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超越生命的承諾02

李嘉誠在演講中提出了“精英”的定義,就是“能夠堅定捍衛淨潔能反思的心,能努力正直取得自己的成就,能對別人的成功不存妒忌,能關懷無助貧弱的人”,便是他心目中的精英了。

曾經有一次,一連幾天通宵達旦工作的李嘉誠,在汕頭大學醫學院開會期間險些暈倒。當時,他突然感到天花板和牆壁動了起來,趕緊知會身旁的病理學教授。這位教授初步判斷李嘉誠可能是過於勞累而引致血壓太低,找來了醫生診治,注射了葡萄糖。接著李嘉誠告訴旁人不用協助,自己站了起來,並吩從李嘉誠自幼所處的特殊的教育環境背景,從李嘉誠在教育領域的深刻影響為考慮的基本視角,從李嘉誠對中國大陸教育發展走向的真知灼見,從李嘉誠所處的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從李嘉誠對內地教育事業不離不棄的執著投入與熱情不減的高度關注,從李嘉誠對香港各層次教育的古道熱腸,都應該成為探究李嘉誠教育思想的基本出發點。

1987 年,李嘉誠來汕頭大學出席會議,和他握過手的幾位新聞界同行,都敏感地發現,李嘉誠的手心有些發燙,說話的鼻音也重了。李嘉誠顯然是感冒了,發燒還沒退。

一位校領導回憶,連續兩天的會議,李嘉誠“太勞累了,感冒又加上胃痛,但他仍然不動聲色地打起精神堅持著”。

隻是到了會議中間,他才走近這位領導的身旁悄然說:“我要吃胃藥,需要幾塊餅幹送藥,能找到幾塊餅幹嗎?”

學校的人馬上去買來肇慶產的菜汁餅幹,李嘉誠吃過藥,又回會議室開會。

事後,他非要交還買餅幹的錢,幾經說明,幾塊餅幹,區區小事,不足掛齒,他才作罷。

當代商業調查公司的奠基者喬治·蓋洛普博士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人們對曆史上有些人物念念不忘,有時並非由於他們的政績如何、戰功多大、擁有多少財富,而隻因為他們的有些性格上的細微特點。”見微知著,以小見大,這就是李嘉誠的為人處世。

相比之下,李嘉誠的演講要幸運輕鬆得多。他不是為了表演和百萬美元的出場費,他選擇了一個清靜的場合,選擇了每年一次在家鄉汕頭大學麵向長江商學院300 名EMBA 學員的真情對白與交流。

從一開始,李嘉誠就極力避免無謂的炒作,避開了一些無聊的問題,避開了一些花了大價錢要來顯示一番的名人的花言巧語式的文字糾纏,避開那些玄而又玄的字眼話題,而是本著完全自然的語調與口氣,講述真正能夠打動自己的故事。

許多報道,都是從與會者的口中得知,並憑借他們一絲不苟的現場記述或錄音,才能幸運地留下這字字珠璣,振聾發聵,發人深省的言辭。

我樂於為汕大投入極大的時間、付出心血和金錢,其間盡管受到一些令人費解的阻力,和甚至在1983 年收到有關機構轉告謂有政治組織因我大規模支援國內教育事業而成暗殺目標,此等危險與障礙並未能轉移我視教育醫療發展為終生己任。

也許,這就是李嘉誠超越生命的承諾。也許,這就是今天我們理解超越生命的內涵。個中的酸甜苦辣,隻有李嘉誠自己才能真切感受到。

教育情結

李嘉誠最能體會範蠡的孤獨。“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道盡了當時社會的殘酷、悲情與冷漠。當範蠡離開勾踐時,必然是理想與追求的徹底的幻滅。哪怕最知心的朋友文種,也懷疑他的神經似乎有某種病理問題。

