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寧遠大捷
袁崇煥正命令手下的將領抓緊練兵屯田,按照以台護銃、以銃護城、以城護民原則修建城堡,製定了切實可行的規製,修建的城高 3丈2尺,雉高6尺,址廣3丈,上廣2丈4尺。寧遠遂成為了山海關最為堅固的軍事重鎮之一。
為了防止寧遠被圍困,袁崇煥建議在寧遠周圍的小城駐兵,它們之間可以互為呼應,又可以為寧遠提供屏障,遼東經略孫承宗采納了袁崇煥的建議,派遣精銳部隊駐紮在錦州、鬆山、杏山、右屯及大、小淩河等城。這樣一來,遼西的防線就建立起來了。
在緊要關頭之際,十月份,朝廷下令讓高第代替孫承宗,擔任山海關總兵,負責遼西的防務。高第,陝西榆林人,此人從屬於閹黨,生性膽小。
高弟上任不久之後就造謠說,山海關的部隊已經接連兩個月都沒有得到軍餉,軍隊的數額也嚴重不足,隻有五萬多人,並不是之前說的十一萬人,他之所以這麽說,想達成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就是讓天啟皇帝責怪孫承宗,孫承宗在山海關督師四年沒有什麽功勞,基本上屬於白吃飯一類。他現在接手的山海關是一個兵員缺額,士氣低落,彈盡糧絕的爛攤子,孫承宗犯了欺君罔上的大罪。第二個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從關外撤兵找個充足的借口。後金的軍隊太厲害,而明軍不堪一擊。
高弟把造謠的消息傳到朝廷後等待了幾天,認為輿論準備的差不多了,就開始實行自己撤兵管內的主張。他希望在撤退之前,努爾哈赤的軍隊不要殺過來,所以一到邊關,就馬上要求各部隊迅速將所部撤回到關內。
他呈遞撤兵的上疏送到朝廷後,天啟並沒有批準,而是令他:宜嚴飭道將,倍修戰守,務保萬全。
高弟派往前線的探子回來報告說,後金的軍隊正從它們的駐地離開,氣勢洶洶趕來,要在十五日左右和明朝一戰時,貪生怕死的高弟,覺得時間再也耽擱不得了。不顧天啟皇帝的命令,執意將關外駐軍全部撤人到關內。高弟的撤退命令讓山海關陷入危險的境地,邊關軍民幾年開拓獲得的數千公頃土地和兩百多公裏的疆土被輕易丟棄,關外四十幾萬民眾生死堪憂。城池據點也大為收縮。
因為命令下的匆忙,連軍隊都無暇顧及城外的數十萬石後勤糧食補給,直接留給了後金。
對於賣國賊臣的行為,必然遭到廣大軍民的反對抵製。其中最用力的就是孫承宗一手提拔起來擔任右參政的袁崇煥。
袁崇煥當時正帶兵駐紮在寧遠,當他獲知後金軍隊前來的消息時,積極組織,準備大幹一場,這個時候卻收到了高弟從山海關傳來的軍令,要求他馬上撤兵,退入關內。對於這種龜縮懦弱的號令,袁崇煥堅決拒絕。並傳書高弟陳述不可撤兵的重要性,他認為:諸城已複,怎能輕易撤出?錦右動搖,則寧前震驚,關門也失去保障。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高弟收到他的傳書之後沒有理會,隻是不斷的催促他趕緊撤軍。
袁崇煥他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他再次回信:“我寧前道也,官此當死此,我必不去。”
他作為寧前道的職責就是要守護好這個地方,人在關在,人亡關亡。
他看清了局勢,如果撤退道關內將會給明朝造成慘重的後果,要使得關內安全無憂就必須把關外給守好,而關外最主要的城池就是寧遠,他下定決心用自己的性命來拚死守住這座孤城。
執拗的袁崇煥讓高第無可奈何,隻得同意讓袁帶領一部分士兵留下,其他等地的明軍都全部撤走了,沿途的百姓因為軍隊匆忙撤退的這一舉動,以為敵人來襲,驚慌亂作一團。逃難的人群擠壓碰撞在一起,無所適從,亂作一團,哭聲遍野。
最可惜的是孫承宗苦心建造的十二車營,一千多輛準備火器的戰車因為時間不及,被丟棄在深溝,失去了機動性能的邊防車營,作戰能力陷入困頓。
高第認為車營的戰法沒有什麽可取之處,不過是變換花樣弄著玩,是經不起戰爭的淬煉的,還很費錢,當孫承宗遠在高陽聽說自己一手創立起來的新式戰車營毀於一旦,不禁仰天長歎,痛心疾首。
寧遠成了一座暴露在後金軍隊麵前的孤城!
