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狀元
殿試的前兩天,天祥忽然病了,一直發高燒,起不了床,連東西也吃不下。革齋先生急得每天買藥煎藥,又不準季萬幫忙,怕耽誤他的功課。
到了殿試的那天,天還沒亮,二弟就來推醒文天祥:“大哥,醒醒,我們要準備上殿了。”
發著高燒的文天祥勉強起身趕往考場,考場上人很多,進門時一陣擁擠,出了一身汗,他頓時感到身體舒服多了,頭腦也明晰了。
主考官發下題目紙後,文天祥打開禦試的題目,大約有六百字左右的一篇“策問”,看完題目,文天祥略加思考,草稿也沒打,一揮而就。
他寫著:“臣聞天變之來,民怨招之也;人才之乏,士習蠱之也;兵力之弱,國計屈之也;虜寇之警,盜賊因之也。”文天祥還對此作了闡述,特別在第一個問題論述中,從皇帝到各級官吏權貴對人民予取予求,貪得無厭,弄得民不聊生的景況,都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批斥。
南宋寶佑四年文天祥狀元及第榜
關於人才士習,兵力國計,他也有中肯的見解,他認為人才匱乏的根本原因,是士風的敗壞。對兵力和國計問題,他認為是互相關聯的。他說宋蒙開戰以後,應處處屯兵設防才是。臨急調兵,必一得一失。兵力不足,國家必然敗弱。要變弱為強,就得招兵蓄銳。今日朝廷兵缺財乏,真的沒錢養兵?不是,他指出這是國家沒計劃,從來沒有製訂保證軍需的政策,而皇室、大臣大興土木揮霍無度,造成了國庫的沉重負擔。
最後他建議皇帝嚴肅綱紀,整飭吏治,排除外戚和宦官幹政擅權,聽取公論,獎勵直言。
到了中午,殿上來了個太監,傳旨賜食,每一個應試的人都分到一碗羊肉泡飯,另外有兩塊“太學饅頭”。
吃過午飯以後,大家繼續奮鬥。差不多到了下午兩三點,文天祥已經完成了一篇萬言以上的對策論文,他將卷子交上去,便退出考場。
殿試以後,文天祥的身體很快恢複,但是父親卻病倒了。那時已是春末夏初,天氣十分炎熱,醫生診斷說文天祥的父親是中暑了,便開了一些涼藥,兄弟倆盡心盡力伺候在旁,隻盼望父親能有些起色。
文天祥的那篇《禦試策》的確是一篇優秀論文,體現了他在哲學和政治方麵的思想觀點。文章直言論政,從自強不息、改革不息的觀點出發,向朝廷提出了不少建議,對朝廷的缺點和錯誤也提出了善意的規勸。文章有理有據,切中時弊,提出了對策,顯示了文天祥的滿腔熱情、非凡的膽量和出眾的才華。
考完之後,考官開始閱卷,試卷上的姓名是密封的,看完後排好名次。幾天後,被錄取的試卷送到理宗手裏。理宗一篇篇讀著,讀到文天祥的策論時,理宗不禁拍案叫絕道:“寫得好!針砭時弊,切中要害。”當時參與複審的著名學者王應麟在旁稱讚道:“這份卷子,議論卓絕,合乎古聖先賢之大道。文中表現出的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我為陛下得到這樣的人才致賀!”
王應麟於是打開密封條,“文天祥”三個字躍入眼簾。理宗覺得十分吉利,笑道:“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於是,他拿起禦筆,在文天祥的卷子上寫上四個字:“頭名狀元。”
五月二十四日是集英殿揭榜的日子,當堂揭榜,宣布今年的狀元、榜眼、探花,以及所有考中的進士。
二十四日大清早,文天祥跟著大夥立在殿下,等著皇帝駕到。
理宗到了之後,主考官開始唱名。當主考官就要宣布狀元的時候,四下裏靜寂得沒有一點聲音,隻聽主考官念道:“文天祥。”立刻,一列一列的衛士傳下去:“文天祥!文天祥!文天祥!”這種連聲高呼的儀式,叫做“繞殿雷”,形容當時呼聲的響亮。
接著,文天祥來到殿上。皇帝仔細看著這位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的青年,又得知他的年齡僅僅21歲,非常滿意。等到榜眼和探花都公布後,皇帝又欽賜三人敕黃和禦饌。
吃飯的時候,狀元、榜眼和探花,各人另賜禦酒五盞,飲酒以後,依例要各自賦呈“謝恩詩”一首。
吃喝完畢,殿上又傳旨賜下新進士的朝袍和朝笏。朝笏就是朝見天子時所拿的手板。每一個進士都可以領到黃絹衫一件、淡黃絹帶一條,還有綠羅公服一領、牙笏一麵。領到的人便把舊衣服脫掉,披上新衣服,結上新帶子,然後再到殿上去謝恩。
然後,他們披紅戴花,騎上高頭大馬,在眾人的簇擁下,走到繁華的街道上。路旁擠滿了黑壓壓的人群。
貢院旁邊有個“狀元局”,為當日同榜進士集合的場所,由本科狀元來主持一切,這裏所需要的經費,大多由國庫開支,除了供應這批新進士各種消費外,還有就是刊印“同年小錄”。新晉的狀元也要住在這裏。
文天祥在狀元局待了一會兒,因為心中老是掛念著父親的病,所以就趁著休息的時候溜回來探望。正好遇見大夫,天祥便問他道:“我父親的病怎麽樣了?”
“不要焦急,應該不會有什麽危險的。”
文天祥這才放下心來。然而,想不到的是,剛成為狀元的文天祥,在京禮賀還沒有完畢,父親就在客棧不幸病故了。
六月一日,文天祥兄弟奉柩返裏,扶喪回鄉。五十多天以後,才到達廬陵境內。他這一回去,就是三年。按宋朝製度,父母身故都要回鄉守喪三年,方能回到官場,不論官職大小,一視同仁。
寶佑六年(1258年),文天祥服喪期已滿。有人勸他上書宰相求官,但他毫不在意。這兩年來,隨著對朝廷內部認識的逐漸增多,文天祥已經不那麽熱心做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