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長城
林則徐明白繳煙並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於是他要求外國商人們作出承諾,表示以後不會再來中國販賣鴉片。林則徐始終都相信這些外國商人還是很重信用的,隻要他們作出保證,林則徐就感到安心多了。有些煙商已經打算答應了,但是義律卻從中作梗,他從來就沒有誠意停止鴉片生意,義律害怕如果讓林則徐得逞,那麽以後的走私貨都沒人買,這個責任他實在負不起。義律的插手使得雙方的談判再次破裂,中英關係也陷入了低穀。
林則徐一直讚成黃爵滋“死刑禁煙”的嚴厲主張,一再強調“貨即沒官,人即正法”,讓義律感到很惱火。義律處心積慮,就想要獲得在中國的治外法權。他認為要中國人戒掉鴉片是完全不可能的事。隻要中國人的鴉片癮不斷,鴉片走私行為就一定不會斷絕。若是英國商人不賣鴉片,別國商人也一樣會賣,他不想眼睜睜地看著大把大把的銀子都被別人賺走。而林則徐則認為如果國人都能嚴於律己,決心戒煙,那麽外國商人們自然就不會揪住中國不放了。
義律攪亂了林則徐和外國商人的談判後,又開始在海上私賣鴉片,他以極低的價格引誘海上的漁民們購買,更過分的是,他禁止做正當生意的英國商船進入,結果32艘商船滯留在九龍尖沙咀一帶,船主們紛紛叫苦連天。林則徐知道後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出動水師,全麵掃**海麵上的鴉片走私。
林則徐和義律的衝突遠不止於此,在不久之後爆發的“林維喜案件”中,二人再次針鋒相對。這起案件的起因是一群去尖沙咀買酒的英國水手和當地人產生了衝突,打傷了村民林維喜,結果林維喜在第二天就不治身亡了。林則徐知道後,強烈要求義律交出凶手。義律一口拒絕了林則徐的要求,他早就有意行使治外法權,覺得這件事就是一個時機,於是他私自審訊犯人,出款撫恤受害者的家人。
在林則徐看來,義律這樣做不符合中國的法令,在《萬國公法》中也沒有找到有關條例。林則徐一怒之下便通知澳門當局停止供應英國人水及食物,並撤去了他們雇用的仆役。林則徐和鄧廷楨於七月二十六日親赴澳門安撫葡萄牙人,順便巡視當地的情形。至於義律那邊,在聽說了印度兵船抵達的時候就起了動武之心。
林則徐一直對義律有所提防,為了防止有漢奸接應敵人,二十七日中午,林則徐派大鵬營的參將賴恩爵率領3艘船到附近海麵巡邏。賴恩爵保持高度的警惕,果然發現義律的5艘船在悄悄逼近,他連忙大聲喝阻。而地方船上的人卻對他笑臉相迎,聲稱他們想上岸購買糧食,要向關天培請求許可。
賴恩爵不疑有詐,回頭想找一個懂英語的人和他們交涉,然而就在這時,5艘英船一起向他們開火,刹那間硝煙四起,密集的炮彈襲來,登時就有一個正在修船的士兵被轟得血肉橫飛,當場殞命。中國船的設備落後,幾乎連招架之力都沒有。賴恩爵怒氣衝天,一點也不畏懼敵人的強大武器,馬上下令各船開火反擊,結果一擊即中,一艘英船在漩渦中團團打轉,船上的人紛紛狼狽落水,這一炮起到了很強的威懾效果,其餘4艘船再也不敢戀戰,掉轉頭後落荒而逃。
這一次小小的勝利大大鼓舞了中國的官兵們,個個都歡欣雀躍,而義律卻輸得很不甘心,沒有多久又帶兵前來,這一次的兵船比上一次的多,而且設備精良,火力迅猛,但是中國的官兵們也毫無畏懼,他們士氣如虹,奮勇向前。有些英軍當場中彈身亡,有些被打落水下,被英兵放下的小艇救了上來。中國官兵花樣百出,以智取勝,在重要部位堆沙包、澆海水,最終讓英軍狼狽不堪地退回了尖沙咀。
這次九龍尖沙咀的海戰揭開了鴉片戰爭的序幕,曆時5小時,從傷亡人數上看,中國無疑取得了勝利,中國兩死六傷,而英國方麵,僅撈起的浮屍就有17具,一名叫德忌士的艦長失去了一隻手,受傷人數也不少,這就是中英的第一次交戰。雖然規模很小,但是卻增強了中國軍士的自信,大家不再懼怕洋槍洋炮,開始同仇敵愾,奮勇向前了。道光皇帝知道後很高興,對賴恩爵讚不絕口,並升了他的官,然後又撫恤陣亡的將士,並且下了一道讓林則徐等人很為難的旨意:
既已大張撻伐,何難再示兵威?林則徐經朕諄諭,諒必計出萬全,一勞永逸。斷不至輕率債事,亦不致畏葸無能也。
道光一方麵想要迎戰,一方麵卻又舍不得多花錢。林則徐、鄧廷楨和關天培三人商量之後,隻好決定“以守為戰”,四處籌款募捐好充當軍費。
義律並沒有因失敗而老實,反而更加憤憤不平,一心要把事情鬧大。林則徐也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而是冷靜地分析了當前的形勢,他清楚如果英方傾巢而來,從中國的實力和不重視海防的觀念來講,中國根本就不是英國人的對手。很多人都把林則徐當做是主戰派,殊不知當時的主戰派正是道光本人。林則徐認為現在開戰的時機未到,當務之急,是禁煙和鞏固國防,隻有強身強國,國家才有尊言可言,但是道光完全不理他苦口婆心的勸說。
林則徐在後來的家書中,向自己的妻子透露了他心中的委屈,也表達了自己為了國家不顧生死和名譽的決心:
外間悠悠之口,都謂我激起夷釁,殊不知實出聖躬獨斷,屢頒嚴旨……蓋以身許國,但求福國利民,與民除害。自身生死尚且付諸度外,毀譽更不計及也……
雖然嚴厲打壓鴉片走私,但是林則徐一直都很支持正當的國際貿易,不管是和哪個國家,他都表示友好,然而義律卻最怕中英貿易恢複正常,那樣的話,他就無法實現武力報複中國的願望了。九月二十八日,義律攔截了所有英國商船,打算阻止這些人到中國做生意,但是這次他沒有如願,關天培適時地阻止了他的行動,義律又再度逞強,於是穿鼻海戰爆發了。
這場戰役持續了十天,第一次交手英軍就死傷20多人。此後英軍不斷前來挑釁,關天培率領眾將士在一天之內連勝六仗。這個大快人心的消息傳開後使得舉國上下都振奮不已。
經過了穿鼻海戰,中英關係徹底破裂,再也沒有和談的希望了。而此時的道光卻得意忘形,沾沾自喜,竟然下令停止中英的貿易。林則徐沒有辦法,隻好執行道光的命令,嚴禁貿易。但同時他也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很嚴重,英國可能會傾巢而出,以武力作為報複手段,到時候就不是這樣的小打小鬧了,林則徐心中擔憂不已,命令沿海各省加緊防範。後來道光又接連下了幾道旨令,一再重申停止對外貿易的法令,讓想要緩和局勢的林則徐深感為難,道光完全不想留有任何餘地。
十二月的時候發生了幾次人員的調動,鄧廷楨被任命為兩江總督,林則徐出任兩廣總督。隨後鄧廷楨又轉調閩浙總督,兩江總督換成了伊裏布。
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導致鴉片的價格一落千丈,讓原本還想繼續在閩粵沿海進行鴉片走私的義律大失所望。失去了鴉片走私優勢的英國商人地位也不如從前,美國商人趁機崛起,占據了對華貿易的首要位置,英國商人看在眼中,隻有分外眼紅的份了。
林則徐為了緩和中英關係作出了很多努力,他相信義律的所作所為必定不是英國國王的意思,料想這其中恐怕有義律的挑撥和渲染,因此林則徐擬了一份書麵說明,也就是著名的《諭英吉利國王檄》,這篇文章經過了道光的審核,由袁德輝翻譯,最後林則徐為了保險起見,還特意拿給美國人威廉·亨德,讓他由英文再翻回中文,林則徐檢查之後沒有什麽不妥之處,打算直接呈給英國國王,但是來自美國的醫生派克看過之後,覺得這樣做恐怕不會有什麽效果。
林則徐的這篇文章確實沒起到什麽作用。義律果然在英國國會挑撥離間,歪曲事實後還大肆宣揚,說中國人對英國君主和國會的不滿和侮辱,而對自己販賣鴉片違反中國法令的事卻略過不提。義律的宣揚在英國國會引起了軒然大波,國會通過了三天的討論,最終通過了對華出兵的議案。英國遠征東方的大軍已經出動了,林則徐的信才漂洋過海輾轉到了英國。當時大部分的普通英國人,都不了解英國商人大量走私鴉片到中國的內幕。