李嘉誠遭遇著同樣的問題:他超出自己所需幾十年艱苦卓絕地奮鬥爭取,在某些特定的時候或某些特定的人物那裏,卻硬是被曲解為“唯利是圖”或是“無商不奸”。

曆史還能輪回嗎?曆史還能複製嗎?曆史還能重演嗎?李嘉誠不願追隨範蠡,他有著更高的人生標尺。李嘉誠無意模仿範蠡,他有著更遠的目標理想李嘉誠已經超越範蠡,他有著更大的非凡成就。李嘉誠不能比擬範蠡,他有著跨越時空的自我。以無我追求自我,以自我追求無我的範蠡,是中國人的縮影。

李嘉誠從給店鋪當茶童的那一天起,就開始了他對社會的用心觀察、真切體味與理智解讀。他經曆過、體驗過、化解過多少次人性危機與商業危機,就連他自己都已經無法細數了。李嘉誠提到他一向處事低調,就好像數年前捐出1000 萬美元資助北京大學重建圖書館,落成開幕時,北大領導人希望可以用“北京大學李嘉誠圖書館”命名,不過李氏卻希望保持低調,毫不猶豫地要求刪掉李嘉誠三個字,而最終該圖書館亦尊重李嘉誠的意願,隻以“北說到這裏,李嘉誠又打賭說,沒有他的“貼士”,在占地400 萬平方英尺、由他出資興建的汕頭大學,24 小時內絕不可能找到李嘉誠三個字。事實上,就連汕頭大學的奠基碑刻上,落名的也隻有吳南生、饒宗頤,而沒有捐款創辦人李嘉誠。但是,當你走進校園,走近師生,你又實實在在感覺到,李嘉誠無處不在,李嘉誠無時不在。那一切都被看淡了。這一切又都被看化了。現在他向往的和身體力行的,就是“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的超人境界。這是一種絕對可以超乎凡夫俗子的時代精神,也是五千年人們所追求而難以突破,不可逾越的精神。

此時此刻,完全可以鬥膽問道:範蠡在哪裏?胡雪岩又在哪裏?

前廣東省委書記任仲夷曾讚歎道:“閩有陳嘉庚,粵有李嘉誠,前有陳嘉庚,後有李嘉誠。”

雖則如斯,李嘉誠以有限的生命,可以投入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就可以踏上充滿了無數煉獄的磨礪與未曾停頓的長征。在這樣的迢迢萬裏長征路上,必然充滿了千鈞壓頂的重負、侮辱恥辱的挫折、驍勇亢奮的**與亢奮。一種截然不同的創造的盈碩,一種如癡如狂的詩化的理想,一種坦誠相見赤子的博愛,一種浮想聯翩的無限的遐想,一種不同凡響的超凡的思維,一種沁人肺腑的感人的對白,到頭來,當然是,一種富比東海的滾滾的財富。所以,才有,李嘉誠超越生命的奉獻。

汕大的成功,將對整個潮汕地區產生無可估計的長遠利益及巨大影響,亦對國家教育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

俄國有一句精彩的俗語:“別問老年人,要問過來人。”常常發生這樣的情況,老年人活的時間長,但見的未必多,所以傾向於先驗思維,輕視經驗。“過來人”

知道的則是另外一回事;他作為“過來人”親眼看到他從不相信的東西出現過,知道初看起來片麵的東西,或許要主宰事物的進程。於是“過來人”常常能不帶成見地去感知和行事。

韋爾奇與李嘉誠是老人,更是“過來人”。他們的演說不是先驗的,而是充滿“過來人”的經驗。打動了李嘉誠自己的故事,當然也深深打動了我們。

當然不一定每時每刻都能夠打動每一個人。當然,這並不是說韋爾奇對東方社對韋爾奇來說,“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的人生坐標,或許是超常識,是像空氣一樣自然的事情,而不須特別詮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天則。著名學者餘英時曾經在《士與中國文化·序》中有這樣一段精彩的論述。

