛,被皇上眼神含笑地一顧,便認為是天降皇恩;倘若偶然被皇上握住了手或摟在懷中,則認為是難得的恩寵;如果被叫到養德齋陪宿一晚,那樣的事叫做“召幸”,尚寢的太監要將此事登記在黃綾冊上,可能很快地受到封號,最遲在生下兒女後會受到封號。魏清慧在亡國前曾受到皇上的恩寵,隻是沒有蒙受“召幸”。她心中明白,倘若國家不亡,她十拿九穩會受到皇上“召幸”,得到封號。這一點朦朧的寵愛,使她更增加了必死的決心。
“清慧姐,外城已經失陷,聽說是守城的人自己打開城門,迎接賊兵進城。這內城也沒法守住,眼看會落入賊手。一旦內城失陷,我們都是深受皇恩,決無偷生失節之理。三宮六院,大小都人,都在看著你我二人。一旦賊人進了紫禁城,闔宮慌亂,你是乾清宮的管家婆,威望最高,到那時候,魏姐呀,你可要替大家拿定主意啊!”
魏清慧緊緊地握住吳婉容的手,小聲說道:“婉容,你說的很是。到了亡國時候,我們好幾千都人姐妹,沒有一點活路。都人與太監不同。太監們可以逃出宮去,有地方可以暫時寄身,沒有受辱失節的事。這幾千都人姐妹,都是十歲前選進宮中,年紀較小的深閉宮中將近十年,年長的深閉宮中十多年到二十年,從來沒有再看見父母家人,在北京城中有什麽親戚和同鄉,一概不知。她們無處可以躲身,留在宮中要受汙辱,出宮去遇到壞人也是受辱,受辱還不如死。都人姐妹們一不幸托生成女兒身,二不幸選進宮中,三不幸遇到亡國慘禍……”她忽然說不下去,忍不住嗚咽起來。
吳婉容不禁熱淚奔流,顫聲說道:“魏姐,你快說吧,皇後身邊我不能離開太久。”
魏清慧接著說:“幾天前我已經想好了。城破,皇上和皇後必殉社稷,我們大家一起為帝、後盡節,死在一起。各宮院都人姐妹,有誌氣的可以跟我們一起盡節,但不勉強,到時候你來找我好啦。還有,費珍娥也同我談過盡節之事,別看她年紀小,倒是深明大義,頗有剛烈之氣。你務必呼喚費珍娥一道來,我在乾清門外等候。”
吳婉容說:“坤寧宮和壽寧宮的宮女們因平日受皇後深恩,到時候都願盡節。珍娥知書明理,平日同我私下談話,我知道她的主意已定,對盡節毫無猶豫之意,我當然要叫她一起來乾清門找你。”
魏清慧又說:“珍娥是乾清宮出去的人,她的容貌出眾,深蒙皇爺喜愛。我們決不能將珍娥留給賊兵!”
吳婉容點頭說:“我明白,我明白。單說報答皇上的殊恩,小費也必須盡節。”
……
經過昨夜三更時候的這次談話之後,這兩位宮女頭兒再沒有機會談話。到了今日五更,崇禎皇帝從玄武門出宮以後,吳婉容果然隻留下四個年紀較大的宮女守著皇後的屍體,其餘全部宮女都跟著她來到乾清門外,同跟在魏清慧身邊的乾清宮宮女會合。隨即,壽寧宮、鍾粹宮、承乾宮的大部分宮女都來了。翊坤宮因為袁皇貴妃沒有死,宮女們不忍心離開主人,沒有前來。有些宮院,平日同乾清宮、坤寧宮來往不多,消息閉塞,宮女們多沒有來。不到天亮,聚集在乾清門的宮女約有三百人。
“都人姐妹們,我們受皇家豢養之恩,生為大明人,死為大明鬼。身為女子,貞節不可失。西華門外護城河,河水又清又深,是我們很好的盡節處。賊兵快要進入紫禁城,有誌氣的姐妹都跟我來!”
