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病例
完成了《夢的解析》後,弗洛伊德開始集中精力研究常態心理。他研究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心理現象,發現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如同在夢中一樣經常發生潛意識的幹擾性活動。這就有力地證明了潛意識的原始心理活動是做夢心理和精神病發作的基礎,也是常態心理的基礎。換句話說,通過對日常生活的心理現象的分析,進一步證明了潛意識是包括常態心理和病態心理在內的一切人類心理活動的基礎。
1904年,弗洛伊德發表了《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一書。在《夢的解析》一書中,弗洛伊德已經作出結論:夢中的心理活動規律和常態的心理活動規律基本上是相似的。這就是說,不管是做夢時,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心理都是以潛意識活動為基礎的;而且,潛意識始終受到意識的壓抑,所以,它們要以曲折的途徑表現自己。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做夢心理也可以算做常態心理的一部分。
做夢心理的特點,僅僅在於在睡夢中,人的意識處於鬆懈狀態,所以,潛意識才可以比常規生活以更大的比例表現出來。弗洛伊德所著的這本《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主要是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專有名詞遺忘、外國字遺忘、一般名詞與次序的遺忘、童年回憶與遮蔽性記憶、語誤、讀誤和筆誤、“印象”及“決心”的遺忘、“誤引行為”、“症狀性行為”及“偶發行為”、“雙重錯失行為”和其他各種錯誤行為等現象進行分析,探討產生這些現象的心理根源,從中發掘潛意識的存在,了解“潛抑”作用的基本功能。
弗洛伊德還展示了在他的思想體係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決定論思想。弗洛伊德肯定萬事萬物,包括人的心理活動在內,都遵循著不以人們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此書是《夢的解析》的延續。1898年,弗洛伊德曾發表了《論遺忘的心理機製》,進一步深入地研究日常生活中的“遺忘”問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以此論點繼續探索“遺忘”問題。
1900年10月,弗洛伊德寫信給他的好友弗萊斯,提到他得到了一個值得記載的病例。“這些日子過得很愉快,我有一個新病人,她是一位18歲的女孩。這個病例為我開啟了無數智慧之門。”
1901年1月,弗洛伊德給弗萊斯的另一封信,提到上述病曆已完成。他說道,完成了這次治療並整理完這一病曆之後,他已經筋疲力盡,“我終於感到自己需要吃點藥”。這是一個極其典型的病例,它吸引了弗洛伊德的全部注意力。為了治療和研究這個病例,在三個月的時間內,他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工作。這一病例的主人公乃是一個被稱為“杜拉”的女歇斯底裏症患者。
這一病曆整理完以後,弗洛伊德一直用很長的時間來思索和分析。弗洛伊德承認,“在未經其他專家驗證以前,我便把研究的心得,特別是那些會引起人們驚異和不滿的部分加以出版發表,確實有點唐突。尤其,現在我要先發表一些作為理論基礎的原始資料,也將難逃指責。會指責我未交代清楚病人的具體病況,還會指責我擅自公開病人不欲泄露的秘密”。
弗洛伊德雖然不在意各種批評,但病曆本身的發表也存在著各種難題。難題的一部分是屬於技術上的,一部分是屬於環境本身。如果說歇斯底裏病症是根源於病人的生活中某些痛苦的經曆及其在病人心中引起的創傷的話,那麽,公布他們的病例就必然牽涉病人的私人生活的秘密,也會聯係到與病人有關的某些人。
