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暗淡

從鳳翔到鄜州,杜甫一路所見,淨是一片荒涼淒慘的景象。有時夜裏經過戰場,月光森森然地照著,寒風颯颯,杜甫不禁想起潼關一戰,數十萬士卒身死魂滅,而今不知埋骨何處?!當杜甫風塵仆仆趕到家中時,隻見茅屋搖搖欲墜,妻兒身上的衣服滿是補丁,一臉菜色,羸弱不堪。這種情景讓杜甫擁著妻兒慟哭不已。

這期間,回紇出兵助唐平叛,意欲收複長安。杜甫一直牽掛著複國中興的大業。他曾做了一首有名的詩,名為《北征》。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

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維時遭艱虞,朝野少暇日。

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篳。

拜辭詣闕下,怵惕久未出。

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

君誠中興主,經緯固密勿。

東胡反未已,臣甫憤所切。

揮涕戀行在,道途猶恍惚。

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

靡靡踰阡陌,人煙眇蕭瑟。

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

回首鳳翔縣,旌旗晚明滅。

前登寒山重,屢得飲馬窟。

邠郊入地底,涇水中**潏。

猛虎立我前,蒼崖吼時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車轍。

青雲動高興,幽事亦可悅。

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栗。

或紅如丹砂,或黑如點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實。

緬思桃源內,益歎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穀互出沒。

我行已水濱,我仆猶木末。

鴟鳥鳴黃桑,野鼠拱亂穴。

夜深經戰場,寒月照白骨。

潼關百萬師,住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殘害為異物。

況我墮胡塵,及歸盡華發。

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

慟哭鬆聲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

見耶背麵啼,垢膩腳不襪。

床前兩小女,補綻才過膝。

海圖拆波濤,舊繡移曲折。

天吳及紫鳳,顛倒在短褐。

老夫情懷惡,嘔泄臥數日。

那無囊中帛,救汝寒凜栗?

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羅列。

瘦妻麵複光,癡女頭自櫛。

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

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

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饑渴。

問事競挽須,誰能即嗔喝?

翻思在賊愁,甘受雜亂聒。

新歸且慰意,生理焉得說?

至尊尚蒙塵,幾日休練卒?

仰觀天色改,坐覺妖氛豁。

陰風西北來,慘淡隨回紇。

其王願助順,其俗善馳突。

送兵五千人,驅馬一萬匹。

此輩少為貴,四方服勇決。

所用皆鷹騰,破敵過箭疾。

聖心頗虛佇,時議氣欲奪。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軍請深入,蓄銳可俱發。

此舉開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積霜露,正氣有肅殺。

禍轉亡胡歲,勢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綱未宜絕。

憶昨狼狽初,事與古先別。

奸臣竟葅醢,同惡隨**析。

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

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

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

微爾人盡非,於今國猶活。

淒涼大同殿,寂寞白獸闥。

都人望翠華,佳氣向金闕。

園陵固有神,掃灑數不缺。

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

——《北征》

這首詩描寫了杜甫由鳳翔出發北返,路上所見到的滿目瘡痍的慘象,以及抵達家門後的一陣心酸。不過詩人並沒有一味悲痛,結尾處可以看出他對國家中興的滿懷信心。這首詩結構自然而精當,筆調樸實而深沉,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思,懷抱中興國家的希望,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和社會現實,表達了人民的情緒和願望。

杜甫在省親期間,附近的很多鄰人都來看望他。提及此次遠行的經過,鄰人們不禁為杜甫的遭遇坎坷而欷歔不已、潸然淚下。大家不僅是為杜甫而悲,也是為自己所處的時代而感傷。《羌村》三首便是這時的代表作。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裏至。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羌村》其一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

嬌兒不離膝,畏我複卻去。

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

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

賴知禾黍收,已覺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

——《羌村》其二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鬥爭。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

手中各有攜,傾榼濁複清。

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歌罷仰天歎,四座淚縱橫。

——《羌村》其三

杜甫就在這淳樸的鄉間和友善熱情的鄰居們相處了一段時日之後,便在十一月攜妻兒一起回到長安。

長安是在當年九月底,由郭子儀領兵在回紇的援助下收複的。肅宗十月已經還京,還京後,朝廷儼然是一番嶄新的氣象。不久後,東都洛陽也被收複。十二月,叛將史思明上表歸降,肅宗大喜,封其為歸義王,兼範陽節度使。唐朝暫時出現了小安的局麵,這時的杜甫仍然擔任左拾遺之職。

杜甫在羌村的舊居

次年,也就是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杜甫的生活出現了安定靜逸的狀態,他常常和朋友們飲酒賦詩,共賞美景。此時的長安也慢慢地恢複了往日的繁華和生氣。

杜甫的一生中難得有幸福的時光,在長安的這段日子充滿了他生平少有的和諧與滿足。不過此時的杜甫再不是當初一心仕途、心無旁鶩的杜甫了,他的心中漸漸有了退隱的念頭。因為他發現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是戰士和將領,而不是一味忠誠的文人,下麵這首詩正反映了杜甫的這種心境。

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

醉裏從為客,詩成覺有神。

兵戈猶在眼,儒術豈謀身?

苦被微官縛,低頭愧野人。

——《獨酌成詩》

另外還有《曲江》二首更明白地表現出了杜甫的歸隱之心。此刻的杜甫覺得浮名隻是一種牽絆,還不如欣賞美景、品嚐美酒來得愉快。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邊高塚臥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曲江》其一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曲江》其二

杜甫雖有歸隱之心,但如今朝廷一派清明,他又一直忠心不二,所以辭官對他來說到底有些不甘心。可惜的是,杜甫的忠心並不能為他爭取到永遠的榮耀。六月間,杜甫再次受前宰相的案件牽連,被貶為華州(今陝西華縣)司功參軍,司功是州府佐吏,掌官祭祀、禮樂、學校、選舉、醫巫、考課等文教工作。

杜甫離開長安時,心境是很淒涼的。他覺得自己好像是被遺棄的人,他的內心交織著無限的感慨欷歔,世事的變化,真讓人難以預料。

這對杜甫的仕途來說無疑是個打擊,但對他的詩歌發展卻是一個難得的契機。他得以從牢籠中解放出來,再次接近戰亂中的百姓,更深刻地認識時代的悲劇。杜甫頻頻回顧長安城,不勝留戀。從此以後,他再沒有踏上長安的土地。

七月間,杜甫到達華州。由於兵災蔓延,華州亦是一片淒苦景象。時值盛夏,天氣苦悶,白天蒼蠅亂飛,夜裏毒蠍出沒,再加上文書堆案,不容休息,杜甫一時之間難以適應。

杜甫關注民間疾苦,以及當時的一些緊急事務,如軍事、賦稅、交通等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過杜甫的職位執管的是禮樂、祭祀等文教一類的工作,舉凡軍事、賦稅等問題,不在他的工作範圍,他根本無權過問。

杜甫在華州既不得施展抱負,又難以適應環境,故而萌生了回洛陽的想法。在洛陽的老家,還有他思念的弟弟。此刻,杜甫的鄉愁像夜色一樣蔓延開來,返鄉的念頭不時地縈繞在他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