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風格的家庭

俾斯麥就在這個大家都期盼英雄的時代裏誕生了。俾斯麥的家在柏林西方100公裏,是易北河岸邊的興奧森小鎮。他家有大片的莊園,是世襲地主,屬於貴族階級,生活很富裕,俾斯麥的祖先世代從軍,性格誠實、勇敢,他們不喜歡與人計較,隻關心田地和管轄佃農,他們有一種很強烈的統治階級的優越感。

在和平時期,他們的娛樂就是狩獵,他們生活粗獷而怠惰,喜歡喝酒,不辦公也不讀書,他們認為這些事是新興的中產階級該做的,而他們這些天生的統治階級根本不用做這些。

俾斯麥的父親23歲退伍,隱居在興奧森莊園,過著單調的地主生活。他誠實,待人親切,但是不愛讀書,除了狩獵飲酒外沒有別的嗜好。但這個懶惰的人卻娶了一位勤勉而美麗的妻子。

俾斯麥的母親出身於新興的中產階級家庭。家族中的人世代都在大學教授曆史和法律。俾斯麥的外祖父曾任樞密院議長,屬於自由主義人士,專門攻擊專製政體,以致觸怒了皇帝。俾斯麥的母親受環境影響,理念清晰,她好勝,做事勤勉,品行端正。因為居住在都市,常出入宮廷,所以她愛好社交活動,喜歡打扮。

俾斯麥在家中排行第四,兄弟姐妹共6人,其中3人夭折了,除俾斯麥外,有一個大他5歲的大哥和小他12歲的小妹。他與小妹感情很好。

俾斯麥一歲的時候,全家就遷居到了柏林東北的小鎮庫寧堡,因為他父親在當地繼承了一片約8000平方公裏的田地,他們家就坐落在一望無際的麥田中,有大片的平房,在中央有一間樓房,這就是俾斯麥幼年時期的房間。俾斯麥少年時代的記憶幾乎都得於此。

站在樓上看下去,窗外廣大的田地都是他們家所有,在他們家四周居住的都是佃農和仆役,俾斯麥是在驅役別人的環境中長大的,所以在他心中深植了支配階級的意識。

俾斯麥的父親希望他長大後像祖先一樣,做一個偉大的軍人;母親卻希望他能努力讀書,長大後像外祖父那樣做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其實,俾斯麥心裏很愛自己的父親,對母親很厭惡。喜愛交際的母親大半時間都不在家,她似乎隻關心社交活動,子女們的日常生活都委托仆人照顧,她信奉斯巴達式教育,覺得小孩應該嚴格管教,所以她從不對子女表示關愛,隻以理智來教導他們,而俾斯麥對母親的憎惡感,主要是因為母親不把善良的父親看在眼裏。

有一次,在寒冷的冬夜,母親在家中招待了許多客人,為了讓客人留宿,竟然把自己的丈夫從房裏趕出去。當時年幼的俾斯麥就為父親的遭遇大感不平,這件事也令他終生難忘。

還有一次,俾斯麥指著祖先的畫像炫耀家世時,他母親說:“不要依靠門弟誇耀自己。”然後便把畫像都收起來了。

由於這幾件事,俾斯麥對母親及母親的家族都很輕視。俾斯麥的母親是中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她的行為代表了一般知識分子對地主貴族的觀感。俾斯麥對母親的反感情緒轉移到了中產階級的自由主義分子身上,而這種憎惡情緒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深。

俾斯麥的父親性格善良而怠惰,母親冷酷而喜愛社交,俾斯麥始終沒有機會接受雙親的教誨。母親知道俾斯麥稟賦優異,也曾經說: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會出人頭地,但是卻沒有親自教導他,把一切都委托給了學校和家中的仆役,所以俾斯麥在7歲到17歲的這段重要成長期間裏,並未得到適當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