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侵略

提起林則徐,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禁煙,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功績。而禁煙之事,就發生在湖廣總督的任內。鴉片本身和它背後的各種勢力在中國盤根錯節,由來已久,要清楚了解禁煙的全過程,這裏需要簡單介紹一下曆史根源和當時的背景。

印度人創吸食之法,認為鴉片能止咳。羅馬人把鴉片當麻醉劑,覺得它能安神止痛。吸鴉片的方式是明代的時候由南洋傳入我國的。在唐代,有羅馬人進獻一種叫做“底也加”的治痢之藥,其中就含有鴉片的成分。

唐代包容性很強,是個很開放的朝代,許多阿拉伯商人從揚州、廣州將鴉片輸入中國。據文獻上記載,中秋夜或九月九日種植的鴉片花大子滿,而當時在長安與四川都已有人開始嚐試種植。鴉片在宋朝被稱為“禦米”,人們認為將鴉片與粥同煮食用,可以起到滋補的作用,還可以治嘔吐、下痢、腹痛,簡直就相當於現在人們眼中的人參,不過性急多用反而有害。蘇轍就曾經對鴉片有過描述:“罌栗可儲,實比秋穀。研作牛乳,烹為佛粥……”

明代人用針孔在罌栗花上刺十幾個孔,用竹刀刮下流出的汁液,放在瓷器中保存,用紙封牢,然後曬上27天就幹扁成片。鴉片在明代的時候極其昂貴,價比黃金,又十分盛行,神宗晚年不理朝政不見大臣,有人就懷疑他染上了鴉片癮。

明代醫書記載了兩種服食鴉片的方法:吞食和吸食。發明鴉片吸食法的是爪哇人,這種方法被荷蘭人帶入台灣,再由台灣傳入福建,進而流行於整個中國。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以前,葡萄牙商人壟斷了鴉片貿易。但是後來由於受到英國的排擠而漸漸失去了壟斷地位。鴉片的貿易基本上由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控製,產銷結合,大發橫財。東印度公司將目光鎖定在了中國,發現這是一片潛力巨大的市場。英國商人把澳門作為倉儲集聚地,這個選擇也是有原因的。最初是葡萄牙人看中了這個地方,在此設立許多公共設施,甚至建造堡壘、築碼頭、設商館、派官員等。

道光元年,兩廣總督阮元捉拿了澳門鴉片的囤戶葉恒樹,隨後就開始嚴厲禁止在澳門設立鴉片倉,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英商們又把倉庫設於船上,這些船經常停留在福建的南澳、銅山、廈門與台灣等附近海域。這些船行駛很快,而且都有自己的武裝。他們也會打點中國官方的巡船,官商勾結,事後大家一塊兒分贓。

起初中國將鴉片視為藥材進口,鴉片買賣可以正大光明地進行,但是從嘉慶元年(1796年)起,政府就開始嚴格禁止輸入鴉片,從此鴉片的貿易就開始轉入地下,英國商人為了銷售,隻好把價格壓低,開放民營,允許“自由商人”販賣鴉片。雖然政府明令禁止,但是在利益的驅動下,還是有不少人鋌而走險去做鴉片買賣。東印度公司也不再直銷,隻站在策劃和輔導的立場從旁協助,將銷售完全交給了那些精明狡詐的鴉片商人,這樣一來,進入中國的鴉片開始越來越多。東印度公司甚至在廣州成立了分公司,僅僅是幕後操縱,規模也是越做越大。

隨著鴉片的盛行,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鴉片能夠帶來巨大的收益,美國人也想來分一杯羹了。但是有英國人在那,他們隻能賣一些品質低劣的土耳其煙土,銷量當然不好,收益也沒有預期的那麽大。

