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魏閹晉升

從這個角度說,天啟皇帝在這個時候的確不傻。他對寧遠戰略地位的認識,比明朝的很多官員都要有遠見,對袁崇煥的支持力度也很大。這是取得寧遠大捷的重要因素。但要說魏忠賢在這裏麵有什麽大的功勞,則沒有看出來。

但天啟皇帝在為這個勝利論功行賞的時候,卻重賞了魏忠賢和他的家人,他的一個侄兒被連升九級,加封太師,排在三公的首位。這是明代一來除了張居正很少有人得到這樣的官職和榮譽。魏忠賢的兩個侄孫才三四歲也被封為侯爵和鉑爵。袁大人等浴血奮戰的將領則是按照普通戰功升一級了事。

天啟皇帝朱由校對袁崇煥的做法和部署不滿,給予批評。

袁崇煥剛正勇武,富有謀略,在天啟年間的政治版圖中依恃東林黨,他考中進士的主考官韓(火廣),推舉他的禦史侯恂等人都為東林黨的黨魁,為人孤迂忠耿,性格光明磊落,當時魏忠賢如日中天,在明朝取得寧遠大捷後,派遣太監劉應坤、紀用等人前往遼東,意圖監督袁崇煥,控製兵權。袁崇煥當然不肯挪用軍餉去孝敬魏忠賢,為了明朝邊關大局,他在各省在為魏忠賢大建生祠的時候,也委曲求全,違心的在薊遼為魏忠賢建生祠。但君子小人勢同水火,他還是不被魏忠賢所喜歡。

袁崇煥早在任職遼東巡撫的時候,就與投靠閹黨的遼東經略王之臣不合。當時魏忠賢專權跋扈,讓袁崇煥管理關外,王之臣管理關內,隨後不久又提拔王之臣擔任兵部尚書。

兩人矛盾叢生,魏忠賢更是看袁崇煥不順眼,就指使言官上疏彈劾袁崇煥的過錯,說他沒有對錦州進行救援是“暮氣”。袁崇煥心灰意冷,不再解釋,自稱身體抱恙,請求辭職,七月初二,魏忠賢得到報告後,立馬批準,準許其回籍養病。初三便讓兵部尚書王之臣擔任薊遼督師兼遼東巡撫,全麵執掌遼東軍政大權。

據說皇太極聽到袁崇煥辭職的消息,欣喜若狂。後來詳細得知,彈劾他的言官說袁崇煥這樣的勇猛武將是“暮氣”,還驚訝說,那有誰敢稱得上是朝氣蓬勃。

袁崇煥辭職的時候才四十多歲,正當壯年,大展抱負的時刻卻遭到如此對待,讓人唏噓。

袁崇煥一離職,明朝的遼東局勢就呈現頹勢,他手下的將士都覺得很驚訝,為他的遭遇忿忿不平。

而此時魏忠賢除了不斷給自己加官進爵外,還對手下表現突出的爪牙給予了封賞。

霍維華也得以升任兵部尚書,在升值之後,他聽到朝中傳出小道消息,說天啟皇帝身體不好,恐怕會生病,由於擔心一旦皇帝駕崩,自己的靠山會出事,於是就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上了一道奏疏,願意將自己的恩蔭讓給袁崇煥,沒想到這個事情被魏忠賢知道以後,劈頭蓋臉就給罵了一頓。說他是簡直不懂社會人情世理。聽到魏忠賢的駁斥,霍維華卻絲毫不生氣,他等的就是這句話,以後就算出事了,他承擔的罪責可能會少些,遭受一頓責罵倒是小事。

要加官進爵肯定需要找充足的理由,魏忠賢除了沾戰爭的功勞之外還善於找機會給自己臉上貼金。

1627 年三月份,東北人武長春閑來無事,準備去萬花樓釋放自己的荷爾蒙。給自己找點樂子,在妓院的時候也許是過得很愜意,他一時逍遙口不擇言說了一些明朝軍隊和後金戰役之間的事,這個事情他完全是道聽途說,沒有親自見過,趁著高興的勁,他就隨口說了一遍,哪知道這麽說了以後,他的禍事就來了。

房屋外有人路過正好聽到了消息,很久就秘報了東廠,東廠行動迅速,馬上派人給他逮了。日子還正快樂著,就遇到緹騎抓他,你說氣不氣,關鍵運氣不好,落到做事狠毒的許顯純手裏,隻要跑在他手裏,即便不死也會脫一層皮。

