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和獨立

當時,美國正是清教徒盛行的年代,他們將一些並不適合當時社會的保守陳舊的教義散布到美洲大陸的每一個角落,利用它來控製人心,也馴服自己的心靈。在鄧肯看來,清教徒的教義沒有多少可取的地方,尤其是他們不斷宣揚的克製和禁欲,也給他們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可惜他們並不覺得。

鄧肯從兒童時期就開始反抗清教徒的壓製,她不能理解和接受當時的人說:“我寧願看女兒死掉,也不願看到她在台上表演。”

鄧肯一家搬到父親送的房子裏之後,哥哥奧古斯汀在穀倉裏開設了一個劇場。他將客廳裏的毛毯剪下一小塊,貼在嘴上當胡子,然後模仿一些人的表演。鄧肯坐在觀眾席上被感動得流出眼淚。他們將情緒完全融入劇中,任何事情都無法打擾到他們。

兄妹二人的小劇場逐漸擴展,在附近地區變得很有名氣。後來姐姐伊麗莎白和另一個哥哥雷蒙德也加入進來。四個人開始一起表演一些喜劇。這時候,鄧肯隻有12歲,她的哥哥姐姐們也都是十幾歲。隨後,他們又到濱海地區演出,並且很受歡迎。

鄧肯的幼年生活似乎是由多層次的叛逆因子所組成,她反抗社會的局囿、生活的限製,她一直期望快點長大,離開家鄉到美國東部去尋找她的夢想。

同時,鄧肯貧苦的幼年生活還培養了她獨立的性格。當家裏沒有任何食物時,她經常自告奮勇地前往屠夫那裏,運用技巧讓他免費送一些羊肉片。有時候還會到麵包師傅那裏,慫恿他繼續允許賒賬。這些幼年時候的經驗對鄧肯的一生都有很大幫助,後來她便是運用這些去對付那些苛刻的經理們。

有一次,母親的編織物被商店退還,一家人麵臨著身無分文的窘境。鄧肯拿過裝編織物的籃子,在頭上係了一條母親織的頭巾,手上戴著一副她織的手套,挨家挨戶去尋求買主。結果她把所有的織品都賣掉了,而且得到了比商店多兩倍的報酬。

多年之後,鄧肯回憶起幼年這些貧苦的生活時,覺得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她在自傳中寫道:“當我聽到某些父親說,他們正努力工作替孩子們存一些錢時,我真懷疑他們是否了解,如果他們如此做,將會剝奪掉他們孩子的求生能力。他們遺留越多錢給孩子,就會令小孩變得越懦弱。給孩子們最好的繼承品,莫過於允許他們獨立地去創造自己的生活方式,依賴自己的雙手過活。”

鄧肯和姐姐的舞蹈班聲名一天比一天大,她們自稱所教的舞蹈屬於一種新體係,事實上根本沒有什麽體係。鄧肯都是隨著自己奇妙的感覺,或腦中美好的形象,即興編舞教給學生。母親曾經把鄧肯送到舊金山一位著名的芭蕾舞老師那裏去習舞,然而,鄧肯對那位老師的教法很不滿意。她認為芭蕾舞那種把腳尖踮起來的跳舞方法不但很醜而且違反自然。鄧肯毅然退出了這個舞蹈班,並且再也不曾回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