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離鄉

在機器紡織工業的衝擊下,小手工業者的生意越來越差,卡內基一家的生活日趨窘迫。而屋漏偏逢連夜雨,1846年,歐洲發生了大饑荒,這使他們全家人連吃飯都成了大問題。那時候卡內基的姨媽已經移民去了美國,為了自己的孩子將來不會像自己一樣過著窘迫的生活,父親給他們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說:“我們也很想移居到美國去。”

不久美國寄來了回信,卡內基的姨媽在信中寫道:“請你們趕快來吧,歡迎你們!”

於是卡內基的父母便立刻拍賣了織布機和所有的家具。那一天父母親都十分高興,父親那種溫和的語調掩蓋不住內心的喜悅,母親也用美妙的歌喉唱了一首歌:

到西方去,到西方去!

走向最自由的國家。

在那裏,密蘇裏河滾滾地流向海裏,

在那裏,即使勞動者也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而最貧窮的人,也一樣可以治理綠色的大地。

啊,走向那自由的土地去!

可這次拍賣的結果著實令人失望,根本沒有人願意花錢買這些過了氣的織布機,最後他們隻好以極其便宜的價格出售,可是東西全部賣掉後,全家前往美國的旅費還差20英鎊。就在這個時候,母親有一位好朋友主動借了20英鎊給他們,父母素日的和善和憨厚在關鍵時刻救了他們。

1848年5月的一天,一家人離開了故鄉鄧弗姆林。這一年,卡內基13歲,弟弟湯姆隻有5歲。湯姆是一個俊美的銀發少年,長著一對烏黑明亮的大眼睛,無論走到哪兒都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在他們出發的那天早晨,卡內基站在開往查理斯頓的煤炭列車上,他的兩眼含滿了淚水,呆呆地看著車窗外的鄧弗姆林漸漸地消失在視野之中,直到最後那座古老神聖的建築也一起消失了。

“何時才能再見?”卡內基心中想著,淚水更如泉湧般無法抑製了。

當卡內基到了美國以後,仍然念念不忘那座古老建築上刻著的字跡——布魯斯王。所有童年時期的回憶都圍繞在那座古老的寺院及晚鍾上。曾經當寺院鍾聲在每晚8點被準時敲響時,都是卡內基要上床睡覺的時刻,以至到了美國以後,每晚8點鍾,卡內基的心中就會響起那悠揚的鍾聲。

全家搭乘一條小船到港口,這兒有一艘汽船將要開往格拉斯哥。當卡內基正要被抱上汽船時,他猛地衝到叔叔的身旁,緊緊抱住他的脖子說:“我不願意離開你!我不願意離開你!”一位很親切的水手走過來把卡內基和叔叔拉開,抱起他放到汽船的甲板上。後來當卡內基返回故鄉鄧弗姆林,叔叔來看他時對他說:“我一生從來沒有經曆過像那次那樣痛苦的離別。”

他們到了格拉斯哥以後,便再換乘800噸級的“威斯卡賽特”號帆船駛往美國。在7周的航程中,卡內基與船員們相處得十分融洽,也學會了航海的作業。那艘船上人手不足,所以在緊急時都需要旅客的協助。每當船員需要乘客幫忙時,卡內基都能很熟練地指導乘客們。卡內基幫船員們做了不少事,那些船員們便邀請他在星期日到船員餐廳去吃杏仁兒餅。漸漸地,卡內基有點不願意離開這艘船,也曾經幻想著當一名真正的船員。

經曆了疲憊而快樂的海上旅行後,卡內基一家終於到達紐約市了。剛一踏上這裏的土地,卡內基便覺得眼花繚亂。街道上有許許多多來來往往的人,整個街道就好像一個大蜂巢。這個城市的熙熙攘攘使從來沒有離開過鄧弗姆林的卡內基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他甚至開始懷念起家鄉的古樸與寧靜了。

在紐約期間發生了一件令卡內基印象深刻的事,當卡內基正單獨走在一條後街上時,突然被一個“威斯卡賽特”上的水手抓住了雙手。這名穿著海上製服的英俊的水手看到卡內基十分高興,他把卡內基帶到附近一個冷飲攤,叫了兩杯用熱帶植物做的清涼飲料。卡內基嚐了一口,覺得好喝極了,他永遠也不會忘記當時那杯飲料的味道,以及那裝著甜美甘露的黃銅容器。

打那以後,卡內基經常獨自一人去那個冷飲攤,但是卻再也沒有看到那位親切而俊美的水手。不知道為什麽卡內基竟然十分想念他,他曾希望能再找到他,向他道謝,但是卻一直無緣再見。

卡內基的父親聽取了當時紐約移民局官員所建議的路線,那時候這一段旅程需要漫長的三個星期。可對於一個少年來說,所有的旅行都是新奇的。這三個星期的水上航行中,卡內基十分愉快。

在旅行中的某一個夜晚,全家遭到一群凶猛的蚊蟲的襲擊,卡內基被咬得滿身紅腫,母親的情況更嚴重,第二天一早她連眼睛都無法睜開。可那天晚上,卡內基卻仍然酣然入睡,任何情況都不會影響卡內基的睡眠,卡內基從來沒有失眠的經曆。

住在匹茲堡的朋友們一直在等候卡內基一家,當卡內基一家抵達時,受到親友們熱情的迎接,旅途上的疲憊也頓時消失無蹤了。全家暫時在霍根姨父的織布工廠二樓住了下來,那兒有兩個房間,並且不收房租,一家人便在這裏開始了新的生活。

到美國之初,卡內基一家依然窮困潦倒。不久以後,霍根姨父因為生活不景氣而放棄了織布工作,於是父親威廉便接替了他的小織布廠,開始織桌布。當時沒有一位商人願意為他推銷,因此父親不但要織布,還要親自把成品拿出去挨家挨戶地兜售。但他很快發現,自己的上好亞麻織品在這裏根本沒什麽市場,同工廠的產品相比,這些手工織品太昂貴了,因此雖然父親工作十分辛苦,可收入卻少得可憐。

當小卡內基看見父親的辛勞卻隻能換來如此微薄的收入時,他感到十分恐懼,難道這趟離鄉背井的航行也不能改變家裏的狀況嗎?