在這些鴉片商人中,最著名的就是查頓和馬蒂生。這兩人都是十分精明厲害的人物,而且和東印度公司有很深的淵源。將印度的鴉片銷到中國,查頓出了很大的力,而馬蒂生則負責具體事宜,為打通各項關節而奔走。他結識了一位名叫郭士立的普魯士傳教士,這人最後成為了這些毒梟們的翻譯者。他是一個中國通,對於中國官場的腐敗了如指掌,他給了馬蒂生信心,讓他不顧中國政府的三申五令而不斷地傾銷鴉片。郭士立還用中文寫了許多宣傳單到處散發。查頓不久就注意到了台灣,心中衡量著開辟台灣市場的可能性。這些商人們對這個海島十分感興趣,希望能取得治外法權,不受中國法令的約束。

沿海的鴉片走私日益猖狂,商人們的走私技巧層出不窮,無孔不入,他們還曾經爭取讓鴉片貿易合法化,雖然沒有成功,但中國政府已經無力管理了。英國國庫財源滾滾,雖然也有不少英國政治家反對這種不道德的行為,但是眼看著國家因此而富裕,也就保持沉默了。英國的鴉片商人走私猖獗,主要就是由於政府的保護與支持。

第一個以經濟的角度勸道光禁止鴉片輸入的是禦史章沅,他指出鴉片消耗了中國的大量白銀,長此以往對國家來講是個很大的損失。道光十八年(1838年),鴻臚寺卿也就是林則徐的好友黃爵滋上奏,提出嚴厲禁煙的請求,他“以死刑禁煙”的提議曾經讓舉國上下感到震驚。道光十九年(1839年),道光聽從了黃爵滋的建議,頒布了私販煙片和吸食煙片者皆以死論罪的法令。

那些正直愛國的官員為流失的銀子和關稅而痛心不已,而鴉片走私進口也同樣讓那些貪官汙吏很不高興,因為他們失去了撈油水的機會。所以後來朝中官員分成了兩派:禁煙派和弛禁派。

由於中國對對外貿易的不重視,導致對外通商的製度很不完善,有些規定在現在看來甚至很荒謬,中國閉關自守所養成的閉塞和無知顯露無遺。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國使者馬戛爾尼抵達大沽口,在熱河覲見乾隆,呈遞了國書。中國政府熱情地款待了他,但是軍機大臣卻總是回避和他商討通商事宜。馬戛爾尼最終一無所獲地返回。

道光十四年(1834年),東印度公司宣告解散,粵督李鴻賓要求英商設立一個監督機關以代替東印度公司,人員的基本組成要有一位主務監督,其下設第二、第三副監。英方派來的主務監督就是耐佩爾勳爵。這位帶有皇家血統的貴族,不僅負責管束英國商人,還要努力促進中英關係。英國外相巴麥斯頓希望兩國能在和平友好的氣氛下商討問題,希望能直接和兩廣總督甚至中央級的官員交涉。

這位高傲的貴族不遠萬裏來到中國,不但沒能完成任務,和中國官員鬧得很僵,還最終染上瘧疾,丟了性命。道光十六年,義律接替耐佩爾勳爵,成為了英國在華最高官吏。這時英國商人一致向政府反映,監督的權力太小,無法與中國政府開啟真正的談判,必須授予特權,並有自己的兵力做後盾。他們打算與中國政府交涉,開放通商口岸。

英國外相得知了商人們的要求後,交代義律,如果和平的手段不能取得通商的資格,那麽采取非常手段也是可以的。他要求越過“公行”這個中間環節,和中國進行政府級的對等外交,公文的擬定也要采取平等的方式。這樣的要求換來了中國官員的一頓侮辱,英方惱羞成怒,決心要訴諸武力。道光十七年(1837年),英國駐印度艦隊司令佐曼特蘭接到英國方麵的命令,要他率領軍艦來中國。佐曼特蘭接令後立刻動身,一時間山雨欲來,而此時的中國的官吏們卻還在醉生夢死之中。

有了軍隊做後盾,義律底氣十足,開始對中國官員軟硬兼施,雙管齊下。當時英國人很輕視中國,他們很清楚清政府外強中幹的狀況,在他們眼中,中國的大小官員,平民百姓,甚至是皇帝本人都是可以用錢買通的。義律叫人花錢買通了很多人,從海口商人一路送到朝中的達官顯貴。林則徐將要麵對的,是很強大的阻力,而這個不擇手段的義律,就是林則徐禁煙時的主要對手。

