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詠詩

杜甫長到七歲時,除了洛陽的二姑母,對他的性格形成和才華啟蒙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他的爺爺——杜審言。前麵我們已經提到過杜審言在唐初詩壇的地位。這位顯赫一時的老人平日吟詠詩句、賞花撫柳,曆經風霜歲月的臉龐雖然布滿著深淺不一的皺紋,但並不因此而顯得老邁,反更可一窺當年的風采。年僅七歲的杜甫活潑可愛、聰明乖巧,和爺爺一老一少正好可以互解寂寥。

爺孫倆的足跡遍布書房、花園。每天大約有半天的光景,他們聚精會神地坐在書房裏,各占一隅,捧著自己的書津津有味地讀著。偶爾,小杜甫遇上生澀難懂的詞句時,就跑到爺爺身邊,畢恭畢敬地請教爺爺。每每這時,爺爺便笑嘻嘻地撫著胡子,詳細為他解釋。難能可貴的是,這樣一個本應該與夥伴們嬉戲玩耍的孩童,整日埋首於文字之間,竟絲毫沒有覺得倦怠,反而興趣越來越濃,書籍越看越多,又有這樣一位文才濟濟的爺爺在身邊指導。日子一久,杜甫對於文章詩作的評價鑒賞慢慢有了自己的見解,這見解是杜甫在閱讀和思考之上得來的,與眾不同且自成道理。

杜甫七歲那年的一天,爺孫倆在花園裏散步。爺爺想考考小杜甫,於是問他:“前些時候爺爺教你的作詩賦的要訣以及讀書的方法,你都牢記了嗎?”

小杜甫回答:“爺爺說給孫兒聽的每句話,我都牢牢記在心裏,不會忘記的,請爺爺放心。”“對了,”小杜甫又說,“我遵照爺爺的教誨,自己做了一首詩。前天,我在花園看到榆樹的枝頭上棲了一對鳥兒,它們的羽毛非常漂亮,在陽光下好像閃著五彩的光芒。我站在樹下看了它們很久,回書房的路上,我想起了爺爺告訴我的關於鳳凰的傳說,於是就把這五彩羽翼的鳥兒當作鳳凰,然後做了一首詩。”

杜審言聽後十分高興,小孫兒這麽年幼就才思敏捷,懂得隨時隨地發現作詩的素材,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此後,杜審言懷著一種望孫成龍的心情,更加毫無保留地傾篋相授。這段幼年生活奠定的基礎無疑是日後使杜甫成就不朽詩篇的關鍵。

當然,小杜甫的才思敏捷也為親朋所稱讚,他們一致認為,也許有一天,杜甫會像他爺爺一樣,顯赫一時,在文壇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成為眾人欽羨仰慕的對象。不過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杜甫不僅成為後代尊崇不已的文學大家,還成了詩歌王國裏的至尊。在這個國度裏,他擁有大片光明絢麗的領土,後世諸儒文人紛紛匍匐在地,甘心做他的臣民。

杜甫的幼年是他一生裏最安定、最無憂無慮的一段時期。他沒有生活壓力,不必負擔家計,也不需肩負任何責任,每天的生活就是隨著爺爺漫步園中,談天說地,要不就是在書房裏勤讀用功,苦心治學。年少的杜甫一心向學,很少冶遊作樂,他的恒心和勤奮,為他日後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