努爾哈赤在取得廣寧大捷之後又相繼占領了明朝遼西的大片領土,形勢似乎一片大好,但努爾哈赤卻高興不起來。
不高興的原因有兩個,第一便是自己治下的漢人又在舉行反抗和暴動了。導火索是努爾哈赤在占領區推行的“計丁授田”的政策,遭到了漢人的抵製,計丁授田分為官田和份田,所謂官田的來源就是明朝官紳以及地主因抗擊後金而死亡或逃跑遺留下來的“無主之田”,將其收歸國有,然後按照人數分別給女真軍戶和漢民。以人數的多少來平均分配,並將遼東的百姓納入八期製度管理,不允許隱匿男丁,甚至連乞丐、僧人也都分給土地,用來耕種。
咋一看,似乎很公平,但實際上這些分配的土地都是當地百姓原有的土地,女真人進來後基本上屬於白拿,漢人不滿。加上後金實行不平等的奴化民族政策,強迫百姓剃發,遵守後金的各種製度,使得占領區內暴動頻繁。
為了能夠解決這種危機,努爾哈赤又在計丁授田的基礎上進行修改,頒布了新的做法,按人丁的數目來編莊。具體來說,就是男丁十三人,配以七頭牛為一個莊,設置莊頭一名,莊頭必須來沈陽,住在牛錄額真家(滿足出征狩獵每十人選一人擔任首領,稱為牛錄額真)附近。兩莊頭住在一起,方便督查催促勞役。將莊內的土地按照八比二的比例分為份田和官田。這樣一來,百姓舊稍微自由一些,但因為民族歧視和壓迫的政策沒有變,漢人在生活方麵經常受到歧視和不平等對待。經常發生遭到女真人惡意欺霸,掠奪財產等事件。
努爾哈赤對占領區發生的暴動實行血腥鎮壓,大肆屠殺漢人,在這種恐怖的手段下,漢人鬥爭更加厲害,一有機會就逃跑投靠明軍。
第二便是後金陷入了爭權奪利的旋渦,趨於分裂。
因為戰爭獲得的財富逐漸增加,他和自己的弟弟舒爾哈齊的矛盾也日漸叢生,努爾哈赤覺得自己的權力受到了弟弟的覬覦和威脅,便借故剝奪了他的兵權,並殺死了他的兒子阿布什和武將武爾坤。最後將舒爾哈齊幽禁,施酒灌醉,使其出便溺而死。
1610年,他讓自己的大兒子褚英執掌國政,因為年輕氣盛,做事不考慮周全,加上為人心胸狹窄,褚英得罪了當時掌握實權的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又因為瑣事遭到五大臣費英東、額亦都、扈爾漢、何和理、安費揚古的反對。為了平息眾怒,他將大兒子狠心處死。
在後金占領明朝遼東廣大地區之後,四大貝勒之間又陷入權力的決鬥,因為儲君的事情,幾大貝勒相互較勁,為了能平息事態,努爾哈赤想出了一個八大貝勒共治國政的辦法。
凡是後金國家大事的決策,軍事義務的承擔,戰利品的分配,司法權的行使,都要經過八家共議才能決定。經濟上的一切利益,要堅持“八分”分配的原則,選出來的汗王也需要八旗共議才能決定。
這樣一來,努爾哈赤稍微放寬了心,但他還是擔憂,如果自己以後不在了,情形變成什麽樣子還不知道。
加上現在大明朝的軍事實力比以往更強大,特別是孫承宗整頓山海關,屯田築城、秣馬厲兵之後,形勢越發對後金不利,戰役上占不到多少便宜。想當初,他主動放棄廣寧就是為了能夠引蛇出洞,以便於對明軍實施打擊,但孫承宗卻堅守不出,始終把不對的主力集中在寧遠一處。使他奈何不得。
除了正麵的猛將孫承宗讓他頭疼外,東部的朝鮮也蠢蠢欲動,西部的察哈爾林丹汗也暗地裏和明軍聯手抗擊後金,南部還有明朝的水軍在枕戈待旦。準備隨時登陸。
