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所學,廣收弟子

問官於郯子

唐代散文名家韓愈的《師說》中有這樣一句話,“孔子師郯子”,它涉及一個很有名的典故,叫做“孔子問官”。

孔子問官的對象被稱為郯子,他是春秋時期郯國的國君。

郯國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黃帝之子少昊的後裔中有一支就封於炎地,稱炎國。炎,古音亦同談。到春秋前後演化為郯國。

郯國雖是區區小國,卻頗有名氣,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國君郯子的政績、才華和仁孝之德,贏得了人心。

郯子治郯講道德、施仁義,恩威有加,百姓心悅誠服。郯地文化發達,民風淳厚,一些典章製度都被保留下來,對後世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公元前525年,郯子朝見魯昭公。在一次宴會上,魯國大夫昭子問郯子:“少昊的時代,以鳥名官是怎麽回事?”郯子說:“少昊是我的祖先,這個情況我知道,當時少昊繼任王位時,正好有鳳凰飛來以示慶賀,這就是以鳥名官的起因。”接著,郯子還向昭子詳細地介紹了當時的情況。孔子當時尚在司職吏任上,聽說這個消息,就再也坐不住了,連夜拜訪郯子,迫切地向他請教少昊時代的官職製度和典籍曆史等情況。

孔望山孔子望海雕塑

當時的孔子雖然隻有27歲,但他的博學早已聞名魯國。郯子見這樣一個知名學者卻能如此虛心求教,十分感動,便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絲毫沒有保留。兩位學者談得很是投機,甚至忘了天已大亮。告別郯子後依然興奮不已的孔子,還忍不住向人惋惜感歎:周天子那裏已經沒有這樣有學問的人了。

後來孔子周遊列國時在郯國有過短暫的停留,他曾登郯城東南30裏外的馬陵山,於山頂遙望大海。後人為紀念孔子來郯,將馬陵山改名為“孔望山”,並在山頂建了一座石樓,稱為“望海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