武大春在許顯純手裏麵對的第一件事就是嚴刑拷打,許顯純問他是不是後金的間諜,要從實招來,遭受了一陣毒打之後,武大春遭不住,很快就承認了自己是後金派過來的間諜,剛好在此時,明朝軍隊在前線取得了一次小的勝利,勝利的消息傳入京師。許顯純為了討好上司魏公公,就上奏折說:武長春是敵人的間諜,不俘獲將成為禍亂,幸好依靠東廠、西廠臣子的忠誠和機智立了奇功。《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宦官二記載的原話是”:長春敵間,不獲且為亂,賴廠臣忠智立奇勳。

這麽一說,意思很明白,如果不是魏公公的忠心和智慧,抓不到這個間諜,後果不堪設想。

戰爭的小勝利傳到朝廷,天啟皇帝也很高興,於是就封魏忠賢的侄兒魏良卿為肅寧伯。賞賜給了他良田和府邸,閹黨骨幹吏部尚書趕緊拍魏忠賢的馬屁,說主要還是魏公公的祖先泉下有知,還應該把他的祖先也封一下,天啟皇帝沒覺得荒謬,爽快就答應了,把魏忠賢的四世祖先都封了肅寧伯。

武長春就是因為自己亂說了話,成為了魏公公加官進爵的犧牲品,後來在許顯純的手段整治下,遭受了酷刑淩遲,身首異處,白白送了性命。

曆史對武長春的看法有兩種不同觀點,其中一種觀點認為武長春確實是後金派來的間諜,而負責收集明朝情報的不是別人,正是在 1618年(後金天命三年),努爾哈赤入侵明朝,第一位投降後金的邊將李永芳。李投降後金之後被授為三等副將,李永芳為了獲取明軍的情報,就花錢策反了與明朝官員有密切聯係的劉保,讓他每個月遞送相關的情報,為了確保情報可靠,他同時派了自己的女婿武長春來京師打探消息。

劉保是東北遼陽人,任職於明朝兵部的提塘官,這個官職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軍事情報的傳遞,李永芳每月給一百兩銀子給劉保,喊他積極竊取明朝的邸報,拿到之後就到廣寧來,那裏自然有人接應。由此看來,李永芳在明朝的京城已經構建了一個諜報基地,裏麵有相當數量的人員從事著情報的送發。劉保除了和李永芳聯係外,他還讓自己的兩個兒子參與其中,積極販賣情況,使得明朝的軍事部署很快就在後金那裏一目了然。流傳的《三朝遼事實錄》是這樣記載的:“伊子劉於簡供稱,親為父親答賀世賢書,內開:宗功到,已知事體停妥,但三岔河(按今大遼河下遊)兵馬不多,此時乘勝前來,諒民無敗理。如過三岔,廣寧更易,山海愈便,如或取勝京都何難。目今兵馬畏怯,調赴不前,大兵速速前來可也。茲韓宗功回遼,忙中草此密報,如有示下另聞。”

武長春第一次幹這個間諜工作是在1618年,李永芳讓他潛伏京師。1621年後金攻占東北遼陽,他這之間又回到了山海關,後來,在覺華島,遇到了金都堂的都事,兩人交談以後,又返回京師。

李永芳拿了七百兩銀子托李玉山交給武長春,喊他要收集一些明軍有價值的情報。無論采取什麽樣的方式,得手之後要馬上送至山東平度的陳一敬家裏。到時候有專人聯絡接頭。

得到銀兩之後,武長春馬上開展工作,積極發展下線,他先是在妓院收買了妓女李鳳兒,以此作為據點,然後又憑著李的社會關係網,先後收買了明朝官員季誠、李廷柱、周應元、李廷棟、薛應魁等人,共花費銀子1400兩,接著又冒充楊武舉的資格,參加武備,力圖掌握管兵的權力。在寧遠戰役開打之前,他悄悄來到寧遠,一探虛實。可因為明朝軍隊在寧遠守衛森嚴才沒有得逞。