內外壓力之下,努爾哈赤感到十分煩躁。
占領遼東的領土之後,為了便於指揮,他本想把都城遷到遼陽,那地方交通和地理位置都不錯,但後來又擔心明朝軍隊襲擊,因為距離比較近,於是又改遷沈陽。
確定遷都沈陽之後,努爾哈赤著手開始調兵遣將,做好戰鬥的準備。
這天,他正帶著自己的十五歲的兒子多爾袞和十三歲的兒子多鐸在後山練習射箭,皇太極急匆匆的趕來稟報,說接到可靠的情報消息,明朝鎮守邊關的大學士孫承宗被撤職了。
新任的長官是兵部尚書高第。他來之後就廢棄了之前的明軍部署,把錦州、鬆山等多個地方的明軍全部撤入到山海關了。
努爾哈赤一直為內部爭權奪利的事情弄得頭疼,加上孫承宗這塊難啃的骨頭,一度讓他很是抓狂,八旗士兵雖然驍勇善戰但麵對明軍的閉門不出他們也無計可施,等得心急火燎,而現在孫承宗被撤職,戰略轉向,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這個好消息讓他欣喜不已。馬上傳令軍師大臣前來商議。
十四日一早,努爾哈赤便集合十三萬大軍,在祭拜天地之後,舉行盛大的出征儀式,他們一路向南推進,十六日就抵達東昌堡地區,十七日渡過三岔河,十八日占領右屯。一路上比較順利,沒有遇到明軍的抵抗,後金軍隊又分兵把守,相繼占領了明軍撤退的各個城池。他則親自帶領一支六萬多人的部隊,繼續推進,二十三日便已經抵達了寧遠城下。
駐守寧遠的是袁崇煥的明軍,一共有兩萬人,因為沒有其他城外的據點做屏障,在努爾哈赤到來之前袁崇煥就做足了準備,他先是放棄了在城外結寨的陣勢。將寧遠外圍的兵馬和城外的西洋大炮,守城的武器裝備和百姓都搬到城內,城外的所有房屋全部焚毀,不留給後金士兵任何可以吃的東西。將寧遠城的城牆四個角落修複延長,形成一個三麵合攏的造型,然後將炮台放在炮車上,以便於轉動,最大限度實現活力覆蓋的範圍。對於前來襲擊的敵軍基本上可以做到無死角射擊。
寧遠城牆上一共布置了十一門紅衣火炮,這些火炮是葡萄牙人造的,明軍擔任火炮總把的人是彭簪,他接受過葡萄牙人的專門訓練,他學成之後又帶了一批專司教他們使用紅衣大炮。
後金軍隊在寧遠城北設立大營,努爾哈赤將沿途所擄掠的漢人派人押到城門前,喊話勸降,被守軍拒絕,袁崇煥命令手下的將領,羅立等人馬上點火炮轟擊。大炮齊射,後金八旗士兵被炮轟得七零八落,死傷慘重,後金趕緊將駐地軍營往西邊移動。
第二天一大早,努爾哈赤下令攻城,後金士兵拉開陣勢準備攻城,運用推楯車、運鉤梯,步騎蜂擁攻城西南角,並發射萬枝利箭,城上箭頭像下雨一樣落下,袁崇煥站在城頭屹立不動,下令開炮迎擊。
明軍依托構造的工事死守城池,傷亡之後又馬上有人補充,祖大壽也率軍過來支援,銃炮齊發,雷石齊下,後金軍被擊中多人,死傷累累。後金先期抵達西南角的八旗士兵開始猛鑿城牆,一些薄弱的地方被鑿開,不一會兒,就有約兩仗寬的洞顯現出來。
形勢變得危急起來,後金士兵馬上有進城的可能,在這種時刻下,袁崇煥馬上命人把庫房中剩下的一萬兩銀子拿出來,對堅守的士兵說,凡是打死一個敵人,馬上賞賜一錠銀子。
我說話算數,在這種鼓勵下,士兵們作戰更叫激昂。
