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感有什麽用處
孤獨不是消極情緒,而是一種矯正機製。
1、孤獨感是一種變異警報。
在許多的白蘿卜中間,一個透明的蘿卜注定會孤獨一生。田鼠們走過去都會側目,然後圍在一起議論紛紛。
身為異種的壓力無處傾訴,起風了,生活是艱難的。
這就和那頭52赫茲鯨一樣。也和巴黎聖母院的敲鍾人、和格裏高利?薩姆沙一樣。
但這種孤獨感保證了透明的胡蘿卜不再出現,因為畸形對於進化來說是危險的。基本上,它們喜歡一切趨同,在陝北榆林的同一畝地裏,基因有序,種群穩定,一起被裝上拖拉機運往華聯超市,白白地躺在車廂裏不分彼此,沒有個體意識。
從沒有人會把一個蘿卜跟其他蘿卜區分開來,從沒有人會認識一個特別的蘿卜並喊它一聲“阿妮塔”。
因為恐獨,所以不變。
對孤獨感的恐懼降低了變異的幾率,它們有一種舒服的共性。
一個不可推翻的結論:孤獨感是趨同進化的需要。
2、隻有地球上才會有孤獨感。
上帝喜歡複製粘貼。
這件事已經暴露了很久,中國民科院早已經研究過這個問題。
同一類生物的形態與體積都基本趨同,這是一種由基因控製的複製粘貼。
沒有32斤的蘋果,沒有身高4米的人,沒有綠豆那麽大的黃豆,沒有麻雀一樣大的雞。
如果有,它們將是孤獨的,孤獨的後果很可怕,其中一項是無法繁殖,所以沒有。
工業生產也不自覺地繼承了這種複製粘貼,解釋為標準化,效率,設計,量產等等。不符合規格的產品被稱為次品。
輔路的同一批磚,M4A1的子彈,所有的新京報,所有的iphone6,還有昨晚碰在一起的酒杯,都基本是等大的。
人們本能地喜歡整齊劃一的商品陣列,反抗這種本能的一般會被稱為藝術家,藝術家都活不長。
所有的不同都是小概率事件,會被稱為意外、個性、奇怪,意味著風險,高成本和孤獨。
所以造物是懶惰的,安排好基因,然後看著萬物有序地複製,連進化都是一個生命周期內無法察覺的,看起來歲月靜好。
正是這種複製粘貼導致了異類的自覺,孤獨由此而來。
如果地球是一局消除遊戲,隻需要十二步就能消除掉大部分事物,留下來的都是孤獨者。
而在地球之外的地方,沒有任何事物是按同一程序複製的。沒有趨同,也就不會有孤獨。
最近賈樟柯和陌陌也在研究這件事,他們點上燈攤開紙,神秘地閉門切磋了好久,渾身是灰眼睛發亮,在廠房裏推出來一個緩緩漂移的孤獨實驗室。
不過他們有商業目的,而且都是在中國民科院之後了。
另外,真正的孤獨感受永遠是負麵的,一個溜著牆角走路的殘疾小孩,一個跨性別者,一個黑色的冰雹才會了解。
而我們在某天下午的所謂孤獨,大部分都是荷爾蒙帶來的錯覺,一般是出於一種淡淡的**壓力。
這種壓力通常會表現為字數極少的朋友圈,以及發照片加濾鏡、抽煙、喝酒、去麗江。
所以不要自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