魏清慧跳下台階,左手拉著吳婉容,右手拉著費珍娥,從內右門的前邊向南跑去。
從乾清門奔往西華門,一般應該先向西走,到內右門折而往南,穿過後右門,再穿過中右門,最後穿過宣治門,還得折向東南,在皇極門和午門之間走過金水河橋,才能往西去奔出歸極門,繞過武英門前到西華門。倘若走這條路,要三次登上高台,走下高台。宮女們雖然不十分講究纏小腳,但畢竟還是纏腳,要她們踉蹌地奔這條路去西華門外,必然沒走到西華門便腳疼了,腿軟了,跑不動了,未到護城河,要盡節的一股剛烈之氣先完了。另外,倘若宮女們奔到皇極門前院中恰遇上“賊兵”進入午門,豈不是自投虎口?所以,魏清慧帶著大家從內右門前邊向西,走出隆宗門,然後一直往南,再由武英殿紅圍牆與崇樓之間過一座金水橋,繞過武英門南邊的金水河,就可以奔出西華門了。走這條路,既可以免除三次上下高台,縱然敵兵從午門進宮,也不會迎麵相遇。魏清慧在後宮如沸、群情慌亂之中,為大家選擇了這條路線,足見她不愧是崇禎皇帝身邊的“管家婆”,在幾千宮女中威望最高。
令我們感到驚異的是,明代宮中的製度很嚴,不像唐、宋的宮女能夠隨駕上朝。她們的活動範圍隻限於內宮,從來不到外朝。三大殿、文華殿和武英殿,都在外朝範圍。幾天來,魏清慧既思忖她將隨著皇帝投火自焚,也常常思忖她會率領宮女們奔出西華門投水自盡。雖然她深居後宮,從沒有到過乾清宮以南的不許宮女前去的廣大禁區,但是由於她隨時留意,知道三大殿和皇極門都建築在離地麵有一丈多高的台基上。她很清楚,皇上從乾清宮院中乘步輦去武英殿召見臣工,不走三大殿右邊建築在高台基上的側門,而是出乾清門向右轉,過隆宗門直向南走,她也知道離武英殿不遠就是西華門,出西華門就是又寬又深的護城河。三天來她不斷考慮可能要率領一群宮女姐妹們投護城河自盡的問題,所以她已經把這條奔往西華門的路徑考慮好了。
開始從乾清門出發的時候,魏清慧緊緊地拉著吳婉容和費珍娥的手,但是因為同行的人多,情況很亂,魏清慧不得不時時停下來,招呼大家,以免有人掉隊,有人走錯了路。吳婉容因為是坤寧宮的宮女頭兒,同承乾宮、翊坤宮、太子的鍾粹宮和公主的壽寧宮等幾個宮院的宮女們的關係特別密切,不能不時時停下來照顧這些姐妹。走出隆宗門一箭之地,剛出寶寧門不遠,魏清慧就同吳婉容、費珍娥不再是手攜手了。當她放開費宮人的手時,特別深情地叮嚀一句:
所謂“受皇爺殊恩”這句話,在宮女中沒人明白,吳婉容隻略有所知。費珍娥的心頭一震,但是沒有做聲。她跟在魏宮人的背後繼續向前走,走到中途,忽然在心中恨恨地說道:
“我深受皇恩,無以報答,這樣白白地投河自盡,我死不甘心!”
隨後,她的腳步開始放慢了。有許多認識的宮女越過了她。她繼續隨著大家向前走,但是她的心中更加遲疑,腳步更加慢了。轉眼間,她同魏清慧之間的距離拉開了,同吳婉容的距離也拉開了。
當大群宮女從武英門前金水河南邊慌慌亂亂地奔過時,天色已經亮了。有十幾個太監從歸極門(右順門)出來,一邊向西華門逃跑一邊向宮女們說:“你們快逃,賊兵已經進午門了!”宮女們聽了這消息,有許多人登時腿發軟了,有的人抓住鬆樹走不動了。魏清慧又是呼喚,又是催促,帶著大家往西華門繼續跑。
守西華門的太監們已經逃光,從午門內逃來的十幾個太監也衝出西華門,過石橋向西跑了。魏清慧和吳婉容都到了西華門外,站在那裏等待大家。兩三百宮女都來到了,但是沒有看見費珍娥跑出西華門。略等片刻,魏清慧跑回西華門內,望著空****的院落連叫三聲,沒人答應。她聽見午門內的大院有許多人聲,但不知費珍娥誤走何處。她愛費珍娥,關心費珍娥,生怕費珍娥落入賊手。聽不見費珍娥的回答,心中一急,幾乎要進出熱淚。又向前走了幾步,她對著南薰殿的小院落大叫兩聲:“珍娥!珍娥!”仍沒有一點回應。吳婉容突然跑來,拉住魏清慧,急急說道:
“清慧,不要再叫啦,再耽擱就誤了大事!”
魏清慧一狠心,跟著吳婉容回頭重新跑出西華門。她一邊跑一邊滾出了傷心和怨恨的眼淚,忍不住對吳婉容說道:
“真沒想到,費珍娥竟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不念皇恩,甘願失節於流賊之手!”
當魏清慧同吳婉容回到西華門外時候,那兩三百宮女都在驚慌無計地等著她們,但是可以看得出來,很多人已經不像從乾清門出發時那樣懷著慷慨盡節、誓死無悔的決心了。此時,從歸極門傳來了帶著陝西口音的人語聲,好像是“流賊”向遇到的太監大聲詢問宮中道路。魏清慧向吳婉容看了一眼,接著向宮女們高聲叫道:
“姐妹們,賊兵已到跟前,有誌氣的跟我來!”
她奔到河邊,縱身跳入水中。吳婉容第二個跳進水中。緊跟著,大約有三十多個宮女跳入水中,多是乾清宮和坤寧宮的人。但十之八九的宮女不肯投水,在驚慌中各自逃命。其中大部分跑過石橋,向南長街和北長街亂跑。有的宮女依稀記得京城的什麽地方住有同鄉或親戚,逢人問路,居民們才知道紫禁城已經失陷,皇上在黎明前逃出宮了。另外一部分宮女無處可去,隻好退回西華門內,循原路奔回自己宮中,聽天由命。
已經是穀雨節後,護城河岸上嫩綠新黃的柳絲如往年一樣低垂,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小鳥如往年春天一樣鳴叫,無憂的燕子依然閃翅飛來,有的在柳枝間呢喃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