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曆江南

在洛陽和文人交遊的這段日子,吟唱飲酒,繼續向學,光陰在不知不覺間悄然流逝。這樣靜謐風雅、安定富足的生活沒有讓杜甫滿足,他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樣的生活呢?他屢次問自己,卻一直沒答案。

回想初到洛陽時的心情,那樣高昂而激動,想著可以和許多文士相交,目睹他們的風采。杜甫得償所願,親身體驗了洛陽名士的文采風流,而且受到前輩們的賞識。在學業方麵,他勤奮不輟,也頗有增益。如此充實的生活,應該沒有什麽缺憾才是。可是杜甫不滿足,他不願這樣終老,僅留一個文名於世,怎樣才是更有意義的生活呢?

終於有一天,答案像曙光劃開暗夜一樣,照進杜甫的腦海,驅散了盤踞在心中久久不散的濃霧,使杜甫得以從失落中解脫出來,重新獲得平和的心境。

初春時節,杜甫心頭的抑鬱難以排解,便獨自一人前往城郊的山間散心。當他登上峰頂,望著蔚藍的蒼穹中飄**著朵朵白雲,如此自在,如此悠然,天地遼闊,人何其渺小。杜甫欣賞著眼前的美景,一時流連忘返。殘陽西收之際,杜甫找到了他不斷尋覓著的答案。“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名士風采、文人佳作,他都已經見識過了,何不遨遊四方,以增廣見聞、開闊心胸?

主意打定,杜甫帶著簡單的行囊和興奮的心情離開了洛陽,開始了他為期四年的遊曆生涯。這一年是開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杜甫20歲。從這一刻起,杜甫就一直處在流浪與漂泊之中。

杜甫沿運河南下,首先到了江寧(今江蘇南京)。運河兩岸的旖旎風光使他大開眼界。想到當初開鑿運河時,工程何等的艱難,耗費的人力、財力何等的巨大,這滔滔逝去的河水中埋葬了多少無辜的百姓。雖然運河極為壯觀,且在南北交通上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這位生來就具有悲天憫人情懷的詩人卻更憐惜為修築運河而貢獻青春乃至生命的窮苦百姓,他為此多欷歔不已。

到達江寧不久,杜甫就認識了兩個朋友。他們也是探訪名山大川、寄情於山水之人,於是,杜甫與這兩個人一起遍遊江寧一帶的名勝。江岸亭台或山巔小築,常可以見到他們的足跡,時而觥籌交錯,時而高談闊論,一派豪放風流氣象。這時的杜甫忽視了混沌紛雜的塵世,率性於山光水色,酣飲寄情,頗有遺世獨立的物外之趣。

這之後,杜甫又到了姑蘇(今江蘇蘇州),借此順道拜訪他的姑丈,當時他的姑丈擔任常熟縣尉。一到姑蘇,杜甫馬上就前往姑蘇台(今江蘇吳縣西南的姑蘇山上),觀賞這座春秋時代吳王夫差所建的名亭。

杜甫是個感情細膩而真摯的詩人,當他登上向往已久的姑蘇台時,他看著那已經斑駁了的台閣、荒廢了的苑園,遙憶當年吳王宮苑的繁華,昔日的榮盛輝煌、氣勢浩偉,而今時過境遷,幾番的風吹雨淋,殘留下來的不過是零落和衰頹,讓人不免有物是人非的慨歎。正如一千年後曹雪芹所寫的那樣,“陋室空窗,當年笏滿床”。

看著眼前景物的零落,杜甫不禁聯想到當年叱吒風雲的吳王夫差,那樣不可一世的霸主,而今安在哉?所謂成王霸業,不過塵歸塵土歸土,隻留給後人無盡的遐思而已。

離開姑蘇後,杜甫轉往浙江一帶,這時他22歲。

當時正值5月,暮春時節的江南,“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一派祥和景象。杜甫先遊覽了鑒湖,又到剡溪泛舟,江南水鄉的鍾靈毓秀深深地吸引了他,不過再怎麽流連忘返,他的這段漫遊也必須終止了。一方麵因為離家數年,難免有思鄉之情;另一方麵則是為了求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