後來返回京城,在妓院被東廠的人給盯上,嚴刑招供之後很利索的就被淩遲,身首異處。

從這個說法來看,有一定的可行度。

無論他是不是間諜,但隻要在閹黨手裏,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打一場戰役自然離不開諜報工作的開展,但究其實際來說,戰役的付出要比間諜工作重要的多,畢竟諜報是服務於戰戰爭的。魏忠賢得到封賞之後覺得太好了,感覺是那麽舒服,從此以後,無論什麽工程,隻要能插手的,他都去管,自然也相繼得到了很多好處,1625年,泰昌皇帝的陵寢修好了以後,魏忠賢靠蔭到了都督同知。第二年九月的皇宮的皇極殿修成以後,又升任“上公”,享受加恩三等,賜良田兩千傾。

魏忠賢賺得了無數多的好處,自己的親戚肯定也少不了飛黃騰達,自己的外侄親戚個個都得到了封賞,比如他的侄兒魏良卿,原來在家鄉農務,也就是現在說的農民,此人屬於那種街邊的小販那種,借著魏忠賢的這一層關係,可以說是一步登天,先是封伯,後來則是封寧國公,加太師。另一個侄子魏良棟封東安侯,加太子太保,侄孫魏鵬翼封安平伯,加少師。

有人說明朝如果沒有魏忠賢會是另外一個樣子,曆史是不允許假設的,我認為即便沒有魏忠賢,那麽關鍵時期也會有王忠賢,張忠賢的出現。

時代脈絡之中自有發展的規律,對於魏忠賢在明朝的地位,眾說不一。

尤其是在現在網絡發達的時代,我在網上就看到了很多為魏忠賢,閹黨翻案的文章,羅列一係列觀點,晃眼一看,似乎講的很有道理,但仔細思考卻並不可信。

這是因為要想談出一些新的看法或者發表一個新的論點,那麽除了縝密富有說服力的證據之外,還要經得起邏輯的推敲。

我們透過曆史的塵埃來打望東林黨人,雖然說這個富有理想主義的官僚派別即使有那麽多的問題,但從整體上看,他們在明朝中大部分都做到了清正廉潔。實際上,在任何朝代,要想做到一個非常純粹的官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不食人間煙火。

即便他們頑固,執拗,天真,但這也是他們本身的特性,不用對其一概否定。

人性是很複雜的,我們不能對一個人進行模式化的概括。

有的人在一瞬間會因為怒氣變成一個壞人,同樣的有的壞人在一瞬間會變成一個好人。

曆史人物的評價,隻需要公正的評判就可以了。

魏忠賢在明朝的權勢極盛,完全達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步,有曆史學家評論說他雖是太監,卻掌握了皇帝之權,超越很多士大夫的權力,畢竟很多大臣終其一生也很少能夠達到他這樣權傾朝野的地步。作為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太監,能混到這一步到底是什麽原因呢?

眾所周知,魏忠賢在當政的時候都屬於臨陣發揮,怎麽舒服怎麽來,朝廷如果有不聽話的大臣,就罷免,殺掉他,實在弄不死的直接貶走外地,朝中忠良的大臣在他的迫害下,幾乎損失殆盡,明朝的朝政陷入混亂狀態。

天下的百姓也人心惶惶,魏忠賢把持的朝廷倒行逆施,憑著自己的權威一手遮天,幹了很多壞事,有時候我們也想找幾件他平生可圈可點幹過的好事,結果翻遍史料才知道,確實很難找。

我們隻有從一些細節方麵去推敲和佐證。才找到了一些不知道是否是好事的記載,現在記錄下來,給大家參考。

曆史記載天啟六年,明朝的禦馬草場(也稱天師庵草場),草場起火,火光衝天,魏忠賢知曉後,馬上督率內外官員參與滅火救草場行動,他自己也端盆澆水,用了三天的時間才把這場火災撲滅。

有人說魏忠賢親自滅火難能可貴,不過在我看來,這端盆滅火一事還真的不算太大。

又有人說,魏忠賢掌權的時候,還是做了一些好事,比如遼東戰役的時候,在他的領導下,明軍取得勝利,有光複遼東之勢。說他前期能夠充分認識到遼東和京師的戰略關係,否定了山海關的策略,並且讓孫承宗實行推進策略,後麵又任用袁崇煥督師遼東。明軍取得的戰果都是在魏忠賢當政的時候得到的,這裏我們不做評判,作為一個軍事上不懂得戰術的人,他是不是這樣想的,我們不敢斷定,也許是有一幫人參謀,他聽後有道理順水推舟罷了。舉一個實際的例子,遼東戰事很緊的時候,前方將士缺少馬匹,行軍和後勤問題一直困擾著明軍,魏忠賢聽到前線的奏報後,冥思苦想,找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大臣如果有功勞的可以賞賜在宮中騎馬代替步行的權力。而與之相對應的,有功勞的大臣每年都會向皇帝獻一匹好馬這是明朝以前的舊製。

