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分析

1893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共同發表了《論歇斯底裏現象的心理機製》。這篇文章以一種新方法來研究許多歇斯底裏症的病例。他們發現,病因並不是一種顯然可以識別的精神創傷,而是顯然已經全然被遺忘的事情。這篇報告首次使用“被壓抑”這個字眼,表示病人希望忘記不愉快的記憶,而把它推到潛意識去。隻要把那些被壓抑的記憶帶回意識裏,就可以除去歇斯底裏的症狀。

1895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合著的《歇斯底裏研究》出版了。這本書是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共同研究歇斯底裏病症的成果。這本書的出版,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重點並不是描述歇斯底裏病症的特性和各種現象,而是探索和尋求產生歇斯底裏症狀的最深刻的“源頭”。這本書“隻是把曙光投射在症狀的源頭上去,所以它特別強調情感生活的意義,以及分辨下意識的、意識的和能意識的精神活動的重要性。它假設症狀起於某一個感觸的壓抑,從而提出了一個動力因素的概念。此外,它又認定同一症狀是同一能量的產物或等價物;這同一能量若不產生這樣的症狀,也必然會用到其他方麵去而產生相應的症狀”。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有弗洛伊德所建立的精神分析學的基本概念是指精神活動的三種狀態——下意識、意識和能意識;分辨出精神活動的上述三種狀態;分析它們的活動規律,發現它們在何種情形下相互矛盾、造成堵塞,又在何種情形下可以被疏導、解除受壓抑狀態;分析它們的正常狀態是怎樣演變成異常狀態的;探索那些病態心理的產生根源、機製及其治療方法等。當然,書中更多的是提出問題,而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歇斯底裏研究》中,弗洛伊德所用的第一個病例是伊米夫人的病症。伊米夫人從1889年5月開始接受滌清法的治療。在治療中,他使用了“夢遊法”,同時進行暗示、推拿、洗浴等方法。他在治療中得知,精神治療的效果取決於病人與醫生之間的個人關係的改進。如果雙方關係不好,就會使所有療法失效。

有一天,病人突然用雙臂摟住他的脖子,幸好進來了一位工作人員把弗洛伊德從尷尬的處境中解救出來。弗洛伊德開始認為,醫生與病人的關係之所以對治療效果產生著如此重大的影響,是因為人的神經活動大都以性欲為基礎。20年後,弗洛伊德才明確地指出:所有這些“轉移”現象都證明了神經衝動起源於性欲。這是一個重要的起點,預示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的未來發展方向,到性衝動當中尋找精神現象的根源。恰恰在這個問題上,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產生了分歧,最後兩人的友誼破裂了。

弗洛伊德說,關於歇斯底裏症與性欲的關係之最初發現使他“邁上了極其重要的一步,超越了歇斯底裏的領域,開始探究那些常在門診時間裏來看病的所謂神經衰弱病人的**”。

他又說:“由此,我開始有一個傾向,認定神經機能病毫無例外地都是一種性機能障礙,而所謂的‘實際神經質’即是這種障礙的直接的具毒性表征;‘心理性神經質’則是這類障礙的心智表征。”

在出版了《歇斯底裏研究》以後,由於獲得了性因素在神經質的病因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這個結論,弗洛伊德曾在好幾個不同的醫學會中,宣讀他研究這方麵成果的論文。所得到的反應隻是懷疑和反對。

弗洛伊德研究一般神經係統疾病的另一個結果,是改變了滌清治療法的技術。這個技術叫做“專心法”,這種技術是從本漢的觀點得到的啟示。按照本漢的看法,所謂催眠法就是把被壓抑的、已經被遺忘的經驗疏導出來。所以,弗洛伊德設想可以用“專心法”使病人回憶起被遺忘的事情,以便配合對歇斯底裏症的治療。弗洛伊德發現了“專心法”的功效以後,慢慢地放棄了催眠術。所以,弗洛伊德所使用的精神治療法是不斷改進的,起初是“催眠法”,接著是在催眠法基礎上的“滌清法”,然後是“專心法”。正是經曆了這些不同階段後,他才有可能通過夢的分析而最終創立獨具風格的“自由聯想法”,完成他的“精神分析療法”的係統化。

弗洛伊德通過自己的臨床實踐經驗,證明性欲和性衝動的正常與否在精神活動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弗洛伊德在以後的二十多年中進一步係統地研究了這個問題,就是在研究歇斯底裏症的過程中,弗洛伊德在醫學史和心理學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學”這個概念。

弗洛伊德的《歇斯底裏研究》一書中的“精神治療法”,一般被公認為精神分析方法的開頭。弗洛伊德經常用“精神分析”這個詞,1896年3月發表的法語論文中首次正式出現這個詞。

1897年7月,弗洛伊德在致弗萊斯的信中說,他所采用的特殊的精神治療法,其中包括催眠法、滌清法、專心法等在實質上都是一個東西。

弗洛伊德經曆了幾十年的艱苦的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克服了社會上的種族歧視的壓力和生活上經濟的困難,終於初步創立了精神分析學的雛形。盡管在當時的醫學界遭到了普遍的反對,但它開創了精神分析學的新紀元。它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在人類曆史上閃耀出來的第一道曙光。

