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沙門點化

一天,太子偕同這些貴族少年去郊外遊玩,他把這批少年支使到一邊,自己獨坐在一株閻浮樹下沉思,他所見過的老、病、死的慘狀一一浮現在腦際。人生短暫,變幻無常,但是卻沒人能明白這生死、起滅無常的轉變道理,隻知終日拚命追求。人們都看得到別人的老、病、死,也知道恐怖,但是卻不去想自己生命的短暫,依然為名利而執著,為不真實的娛樂戕害身體,這真是悲哀呀!他已看穿世間就是個苦海,不能再像一般人那樣隨著時間浮沉,他要戰勝這轉瞬即逝的青春年華,要征服可怕的老、病、死,不能眼看著世人永遠受苦,要求得解脫大道,拯救這些沉溺在五欲苦海中的人們。

這時,恰巧有個修行者經過他麵前,太子站起身迎上前去,恭敬地問道:“請問你是什麽人?為什麽你的穿著跟一般人不同?”

“我是出家的沙門(梵語,就是出家修道的人),為求解脫而出家的。如今我沒有了家庭的束縛,我遠離了老、病、死的苦惱,我企求不生不滅、眾生平等的境地。我現在隱居在寂靜的山林裏,遠離塵囂,斷絕了世間的名、利、財、色欲望,我的心目中沒有美醜、好惡之分,因為我已消除了自我觀念。別人遇到的苦難,我感同身受,所以會盡力去解救他,但是沒有追求回報的心理。”沙門滔滔不絕地說。

太子聽罷,滿心歡喜。因為他也有遠離欲念,尋求解脫之道的想法,他也有救度眾生的宏願,隻是不知該如何去做,幸好今天遇到了這位沙門,可以向他請教一番。於是他抬起頭想要討教一些問題,誰知他抬頭一看,已不見了沙門的蹤影。太子認為這一定是佛化身沙門來點化他的,於是心裏便有了一個無可改變的決定。

太子回到宮中,立刻去見了淨飯王,懇切地稟告說:“父王,我已領悟到,這個世界就是老、病、死的積聚和連續,不論是貧富貴賤,誰都不能避免。雖然相聚時有歡樂,但終究還是要別離的。我希望能求取解脫人生苦海之道,懇求父王準許我出家吧。”

這讓淨飯王吃驚不小,他所擔憂的事終於發生了,但他沒想到會來得如此突然。老國王愁容滿麵,顫巍巍地扶著太子的肩膀說:“兒呀!你年紀還輕,怎麽會有這個念頭?何況,世間並不像你說的那麽可怕。即使有痛苦,但也有歡樂,怎麽能斷然把它形容成苦海呢?

“再說,即使你想要出家學道,至少要等到像我這樣的年紀再去呀。因為這個國家需要你來治理,你怎麽忍心舍棄年邁的父親、拋開治國的重任毅然離去呢?這於情於理是說不過去的呀!你暫時先把這個念頭打消吧,想要出家,就等你的孩子長大,能夠繼承王位掌理國政時再去,希望你慎重考慮一下。”

“父王的一番心意,我都知道,我也不想做一個不忠不孝的人。如果我的四個心願能夠得到滿足,我就可以考慮不出家。”

“哪四個心願?你倒是說說看!”淨飯王似乎看到了一線轉機,所以迫不及待地追問。

“第一,沒有疾病。第二,不會衰老。第三,不會死亡。第四,任何事物都不損不滅。”

“孩子!你怎麽會說出這種話?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最有財富的人,也無法用權勢和金錢去換取青春常駐、永不衰老!這番話如果讓別人聽了,還以為你淺薄無知呢!好了,不要多說了,我現在就把王位讓給你,你就專心治理國政吧。”

“父王,沒人能夠滿足我這四個心願,那就請父王答應讓我出家求道,讓我自己去成就這四個願望吧!父王啊!世間有合必有離,有聚必有散,這是誰都懂的道理。人生百年,終不免一死。但是令人感歎的是,芸芸眾生卻不知珍惜這短暫的生命,終日追逐那些不真實的、短暫的、庸俗的、自私的、戕害身體的享樂。人受五欲所迷惑,做了它的奴隸而不自知,實在可悲可憫!我們為什麽不在合理的生活中尋求解脫呢?”

這時,淨飯王已看出太子心意堅決,無法改變,而自己年已老邁,又急需有人接替王位。他便吩咐心腹大臣們輪番去勸說,同時又增選美女、歌伎,仍然寄希望用聲色之娛來改變太子離宮出走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