為了幫補家計,卡內基眼裏永遠不會倒下的母親又開始工作了。在少女時代,她曾為了賺取零用錢,學會了縫鞋子的技術,沒想到來到美國後竟然派上了用場。那時候瑪格麗特到附近一位鞋匠家中拿鞋子回來縫,一星期可以賺4美元。

卡內基的母親除了要工作賺錢外,還要管理家事,有時候甚至要忙到深夜。偶爾弟弟湯姆在旁邊幫母親穿針引線時,母親就會像以前曾經對卡內基那樣,唱一些蘇格蘭民謠給他聽,或者講一些故事來教育他。盡管十分忙碌,但瑪格麗特仍然能夠與鄰居們和睦相處,每當鄰居遭遇困難時都會來請她幫忙。不論他們住在哪裏,情形都是如此,可愛的母親永遠是卡內基和鄰居心目中仁慈與光輝的象征。雖然貧寒,但卡內基覺得與富有家庭的孩子比較起來,他們得到的更為珍貴。

那個時候全家人每個月隻要有25美元就足夠生活下去了,但是卡內基的父母即使拚命工作也無法賺得這個數目。卡內基很想有一份工作來幫助家裏。他經常會夢見家裏已經陷入了絕境,這種窮困生活的沉重壓力就像一個可怕的噩夢般縈繞不去。

終於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令卡內基十分痛苦的事。霍根姨父出於一片善意對卡內基的母親說:“安德魯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學習能力也很強,可以讓他帶一個籃子,裏麵裝些日常用品到碼頭附近去叫賣,這樣能夠賺到一筆相當豐厚的收入,對家庭也許會有些幫助。”

聽了這話,瑪格麗特暴跳起來,將手上的針線摔在地上,伸出手指著霍根姨父大喊道:“什麽!你要叫我的兒子去當小販,到碼頭去和那些粗人混在一起嗎?我寧願把他丟進河裏!你給我走開!”她一邊大聲斥罵,一邊用手指著大門。霍根姨父隻好自討沒趣地走了。在這以前,卡內基從來沒有看到過母親生這麽大的氣。事後,瑪格麗特淚流滿麵地啜泣著,緊緊地抱著兩個孩子說:“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可以去做,但是我們要選擇對社會有益、又能被人尊重的工作。”

母親的抉擇不僅是出於對他們的愛護,同時也是她的抱負,無論付出多大代價,她都要讓自己的孩子們躋身於第一流的人才之中。然而謀生的壓力變得越來越沉重,生活的艱辛讓她憂慮不已。這件事發生後不久,父親威廉就放棄織布的工作,在布萊克斯托克先生所經營的棉織工廠找到一份工作,而工作後,威廉發現這個工廠還雇傭了許多男孩幹些雜務,於是他請求廠主給卡內基安排一份差事。

同為蘇格蘭移民的布萊克斯托克先生很同情他們一家的遭遇,便讓安德魯進廠做繞線工,每周可拿到1.2美元。就這樣,小卡內基開始進入了社會。

初入社會,卡內基便嚐到了謀生的艱辛。當時他和父親一樣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除了一段很短的午休時間外,要一直工作到天黑。因為這項工作本身十分枯燥乏味,卡內基提不起絲毫興趣,覺得漫長的工作格外辛苦,但一想到這份工作是為了全家能夠吃到飽飯,也就毫無怨言地努力幹了下去。一周以後,卡內基拿到了生平第一筆薪水,當時的激動心情真是難以形容,令卡內基終生難忘。雖然以後卡內基有了不可計數的財產,但是都無法與領到第一筆薪水時的成就感相比,那1.2美元說明自己終於獨立了,已經可以做父母的助手了。

之後不久,有一位名叫約翰·海的在當地製造織布機用絲線的蘇格蘭人需要童工,他承諾每周會發兩美元的工資。這實在是一份高薪的工作,卡內基強烈地要求父親讓他去那裏工作。禁不住他的一再央求,父親終於答應了。

這份工作比之前的那份工作更加辛苦,卡內基被安排在一個黑暗的地下室裏用廢棄的木屑給一架蒸汽發動機燒鍋爐。

對一個孩童來說,這份工作真是太吃力了。卡內基必須住在工廠裏,夜裏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爬出被窩,去調整蒸氣壓力,以免它過高或過低,幾乎整夜都不能安睡。鍋爐的溫度和壓力讓卡內基感到非常害怕,如果氣壓太低,樓上的工人就會抱怨動力不足無法工作;如果氣壓太高,他又擔心鍋爐會爆炸。在短短的睡眠時間裏,卡內基常常被可怕的噩夢驚醒,以致日夜處於緊張和不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