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樂於萇弘

孔子和敬叔告別老子之後,依照老子的指示,來到萇弘的處所,直接登門造訪。

萇弘,字叔,在周王室大臣劉文公手下任大夫,主要任務是觀測天象、推演曆法、占卜凶吉等。他博學多才,知天文地理,精星象音律,一生忠於周王室,最後卻做了王室的替死鬼。據說,萇弘死後三年,他的血化成了碧玉。所謂“萇弘化碧”即由此而來。

萇弘一聽是孔子來訪,馬上出門相迎。

賓主坐定,一番寒暄過後,孔子神色莊嚴、態度誠懇地請教他關於“武樂”的問題。

孔子說:“武樂實在深奧,我很愚鈍,不明白它的意旨。請問武王作武樂的目的是什麽呢?”

萇弘答道:“當年武王伐紂時,怕將士們不能長久地敬服他,因此,作這樣的樂歌以警戒士兵。”

“我聽說,武樂分為六成,請您講解一下。”

“武樂是表彰周滅殷紂的功績,共有六成:第一成出兵伐紂,第二成滅商,第三成開國,第四成南方各諸侯國歸順,第五成分封而治,第六成歌頌天子的聖德。這是武樂之大成。”

孔子又問:“武樂與韶樂,哪一種比較好?”

“武是武王的樂名,主要頌揚武功;韶是舜的樂名,是一種雅樂,主要用於祭祀、朝會、宴會等場合。如果以這兩個人的功業而論,舜是繼堯之後治理國事的仁君,武王則是伐紂以救民的聖主,可以說不分伯仲。不過,就樂論樂來說,韶樂的聲音宏盛,字義盡美,比較大氣;武樂的聲容雖美,但歌調較為晦澀,稍遜於韶樂。所以總的來說,武樂盡美卻不盡善,而韶樂可稱得上是盡善盡美。”

這一番理論,孔子之前聞所未聞,因此喜不自勝。

多年以後,萇弘與別人談論孔子時,曾誇讚孔子說:“從魯國來的孔仲尼,生得一副異相,他的眼眶上下平而長,額頭突出,很像黃帝;他手臂很長,背部彎曲像龜,且身長九尺六寸,很像成湯。他言談之間,總是稱頌先王、讚揚古人,態度謙遜,博學多能,簡直是無所不識,無所不通。他具有聖人的儀表,也具有聖人的品行,可以說是聖人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