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奴運動
既然同樣是人,就應該享有同樣的平等和自由,為什麽黑人就該被當成奴隸,像牲畜般地被驅使?為什麽以自由平等為建國精神的美國,會容許這種事情存在? 反對者也並非沒有理由,如果沒有奴隸,棉花的產量就會驟減,美國就會損失慘重。
根據美國的憲法,是否廢止奴隸製必須由各州自己決定。廢止奴隸製度的叫做自由州,繼續使用奴隸的就叫蓄奴州。自由州多半在北方,蓄奴州則集中在農場很多的南部。
因此在地圖上,以北緯36°30′為界,南北之間截然區分開來。但是這樣一來,也產生了不少麻煩。
黑奴們都想方設法逃到北方去。以農場主人的立場來說,黑人是他們花錢買來的,屬於他們的私有財產,他們當然不甘心平白無故地蒙受損失,所以他們對於自由州的做法感到很氣憤,因此州與州之間產生了許多摩擦。
南方各州與北方各州的對立,也就等於民主黨與輝格黨的對立。
1820年,當林肯還是少年時,位於伊利諾伊州西方的密蘇裏自成一州。這個州在若幹年前有很多奴隸,當它獨立成為一個州時,南方人以為這個州一定會成為蓄奴州。不過,它卻剛好位於36°30′以北。
“在這條線以北,不能蓄奴。”
國會上,北方議員猛烈反對密蘇裏蓄奴,南方議員則強烈地爭取密蘇裏州。經過激烈的爭執之後,雙方達成了協議。
“密蘇裏州可以蓄奴,但是今後這條線以北,絕對不能再有蓄奴州。”
這就是所謂的《密蘇裏協定》,吵得沸沸揚揚的奴隸問題總算告一段落。但是,這種問題並不是一紙協定就可以解決的。
美國已經有了第二代的黑人青年,有些幸運的人受到了善心人士的幫助,接受了相當的教育,那托·泰納就是其中之一。
泰納篤信基督教,住在弗吉尼亞州,他經常為不幸的黑人傳教。每次看到自己的同胞受到欺淩,泰納都怒不可遏。
1831年,一群黑人以泰納為中心發起了暴動,持械搶劫了農場,殺害了女人和小孩。長久壓抑在心中的不滿一旦爆發,就變得不可收拾,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把暴亂鎮壓下來。當然,因此被殺死的黑人不在少數。
對此事感到震驚的,不隻是弗吉尼亞人。南方的蓄奴州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也製定了新的法律,禁止黑人集會,不許教黑人識字;沒有主人許可,不能離開農場一步等。黑人原有的一點點自由,也完全被剝奪了。
在發生泰納事件的同年,波士頓發行了一本名為《解放者》的周刊,這本雜誌專門呼籲廢除奴隸製度。
創辦者名叫威廉·亞曆遜,大約二十七八歲,為人極富正義感。
有很多人反對奴隸製度,但是大多數表麵上卻不敢聲張。現在有了這份雜誌的倡導,大家也敢大聲疾呼了。
這本雜誌的讀者越來越多,聲勢也越來越大。亞曆遜與讀者成立了一個反對奴隸製度的組織。
1833年,英國取消了奴隸製度。1837年,英、法等四個國家也明文規定禁止販賣奴隸。這些措施使反對奴隸製度的運動更加熾烈。
南方各州的人認為不能再保持緘默了,紛紛促請政府禁止這項反對運動。他們甚至威脅政府說,如果政府讓這個運動繼續發展下去,南方各州便從聯邦政府獨立出去,另建一個國家。奴隸製度問題已經變成足以引發戰爭的政治問題,美國也由此分成了南北兩派。
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認為,美國絕對不能分裂。他決定向南方各州妥協,同意取締反對奴隸製度的運動,亞曆遜被捕,《解放者》雜誌被禁,同時下令不能發表任何有關奴隸問題的演說。但是,要求解放黑奴、給予黑人自由的呼聲仍然有增無減。
北方各州的報紙多半會刊載呼籲解放黑奴的言論,雖然《解放者》被禁,但其他類似的刊物又出現了。
從1851年6月開始,有份叫做《國家時代》的周報開始連載一篇叫做《湯姆叔叔的小屋》(又名《黑奴籲天錄》)的長篇小說,一共刊載了40期。第二年,小說印成單行本,立刻搶購一空。出版商一版再版,還是供不應求。
這篇小說所描寫的,正是黑人的悲慘遭遇,讀者們看了,莫不感動流淚,悲憤不已。
