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意已決

騎馬離宮

一天夜裏,太子輾轉難眠,想到花園裏散散心。他走出寢宮經過大廳時,看到那些通宵歌舞的美女們都因太疲倦了而倒頭昏睡。這些美女有的脂粉脫落、頭發散亂;有的衣衫不整;有的流著口水,鼾聲如雷;還有的張著嘴磨牙,總之醜態百出,絲毫看不見平日裏的美感。看到這種情景,太子不禁深深歎了口氣。什麽風華絕代,什麽國色天香,一切都是那麽虛假!我不能再猶豫,要趕緊去尋求解脫。

太子主意已定,便輕輕地走到了耶輸陀羅的房間裏,深深地看了一眼正在熟睡的耶輸陀羅夫人和羅睺羅,然後把車匿叫醒。

“車匿,去把我的白馬犍陟牽來。”

車匿揉揉惺忪睡眼,低聲問:“太子,深更半夜,您要到哪裏去?”

“我要出城,去飲甘露的泉水,那裏有不死之鄉。”

車匿不敢違抗命令,但還是勸諫:“太子,夜深露重,可能會著涼,明天再走不行嗎?”

“車匿,你不必多說了,快去把馬牽來,快!”

車匿隻好遵命而去。不一會兒,健壯的犍陟被牽來了。

太子撫摸著馬背說:“父王當初騎著你,往來於千軍萬馬,終於戰勝強敵。如今我要靠你帶我到有甘露的不死之鄉,犍陟,我們這就出發吧!”

說罷,太子跨上馬背,車匿跟在後麵,便悄悄地離開王宮,出城去了。這時,一彎新月斜掛在天空,靜靜的原野中,隻有他們主仆二人。

天色微明,兩人走了一程,來到一座山下,打聽到山上茂密的森林裏,有個名叫跋伽的人在苦修。

但見那山高林密,天上白雲悠悠,鳥鳴啁啾,溪澗流水潺潺,這裏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俗念頓時消除。太子不勝歡喜,立刻下了馬,誠摯懇切地對車匿說:“車匿,你一直忠心不二地跟隨著我,我心中有說不出的感激。如今我們不得不分離了,你騎著犍陟回城去吧,我要獨自向真實光明的大道邁去。”

太子隨即脫下衣服,換上袈裟,並且把隨身佩戴的瓔珞寶物都交給車匿說:“這是我經常佩戴的東西,送給你留做紀念吧。”

忠仆車匿淚流滿麵,泣不成聲。

太子把頭上戴的寶冠拿下來交給車匿,說:“把這個給父王。請轉告父王,我為了從世間苦的根源——生、老、病、死中解脫,為了解救眾生的苦難,要舍棄自身的安樂來修行學道。人不能沉溺在五欲中,因為一切憂愁苦惱均來自五欲。就說我吧,如果繼承了王位,一時的榮華富貴,享用不盡,但是這些能夠久遠常存嗎?到頭來,不還是要離我而去?眼前的享樂早已埋下了痛苦的根源,想到這些,還有什麽快樂可言?看看那些為人父母的人,在世時,拚命掙錢,自己舍不得吃用,一旦撒手西歸,什麽也帶不走,大筆財富留給子孫,反而耽誤了他們一生,這不是一個矛盾的循環嗎?

“我能夠毅然地舍棄這種世俗的欲望,不是為了尋求永久不變的真理,是想趁著現在還年輕體健的時候,去探索真理,免得年老時後悔。一定要替我轉告父王,讓他體諒我的這番心意。請父王保重身體,不要因我出家而悲傷。有聚必有散,別離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才要尋求解脫之道。如果能夠解脫,才能永久地沒有別離,車匿,你懂嗎?”

“太子,您讓我牽馬出來時,我就知道是這樣的結果,但是又不敢違抗您的命令。有些話,我本不該講,也不敢講,如今見您心意如此堅決,再也忍不住了。太子,您這樣一走,為什麽不想想您年邁的父王?還有一直撫養您成人的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她為您付出了多少辛勞啊,您難道不想著報答她嗎?還有迦毗羅衛國人民對您的殷切期望,您忍心對所有的一切棄之不顧嗎?

“您讓我獨自回城,想您過去待我如此寬厚仁慈,我怎麽能放心把您留在這荒郊野外,風餐露宿呢?再說了,我又有何顏麵一個人回去見國王、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和耶輸陀羅公主呢?

“太子,您心地如此慈悲,見到龍鍾老人,會為他歎息;看到病人,會關切憂傷。對別人尚且如此同情憐憫,難道就忍心把自己的親人舍棄不顧嗎?太子,我求求您,還是回城去吧!”

“車匿,為了我,你竟如此痛苦。但是我這也是想要擺脫這種痛苦,尋求解脫之道啊!你看,每到黃昏,倦鳥歸林,第二天清晨,又要去覓食。那山頂的白雲,遠看雲山相接,過不了多久,卻又要飄離遠去。人生聚散,又何嚐不是如此呢?這種聚合的‘假相’,即是眾苦之源。短暫的恩愛情仇就如一場春夢,世間事都是如此,又豈止你我而已!

“再說說樹木,春天萌發新芽,然後逐漸枝葉茂盛,一到秋霜,枝葉便漸次凋落,進入嚴冬後便成了一株枯木。同在一枝的樹葉,也避免不了聚散離合,何況是人呢?

“車匿,我就是為了要超越老、病、死的大海,解救眾生的煩惱痛苦,才出家學道的。有朝一日目的達到後,我會回城的。否則,我就在這山林之間終老。你收起悲哀的心情,趕快回城去吧!”

太子剛說完,便拔出佩戴在車匿身上的寶劍,割下自己的頭發以示決心,同時言語溫和地安慰悲切的車匿,勸他即刻同城,然後安詳地向林中走去。車匿知道事情已無可挽回,隻好噙著眼淚望著太子的背影逐漸遠去,最後消失在密林深處。

在當時的印度社會,普遍存在著一種家長製度。身為家長的男人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他們的人生大致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學生期,在這個時期,他們會拜師學習,為了將來之用;第二個時期是住家期,就是結婚、教育子女、執行家長的任務,完成社會責任;第三個階段是林棲期,這個時候孩子們都已長大成人,自己則進入老年,就會放棄世俗欲望,離開世俗生活,出家到山林間靜修;第四個時期是遊行期,這個時期是在林棲期間,如果感覺自己死期將至,就動身到各地去遊曆,以度過人生的最後一個時期。

淨飯王打算在悉達多成年後,選擇適當的時機出家,去過林棲生活。他原以為悉達多太子已經結婚生子,就會逐漸喜愛世俗的生活樂趣,到時候自己也可以安心退隱。當然,除了在林棲期出家的人以外,還有一種與年齡無關的出家,那就是一些研究哲學思想,希望能夠參透人生及宇宙根本原理的人。他們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出家,這種出家人被稱為修拉摩拿(俗稱仙人)。淨飯王擔心的就是悉達多太子去做修拉摩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