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軍隊奮抗清軍

隆武二年(1646年),福州已經是清政府的勢力範圍。隆武帝逃往汀州時被捕,為避免受辱和對國破家亡的絕望,他絕食而亡。南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明昭宗在肇慶即位,改元永曆。永曆帝封鄭成功為威遠侯。

麵對明朝即將徹底滅亡、父降母喪的慘狀,年僅20多歲的鄭成功,強忍心中之痛,決定要重組父親在福建沿海一帶的軍力,東山再起。此後的五年是鄭成功奠定實力基礎的五年,也是他武力最強盛的五年。

重組父親昔日的舊將可謂困難重重。當時跟隨鄭成功的隻有平時和他要好的一些朋友,而鄭芝龍的部下,因為鄭芝龍已經投降清政府,大都觀望不前,不知何去何從。一時之間,鄭家在海上的勢力幾乎分崩離析。這些舊將還是希望有個帶頭人將他們聚合起來,重振鄭家勢力。

正在大家舉棋不定、群龍無首的時候,鄭成功以敏銳的眼光、果斷的智謀,用反清複明的口號,將父親這些昔日的舊將重新召集了起來,重新組建了強大的鄭家軍。同時,他在南澳又召集到幾千人。軍隊組建起來了,但是新的問題出現了,就是如何籌集糧餉。如此龐大的鄭家軍,需要足夠的糧餉和補給,可這個時候的鄭成功根本沒有力量養活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他翻來覆去想了很久,最後把希望寄托在了日本人的身上,希望得到日本政府的幫助。後來,他利用中日商船貿易的盈餘,暫時解決了軍餉的問題。實力大增後,鄭成功名聲大振,周邊的殘餘勢力都來歸附於他,就連許多明末的宗室和餘臣也都跑來依附他。這樣,他的軍事實力就更加強大了。不久,鄭成功在烈嶼(小金門)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誓師反清。這一次的戰役先勝後敗,雖然不大理想,可是鄭功成的軍威卻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永曆二年(1648年)的春天,魯王命軍隊攻福州。這時鄭成功率領著手下甘輝和林習山,與清軍大戰於同安附近的店頭山。魯王的軍隊進攻福建,攻下了建寧和興化幾個城市。

鄭成功在店頭山打敗了清軍,想就此借勝利的餘威再攻下同安城。同安城的縣官張放齡,一看兵士已經不多,糧草補給又不能及時運到,眼看著將要彈盡糧絕,因此就偷偷地逃走了。

張放齡和他的手下一跑,鄭成功的部下甘輝就率領著軍隊攻入了城內。鄭成功再三發出命令,不許部下騷擾民眾。鄭成功派明官葉翼雲當同安的縣官,希望他能夠勸百姓繳糧以補充軍需;又命陳鼎在百姓中做宣傳,希望以此能勸同安縣的人民,共同參加反清複明的戰爭。在鄭成功許多得力的部將之中,有許許多都是同安縣人,這也為他能在同安縣取得民心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這時的鄭成功不僅在戰場上取得了成功,還在同安縣結識了他一生中最愛的女子瑜娘。瑜娘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性格溫柔,恬靜淡泊,擅長詩文。瑜娘19歲那年嫁給了鄭成功。鄭成功將死的時候,她痛哭流涕,寫詩說:“赤手曾擎明日月,丹心猶照漠乾坤。”鄭成功去世後,她便削發為尼,遁入空門,遠離世俗。

清政府的福建提督趙國祚,聽說同安城被鄭成功攻下,非常不安,就前去詢問總督這件事該如何處理,總督命他務必奪回同安城。

之前,趙國祚曾率領軍隊和鄭家軍在泉州打過一仗。那一戰從早上一直打到中午,把趙國祚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最後趙國祚實在抵擋不住,隻好帶領著軍隊,躲到泉州城裏,把城門關得緊緊地,等待援軍的解圍。沒想到鄭成功以水陸兩軍來攻打泉州,還把他的大將解應龍給殺了。眼看趙國祚的軍隊已經被逼入了死角,隻有死路一條。這時駐守在漳州的守軍黃進終於帶援軍趕到,解了泉州之危,把趙國祚救了。

由於上次慘敗的經曆,趙國祚一聽到鄭成功的名字,就嚇得魂飛魄散。這一次,上麵下命令派陳錦等人協助趙國祚反攻同安,趙國祚正想出一口怨氣,對於奪回同安,他是勢在必得,一雪泉州之恥。趙國祚來勢洶洶,率領著許多兵馬,猛攻同安城。

這時的同安縣令葉翼雲認為鄭成功既然把同安城守城的責任完全交給了自己,自己必須要堅守城池,誓死不退。雖然他深知與敵軍無法抵抗,仍然拚死力拒,奮戰到底。當趙國祚的軍隊攻進同安城時,葉翼雲和陳鼎雖率著守城士兵拚死抵抗,但最終因兵力不足,殉難身亡。

由於陳鼎對同安城百姓的大力教化,當地的百姓非常支持鄭成功反清複明的政策,使得清廷大為震怒。當同安城被攻陷後,清兵對這裏的百姓進行了大肆的屠殺,據傳慘遭殺害的人有五萬之多。

