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韓小貓

也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大家就叫他“韓小貓”的。

好像是在文廟苦讀那半年吧。

大晟朝文武並舉,學子中舉赴京會試完畢,中進士者參加殿試前,都會分別到文廟、武廟集中聽訓半年。這半年,文廟通常由前任宰輔或國子監祭酒耳提麵命,武廟則由當朝兵部大輔或金吾衛大將軍親自指導。所學科目精而緊湊,學而優則出相入閣,次之者亦可為地方大員或各樞機要人。所以,入得文武二廟之選,也就等於在登天子堂的門檻邊了。

韓孝謀在寧府城時,可謂風光無限。家境殷實,有良田數百。三歲識字,五歲能成文,至七八歲已識策論,輕鬆過了院試一關。年方十二即中生員,在鄉境內人稱“秀童”,他倒也不客氣,幹脆拿了“秀童”來當字號。孰料十五歲鄉試時折戟,時任寧府考官的學監正是現今宰輔、太子太師劉子思,在其試卷上批了八字,“行文率性,落筆輕狂”。韓秀童怒而懸梁刺股,三載之後一擊即中,高中解元。會試之時,偏又遇上當時身為國子監祭酒的劉子思,這次試卷上還是八個字,“經緯縝密,才堪一用”。判了個中等之績,入了文廟。

所以,韓孝謀對二試之師劉子思,感情相當複雜。好巧不巧,這同為寧州鄉裏的劉子思,父輩上數三代,都是韓家佃農……

韓小貓回想到這些,仰天長歎一口氣,搖了搖頭。眼下這司天監的監副之位,也是殿試三甲之一百零八名換取來的,和宰輔大人那些不可說的秘密和羈絆到底是不是折煞了自己這個“秀童”呢?不好說,不好說。

功名狀下達的那天,正值盛夏,韓小貓在池塘邊樹蔭下捧著個瓜邊啃邊看閑書。遠遠見到公差騎馬奔他家門口而來,“韓府有喜!”。

換裝跪領功名狀後,韓小貓看著“著韓孝謀即日進京就職,八月初一為限”這行大字,愣了半天。闔府上下熱熱鬧鬧招待公差,推杯換盞之際,韓小貓終於琢磨出了什麽。他起身遍尋父親不著,折往後院,卻見韓父和劉太公在葡萄架下私語。這劉太公,就是先前韓家佃農,如今國子監祭酒、太子少保劉子思之父,現在的劉員外是也。劉太公見韓小貓行近,開口道:“秀童,此去永樂都,我已修書一封,你攜之去訪你子思兄長,鄉裏同輩,又是二試之師,相互提攜,你二人是我寧府榮光啊!”劉太公爽朗大笑,擺手和韓父別過,拍拍韓小貓的肩膀,留下父子二人走了。

接下來韓父的一番話,卻令韓孝謀如遭殛擊……

到永樂都近二十年,韓小貓見到劉子思都是天地大祭這種場合,文武百官黑壓壓一片,隔著數十丈遠能辨認出那個白麵長須一臉嚴肅的劉家長子。回想起來,韓小貓幼時在寧府城家裏,似乎見過劉子思三兩麵,好像那張臉從沒有過笑容。劉太公的信交到少保府後,就再也沒有回音。提攜?韓小貓想起父親那番話……

韓父名揚,在寧州這個地界,都叫他韓大戶。當年“寧州富”時,韓家據稱財可敵國。寧州凋敝,巨族大家垮散無數,撐得住門麵的屈指可數。韓家十數代嫡傳下來居然還能有田數百,可見祖傳家底豐厚。

“以你三甲一百零八名之績,本來是要外放為官,劉子思劉大人安排妥當,方可以做這個京官。你不可驕縱。”

驕縱?當年“落筆輕狂”的教訓是一輩子都忘不了了,老老實實發奮圖強,也隻能“才堪一用”。韓小貓那“秀童”的傲氣,在文廟裏和各郡府的精英朝夕相處之時,早收斂了不少。

“此去永樂,為父但求你一件事,你必須答應我”,韓揚矮矮胖胖,說話聲音和氣低聲,“今日所言之秘,你謹記在心,不可漏一絲口風。”

韓小貓點點頭。

韓揚清清嗓子,繼續說道:“我韓劉二家,肩負重責,你此身功名,將來都要為這個責任盡力行事。”

韓劉二家?為何佃農一戶,可以與自家門楣並舉,韓小貓搞不明白,也沒開口問。他自幼心思深沉,膽大心細,雖然才氣外露,但有什麽事卻頗能裝在心裏。

“適當之時,劉大人自會告訴你一切,在此之前,你需安穩不動,靜待時機。”

韓揚伸手搭在韓小貓肩上,麵露猶疑,“哪怕十年二十年,你都得等”。

“仕途呢?”韓小貓開口道。

“你有抱負,盡可施展”,韓揚有些訝異,但隨即平和,“我知道你自小心懷大誌,但我今日所托,事關蒼生社稷,不是一家之私。”

韓揚看著韓小貓疑惑的臉說:“為父今日不可說之事,劉大人可說,你,等,必須等。”麵色堅定,語調沉重。

“我所傳你之劍術,不可荒廢。這把稼穡之刃,你要好好藏著,不可示人,更不可傷人。”

韓揚拿出一柄短刀遞給韓小貓。

“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韓小貓背道。

稼穡刀短,一尺長身,刃背微窄,狀如風中禾苗。這麽一柄毫不起眼的短刃,握在手上異常踏實穩固。手持稼穡,韓小貓內心有一些東西慢慢沉靜下去。

“能等嗎”,韓揚問。

“能”,韓小貓拔刃出鞘,一縷寒光印在眉間,“我能等”。

這一等就是二十餘年。

在大晟各樞機擔任各種無關緊要的官職後,韓小貓終於進了司天監。正三品。官不小,空有名頭。抱負?韓小貓想起父親那一席話,隻能搖頭歎息。

二十餘年啊。

是日,送完星軌圖,申時已過,韓小貓正準備出門回家,有人進了司天監。

一襲黑衣的宰輔傳役,見到韓小貓,拱手道:“韓大人,宰輔大人有請大人您今晚到相府,有要事相商。”

這一天,終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