魏忠賢就以獎勵的名義給自己的閹黨幾百名太監賞賜了在宮中騎馬的權力,然後就以皇帝的名義下旨要求進獻馬匹,這些太監沒得辦法,隻好用銀子買來馬匹進獻。

好馬肯定花費的銀子要多些,這些太監那裏舍得花大價錢買好馬,都是隨便買一匹能走的馬濫竽充數。管它老馬病馬,能走就行,這些馬集中到一堆,然後魏忠賢把它們拉到前線去,這些馬不要說打仗,要在到達前線之前或者都不容易了,更不用說當什麽戰馬?基本上在前線沒呆多久就死了不少。

馬送到前線我尋思唯一的好處就是又可以改善夥食了,畢竟,有肉吃也算是不錯的待遇了。

另外一個姑且可以看做是優點的就是魏忠賢的較真。

魏忠賢在當上司禮監秉筆太監以後,因為自己沒有讀過書,大字不識得幾個,處理公文工作就很吃力,他於是找了一些幫手,先是由幫手將其翻譯成大白話,讀給他聽,然後他再說自己的想法,喊幫手翻譯成文言文。

因為沒有文化,所以魏忠賢在處理公文奏折上也鬧了不少的笑話。

天啟六年初,兵部上了奏折,請求將鎮虜關提調董節升為遊擊將軍,魏忠賢看到奏折以後,覺得裏麵有問題,因為從提調這個官職升為遊擊將軍,相當於跳了兩級,畢竟中間還有一個都司僉事職位。他認為就算要升也要一級一級的提升,憑什麽直接跳兩級,這裏麵一定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他發現這個問題後沾沾自喜,馬上要求兵部說明原因,兵部收到魏忠賢的質問後,也及時做了回應,回書上說,因為都司僉事這個職位空缺的太少,提調按照以往的舊例都是直接升為遊擊將軍的,但魏忠賢認為這是強詞奪理,還有這樣狡辯的,於是不管兵部作何解釋,直接把兵部負責武官升遷的官員給罷免為民了,遇到這個處理,兵部的人也是領教到了什麽叫文盲,對自己的部門的人的遭遇氣不過,於是又再次上疏說明情況,結果不僅沒有得到善待,魏忠賢反而勒令兵部以後不得越級提升,如有再犯,嚴懲不貸,這相當於把幾十年實行的製度給強行改了。

此外,還有一件事,那就是禮部官員上的奏折,因為裏麵有一句話“曹爾楨整兵山東”。魏忠賢就覺得這裏麵同樣有問題,曹爾楨這個人,魏忠賢很熟悉,畢竟這廝才拿錢賄賂了魏公公才被提拔為山西巡撫。山東和山西,一字之差,肯定意思還是有區別的,於是魏忠賢就嚴問李恒茂,問他是怎麽回事?這個事情完全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個書道個歉這事就算過去了,但李恒茂這個偏偏做事情又很執拗,上了一道奏折辯稱說曹爾楨本身擔任的就是山東省的布政史,現在還沒有去山西任職,所以說他整兵山東沒有任何錯誤,魏公公一看這個奏折,當時都氣炸了,馬上將李恒茂以“不恭”之罪論處,將其削籍為民。

對李恒茂來說,顯然是得不償失,畢竟投奔了閹黨還要和魏公公較真,那不是找不自在麽?這樣一來,前程全部被毀掉了。

司禮監秉筆太監傳達的就是皇帝的旨意,這支筆太有分量,任何一個大臣都可以被任意處理,明朝的先祖皇帝朱棣恐怕九泉之下也沒有想到,當初他精心設計維護皇權的東西,到後世的子孫手上會變成一個危險的尖刀,讓明朝陷入危險的境地。

諸如之類的故事太多,這裏隻舉出一些,一個合格的執政者,除了要有長遠的眼光和博大的胸襟之外,還要有必要的文化知識和足夠的訓練,隻有這樣才能夠正確的處理朝政,作為明朝權勢極盛的人物,魏忠賢一個筆墨不通,出身地層的潑皮無賴,帶領大明朝前行,要想不出事情和意外,無異於是癡人說夢。