袁崇煥則親在擔土搬石,堵塞城牆的缺口,即便身上已經負傷也不下火線,仍然堅定的應對,率領城中的軍民一道將柴油和火藥混在一起,用鐵索放到城下點燃大火。大火燃燒得很劇烈,後金士兵的戰車等被引燃,士兵被燒傷不少。戰鬥一直進行到了半夜,都還沒有攻入的跡象,後金士兵隻得收兵。
第二天天亮之後,後金軍隊不甘心作戰失利,又來攻城,這次攻城是努爾哈赤跑到前線親自督戰,部署精銳士兵猛攻寧遠城,袁崇煥在城牆指揮炮手,在後金士兵靠攏以後再放炮,士兵一靠近,便被紅衣大炮炸得死傷無數。領悟了明朝的炮火威力,後金士兵有所畏懼,努爾哈赤無奈隻得將軍營駐紮地往後撤五裏。
曆史的一些書籍記載,努爾哈赤也是在這一天負了傷,比如《石匱書後集》記載:“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裨王。北騎謂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春坡堂日月錄》記載:“我國(李氏朝鮮)譯官韓瑗,隨使命入朝。適見崇煥,崇煥悅之,請借於使臣,帶入其鎮,瑗目見其戰。軍事節製,雖不可知,而軍中甚靜。崇煥與數三幕僚,相與閑談而已。崇煥即送一使,備物謝曰:‘老將橫行天下久矣,日見敗於小子,豈其數耶!’努爾哈赤先已重傷,及是具禮物及名馬回謝,請借再戰之期,因懣恚(menhui)而斃雲。”可見明軍的炮火的確很厲害。
吃盡了明軍炮火的苦頭,後金的士兵再也不敢到城下來了,無論軍官怎麽督戰,士兵快抵達城門邊調頭又跑回來。
一直到二十六號,雖然後金的軍隊還在周圍駐紮,但對於他們來說,寧遠城就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寧遠城打不了,那就換個地方大,努爾哈赤馬上派人打探,發現周圍的覺華島上有人煙,就派士兵前去,才知道明軍的糧草都存放在這裏,於是幹脆將守衛糧草的幾千名明朝軍隊給滅了,這樣才算出了一口氣。
這樣雙方戰鬥以後,努爾哈赤知道這樣下去沒有任何勝算,於是撤軍了,兩軍交戰以袁崇煥的勝利告終。
消息傳到京師,文武百官和百姓都擊掌稱賀,天啟皇帝也很開心說,七八年來,終於取得了一次勝利。
努爾哈赤撤軍以後又在四月份攻打蒙古喀爾喀,“進略西拉木輪,獲得了大量的牲畜”。
一月份的寧遠戰役,後金遭到慘敗,努爾哈赤因此而鬱鬱寡歡,加上身體受過傷,這年7月份,又身患毒疽,二十三日前往清河湯泉療養,八月初,病勢轉危,遂決定乘船順太子河返回沈陽,到八月十一日,乘船順太子河而下,病死於靉(ai)福陵隆恩門雞堡。
努爾哈赤死後,其第八子皇太極受諸位將領的推舉襲承汗位,改元天聰元年,五月,皇太極完成攻打朝鮮王朝以後,就調轉矛頭準備戰鬥。162 7 年初,皇太極率領六萬八旗士兵越過鴨綠江朝明朝奔來。此時的明朝在取得戰役的勝利之後也沒有閑著,袁崇煥已經升為遼東巡撫,為確保山海關的防線不受後金威脅,袁崇煥堅持以遼人守遼土的作戰方略,擴建加固錦州、寧遠及中左所、中前所、右屯、大淩河等關外諸城堡,派遣兵馬,充實糧餉,招集 6萬餘兵在各個城市駐守,他本人則坐鎮寧遠,擔任守錦州的是平遼總兵趙率教。很快就構成一道“寧錦防線”。並把邊關的防線向前推進了八十多公裏。