在技術上,主要的困難是弗洛伊德無法當場記錄病人關於病況、病因的供詞。正如弗洛伊德所說:“當一位醫生一天必須對六個到八個病人進行治療工作,而且唯恐病人動搖信心及影響自己對病情的觀察起見,不願當場作筆錄時,這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上述種種困難,使弗洛伊德拖延到1905年才把杜拉的病曆拿去發表。
在這一階段,弗洛伊德完成了精神分析學理論的體係化。但是,也引起了學術界和社會輿論對他的攻擊。弗洛伊德麵對被孤立的境遇,毫不氣餒。他深知,打破被孤立狀態不能靠乞憐,也不能靠權威人士的仁慈,唯一的出路是繼續奮戰,把自己的成就向前推進一步。
1905年,弗洛伊德發表《少女杜拉的故事》,他不顧一切地把連續四年反複猶疑的病例公之於眾。為了消除公布病曆給病人可能帶來的不利,弗洛伊德在公布病曆前采取了種種措施。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挑選一位住在偏僻市鎮的病人,她的人生際遇不在維也納,因此維也納人不會知道她。從一開始我便慎守她的秘密,隻讓一位醫德甚獲我信任的醫生知道她是我的病人。我一直等到她的治療終止四年後,在聽說她的生活起變化,且對有關的事件與心理學問題的興趣漸趨微弱時,方才出版她的病曆。我不采用可能會引起非醫界人士注意的真名,且把這病曆出版在純科學與技術性的雜誌上。”
在杜拉的病例中,既可以深入地研究潛意識,又可以具體了解性的發展對心理的影響,是把握弗洛伊德的理論的最好途徑。《少女杜拉的故事》的題目本來是“夢與歇斯底裏”,是由病人的兩個夢例組成的。
杜拉得病時是18歲,家裏還有一位比她大一歲半的哥哥。她的父親是一個聰明能幹的大企業家,他很喜愛杜拉。杜拉的父親比她大22歲。杜拉6歲時,她的父親得了嚴重的肺結核,因此舉家遷往南部一個氣候良好的小城。在那裏,他的病很快就複原了。考慮到醫療上的方便條件,他們繼續在那裏居住了10年之久。弗洛伊德以“B 城”作為該城的代號。由於父親患病,杜拉對父親的感情更深。弗洛伊德認為,所有這些都是杜拉兒童時代所處的特殊背景,是她長大後得了歇斯底裏病的客觀條件。
杜拉10歲時,她父親得了視網膜脫落症。兩年後,他又發展成為輕微的精神錯亂。就在這個時候,他的朋友勸他和他的私人醫生一起到維也納找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初步診斷杜拉的父親患散發性血管病。另外,由於弗洛伊德得知他在婚前有過特殊感染,便推斷他可能得過梅毒。所以,弗洛伊德給他服用大量抗梅毒劑。不久,他的病被治好了。
弗洛伊德還認識杜拉的一個住在維也納的姑母,她的姑母也有神經質,但還沒有發展到歇斯底裏的程度。後來,弗洛伊德還偶然地遇到杜拉的一個伯父,是一個患有焦慮性精神病的單身漢。
弗洛伊德沒有見過杜拉的母親。但從杜拉的父親和杜拉給弗洛伊德提供的材料來看,弗洛伊德推斷她是一個“沒教養的女人”。弗洛伊德還估計杜拉的母親有“家庭主婦精神病”的征候,她不能體諒兒女們的生活情趣,一天到晚忙於料理家務,使家裏“幹淨得幾乎到了使人不能使用或享受的地步”。弗洛伊德把家庭主婦的這種特殊行為稱為“一種強迫性清洗行為”或“強迫性清潔癬”。但是弗洛伊德曾說“這種婦女對自己的病完全缺乏自覺,所以缺乏強迫性心理症的構成條件”。
杜拉同母親的關係一直不好。“她鄙視她母親,並且常常無情地批評她。”弗洛伊德懷疑杜拉的歇斯底裏症帶有遺傳的因素。他不認為遺傳是精神病的唯一病源,但遺傳因素有時可能成為精神病的一個病源。從杜拉的家族經曆中,弗洛伊德發現她父親、伯父及姑母身上都存在著神經質病的劣根性。她母親也有一點神經質,因此,杜拉的遺傳病源是來自父方和母方兩方麵的。
弗洛伊德第一次見到杜拉時,她才16歲。她是一個聰明而美麗的姑娘。但她常常是父母間爭吵的根源。她顯然對自己和家庭都不滿,她對父親的態度並不友善,因為父親這時已把感情轉向一個有夫之婦;她對母親的態度尤其惡劣,因為她母親要她幫忙做家務事,對她感情淡薄。有一天,她母親驚慌地發現她留下的一封訣別書。她在信上說,她不能再忍受她的目前的生活狀況。她的父親是一個頗具判斷力的人,他猜測杜拉並不一定真正要自殺。但有一天,他找她交談後,便發現她突然神誌不清,過後,她又喪失記憶。於是,不管她的反對,他決定把她送到弗洛伊德那裏進行治療。