當時的鄭成功正在銅山練兵。他聽到同安城被圍的消息後,馬上率領海陸兩軍前往支援。沒想到當時正好行船時是逆風,船隊不能快速前進,當他們趕到金門的時候,同安城已經完全陷落。

對於同安城官民的奮勇抵抗,鄭成功非常感動。對陷落後慘遭殺戮的事情,鄭成功非常痛心,他責怪自己沒有能夠及時前往援救。在祭奠同安城的殉難軍民時,鄭成功好幾次失聲痛哭,在場者也無不掩麵涕泣。

永曆三年(1649年),鄭成功改奉永曆年號為正朔,永曆帝冊封他為延平王,所以有的人也稱鄭成功為鄭延平。這個時候,福建、廣州一帶呈現混亂的局麵,除了明朝的剩餘部隊和清軍以外,到處都有土豪、山賊據城稱王。這些土豪、山賊相互爭奪領地,並且強製所占據地方的百姓交糧交錢,宛如土皇帝。

當時鄭成功擁有較完善的軍備和實力比較強的軍隊,但也因為軍隊太龐大,領土太少,麵臨籌集糧餉的重大問題。於是,鄭成功決定揮兵南下,除了打擊福建南部的清軍外,也打算沿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以為糧源。

鄭成功首先舉兵攻打漳浦。當年的十月,鄭成功又攻取雲霄。雲霄的守將張國柱,在離雲霄五裏的地方,和鄭成功的大將相遇,雙方展開激烈交戰,最後被鄭家軍打敗。鄭家軍於是直向雲霄城進逼。雲霄城的戰況非常激烈。當地的清軍守將姚國泰,堅守不屈,最後被鄭成功手下的兩名大將擊敗。姚國泰被俘,雲霄城也攻下了。

鄭家軍借著勝利的氣勢,轉而進攻詔安。鄭成功料定,漳州的清軍一定會趕來支援,於是命令手下大將,極力牽製住漳州的援軍。

由清將王之綱、王邦俊所指揮的漳州援兵果然來了。鄭成功的軍隊和清方的援軍在盤陀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當時的霧很大,敵軍像潮水一樣湧來,最後,鄭成功的部下由於彈盡糧絕,加上大部分的士兵在這次戰役中都已陣亡,無力苦撐,最後以失敗告終。清政府的將領王邦俊乘勝攻下了雲霄城,也再度把詔安占領了。

就像同安城的戰爭一樣,鄭家軍又是先勝後敗,不得不轉到廣東。當時他聽說廣東有五虎,霸占著許多地方,鄭成功想平定這五虎,以此來取得一些土地和兵力,最後他們很輕鬆地平定了五虎,取得了廣東沿海的好幾個海港,這對於水陸兩棲作戰的鄭家軍來說收獲可不小,從此他們後方的補給和軍糧的運輸,比以前方便多了。

永曆四年(1650年),鄭成功率軍來到潮陽,當地知縣得知消息後提前開城投降,鄭成功大為高興。他將收到的糧餉全部交給了部下洪旭監管。說到洪旭,需要簡單講述一下。洪旭是福建銅安人,原來是鄭芝龍的部下,後來他投在鄭成功的麾下,致力於反清複明的大業。洪旭為人處世十分穩妥,思慮周密謹慎,絕不輕舉妄動,因此深得鄭成功的信任。後來他一直追隨鄭成功北伐南京,渡海到達台灣。在鄭成功的諸多將領中,他是最受信任者之一。鄭成功死後,到了他的兒子鄭經時代,洪旭和陳永華兩人合作無間,共同輔佐鄭經,對台灣的經營作出了許多的貢獻。洪旭去世時鄭經十分悲痛,親自安葬了這一元老級的將領。

鄭成功將潮陽托付洪旭留守之後,和他的叔父鄭鴻逵並肩作戰,全力進攻揭陽,最終揭陽也被攻下。接著,鄭成功率軍攻打潮州。

當時駐守潮州的守將赫尚久,曾經拒絕鄭成功“聯軍”的要求,與鄭成功之間素有嫌隙。鄭成功便以郝尚久立場“不清不明”為由,出兵攻擊潮州。郝尚久部隊不敵鄭軍,隻好退守潮州城,閉門不戰。由於郝尚久在潮州的情形不利,一氣之下便向清軍投降,並請求清軍的支援,一同對抗鄭成功。赫尚久率著清朝的援兵前來救援,但是這一次鄭家軍卻把清政府的援軍打敗了。清政府的軍隊敗得很慘,不過守將赫尚久卻保全了一條性命。

這個時候,鄭成功分兵三路進攻潮州。清政府將領王邦俊與鄭軍頑強相抗,使得鄭家軍圍攻潮州城3個多月,也未能拿下此地。總結沒有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和當時的氣候有關。因為那時天氣很熱,鄭成功的士兵們都染上了疾病,使戰鬥力大受影響,同時漳州的援軍也及時趕到,鄭成功迫不得已,才退兵回了潮陽。永曆四年(1650年)八月,鄭成功的叔父鄭芝鵬,也來到了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