兩派對立

道光年間,中國鴉片盛行,上至王公子弟,下至貧民百姓,都有吸食鴉片的人,更有一些人為了購買鴉片而落得傾家**產的地步。國人每年購買煙土的銀子,幾乎與國家的稅收相當。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幾乎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吸食鴉片,煙館遍地都是。相傳道光皇帝本人吸食鴉片,不過後來翻然悔悟,說道:“如果不禁絕鴉片,讓其流行內地,不但亡家,實可亡國。”說罷就杖斃了進呈鴉片的太監。

江西人吳嵩梁在《洋煙行》的詩中描寫道:

雙枕對眠一燈紫,

似生非生死非死。

瘦肩山聳鼻流水,

見者皆呼鴉片鬼。

呼吸苟延日餘幾,

嗚呼生已無人理!

林則徐對鴉片深惡痛絕,一再指控這是“謀財害命”。一般百姓吸食鴉片後經常醜態百出,身體變壞,而更為嚴重的問題是,軍隊當中也有人吸食鴉片,導致軍隊的戰鬥力下降,不堪一擊。鴉片除了讓國民體質下降之外,還嚴重影響民生經濟。中國的銀礦有限,鴉片大量走私進口之後,中國便出現了銀子危機,外商用黑色的煙土換取中國白花花的白銀,有識之士紛紛對此表示擔心。

銀子減少還帶來一個負麵影響,那就是造成了銅錢的貶值。中國以銀兩為計算單位收取各項賦稅,銀子愈來愈少,一兩銀子就要折合更多的錢,而老百姓手中大多都是銅錢,這麽一來就相當於賦稅也漲了好幾倍,最後引起物價上漲,人們的生活愈加艱難。而生活的艱難又引起社會的不穩定,逃稅或者作奸犯科的事常有發生。於是整個清朝社會**迭起,亂象叢生。

道光十五年,黃爵滋呼籲徹底掃除煙穴,徹底取締鴉片交易,嚴查躉船、快蟹、窯口。他還提出應該整頓軍備,鞏固國防。但是黃爵滋的號召僅僅得到了中層階級的響應,高級官員則反應冷淡。

還有一些人,他們僅僅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問題,而棄國民健康於不顧,主張開禁,這就是弛禁派。弛禁派的觀點是由廣東人何太青提出的,他向好友許乃濟提出建議,開禁鴉片,並在中國引進種植,這樣就可以防止白銀外流了。

廣東總督盧坤很讚成這個建議,立刻以試探性的口吻去問道光皇帝。道光一聽之下有些動容,但是一想起自己曾三番兩次地下令禁煙,朝令夕改的話實在有損顏麵,一時之間無法作出抉擇,隻好保持沉默。善於察言觀色的盧坤一見道光的反應就明白了八九分,立刻把消息告訴了許乃濟,許乃濟好比吃下一顆定心丸,就向道光上奏,指出禁煙政策的缺點,讓那些貪官和奸商大發橫財。奏章中指出,與其讓百姓畏懼法律,不如讓他們賺得利益。至於白銀的問題,完全可以讓外商以貨易貨,不用銀兩折算,就可以避免外流了。而且如果批準在中國種植鴉片,就不會出現洋人壟斷鴉片貿易的局麵,白銀外流也自然就製止了。

盧坤調走後,鄧廷楨接替他成為兩廣總督,他起初也是弛禁派的,還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法,讓鴉片販子們歡欣鼓舞。