人在朝廷上要混得開,除了要處理微妙的人際關係之外,還需要對工作的環境有個清醒的認識。魏忠賢在萬曆皇帝駕崩之後,朱由校登基迎來了轉機,在所有的身邊人中,隻有魏忠賢最讓小皇帝放心和信任,這是幼年常常陪他的人,在小皇帝的眼裏,魏忠賢樸實,親切,自然,感情在日複一日的熟悉中變得非常深厚。

加上小皇帝專注於木匠活的強烈興趣,加上其本人對政治十分討厭,因此就給了魏忠賢可趁之機。

魏忠賢手握舉足輕重的權力之後,巴結討好的人絡繹不絕,很多官員自然而然都會拉攏關係,有那麽一段時間,魏忠賢有些飄飄然,覺得不太真實,畢竟這樣的優越感來得太陡。讓他一時間難以適應。在初登權力高峰的時候,他也想過要憑自己的一腔熱血把大明朝這個國家治理好,可惜,因為自己缺乏必要的修養和經曆太過於缺乏,自己大部分時間都在底層生活,加上自己沒有足夠的從政經驗,明朝在他的帶領下勢必會出現一些混亂的大問題。

在以後的事情,官場中人靈敏的發現,皇帝對魏忠賢的喜愛已經達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皇帝對魏忠賢的信任從來都沒有改變過,不僅是楊漣上疏的奏折,陳述魏忠賢的種種罪過,沒得得到處理,反而楊漣因為這件事情遭到了嚴肅處理。越來越多的人漸漸懂得,朝廷掌握實權的人其實是魏忠賢。於是很多人都積極投靠魏忠賢,第一個就是內閣大學士魏廣微,後來就有崔呈秀等人。

很快,一大批臣子就依附聚攏在魏忠賢身邊了,這樣就形成了閹黨勢力,最初魏忠賢也想過,既然自己建立了組織,那麽就很有必要將組織結構固定下來,於是就通過認幹兒子等方式,對靠攏的大臣進行了歸類,比如曆史上定義的“四十孫”等都是魏忠賢歸類的結果,這些大臣找到魏忠賢做靠山以後,覺得自己做事情會更方便,而魏忠賢對前來投奔的人可以說是大開方便之門,你願意來我就願意收。並且馬上給予好處,所以很多人隻要一投奔了魏忠賢,不久之後都會得到提升和好處,這樣就在朝中形成了龐大的政治勢力。

在朝操控權力,當官的逢年過節自然少不了送禮送錢,而這些錢財的數量,又基本上是一層一層搜刮來的,魏忠賢對官員收禮這個事情也是來者不拒,出身於底層的他,對錢財有著特別的嗜好。

明朝的俸祿在所有的朝代中是出了名的底,高薪未必養廉,但底薪一定導致腐敗。這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出身有關,朱元璋在當皇帝之前,是草根出身吃了很多苦的農民,作為農民,天然對官僚的鋪張浪費和腐敗有著深切的痛恨,出於這種情節,他製定官員的俸祿標準很低,低到什麽地步。用一組數據來說明,明朝的俸祿是洪武二十五年(即1392年)由朱元璋本人加以審定定下來的。明朝一個縣官,正七品,一年的俸祿為90石米,換成現在就是一年一共6372公斤米,每人一年按照正常的飯量來算,可以吃掉360斤的米,也就是說,這些米可以供35個人吃一年,這是滿打滿算的,實際上一年90石的米,縣官拿到的還有折損,大概有40%左右的米被皇帝折換成了其他的東西,比如絹布,棉布等等。

縣官除了維持自己的生活外,其他衙役仆人,道路交通人情往來的各種開支都是需要他出錢的,這樣算來,一年90石米遠遠不夠,曆史記載,朱元璋在頒布俸祿標準之後,曾經到城中視察,他發現貴為宏文館學士的羅複仁日子過得不太好,因為缺錢沒得房子可以做,隻能暫居在郊外的一所破敗的房子裏,他有一次去他家裏看,沒看到羅大人,隻看到一個民工正提著桶兒在刷漆。朱元璋說,你們羅大人呢?哪知道這個民工趕緊下來作揖到,回皇上,臣就是羅複仁,原來以為是個民工,但卻是個大人,這讓朱元璋很吃驚。

