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臣病逝子爭位

當畫像快繪好時,魏征病得很沉重。太宗去看望他時,他那張勞累過度的臉龐,因蒙上層死灰色而變得更難看,太宗忍不住心中一酸落下淚來。魏征用虛弱的聲音給了太宗最後的忠告。他說,賢者和愚者同樣都有欲望和喜怒哀樂的情感,不同的是賢者能控製這些七情六欲,而愚者卻辦不到,這就是賢愚的差別所在。陛下您有崇高的聖德,又時常以隋朝的覆亡為戒。現在雖處太平盛世,仍不忘了危急的時候,做任何事都能謹慎小心,但願今後您能更進一步地自律,使這份美德有始有終完整無缺,若能做到這點,我相信天下生民世世代代都能蒙受您的恩澤的。

太宗恭謹地凝聽,點頭哽咽地說:“您的教誨我會牢牢地記住,別人都說你行為放肆,對我沒有一點禮貌,這些人哪能知道你耿直無隱的勸誡給了我多大的幫助!這世間隻有我才能從你那毫不通融的神色中,看出忠貞感人的一麵啊!”

貞觀十七年(643年)年底,魏征去世了,享年六十四歲。太宗哀痛欲絕,不但廢朝五日,並加贈司空、相州都督等職位,頒諡號文貞,陪葬紹陸。

出殯那一天,太宗更命羽葆鼓吹,班劍四十人列隊送葬,又贈陪葬品絹布千段、米栗千石,可以說是備極哀榮。這時,哀容滿麵的魏夫人卻神色堅定地請求太宗收回這些奢華的物品。她說,先夫出身貧寒,生性儉樸,今日以這一品官職以及這些奢華的珍品陪葬,這決不會符合先夫的誌願,請陛下原諒我的直言,但是儉樸的用具是先夫一向用慣的,請陛下收回這些華麗的東西吧。太宗答應了,原本極其隆重的權臣葬禮,一變而為無文彩飾物、布車載柩的平民式葬禮。

“古人說:‘把銅片磨亮了做鏡子,可使人看出自己的衣貌是否整齊;拿曆史上的事做鏡子,就可以知道朝代興盛、消亡的原因;用人來做鏡子,就可以看出自己行事的缺失與成就。’我常常以這三麵鏡子做自己行事的準則,如今魏征不在了,我已失去一麵明鏡了!”太宗無限淒楚地感歎。

接著又發生了一件令太宗痛心疾首的事。當年李世民兄弟爭位殘殺的事件,而今又出現在太宗的兒子身上。太宗的長子承乾是個昏庸無能的人,其他的兄弟並不把他放在眼裏,太宗也很不滿意他那窩囊畏縮的態度,經常當眾教訓他。因此承乾一直擔心太宗會廢掉他,於是就聽信一些大臣的教唆起兵謀反了。事情敗露後,太宗又是心痛又是氣憤。

“你為什麽造反?你是皇太子,日後這帝位一定是你的,你為什麽不安分,非跑出來製造事端,到底是什麽原因?”太宗越想越氣,聲色俱厲地責問承乾。

“我哪裏想造反,還不是老四欺人太甚,逼得我無路可走,才和大臣們商量如何解決掉他,如果我不殺他,他就要殺我了。”承乾急忙為自己辯白,他所說的老四是太宗的第四兒子李泰,由於他才思敏捷,行事果斷,很得太宗的歡心,日久不免恃寵而驕,不但時常借故去嘲弄他大哥,更暗中收買臣子想再來次玄武門政變,奪得太子的地位。

“這都是我教子不嚴的後果!”太宗心痛如刀割,自己的兒子自相殘殺,這是人間最悲慘的一件事,他不禁想起當年玄武門之事,“當年我父親該有多難過啊,你們不明了當日的情形,動不動就拿玄武門來做例子,不肖子啊,不肖子!”太宗喃喃低語,淚水不禁簌簌而下。

“從小大家都說你沒用,要我廢了你。我為顧全國家體製沒有應允,總希望你能有所建樹,沒想到你這麽不爭氣,自己搬磚頭來砸自己的腳,現在我就是想成全你也沒有辦法了!”太宗邊說邊歎息,他心中深刻體會到皇家為爭權奪利骨肉相殘的苦楚,以及生為帝王家族的可悲。

“為承乾策動事變的是誰?”太宗問群臣,長孫無忌連忙回答說:“是侯君集。”一會兒侯君集神態狼狽地出現在大殿上。這名勇將在跟隨太宗東征西討期間,曾建立不少功勞,近幾年更在平定西域、塞北的戰事上有輝煌的成果,於是他便沾沾自喜,自認為是唐朝第一大功臣,對屈居在李靖、房玄齡等人的下位感到十分的不甘心,所以就自動加入了承乾的謀反陣容中。

太宗望著這位患難老友,一陣心酸和心痛,他聲音沙啞地問:“君集,這麽多年了,你一直是我得力又忠誠的部將,你的功勳更是人人敬仰。你究竟有什麽苦衷,要幫太子謀反,把多年建立的名譽毀於一旦呢?不值得,太不值得啊!君集,我到底做了什麽對不起你的事?”

悲痛責問的話語,一字一句敲擊在侯君集心中,這名被狹隘的功利主義蒙蔽心靈的虎將,終於被太宗的赤誠感動了。他說不出任何理由,跪在地上哭著說:“陛下,您殺了我吧,我是鬼迷心竅啊。您殺了我吧,我錯了,我太對不起您!”

太宗涕泗縱橫地說:“太子謀反我不難過,你背叛我,才真是叫我傷心欲絕。你知道嗎?你所犯的罪是要株連九族的。”侯君集懇求太宗放過他的家人,太宗答應了。一代大將就這樣走向他人生的最後一步,這應是他當初謀反時所未曾料到的,所以,人生許多際遇與變化往往就在一念之差。

國家不能一日沒有王儲。太宗處決了侯君集,將太子貶到冷宮後,心中雖是疲憊傷神到極點,但仍強打起精神,為日後的接班人選召開會議。長孫無忌向太宗推薦了晉王李治,他說晉王雖然比較文靜、溫和沒大魄力,卻是最孝順、最明理的,立一名懂得孝道的皇太子,比立一名有才無德的君主要好得多。

太宗卻很中意聰明有才幹的四子李泰。宰相房玄齡卻勸道,太子造反的事情和四皇子脫不了幹係,不處罰四皇子已不太合理,如今還要立他做王儲,豈不是鼓勵宗室造反。太宗覺得很有道理,最後認同了長孫無忌的建議。

一場亂事就此平息,承乾和李泰都被打入冷宮,淩煙閣中的畫像也已經完成,望著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像,太宗心中隻有哀痛與無盡的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