“解放可憐的奴隸吧!” 現在到處都可以聽到這種呼聲了。
自從到過新奧爾良後,奴隸製度的問題從未離開過林肯的腦海。他當過州議員,也當過國會議員,碰到過各式各樣的問題,但是他最關心的還是奴隸問題。
因為林肯居住的伊利諾伊州是自由州,奴隸問題並未引起尖銳的矛盾。亞曆遜也曾在伊利諾伊州推行過廢除奴隸製度的運動,但他這個人過於偏執,采用的手段也過於激烈,他偷偷地把黑人從農場裏運出來,送到自由州或加拿大去。這些做法,在當時都是違反法律的,所以州議會打算製止他。
當時林肯還是州議員。他曾爭辯說:“他們的做法也許激烈了一些,但是如果加以禁止,會讓一般老百姓覺得這個運動是錯誤的,我們不可以這樣做。”
林肯出生的肯塔基州是蓄奴州,位於伊利諾伊州隔鄰的密蘇裏州也是蓄奴州,因此有很多黑人都逃到伊利諾伊州來謀生。這些黑人雖來到了自由州,但沒有人承認他們是公民,他們還是無法享有公民的權利。
林肯愛自由、正義,更愛以自由為理想的美國,奴隸製度違反人道,這樣的製度怎麽能存在於民主而自由的美國呢? 現在為了這個問題,美國幾乎要一分為二。如果南方和北方真的分裂了,英國一定會站在南方那一邊,因為他們需要南方所產的棉花。
當初美國之所以從英國的統治下獨立出來,是為了爭取自由,是為了成立一個捍衛人民自由的民主國家。如果美國分裂,英國趁火打劫的話,那麽這來之不易的自由立刻又會變質。
林肯不讚成為了解放奴隸,而不惜使國家分裂的主張。林肯雖是鄉下律師,但他對出生在這樣民主而自由的美國,一直感到驕傲和自豪。現在奴隸問題演變成政治問題,這是他始料未及的事,為此他深感困擾。
就在這段劍拔弩張的非常時期,美國並非停滯不前,而是取得了更大的發展。
位於伊利諾伊州北部的芝加哥原來隻是一個小鎮,1853年,鐵路修建到這裏之後,芝加哥發展得十分迅速,現在已成為大都市了。
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州原來也是人跡罕至的地方,但是在1848年,這裏發現金礦以後,消息很快傳遍了美國。許多人為了黃金夢紛紛拋棄家園,不遠千裏前去淘金。從美國東部到西部的加州,必須翻過落基山,越過沙漠,經過曠野,在旅途中病死、餓死或被野獸吃掉的人不計其數,但是這些都不足以衝淡淘金的熱潮。
短短的兩三年之間,太平洋沿岸出現了許多城鎮。美國的版圖實際上已擴大到太平洋西部邊緣了。
原來東岸的都市,如紐約、波士頓、費城等,如今已發展成為國際性的大都市。匹茲堡等地也有了工業城的雛形,美國已經躋身世界大國的行列了。
1853年,林肯44歲,這一年南北雙方又發生了新的摩擦。
密西西比河以西,有堪薩斯、內布拉斯加兩塊很大的土地,因而前往墾殖的人也日益增多,他們要求在這裏建立新州。該地區在北緯36°30′以北,按密蘇裏協定,該州應以自由州加入聯邦,但民主黨憑借在政府和參議院中的優勢,力圖在這一地區擴大種植園、畜牧業,主張實行奴隸製,認為新開發地區實行何種製度,應留給當地居民或其代表決定。
這種說法聽起來似乎民主,殊不知已經違背了原先北緯36°30′以北不能設蓄奴州的協定,如果開了這個先例,以後這條界線便失去了意義。北方人非常氣憤南方人這種不講信用的作風,南北雙方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為了獲得競選的勝利,南方有很多人紛紛搬到堪薩斯州去,因為這些地區的移民多半是民主黨用錢收買的失業者和無賴漢。看到這種情形,北方也不甘示弱,也送了許多移民到這兩州去。於是,南北雙方的移民在這兩州內引發了衝突,結果發生了暴動,死傷了很多人。
同樣是美國人,何以要互相殘殺? 林肯的困擾也隨之越來越深了。
不巧的是,林肯所屬的輝格黨因為一直沒有出現有影響力的領導人,已經瀕臨解散了。
1854年,輝格黨的一些重要人士重新組織了共和黨,林肯就加入了這個新黨。
共和黨用來對抗民主黨的有力武器,便是奴隸問題。對這一問題有深刻了解的林肯不久便成了共和黨的領導人之一。一直住在鄉下的窮律師林肯終於站了出來,準備為正義和自由做艱苦的爭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