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遊齊趙

開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6年,杜甫帶著抑鬱的心情來到齊趙之地,開始了他的第二次漫遊。後來,杜甫有兩句詩形容了這次漫遊的情形:

**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壯遊》

這就是年輕時代的杜甫,與後來我們心目中的形象還是有些差距的。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毫不約束自己,任性放縱且隨興所至。借著這樣的生活,他的寥落心情逐漸平複下來。

齊趙一帶是現在的山東和河北南部,地形險峻而雄偉,名山美景俯仰皆是。這樣的自然環境無疑喚醒了杜甫豪放坦**的個性。於是,一個抑鬱的文弱書生搖身一變成了縱馬馳騁的豪傑。

這期間,杜甫往北到過邯鄲(今河北邯鄲),往東到過青州(今山東青州),但他的具體生活,我們知之甚少。據流傳下來的詩歌顯示,杜甫這時期的主要活動是打獵和唱歌,當然,事實有可能並不是這樣。

杜甫在齊趙一帶結識了一位名士——蘇源明。蘇源明早年失去父母,據說身懷武藝,是杜甫早年結交的朋友之一。

春天,杜甫和蘇源明一同觀賞春日盛景,快意之餘,兩人便吟詠詩歌,渾然物外。冬日,他們結伴到青州西邊的青丘附近打獵。在一片蕭瑟之景、凜冽寒風中,在起伏如雲峰的山岡中追逐野獸;站立馬上射下飛鳥等等。這是完全不同於之前埋首文字的生活,杜甫覺得新鮮且暢快。

騎馬、射箭或馴鷹、打獵,這一類的狩獵技巧可能都是蘇源明教給杜甫的,而杜甫無疑能夠很快地領會要訣,熟練地予以運用。有一次,遠方飛來一隻鳥兒,杜甫放開馬韁,挽弓一箭,霎時間鳥兒便落在馬前。由此可見,杜甫的騎射技術十分高超。

這期間,杜甫的詩作有《登兗州城樓》《望嶽》,前者是一首普通的律詩,對於後者我們基本都耳熟能詳。這首詩描繪了泰山的景色,同時體現了杜詩風格的萌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嶽》

齊趙一帶的遊曆,不但充實,而且經曆了無數快意和喜悅。在這裏,杜甫好像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絲毫找不到落第的憂鬱和頹唐,昔日善感的愁緒也被一種新的氣象——疏宕、不拘、豪狂所取代。杜甫非常滿足自己新生的模樣,他在這裏停留了很久,直到六年後,才返回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