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話

1940年夏天,肯尼迪家族的九個孩子,齊聚在海恩尼別墅。這也是九個人在一起享受的最後一個暑假。喬為了將來能成為一位政治家,目前正是哈佛大學法學院的研究生,繼續充實知識;23歲的傑克是一位暢銷書的青年作家;凱瑟琳則是華盛頓泰晤士報的記者。有這麽優秀的哥哥姐姐做榜樣,因此海恩尼的夏天生活,他們都過得很愉快,也很充實。

他們玩高爾夫球、足球,駕駛遊艇、遊泳,也常聚在一起辯論。吃飯時是他們話題最多的時候。國內政治、國際問題固然是他們討論的對象,至於書籍的出版、電影、運動也是他們熱衷的話題。總之,他們討論的範圍廣泛,過程又活潑有趣。這種情形常使來訪的朋友深受感動。

有人說:“像這樣的家庭,在美國國內是不容易找到的。”當時曾是肯尼迪家朋友的最高法院推事道格拉斯,曾經對這個大家庭子女們相處的融洽,有過下麵的評論:“一般小孩子長大之後,都是到家庭外麵去尋找快樂或刺激。可是肯尼迪家族的這些年輕人卻不同,他們在自己的家裏就可以找到更多快樂、刺激的事。”

碧綠的海洋,潔淨的沙灘,舒適的別墅,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炎熱的夏天,自然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但是,全家人卻為單獨留在倫敦的父親——約瑟夫大使而擔心,當時倫敦正受到德國猛烈的空襲,有時德國甚至會派出1000架飛機的大型機隊來轟炸,父親的處境實在令人擔憂。

他每年都會有幾次回國述職,每次回國都成為新聞記者們包圍的對象,向他打聽倫敦遭受德國飛機轟炸的情形。對於這種問題,約瑟夫大使從不直接回答。皺皺眉頭簡單地說:“如果你們能夠親身去體驗一下,就會了解我堅決反對美國參戰的理由了。”

約瑟夫大使對英國未來的前途抱著消極的看法。他雖然支持美國援助英國,但反對美國卷入這場戰爭。對傑克來說,偶爾回家一趟的約瑟夫大使,仍像以前一樣是最好的討論對象。傑克從哈佛畢業之後,原本打算進入耶魯大學研究所繼續深造,但如今又考慮到很多其他的事,所以有些猶豫不決。

傑克原來就對曆史很感興趣,曾經打算成為一位大學的曆史教授。可是,當他的著作成為暢銷書之後,他又改變了主意,現在他想當一位新聞記者,靠著一支筆杆成為民眾的喉舌。就這樣,他考慮的事情很多,喜歡做的事情也很多,真正要他下定決心選擇做什麽時,他又有點拿不定主意。比如,傑克對政治方麵很有興趣,可是大哥喬已經向這一方麵發展了,傑克就不想再投入,以免將來兄弟還要相爭。

有天晚上,傑克去找父親商量自己對未來的打算。

“你不是計劃秋天就到耶魯大學念研究生嗎?”

“本來是的,可是現在我又改變主意了。”

“為什麽?”

“我自己也不知道。也許我說的話很令人困惑不解,我隻覺得很想做點別的事,可是到底要做什麽,我也不知道。”

“不,這種情形我很了解,每個人都會經曆這一段時期的。像你這樣的年紀,世界的一切都充滿了可行性,事實上,隻要你想做一件事情,一定可以做得到的。我不希望你成為一位思維狹隘的專家,你為什麽不從自己最不擅長的事情著手,下苦功來學習呢?比如,做生意。”

“行嗎?不過,對於這方麵我也覺得很不錯。因為我認為無論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經濟、商業方麵的知識,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