皇太極早就想為父親報仇,出兵明朝,早日完成他的心願。在聽說明軍在加緊建設幾座城池之後,覺得時間已經不等人了,若全部建好,無異於會加劇自己的危險程度。於是就馬上行動,親自帶領六萬人舉兵向西挺進,在五月十一日這天包圍了錦州。
袁崇煥很快就收到了前線的探子的消息,說後金軍隊正在渡過遼河,他馬上作出戰略安排,滿桂率軍移駐前屯,孫祖壽帶兵移駐山海關,黑雲龍在一片石駐紮。錦州的防務則交給了三個人,其中左翼是副總兵左輔統金國奇,右翼是副總兵朱梅,平遼總兵趙率教居中調度,賈勝領奇兵在東西兩麵隨時策應。
做好安排之後袁崇煥才鬆了一口氣,他是一個很謹慎的人,做事情務實且保守,對於城池的保護,他的一貫主張就是以守為主,痛擊來犯之敵,對付後金這樣騎行為主的部隊,就是要堅固城防和猛烈的火炮才行。各個將領隻要盡心盡力守住城池,基本上就不會出大的亂子。
天啟七年五月初九,後金八旗士兵在皇太極的統領下,分為前中後三隊,挺進。初十,率領大軍抵達廣寧,在路途上抓住了明朝軍隊的哨卒。經審問得知,明朝的大淩河和小淩河城牆還沒有修完,目前駐紮兵力部隊,而錦州有兵馬三萬人,在確定消息的真實性後,皇太極乘著夜色進軍,帶部隊直奔大淩河城,隊形由行進的前中後變換為左中右,準備攻占。除了自己帶領一支軍隊外,他還命令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貝勒碩讬及總兵官等人率領兩紅旗和鑲藍旗的兵馬為右翼,前往錦州城。三貝勒莽古爾泰率正藍旗的部隊攻打右屯衛。
大淩河城還沒有修繕完畢,不足以抵禦後金軍隊。於是守城官兵在得到首肯的命令後,全部撤入錦州城,右屯衛也缺乏抵抗的設施,後金軍一抵達,屯衛的守軍就開始潰退,這樣一來,大淩河和右屯衛兩座城池皆被後金軍占領,幾路大軍匯合在一起。現在最大的城就是眼前的錦州。
袁崇煥馬上布置兵力,調集宣府和大同等地的部隊出關迎敵。
很快,皇太極率領的部眾就將錦州城包圍,當時候在駐防錦州的是總兵趙率教。
明軍決定采取表麵和談用以拖延的政策,畢竟後金軍隊來襲,明軍的準備還不充分,城池還沒有修繕堅固,此外,槍械和糧食還有待補充,趙率教派遣官員到皇太極營地假裝議和。拖延時間。
皇太極對錦州誌在必得,他受到來使的求和後,提筆寫了回書,但是明軍一直沒有回複,皇太極等不及,幾天後,皇太極下令攻城,錦州戰役爆發,中午,軍隊攻打到城下,但明軍的炮彈威力巨大,八旗士兵死傷嚴重,迫不得已,皇太極後退五裏紮營,戰爭開始吃了大虧,皇太極馬上派人到沈陽調兵支援錦州戰役。
十三日,皇太極用騎兵圍城,三次派遣使者來求明軍投降,都被趙率教一口回絕,於是又下令攻城,除了士兵死亡的數量增加以外,攻城沒有占到任何便宜,他於是命令手下的士兵將勸降書用箭射到錦州城中,以為這樣子可以達到目的,刺激明朝的軍隊出城作戰,這樣就可以取得勝利,同一天晚些時候,後金在路途上截獲了遼東巡撫袁崇煥送給趙率教等人的書信,這其實是袁崇煥有意為之,目的就是騙皇太極相信,沒想到皇太極不僅絲毫沒有懷疑信的來頭反而還當真了,並且派了阿濟格、嶽托、薩哈廉、豪格等率軍前往塔山護糧,結果護糧的前隊和明軍滿桂率領的部隊相遇,由於雙方擔心背後都有伏擊,因此戰役很快就結束了,明軍回到寧遠,後金則回到塔山。
