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印象

拜倫一行到了土耳其,他們暫住在當地英國領事家中,等待去君士坦丁堡的機會。此時的拜倫似乎對前途感到彷徨,他寫信給母親說:“我越走越遠,越來越懶,每天都昏昏沉沉的!”其實拜倫之所以如此,一方麵是因為他終日陷在對往事的回憶中,另一方麵是因為東方的氣候以及他們生活的緩慢步調對他產生了一些影響。事實上他並未像他信中所描述的那麽懶散,因為,他一直在繼續寫《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

拜倫對東方人的看法是:

我覺得我們和土耳其人並沒有多大分別,他們穿長袍我們穿短衣;我們愛講話他們比較沉默,僅僅如此而已!不過,在英國,嫖妓和酗酒是不好的行為;可是,在土耳其這好像十分平常。

除了記述這些旅行中所見到的新奇事物外,拜倫還寫下了對自己的期望:

我們在國外已經將近一年了,我希望在這些綠意盎然的地方能看到與英國截然不同的景色等我回去後,希望你會發覺我和以前大不相同——不是體形方麵,而是態度、氣質方麵的改變。因為,我開始了解,在這個世界上,隻有本著“良心”做事,才能無往而不利

我希望回去以後,能遠離那些使我變壞的朋友、酒和荒**無度的生活,專心在政治和社交方麵謀求發展

1810年5月的一個下午,拜倫到達了君士坦丁堡。在煙霧繚繞中,他看到清真寺的尖塔和隨處可見的柏樹。第二天中午,他們拜訪了英國駐君士坦丁堡大使羅勃·愛迪爾先生。

拜倫對土耳其並沒有多少好感,他極端厭惡土耳其草菅人命的、獨裁的政府,而且在希臘時,他們還能與當地人來往,可是在土耳其卻沒有這樣的機會。雖然土耳其的統治者也邀請他們參加宴會,但拜倫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在阿爾巴尼亞一樣的重視。不過,據當時另一位英國人說,土耳其的統治者似乎對這位英俊的英國貴族有極大的興趣。

7月中旬,拜倫再度回到雅典,雖然此時雅典的氣候十分炎熱,但拜倫還是覺得比在土耳其愉快多了。他回到麥克利太太家時,發現一切都變了,麥克利太太拚命要把小女兒泰莉莎嫁給拜倫,拜倫嚇得趕緊把所有的行李和仆從都遷到一座修道院。泰莉莎因為在拜倫的詩中被稱為“雅典少女”而名噪一時,後來她嫁給了布雷克先生。

有些證據顯示,拜倫恢複了在倫敦時那種放縱情欲的生活,原因和以前大致相同——無法獲得絕對完美的愛情,也不期盼再去追求,並且對自己的前途感到灰心喪氣。他曾對霍布豪斯表示:

我的生命,除了片刻的時間外,隻剩下無聊、無聊我享盡了各種榮華富貴,也見過了這世界最古老的起源所在。現在,我沒有什麽好企盼的了。也許,我應該考慮用什麽方法走出這個世界我希望能找到一種毒草

在這種近乎絕望的思緒中,拜倫也醞釀著一種希望。他盼望親眼看到希臘成為一個獨立的民主國家。他仔細觀察過希臘人民的情形後表示:“……希臘人並沒有失去希望,隻是,他們的意見太不統一了!”在《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中,他寫道:

雅典——除了這個名字具有魅力外,凡是喜歡藝術和自然的人都會尊崇這個地方。這裏的氣候,至少對我來說,代表著永恒的春天。雨很少,雪也不曾覆蓋過平原,偶爾的陰沉有時還頗令人滿意。

當然,拜倫所謂的“氣候”自然不僅指天氣,也包括人民、土地、風俗等。事實上,也指當地人的生活方式。隻有在當地生活過一段時期的人才能了解他所謂的“氣候”是怎樣一回事。對於來自寒冷多霧的英倫的詩人來說,晴朗、陽光普照、綠意盎然的希臘可以說是東方風土人情的一種象征。

拜倫曾說過:“如果我是一個詩人……希臘的空氣就是使我成為詩人的原因……”

1811年春天,由於種種因素,拜倫不得不考慮返回英國,他的健康狀況是其中一個重要理由。這年7月,他從伯恩茅斯離開英國整整兩年零十二天,拜倫再度踏上了英國的土地。當初他離開英國時,曾假設自己成為世界公民後的種種情況,而這次旅行不但證實了他的想法,還幫助他了解到“這個又擠又小的島嶼(指英國)”的人們存在著怎樣的偏見和執著。這是運用他“對其他國家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經曆的認識”而作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