弛禁派的提議立刻引起了禁煙派的群起反擊,其中以許球的奏章說得最為明白,他還提出了對付鴉片商人的具體辦法,為後來林則徐對付英國鴉片商人提供了借鑒。

一直到道光十八年,黃爵滋的“死刑禁煙”的建議加劇了兩派的爭執,道光也覺得這個提議有些偏激,打算聽聽封疆大員們的說法再作決定。於是清朝的各個封疆大臣陸陸續續抵達京城。盛京將軍和山東巡撫5月7日就到了,緊接著山西巡撫抵京,其他人也在接下來的兩三個月中趕到,綜合考慮到各官員的路程,林則徐是反應最快的一個,他第一個響應黃爵滋的“死刑禁煙”的提議,於5月19日抵京。就連在京師附近的直隸總督琦善,還比林則徐晚了將近十天。

身為湖廣總督,林則徐時刻關注著朝中關於鴉片的討論,通過京師的朋友們和長子林汝舟了解京城的形勢。除了黃爵滋,禁煙派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張際亮,此人以禁煙為終身事業,此時特地由京師至湖北,要與林則徐當麵商談禁煙之事。

張際亮於5月14日到達武昌,林則徐馬上將他迎至督署。原本就對禁煙一事有過透徹思考的林則徐,經過了和張際亮的一番長談後,心中已經初步擬定了禁煙的步驟和做法:先對那些吸食鴉片的人進行勸導,盡量允許他們改過自新,這樣可以盡量減少死刑的發生;然後要對那些開設煙館、販賣煙具的人判以重刑,允許他們自首,但是要將所有的鴉片銷毀;開館的雇主及保甲長如果知情不報的話,將承擔連帶的責任。

林則徐禁煙的決心很大,辦起事來雷厲風行,但是他總是心懷仁義,盡量為別人留生路。而且他早就認識到鴉片的危害,多年來費盡心思四處搜羅戒藥的方法,此次也在奏議上寫明了。林則徐做事謹慎細心,他寫出來的藥方都是經過多次的試驗,證明有效無害才敢提出。

到10月時,道光已經收到了28份奏章,其中,23份表達了自己反對禁煙的意見,而在這23人中,滿人有13人。持讚成意見的8人中,隻有兩人是滿人。在這個緊要的關頭,軍機大臣穆彰阿也站出來反對,一時間弛禁派占了極大的優勢,而禁煙派則勢單力薄,處於不利的地位。

林則徐早就意科到會是這樣的結果,他的心中也早有打算,在道光還沒有收齊所有奏章的幾個月裏,先在自己管轄範圍內的湖北、湖南兩個省份展開行動,包括查封鴉片販子,收繳煙具,而且早在著名的虎門銷煙之前,林則徐就已經開始了銷毀鴉片的行動,在湖南地區,林則徐收繳了2300支煙槍,盡數焚毀,在湖北也焚毀了1200支煙槍,用桐油燒毀煙土和煙青,然後把灰燼投入江心。林則徐還自掏腰包,讓人配製了許多幫助人擺脫煙癮的藥,然後四處散發。湖南、湖北在林則徐的努力下成為了“禁煙的模範省”,林則徐希望借此能夠做出表率,爭取大家對禁煙派的支持。

林則徐在湖南和湖北的努力,不僅證明了禁煙的可行性,讓大家明白民情不畏法,風俗可轉移的道理,更讓道光皇帝對禁煙產生了很大的信心,讓他堅信事在人為,隻要努力就一定會有成果。

林則徐在兩湖禁煙的成績斐然,確實起到了很大的帶頭作用,兩江總督陶澍也開始行動起來,兩廣總督鄧廷楨也不甘落後,紛紛效仿林則徐的做法。此後,禁煙派的總督們都開始行動起來,查封煙館,就連平時一向對煙販放任不管的直隸總督琦善,也開始著手緝拿煙販。看到禁煙行動的影響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林則徐覺得時機大好,連忙向道光皇帝上奏。後來魏源把這篇奏章進行濃縮改寫,文章變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成為了留傳至今的千古名句:

厘不禁絕,國日貧、民日弱,十年之後,豈惟無可籌之餉,抑且無可用之兵。

文章直言鴉片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危害,道光帝看過之後終於下了決心,一定要實行禁煙,於是立刻下令召見林則徐,打算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