幾日以後,皇太極收縮對錦州城的包圍,勸降的書信幾次射入城中還是老樣子沒有任何反應,圍困錦州已經半個月,自己的士兵糧食短缺,兵馬疲憊,到二十七日,眼見錦州沒有任何進步,於是皇太極率領部隊前往寧遠一代打擊明軍。以求能夠獲得戰果。
錦州被圍困之後,袁崇煥采取了兩方麵的措施,一是派趙率教堅守城池。二是派人快馬加鞭送書信進京,及時向天啟皇帝報告前線情況。並陳述守衛寧遠的重要性,他在信中說,寧遠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是山海關的屏障,如果寧遠守不了。那麽山海關就會出問題。所以在寧遠駐守的明軍主力不能輕舉妄動,否則會中敵人的敵圍點打援的奸計。錦州現在很危險,請求從山海關總兵滿桂那裏抽調軍隊前往支援。
守衛寧遠,意義很重要,很明顯就是戰爭的關鍵點,天啟皇帝也看出來,他認為隻有把寧遠守好,山海關才能夠做到安全放心,這樣一來明朝也就有了安全保障,於是他下令,讓滿桂從駐守山海關的部隊中抽出一萬名士兵立即趕往前線支援,得到天啟皇帝的聖旨後,滿桂馬上和自己的內臣孫茂霖帶領一萬騎兵向東挺進,很快就到達了寧遠。袁崇煥從增援的部隊中選出精幹的士兵兩千人,又從關外挑選了健壯的士兵兩千人,共四千餘人讓滿桂、祖大壽和尤世祿前往馳援。
部隊出發不久,在笊籬山便和後金將領莽古爾泰帶領的一萬名騎兵不期而遇,雙方展開廝殺。
雖然明軍人數不占優勢,但帶兵將領個個都是善戰之人,衝鋒陷陣一點都不畏懼,帶領自己的部隊和後金激戰。
後金仗著人多,對明軍完成快速包圍。明軍在滿桂等將領的率領下,各個擊破。一直打到中午時分,戰況激烈。後金因為長途行軍,體能消耗較大,遇到和明軍苦戰,便體力不支,明軍選拔的都是健壯精幹的士兵,加上近距離馳援,個個都士氣高昂,打起仗來也是分外有力。
後金將領莽古爾泰見這陣勢暗暗吃驚,想到今日明軍戰鬥力比以往要強很多,自己雖然人數多但卻一點便宜也沒有占著,為了避免全軍覆沒,馬上下令撤兵,退回塔山駐地。並派人將情況報告給皇太極。
滿桂等人擔心路上有埋伏,也不派人追擊,率軍返回寧遠。
皇太極收到莽古爾泰的消息,也疑惑明軍的戰鬥力怎麽如此強悍,他帶兵攻打錦州城已經多日,卻沒有半點進展,加上天氣炎熱,士兵深受其苦。於是他決定派主力部隊前去對寧遠死磕。隻留下少數士兵監視錦州。
後金的部隊在二十八日將寧遠包圍,寧遠的明軍已經做好了準備。袁崇煥將前來趕往增援的滿桂援軍布置在城外,命令寧遠的總兵官孫祖壽和副將許定國率軍在西門駐紮,派副將尤世威在寧遠城東紮營,這樣就可以互為犄角之勢,相互支援。
為了對後金軍隊形成有效的攻擊。他還將裝載有數門的火炮排在城牆和護城河之間,構築強大的火力網,後金軍隻要敢靠近寧遠一步就可以對其形成有效性殺傷。隻要後金軍隊無法靠近城牆,那就奈何不了寧遠。
皇太極把寧遠包圍了一圈,但是卻不敢靠近一點,一來寧遠城的東西北三個麵都有明軍嚴陣以待,自己不好下手,而唯一的南麵,又是明軍的大炮射擊區。
他很早之前就領教過明軍大炮的厲害,直接可以轟的士兵死傷慘重,哭爹喊娘。現在的形勢很嚴峻,他覺得現在接受的寧遠,已經比父親那時候的征戰更難打,但後金前來,如果不戰就回去,有失臉麵。