《歇斯底裏研究》揭示了歇斯底裏症背後的那些深層原始意識的根源,但沒有回答“在精神發展過程中,它們何時開始成為病態的現象”。對於這個問題,布洛伊爾企圖用生理學的觀點去回答。布洛伊爾認為歇斯底裏症在本質上是處於被催眠狀態的不正常的精神的產物。弗洛伊德則認為,歇斯底裏症是多種複雜的精神力量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機、目的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產物。也就是說,歇斯底裏症是那些正常的受壓抑精神力量在反常的條件下轉化為病態心理的結果。弗洛伊德曾經把他同布洛伊爾的分歧看法概括成“被催眠似的歇斯底裏”與“防禦性的神經質”的對立。

弗洛伊德

為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弗洛伊德在這一時期的探索線路主要是沿著兩個渠道自我分析和夢的分析來進行的。這兩種基本方法體現了弗洛伊德的科學研究的一貫作風,即重視自己的親身實踐和實際生活中出現的精神現象。但是,弗洛伊德決心分析自己的精神現象及夢的現象,也是經曆了一段摸索、思考和分析的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他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要把握住探索的方向。

病態的心理現象究竟是怎麽產生的?在催眠療法中,一個人的許許多多內在的和外在的生活細節、事件,究竟又經由怎樣的機製程序而慢慢地恢複起來?這些問題是解決精神治療及分析精神病病源的關鍵。弗洛伊德沒有一天停止觀察他的病人,他把臨床獲得的經驗進一步同自我分析和夢的解析結合起來。弗洛伊德逐漸認識到:每一件被遺忘的事情,都有其痛苦的一麵。

如果以病人的人格標準來衡量,那麽,這些事情就包含著不能令他苟同或使他引以為羞恥的觀念。由於這些不能苟同或引以為恥的觀念在不知不覺間形成,所以它會被遺忘,或者說使它不能在意識界中存在。所以,如果想使它重新回到意識界,就必須首先克服某些內在的阻力,以極大的力量去驅逐或鎮壓這些阻力本身。醫生在治療過程中所作的努力要視病情而定,並和試圖回憶的事情的難易成正比。在這個過程中,醫生所需耗費的功力,顯然就代表了病人的內在心理的阻力。弗洛伊德在這方麵的發現是繼發表《歇斯底裏研究》之後最重要的發展,它構成了弗洛伊德的“抑製學說”。

這是弗洛伊德的重要創造。在這以前,還沒有人這樣分析神經質機製。弗洛伊德把這一機製比喻為“防禦機製”。抑製作用的第一步還包括許多其他的步驟。首先,“自我”不得不長期消耗能量,即“對抗能量”,以對抗那些被抑製的衝動的再現的威脅,因此,“自我”最後必然達到筋疲力盡的地步。另一方麵,潛伏在潛意識裏的被抑製衝動,也能找到宣泄的方法,或經由迂回的路線,找到適當的替代物,而使得抑製作用的目的化為泡影。在轉換性歇斯底裏的病人中,這種被抑製的衝動幾經周折,到達全身的神經分支中去,而從不同的地方“突圍”而出,遂產生特殊的症狀。這些症狀其實是折中協議的結果。因為它們雖然都是替代品,但由於有“自我”的阻力作用,它們都仍然保持自己的本來麵目,都不曾被外來力量所歪曲或改造。

“抑製作用”這個學說是了解弗洛伊德精神病治療法的關鍵。它是弗洛伊德的獨創和發明,這個學說標誌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正式誕生。根據這種抑製作用學說,精神治療的目標,已不再是反轉那些走錯了路線的效應,而是揭開被抑製的衝動的真相,代之以一種決定被駁倒的衝動的取舍的判斷行為。由此之後,弗洛伊德不再把他的治療方法稱為滌清法,而是稱之為“精神分析法”。

抑製作用學說是精神分析學的中心,它直截了當地把歇斯底裏症看做心理衝突和抑製作用等動力因素交互作用的產物。由於對病態抑製作用及各種現象的研究,精神分析學實際上把潛意識看做人的精神活動的最原始、最基本、最普遍、最簡單的因素。這種潛意識就是所謂原動的無意識的“心”。它是一切意識行為的基礎和出發點。人類的一切精神活動,不管是正常的或病態的、外在的或內在的、高級的或初級的、複雜的或簡單的、過去的或現在的,都不過是這種潛意識的演變結果。依據這種學說,每種意識活動都在潛意識的心中深深地伏有其根株。人們要認識心理生活,要治療病態心理,就必須探索意識行為與潛意識的源頭之間的聯係。

在弗洛伊德看來,無意識的“心”或“潛意識”,並不是被動的“收容所”。它像蓄電池儲存電能一樣,隨時可以發泄出去,可以主動地產生衝突。弗洛伊德也不讚成把潛意識看做凋謝了的記憶的消極、被動的“保管庫”。潛意識在本質上是原動的。它那不斷爭取表露或升華為意識的內容,乃是精神活動背後的原動力量。歸根結底,意識不過是由深藏的潛意識伏流所產生的心理生活的表麵微波罷了。這種潛意識又是本能活動的源頭,也是性衝動和感情經驗的起源。這些潛意識雖然受到壓製,但它們永不間斷地為得到自我滿足而鬥爭。精神分析學的大部分任務就是考察這種被壓製的東西的活動方式及規律,考察它們尋求滿足時所采取的方法和途徑。

“抑製作用”學說的初步建立,表明弗洛伊德終於明確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這就是要探索人的心理深層的神秘世界。正是在這種正確認識的基礎上,弗洛伊德開始在自己身上進行自我試驗。這種自我試驗的過程也就是“自我分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