英國艦隊開始的時候屢次進犯廣州,但在林則徐和關天培的守衛下都無功而返,最後英軍決定放棄防守嚴密的廣州,轉而攻向定海,結果英軍一路勢如破竹,中國軍士連連敗北。道光皇帝這才從誌得意滿的迷夢中驚醒,但還是改不了吝嗇成性、舍不得經費的毛病。一下子麵臨大敵壓境的窘境,滿朝文武都慌了神,再加上有些權臣早就存著壞心思在等待時機,大家一股腦地把責任都推到了林則徐的身上,紛紛要求將林則徐革職查辦。
義律早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聲稱如果直隸總督琦善到廣東的話,中英就可以和平相處。道光一聽如釋重負,立刻派琦善到廣州。琦善到了廣州以後,立刻命令水師撤退,撤銷了林則徐整頓軍備時的諸多措施,還厚顏無恥地巴結義律,用山珍海味宴請義律,並送給他美女。義律得寸進尺,趁機提出許多條件,琦善也都毫不猶豫地答應,完全違反了當初禁煙的立場。林則徐在廣東的努力都白費了。
倒是占領定海的英國人伯麥說過一句公道話,他在得知林則徐和鄧廷楨被革職的消息後說:“林公是中國的好總督,有血性、有才氣。”而另一位對中國官吏素無好感的英國人賓漢也對林則徐讚不絕口:“他的最大死敵也不得不承認,他的手從來沒有被賄賂玷汙過。”這種出自強敵之口的讚美,往往是最具有說服力的。
盡管連敵人都為他感到不平,但林則徐本人對革職之事卻表現得很平淡,他一向都是一個榮辱不驚的人。但是林則徐心中還是很擔心國家安危,他始終堅信“能戰方能和”的道理,隻有真正有實力,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而像琦善那樣卑躬屈膝,搖尾乞憐,始終不是長久的辦法。果然,義律的得寸進尺終於讓道光忍無可忍,一怒之下,改“撫”為“剿”,再次決定和英國開戰,但此時林則徐苦心經營的海軍防衛已經被琦善破壞殆盡,幾乎就等於是“開門揖盜”了。
琦善一味的笑臉相迎,不料義律竟然提出要中國把香港割讓給英國,這種事關領土的大事,琦善實在不敢擅自答應,隻能拒絕了。義律因此而大為光火,於道光二十二年(1841年)一月七日開始了對虎門的攻擊。
一時間廣州地區炮火聲不斷,麵對實力雄厚的英國艦隊,關天培率領軍士奮勇迎敵,可終究由於寡不敵眾而失掉了虎門的各大要塞。原本琦善可以調動好幾萬的兵馬,此時他卻按兵不動,關天培長歎一聲,誓死也要守衛靖遠炮台。英軍登陸時,他的部下見大勢已去,紛紛逃跑,此時他的身邊隻剩下幾名老弱殘兵,關天培麵無懼色,親自發炮。戰鬥的最後,已經成了血人的關天培獨自一人發炮攻擊敵人,等英軍擁上來時,他揮刀砍死了幾名英軍後死在了亂刀之下,一代名將就這樣壯烈犧牲了。
關天培英勇地戰鬥到了最後一刻,贏得了世人的敬重,就連敵人都對他甚為佩服。參加這次戰役的英艦尼美西斯號的艦長荷爾曾寫道:
許多中國軍人死得既英勇又高貴。其中最可敬可哀的,莫過於關提督之壯烈成仁。他的家人前來收屍時,白蘭漢號號角齊鳴向他致敬。
關天培生前和朋友喝酒聊天的時候曾開玩笑地說過:“看相的都說我生當揚威,死當廟食。我現在都快40歲了,隻怕是沒有希望了。”道光聽了關天培壯烈捐軀的消息之後,心中也是一陣悲愴,然後賜喪賜祭,並在他殉國之處,立專祀祭之。他死後的哀榮,也算是應了“生當揚威,死當廟食”的預言了。
在鴉片戰爭中,中國之所以失敗,主要是由於道光在軍費上的過分緊縮,其實道光下定決心禁煙,也是從經濟的角度考慮的,鴉片戰爭之前,他這麽說過:“英美如海中鯨鱷,來去無定。在我則九省戒嚴,隔洋郡縣,俱當有備,而終不能我武維揚,掃穴犁庭。試問內地之兵民,國家之財富,有如此消耗之理乎?”可見道光完全是從錢財的角度考慮問題,而缺乏真正長遠的眼光。道光不肯在國防上多花錢,最終導致藩籬盡失,終至一著錯,滿盤皆輸。畢竟當時的英國人還是路遠人少,後援難繼,如果當初肯花一筆錢撥為國防預算,也不致淪到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