於是想了一個計謀,引蛇出洞。
傳令讓部隊後撤,讓明軍出城作戰,隻要一出來,那就是他們的菜了。
後金軍很快就斥退,但明軍卻依然堅守不出。
眼見明軍沒有中招,他沒有辦法,隻好又率軍重新回來再度包圍。
看來隻有打了。
即使奈何不了寧遠,但也要給明軍一點厲害瞧瞧。他一眼就盯上了寧遠城外駐守的明軍,覺得吃掉幾股明軍沒有問題。就傳令,後金攻打寧遠周邊的明軍據點。
出乎意料的是,明軍周邊這些士兵是由車營護衛的。八旗士兵隻要一靠近,車子裝載的火炮和火銃齊發,折損了後金相當多的人馬。後金軍隊擅長騎兵作戰砍殺,但在明軍的炮火伺候下,毫無用武之地。皇太極焦急之下,又命士兵掉頭攻打城池。
明軍城牆的士兵以逸待勞,大炮齊射,後金軍被炸得人仰馬翻。
幾次進攻都未能靠近城牆,八旗士兵吃了敗仗,士氣低落,這個時候,明軍將領滿桂趁勢出擊,帶領明軍精銳騎兵出城和清軍激戰,一個下午的時間就斬殺後金數千人。
皇太極六神無主,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又有士兵傳來消息說一股明軍出來砍殺一陣之後又退回去了。他氣不打一處來,馬上下令帶兵強攻錦州,不相信錦州弄不下來。
六月三日,皇太極帶領後金強攻錦州,他親自指揮士兵攻城,對凡是有後退貪生怕死之徒,一律斬首。後金幾大貝勒也紛紛上戰場,帶領士兵進攻,投降後金軍的明軍叛將李永芳衝鋒在前。想要給新主立一個戰功。八旗士兵在死命令下,隻好帶著雲梯,推著戰車攻城。
幾天空閑的時間裏,守衛錦州的趙率教沒有閑著,他除了修繕城池外,還發動群眾,自製了雷木灰罐,組織居民嚴防死守,定時巡查。隻有發現八旗士兵就痛擊,毫不手軟。
皇太極做事情雖然很認真,但卻沒有他父親努爾哈赤那樣的耐心,在他的指揮下,雖然後金軍隊進攻異常英勇,但和明軍交戰的二十多天內,卻沒有占到任何便宜,戰鬥了幾十次但卻沒有一點進展。
再度組織人馬進攻,八旗士兵吃了個大虧,在明朝軍隊密集編製的強大火力網下,後金軍死傷慘重,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進攻,要知道後金士兵最擅長的就是攀爬,但這也需要靠近才行,每次八旗士兵一靠近護城牆,就會被炮火轟死很多人,城下麵密密麻麻都是後金軍隊的屍體,一場戰役在開頭都死了三千多人,這對後金軍隊來說算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僥幸撿下來一條命的士兵回營之後都是灰頭土臉,士氣低落。
皇太極看這個形式,再打下去會把自己本都賠進去,於是在夜裏和諸位將軍商議之後,撤軍退回沈陽。路過大小淩河的時候,為了出氣泄恨,將兩座城池毀掉。
寧遠之戰,是明朝對後金作戰一來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
這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寧錦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