弗洛伊德得知,杜拉和她父親同一對夫婦間有不正當的關係,這對杜拉起著重要的精神影響。杜拉的這些歇斯底裏症並不是偶然發生的,也不是一下子就發展得很嚴重的。弗洛伊德發現,杜拉在每次遇到心理挫折時就會產生咳嗽、嫌惡感、失聲及厭世感等症狀。經由精神分析的過程,弗洛伊德發現杜拉有嚴重的心理症未解決的伊底帕斯潛意識情意綜症。因為杜拉迷戀父親,常與母親作對,形成了“三角關係”。杜拉既羨慕又妒忌父親的情人,一方麵暗地模仿她,一方麵又想從她手裏把自己的父親搶回來,形成一個新的“三角關係”。而杜拉又與父親情人的丈夫接近,與其妻對抗,又形成另一個“三角關係”。總之,杜拉與人的關係,始終離不開“三角關係”,充分表現出她的行為受到伊底帕斯潛意識情意綜症的影響。
每一種歇斯底裏的症狀都牽涉心理因素和身體因素。如果缺乏某種配合性的身體因素,再透過有關身體器官的某種正常的或病理的過程,它就不能產生。另外,如果這些身體器官的某種過程不含有心理上的意義,它就不能重複發生兩次以上。而這種重複出現的能力又恰恰是歇斯底裏症的一個特點。關於歇斯底裏症的上述特征,弗洛伊德在杜拉的身上看到了典型的表現。
通過對杜拉的研究,弗洛伊德進一步證實了他在以前的研究工作中所得出的結論,即所有的歇斯底裏症的前身都是潛意識中的幻想,而這些幻想的內容多半是關於性方麵的,其產生和演變的過程可以一直追溯到童年時代的性動力。
潛意識的幻想是原始的心理因素進行無規律的活動的結果。潛意識具有主動性、非邏輯性、非語言性、非道德性,是極端的以“我”為中心的。它的唯一願望就是達到自我滿足。潛意識不停頓地活動的結果,可能導致兩種前途:一種就是始終被壓抑在潛意識中,無法發泄出來;另一種是上升到意識層麵,而一度成為被意識到的幻想,然後又由於它與現實生活間的不可調和性,被意識力量有目的地遺忘掉,從而再次通過潛抑作用被驅入潛意識中。這樣一來,潛意識幻想的內容就可能得到刪改或修正。所以,在歇斯底裏症的幻想中,摻雜著原始性欲和現實生活中某些因素相交叉的特點。
1900年到1905年,理論上和實踐上的需要以及這兩方麵的進步和發展,都迫切地要求弗洛伊德集中解決“性”的問題。《少女杜拉的故事》的準備和發表過程,為全麵解決性學理論提供了理論上和材料上的準備條件。
弗洛伊德從多年來進行理論研究和醫學實踐的經驗中,早已看到了揭示潛意識奧秘的竅門,找到了通往潛意識王國的捷徑。這就是對病態心理或變態心理的分析。潛意識往往是以往經曆的濃縮品,是幼童原始心理的沉澱物,它又被埋藏在內心深處,受到意識層麵的重重封鎖。因此,在正常心理生活中,它們很難表現出來,即使表現出來,也是零碎的、不係統的、不典型的。
在歇斯底裏症等病態心理症中、在夢中,潛意識中的性動力就更**裸地、露骨地、集中地表現出來。所以,弗洛伊德研究性心理也是從性變態入手。換言之,性變態乃是性動力的一種暴露手段和通道,由此可以窺見人的性的秘密。
1905年,弗洛伊德完成了《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和《少女杜拉的故事》之後,就集中精力研究了性心理。這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理論體係大廈的建造工程中,是最關鍵的一步。性學理論的集中完成,標誌著弗洛伊德在理論上的一次重大勝利。弗洛伊德將他對性理論的研究集中在《性學三論》這三篇論文上。《性學三論》是由三篇文章組成的——《性變態》《幼兒性欲》和《青春期的改變》。這三篇文章討論了性異常的病理、心性發展的過程、性動力理論以及性動力在人類行為中的種種表現,闡明性心理在人類心理活動中的重要影響及其活動規律,論證了性動力對潛意識的形成的決定性作用。
盡管弗洛伊德的理論受到許多人的指責,但他的名聲正逐漸遠揚。在英國、美國和瑞士等地,他擁有不少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