很多官員錢都不夠花,沒辦法,隻有貪汙,才能過得下去。

朱元璋上台以後嚴打貪腐瀆職,所以在嘉靖皇帝之前,基本上明朝的風氣還比較純正,因為厲行嚴刑峻法,所以那時候的貪汙和受賄還得到了有效的遏製。

但到1521年,明世宗嘉靖皇帝上台之後,前期還尚能大膽推行朝政改革,整頓賦役,民眾的生活得到了一些改善,但到中年以後,因為迷戀道家學說,忙於修煉,不上朝政,所有的國事全部拿給嚴嵩處理,嚴嵩當權後,開始培植自己的黨羽勢力,排除異己,整個大明王朝一片黑暗,奸臣首輔當道,官場風氣發生了打得改變,公開賄賂成為了很多官員的行為,曆史稱嘉靖時期是“貪官暴吏,布滿中外”。買官賣官明碼標價。官員拿出自己的血本買更大的官當,當了官之後要收回成本就要更加貪汙才行,而這些錢毫無疑問又是魚肉百姓榨出來的。

對於這樣的貪汙腐敗情況,明朝末代皇帝崇禎任期時,有個叫韓一良的官員曾經上了一片奏疏《勸廉懲貪疏》,陳述明朝的貪汙腐敗風氣情況,他在奏疏裏麵說道:當今,何處不是用錢之地?無官不是愛錢之人?買官要錢,升官要錢,官員交際聯誼要錢,考課打點上麵要錢,“此金非從天降,非從地出”,都來自索拿卡要。官員的職位已經明碼標價,都撫這樣大的官員,需要五六千兩銀子找人才行,對於條件好的道府大人也要兩三千兩銀子托關係才能拿到,州縣各級都是這種風氣,嚴重影響到了朝政,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他還舉出自己的例子說,自己是一個七品小官員,因為自己為人不熱衷於社交,所以花費不多,但自己偶爾會參加官員的考核,兩個月來拒絕接受別人送的銀子高達五百兩,由此可以想想其他位高權重的官員的所遇到的肯定更多。

韓一良上疏的奏折情真意切,崇禎皇帝看後很有感慨,明朝很難有這樣實在的人,能夠把明朝的貪腐弊端給說的這麽透徹,作為官場中人,一般的大臣都是明哲保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還是一位不善交際的人。

因此這樣來看,我們就能理解閹黨以前誣陷忠良大臣們追比的贓銀數量,也就是一個官位的價格,但凡這些大臣隻要靈活一點,這些銀子肯定都不在話下,也就不會交不出銀子而遭受閹黨的拷問毒打,東林黨的官員們的確是秉承了兩袖清風的優良品質。

魏忠賢當權以後,收到的錢財自然也不少,根據曆史的記載,魏忠賢在崇禎皇帝繼位以後遭到了處理,魏忠賢得知皇帝正在緝拿他,帶領人馬倉皇出逃,這一路上他隨行帶走的珠寶都裝滿了四十大車。為了能夠在崇禎皇帝麵前留個好印象,他一次性就送給了崇禎身邊貼身太監徐應元私宅三十多套,這些房子裏麵的家具和傭人都配備好了,直接給他用。可想而知,魏忠賢在天啟年間是得到了多少好處!

魏忠賢作為閹黨的老大,手下的爪牙肯定曲意逢迎,還有依附閹黨的大臣,他們為了全力巴結,都送了很多金銀財寶給魏忠賢,以求得升官發財仕途騰達,那麽打點的錢從哪裏來,自然隻有魚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才行。

以前我在前麵講過明朝投靠閹黨的官員崔呈秀就是因為貪腐被東林黨人告發,為了保護自己的官位,才和東林黨人勢不兩立,加入閹黨。同樣的大臣還有周應秋為了求做官被吏部尚書趙南星大人拒絕,投奔閹黨以後。不久之後終於坐上了吏部尚書的位置,一上台就開始賣官收錢,賣出的官帽換來了大筆的銀子,真叫一個日進鬥金。

腐敗的風氣禍害最大的就是國家,在金錢的腐蝕下,吏治腐敗,百姓賦稅嚴重,生活苦不堪言,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明朝處於極大的動**之中。因此,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麽國家一定要倡導清正廉潔,隻有清正廉潔才能夠使社會長治久安,百姓生活富足,國家才能更好的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