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阿羅邏迦蘭

悉達多一路上經過了很多地方,但他從未耽擱行程,一路披星戴月,忍饑耐寒,終於到達了阿羅邏迦蘭仙人的修行之處。

太子四處張望尋找,但見林中走出幾位仙人弟子,他們似乎知道太子的來意,個個都麵帶微笑表示歡迎,並把太子帶到了阿羅邏迦蘭仙人跟前。阿羅邏迦蘭仙人看到太子稀世的容貌,歡喜讚歎不已。他說:“我一早就聽說你有舍國出家的意願,這讓我很是敬佩,我料到你一定會來我這裏。如今能夠親自瞻仰你這殊勝的相好(佛教語。佛經稱釋迦牟尼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也是對佛像的敬稱),真是說不出的高興!”

太子謙虛而恭敬地答禮完畢,兩人便並肩向仙人修行之處走去。

阿羅邏迦蘭仙人是一位須發皆白、年近百歲的智者,他嘉許著說:“你舍棄親情與愛情的約束,解脫了情執的枷鎖,將來一定會免除不幸的果報。從前,明勝王在年老時把王位讓給了太子,自己出家修行,這就好比是把自己佩戴的瓔珞花發舍棄,因為他知道這些都是不久即將朽壞的東西,所以毅然放下。現在你還年輕壯盛,卻能拋棄王位,出家學道,如果沒有超凡的智慧,是絕做不到的。

“我感覺你學道的意誌非常堅定,你的器量一定能夠容納真實的大法,乘智慧之舟,超越生死大海。過去,每當有人來求道,我都會先測驗他的能力,然後量才施教。如今,我知道你意誌堅定、智慧不凡,因此,我將毫無保留地和你互相研討。”

太子聽後,大為感動。他謙恭地回答道:“聽了大仙人這番話,我知道您心中已無憎愛,一律平等,我將竭誠地虛心求教。我就像獨自在走夜路,即將獲得您光明的指引;又像是迷失方向的人,將收到您賜予的指南針,心中的喜悅簡直無法言表!我心中最大的疑惑就是如何解脫生、老、病、死的大患,請仙人指點!”

阿羅邏迦蘭仙人便引出了許多婆羅門的古典、名相(佛家語,能聽到的叫名,能看到的叫相),並一一為太子解說。他告訴太子隻要按照這些名相去修習,再廣為眾人解說,就能得到解脫。

太子繼續追問:“這個解脫的地方,究竟是個什麽世界?修行到什麽時候,才能到達這個解脫的世界?具體的修習方法是什麽?還請仙人多多指教。”

阿羅邏迦蘭仙人是信奉數論派(印度哲學的一派)的權威,所以他馬上提出了數論派的典籍,其中敘述修行的大要及果報的言辭極其高妙。他說:

如果想要斷除生、老、病、死的根本,先要出家遠離人世的紛擾,廣為布施,修習禪定。必須在寂靜的地方學習經論,放棄一切貪欲懼怕,遠離世俗享樂,壓抑所有的欲望,內心要達到無我的境界。除去愛、邪惡和不善的行為,歡喜法樂,直到圓滿的時候,就能進入第一個覺悟階段,那是初禪天。

到達初禪天後,再以勤奮努力追求精進(又叫做勤,佛家的一個說法,就是努力向善、向上的意思)之心,依著去行,就能進入第二禪天。進入第二禪天,累積了很多的功行,自然就能消除執著愛樂的心,這樣就進入了第三禪天。

然後,再進一步,執著愛樂的心完全沒有了,就能超然解脫,也就到達了第四禪天。

到了這個地步,所有的苦惱就沒有了,隻需靜靜地等著進入解脫之門。這裏的壽命會很長,智慧會增進,有很多方法能夠忘記色欲,忘記自我執著。思維一切皆空,能獲得無限的知識,幫助精神靜寂修養。如能達到這個境界,那真正的解脫之光就會顯現。這種境界,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你所問的解脫之法就是這樣的,如果想要真正尋得解脫之道,就請按照此法去修習。自古以來很多聰明的修道者都是循此漸進而進入解脫大道的。

太子反複思索阿羅邏迦蘭仙人的話,然後說:“從您廣闊的智慧之海中流露出的微妙道理,讓我了解了一部分解脫的方法。但是容我率直地說一句,我認為這還不能算是究竟的真理、無上的妙法,更不是究竟解脫的法門。

“按照您所說的解脫境界,那‘我’是有呢,還是無呢?假如說沒有我,那境界就不能說是非想非非想處;如果說有我,那個我是有知覺呢,還是沒有知覺呢?如果說沒有知覺,那人與木石有何分別?如果說有知覺,那有知覺的物體,就難免會被環境所汙染和束縛,終究不能達到真正的解脫境界,無法證得我所想要的涅槃的解脫之法。仙人所說的是去除粗顯的染汙煩惱,著實不錯,但是還不能掃清雲霧見到真如明月的全貌。”

阿羅邏迦蘭仙人聽太子這麽一說,不免心生慚愧,內心卻對太子的見解十分佩服。太子渴望早日證得究竟的解脫,當然不能滿足於阿羅邏迦蘭仙人的這一套理論。

太子在阿羅邏迦蘭仙人處住了不久,便辭別離去。

後來,太子又去拜訪鬱加陀·羅摩子仙人。不承想這位鬱加陀仙人也是數論派的學者,與阿羅邏迦蘭仙人相比,不過是五十步與百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