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總統的較量
1896年,《世界報》的銷量已經躍居紐約第一。就在這一年,《世界報》碰到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勁敵,那就是由赫斯特主持的《新聞報》。
威廉·魯道夫·赫斯特的父親是一名礦業大亨。赫斯特從小生活優裕,慢慢養成了揮霍無度的個性。他19歲進入哈佛大學,但是由於對課程不感興趣,加上對教授傲慢無禮,他被哈佛大學開除。
離開哈佛之後,赫斯特曾在《世界報》工作過一段時間。《世界報》是美國最好的報紙,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發行一份可以與它分庭抗禮的報紙。他後來買下了紐約一家規模不大的報紙《新聞報》,並以高薪將《世界報》的一批工作人員挖了過去。
約瑟夫·普利策塑像
不久,《新聞報》就與《世界報》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激烈戰鬥。兩家報紙競相刊登一些煽動性的新聞,掀起了一陣旋風。
這種狀況沒維持多久,因為普利策作了一個謹慎的決定,他決定不再刊登這類將事實誇大的煽動性的新聞了。因為如果這種風格持續下去,他的報紙將會失去大眾的尊敬。
與赫斯特這樣的人較量實在是件得不償失的事。雖然赫斯特在新聞報道方麵有諂媚和誤導大眾的嫌疑,但是沒有人能夠將他逐出新聞圈,何況他還有位富有的父親做後盾。
《世界報》始終堅守著本身的原則,慢慢地恢複了良好的聲譽,也同時增加了報紙的銷量。
1908年,《世界報》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展開了一次空前的大攻擊,也為自己樹立了勁敵。幾年前,法國準備在巴拿馬開鑿運河,一家法國財團買下了土地及開鑿權利,開始在運河上大築工事。但是沒過不久,法國人就宣布停止這項工程,美國政府於是以4000萬元買下這項權利。據說法國政府隻收到1200萬元,這是法國要求的土地使用權益金。很顯然,那些法國生意人在把這項權益轉賣給美國時,以少報多,趁此撈了一筆。
這個法國財團的成員都是些什麽人?普利策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世界報》的記者費盡心思,最終得到了一串名單,像克倫威爾、J.P.摩根、塔夫脫,甚至包括羅斯福家族的一名成員。
《世界報》提出了這麽一個問題:“誰吞了那筆錢?”
羅斯福總統覺得《世界報》的社論及新聞報道有意指桑罵槐,懷疑他的清廉。
1909年,羅斯福向美國國會提出一項議案,用來打擊普利策及《世界報》。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總統是否有權查禁一份報紙?那麽新聞自由的真正含義又是什麽?
議案通過後,普利策立刻向聯邦法院提起了訴訟。
普利策與美國政府打官司,不僅僅是為他自身的利益著想,他也是為新聞界爭取自由發表社論及新聞報道的權利。
最後,普利策贏了這場官司,美國最高法院判普利策勝訴,法官對此項判決作了補充說明:“一位美國總統曾說過,刊登新聞和告訴人民真相是一份報紙的責任。一張大眾的報紙,有責任刊載大眾所關心的問題,以及與大眾利益有關的事情……”
普利策為美國報業爭取到了他們應有的權利,隻要每張報紙都秉著良心,刊印他們認為應該發表的東西。隻要他們是對的,他們也可以批評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