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生涯
安史之亂
杜甫在奉先待了沒多久便返回長安任職。不知道是不是杜甫命中沒有官運,這年年底,安祿山在範陽(今北京附近)起兵,天下陷入紛亂之中。天寶十五年初,即公元756年,安祿山占領洛陽,自稱大燕皇帝。
安祿山,營州(今遼寧朝陽)人,母親是突厥人,安姓為其繼父的姓氏。安祿山30歲時步入軍旅,之後,以狡黠及反應迅速贏得賞識,仕途上一帆風順,節節高升。
天寶元年(742年),安祿山升為平盧節度使,時年剛滿40歲。節度使本是都督所兼有的一種特殊名義,最先設立於高宗時,凡是都督而持有中央所頒給的旌節者,稱節度使。最初這隻是一種重要的形式,而非正式官職。到玄宗時,先後在邊境地區設立了十大兵鎮,最高長官稱節度使,至此埋下了唐朝藩鎮割據的伏筆。
最初設立節度使的用意是純粹的軍事目的,旨在防禦外族,保衛疆土。但到天寶後期,節度使儼然成為地方最高行政長官,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例如安祿山任範陽節度使,不但可任意調換部將,還可保舉其轄區內的官吏。
由於節度使一麵擁有龐大的武力,同時又掌握地方政權,因此他們的轄區漸漸變成半獨立的封建王國。節度使不甘心為人臣的時候,起兵反抗在所難免。
安祿山具有少數民族血統,個性十分粗獷,又懂得逢迎、諂媚,手腕極強,他盡量逢迎李林甫等朝廷奸佞,使得李林甫對他大為讚賞,常在玄宗麵前為他美言,因此玄宗也對他十分寵愛。
天寶十年(751年),安祿山恃寵而驕,求玄宗賜給他河東節度使之職,結果玄宗竟然答應了。如此一來安祿山便身兼三鎮節度使,坐擁重兵,榮耀君寵達到頂峰。
“人心不足蛇吞象”,安祿山不滿足於這樣的榮寵高位,他暗中擴大勢力,賄賂群臣,同時派間諜刺探朝中大小事務,到後來,連楊國忠都製衡不了他。天寶十四年(755年),玄宗下令召見安祿山,安祿山稱病抗旨。不久後,安祿山便以討伐奢**的當政宰相楊國忠為名,在範陽一帶起兵造反。
安祿山的軍隊中,史思明帶領的一支最為驍勇。史思明也是營州人,與安祿山關係密切,從軍後也屢建戰功。安祿山起兵造反一事,史思明參與謀劃,並一直親力親為,所以此次叛亂被稱為“安史之亂”。
天寶末年,宮廷內室奢**之風彌漫,政權落在無能無德的楊國忠手上,覬覦大唐江山、一直很有野心的安祿山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他立刻將一直以來的謀劃付諸行動。
安祿山很清楚中央政權的腐敗,他算準了中央軍隊的懦弱無能。當時宿衛京城的軍隊都是從農民中挑選出來的精壯之士,缺乏戰鬥經驗,平日又養尊處優,士氣日益衰頹。相比之下,安祿山的藩鎮邊兵就不同了,他們經常與外族有規模不一的戰事,一直保持著強勁威武的實力,再加上藩鎮士卒的人數遠較中央守衛軍多,勝負之勢實在很明顯。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祿山起兵造反。他的行軍路線是從薊州(今天津薊縣一帶)、幽州(今京津地區)兩地出發,一路向西南,先攻下恒州(今山西大同),然後再西入太原,進而攻入長安。鑒於對陣雙方兵力懸殊,安祿山的軍隊所過州縣,唐軍望風瓦解。安祿山攻入太原時,太原地方長官將其起兵叛唐的消息傳回長安,玄宗還不相信這是事實,還認為是有人在挑撥離間,直至各地淪陷的情報紛紛傳至京師,玄宗才發現大事不妙,於是趕緊召集群臣商量防禦之策,然而為時已晚。
百姓在沒有內亂之時尚且過著貧困交加的生活,如今內亂一起,朝中顯貴為保全自身,更加巧取豪奪,加重兵役和徭役。叛軍占領地區的百姓們飽受**,不僅家庭破碎、骨肉離散,就連原來稍可容身的房屋都被焚毀或破壞,到處哀鴻遍野,慘不堪言!
朝廷為防衛東都洛陽,特招募了六萬人左右。在這之前,為了討伐外族就已經征調了不少壯年,而且每次戰役的傷亡人數都不少。因此此時能夠募得的兵源,在素質上已經不是一流的了。
十二月初,安祿山奔洛陽而來。洛陽守將率軍出城迎戰,廝殺過後,亂屍堆積,已分不出敵我,戰場上塵土飛揚,一片混沌。這場戰爭的結果是叛軍攻占了洛陽城外的其他小城,軍心大振,而唐軍則士氣消沉,一蹶不振。
十二月中,洛陽淪陷。次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這時候,全國上下人心惶惶,時局已混亂得不可收拾,四處都是逃難的百姓,茫茫然不知何處才能安居,何地才沒有戰亂、沒有傷亡、沒有離別分散。
杜甫剛回長安任職時,眼前的局勢已經使他感覺到他所憂心的事終將來臨,眼看著各地傳來的消息及流離四散的百姓,杜甫不免有所警惕。據從淪陷地區逃出來的難民說,叛軍一到就開始燒殺擄掠,無所不為,僥幸逃離者寥寥無幾。
聽說安祿山已準備攻打長安,杜甫立刻想到在奉先的妻兒,他焦急不已,跟著人潮離開長安,先到奉先去探視妻兒,再作安排。
杜甫回到奉先收拾妥當之後,便帶著一家大小前往白水避難。他們到白水後寄居在舅舅家中。六月間,哥舒翰堅守潼關失敗,長安危矣。玄宗倉皇逃亡蜀地。杜甫帶著妻子和孩子也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涯。
七月,長安被攻陷,玄宗已逃往蜀地,留在長安的皇孫王族被大肆屠殺,宮闕則被叛軍縱火焚燒,昔日的繁華頓成廢墟!隨著玄宗一起奔向蜀地的軍隊回頭望見烈焰衝天的長安,他們的沉痛悲哀無法自製,因為他們的家室子女都還留在那兒,在哀傷之餘,一股怨恨昏政之心也跟著滋長。
當幾千名軍隊帶著悲痛的心情到達馬嵬坡時,便都不願意再前進,將士們不願護送禍國殃民的楊國忠和楊貴妃,於是推派代表向玄宗轉稟眾人的意願,除非誅滅楊國忠和楊貴妃,否則便不肯前往。玄宗迫於無奈,隻得忍痛賜死楊貴妃,誅殺楊國忠。楊氏兄妹一時風光無二,最後落得這樣的結局,也實在可悲可歎!
八月間,百官擁玄宗之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寧夏靈武),是為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