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王孫哀

有一天,杜甫躑躅在長安的廢墟宮殿附近時,遇到一位身上戴著玉佩的少年。杜甫一眼便看出他是王孫貴族,交談之下,方知原來他是被遺留在長安的皇族,是躲過劫難的少數幸存者之一。他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唯恐無端惹來殺身之禍。

雖然這位王孫身係玉佩,但他的神態委靡不振,臉上一副心有餘悸、驚恐不安的神色,衣著也破舊不整,比起往日的昂然神采,不可同日而語。他告訴杜甫說,自叛軍進駐長安後,長安就變成了一片廢墟,他們被遺棄下來的一批人,手無縛雞之力,隻好淪為奴仆,混口飯吃,但是連奴仆這種低賤的差事,也沒人賦予他們,最後隻好逃竄在野草荊棘之中,弄得身上沒有一處不是傷痕。說到傷心處,少年不禁啜泣起來。杜甫安慰他說,畢竟他們是帝王的子孫,是龍裔,隻要好好保重自己,將來一定還有希望。何況肅宗已經繼位,聖明德化,勵誌平息叛亂,重現大唐盛世;而且北邊的回紇已來臣服,承諾會幫助帝王平定叛軍。因此,千萬不可灰心喪誌,一定要等待時機。

那位王孫公子聽了杜甫的鼓勵後,頻頻點頭道謝,但他不敢多做停留,害怕泄露身份,於是便急忙和杜甫作別。杜甫一個人站在廢墟前,獨自憑吊眼前的寥落。這次偶然的見麵使得杜甫對死寂的長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以前萬萬沒有想到他所效忠的李唐皇室竟落得如此淒涼的結局。繁華、富貴都不是長久的,反而使這些皇室子孫禁不起考驗,受不住挫折。杜甫在感歎之餘,寫下《哀王孫》這首寫實的詩,為時代悲劇做了最真實的見證:

長安城頭頭白鳥,夜飛延秋門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

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得同馳驅。

腰下寶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已經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

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

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

不敢長語臨交衢,且為王孫立斯須。

昨夜春風吹血腥,東來橐駝滿舊都。

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

竊聞天子已傳位,聖德北服南單於。

花門剺麵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

——《哀王孫》

躑躅在麵目全非的長安,使杜甫心情黯然。曲江的空自寥落、王孫的淪落淒慘、叛軍的囂張跋扈,像是千萬根細針紮在杜甫的心上,錐心之痛,痛徹心扉。這時的杜甫被困在長安,不能前往肅宗所在的靈武。苦悶之餘,他又不免思念起妻子兒女來,種種愁緒不停地在他腦海中翻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