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內亂,前往齊國

孔子僅僅在洛陽逗留了不到一年,就束裝回國。

回國後,他和敬叔前往魯昭公處複命。魯昭公見孔子年紀輕輕,卻儀態出眾,神色莊嚴,問及遊學的經過和心得時,孔子思路清晰,對答得體,因此極為欣賞他。此後孔子的聲名更盛,慕名前來求教的弟子日益增多。

孔子和敬叔在洛陽遊學期間,魯國國內已是危機四伏。當時魯國有三大公卿,即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因為他們都是魯桓公的後裔,所以稱之為三桓。三桓各自培植私黨多年,跋扈弄權,彼此明爭暗鬥,魯君的勢力早就衰落不振,國勢岌岌可危。

三桓中以季孫氏最為跋扈,當時季孫氏的宗主是季平子。

季平子曾在自己的庭院裏宴請賓客時,使用天子專用的禮樂,其驕橫大膽、驕狂跋扈,可想而知。

魯昭公終於忍無可忍,於公元前517年9月,親率大軍征討。季平子沒有想到魯昭公會如此,倉皇間潰敗而逃。

孟孫氏和叔孫氏本來對季孫氏的日益強大心生妒忌,但一看到魯昭公不念舊情,大肆討伐,不免有兔死狐悲、唇亡齒寒之感。因此,三桓聯合起來對抗魯昭公,如此一來,勝敗之勢,不問可知了。

魯昭公狼狽地帶著弟弟和三個兒子以及少數親信,逃往鄰近的齊國。

這時候,孔子35歲。他一向主張君臣各安己道,如今看到君主被權臣所逐,心中自然十分難過。他一心想讓國君重返國門,以恢複政體,於是打算到齊國走一趟,展開一些政治活動。

齊國位於魯國東部,也在今天的山東省境內。齊國是當時的大國,那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且有漁鹽之利。齊桓公(前685—前643年在位)時,齊國有一位傑出的政治家管仲,經過他的整頓治理,齊國成為當時一等強國。如今是齊景公(前547—前490年在位)當政,他手下的晏嬰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以節儉力行而聞名,因此,齊國政局安定,富庶繁榮。

孔子把家裏的事情略作安排後,就率領顏回、子路等十幾個弟子向齊國進發。

五嶽之一的泰山位於魯國與齊國之間。當孔子等一行人路過泰山附近時,看到人跡罕至的荒郊野外,竟有一個少婦跪在一座墳前,悲悲切切地啼哭。孔子命子路前去詢問。

子路走了過去,以關切而同情的口吻問道:“你有什麽傷心事嗎?這裏虎狼出沒無常,很不安全。”

那婦人抬起頭來,又是感激又是哀痛地說道:“謝謝你的關懷。我的公公和我的丈夫不久之前都被老虎咬死了。昨天,我唯一的兒子也被老虎咬死了。我現在無依無靠,怎麽能不傷心呢?”

子路不免好奇地問道:“既然你的公公和丈夫都曾經被老虎咬死,那你就該從這個危險的地方搬走,那你的兒子也就可以保住了。”

婦人回答說:“我住的地方雖然常有虎狼出沒,可是這裏政治清明,沒有貪官汙吏,土匪流寇也很少,所以,我一直不想搬走。”

子路把婦人的話一五一十地向老師報告。孔子慨歎地告誡弟子們說:“你們要記住,對老百姓來說,暴政比老虎更可怕。你們將來如果出仕為官,一定要施行仁政,善待百姓!”

這就是著名的“苛政猛於虎也”的故事。

孔子一行人繼續前進,越過泰山以後,就到達了齊國的都城臨淄。齊景公早已接到報告,所以就先派人在城外等候。五年前,齊景公和晏嬰曾到魯國訪問,那時就已經和孔子見過麵了。當時齊景公曾經問孔子說:“從前的秦國,幅員不大,又地處偏僻,何以能夠稱霸一方呢?”

孔子回答:“秦國雖然幅員不大,可是人民都很有誌氣;地方雖然偏僻,但政治修明,立法無私,令出必行。再說,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在位)禮賢下士,任人唯賢。就拿百裏奚來說,他不過是一個牧牛的奴隸,秦穆公和他傾談之後,發現了他的才幹,用五張羊皮將他從楚國換來,破格拔擢,任命為宰相。百裏奚在任七年,勤勉政事,推行周朝的官製和朝儀,興教化,啟民智,友鄰邦,終於使秦國稱霸。秦國的富強,絕非偶然。”

孔子的這番話給齊景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這一次,魯國內亂,魯昭公出奔到齊國。因為兩國一直有姻親關係,所以齊景公對魯昭公非常照顧。現在聽說孔子也到齊國來了,他馬上派大夫高昭子前往迎接。高昭子當年曾隨景公一起訪問魯國,所以與孔子相識甚久。他仰慕孔子的學識和人品,對孔子禮敬有加,並結為至交。

舊友相逢,本來應該秉燭夜談,暢敘離情。但魯昭公有難,孔子自然心事重重,憂慮萬分。高昭子告訴孔子說,魯昭公在齊國已經受到妥善的安置,請他放心,並當晚為孔子設宴洗塵。

齊景公很快就接見了孔子。他先向孔子詢問為政之道,孔子直言不諱地說:“君王要像個君王,臣子要像個臣子;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各自堅守應該遵循的道,地位持久有序,才能保持穩定,這是為政的根本。”

孔子的這幾句話,是針砭時弊,有感而發,嚴正而帶有警惕意味。齊景公當年被崔氏和慶氏兩大家族擁立為君,之後一直是崔、慶兩家專攬朝政。後來崔氏內亂,慶氏借平亂之機盡數誅殺崔氏一族,此後慶氏一家獨大,專權攬政。沒有多久,慶氏又被田氏所滅,齊國的實權就此掌握在田氏之手。這種情形和魯國的三桓幾乎一模一樣。此時,齊國內亂方平,齊景公也剛剛親理朝政沒有多久。

接著,景公又問,除了以上幾點外,還應該注意些什麽。

孔子說:“在於節財。”

這也是針對齊國的奢靡浪費、賦稅太重而言。齊國瀕臨大海,海岸線很長,物產豐富,尤其盛產鹽,這一部分的收入相當可觀。但是景公仍不滿足,還向人民征收重稅,弄得國內叫苦連天,民怨四起。力行節約,減輕賦稅,自然能夠得民心,政權也會更加穩固。

孔子的這句話實際上是在勸諫齊景公。可是景公隻是誇獎孔子在為政之道上的學識,卻沒有聯係到齊國現狀。由此,孔子發現齊景公到底不是一個能夠反省檢討的賢君,不免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