“如果從孔子算起,中國士的傳統至少已延續了2500 年,而且流風餘韻至今未絕。這是世界文化史上獨一無二的現象。今天西方人常常稱知識分子為社會的良心,認為他們是人類基本價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維護者。”

在李嘉誠看來,如何“建立自我”是主要的是現實的未必人人可以做到的目標,而“追求無我”是純然從屬性的,是理想的但一定人人可以自覺自願爭取達到的目標。他直言不諱:“把社會責任當作公司最首要的目標是荒謬的,也是錯誤的。隻有獲勝的、傑出的公司才能夠回報於社會。社會責任非常重要,但是首先要把公司辦好。”即,用公司的利益與盈利去回饋,而不是用社會的責任約束限製公司的發展擴張。隻要處理得法,把握有度,這兩者表麵看來矛盾的不同體,實際上完全可以統一,將二者利益融為一體,因為,兩者最終目標是一致的。

李嘉誠愛國愛港的精神感召著生活在這美麗花園的每一個人,不論是求知者,還是誨人者,也不論是遊客,還是訪客。李嘉誠是汕頭大學的靈魂,李嘉誠是汕頭大學的標誌,李嘉誠是汕頭大學的旗手。

在潛規則通行的中國,韋爾奇像是在與他自己的管理團隊交流,他反複強調:“誠實、正直並不是每天都要去宣傳的一項價值觀,而是一項與生俱來的必須要做到的素質。如果沒有誠實正直的話,就什麽價值觀都沒有,沒有辦法進行競爭。”

有龐大的帝國為背景,韋爾奇從來都未曾模棱兩可,更不曾手足無措過。

他內心清楚:因為昨天的成功,建立起了他“強大的自我”,才有可能在耄耋之年,在遙遠的中國依然這樣受人推崇和擁戴。他喜歡這種處處被人追捧的奇妙感覺。至少,在現階段的中國,他所能獲得的這種感覺相當強烈,亦相當美妙相當令他陶醉。當然,比起李嘉誠來講,還不能算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是的隻有獲勝,傑出的公司才能回報社會;隻有建立起強大的自我,才有可能追求無我。

的商業精神,我們的商業原則,甚至乎,我們的商業技巧,在任何時候,都特別需要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的精神和文化,這是我們可以憑借穿越轉型之時光隧道的希望與光明,更是我們追隨李嘉誠的不二法則。

在汕頭大學的創建發展史上,李嘉誠投入了價值八十多億港元的物質,而且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李嘉誠也投入了無法估量的愛心與精力。換一個角度看,盡管汕頭大學所帶來的社會效益絕不僅僅是80 億港元,但是,李嘉誠為此付出的,又何止這區區80 億港元。李嘉誠投入汕大的愛心,也包括了十多年前亡故的愛妻莊月明的無私愛心。

作為普通人,未必知道,李嘉誠夫人莊月明女士一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都在深深關切著汕頭大學的建成,關注著汕頭大學各項工程的進展。畢竟,莊月明是香港大學的高才生,亦是日本大學的留學生,相比較自己的愛妻,李嘉誠才剛開始接觸高等教育,對大學運作還是一個門外漢,是一個未進過大學的“外行”。

莊月明對承擔汕頭大學整體設計的香港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提交的方案,提出了許多非常科學、合理的建議,該項與北京有色金屬冶金設計院共同完成的校園整體設計方案,先後六易其稿。其中,不時點綴、閃爍著莊月明的真知灼見。比如行政大樓的結構與空間布局,比如大禮堂的坐向與安全門,比如校園內湖的走勢與園林設置,比如學生宿舍的空間布局,比如教室內的音響、采光等等。甚至,校園內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磚一石。如設計專家後來的回憶,李夫人的每項意見或建議,都是以委婉協商或征求意見的問詢方式提出,從未有高高在上或頤指氣使的感覺。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海歸”女性,不能否認,在許多方麵,她都有超乎夫君李嘉誠的獨到之處與真知灼見。

莊月明對汕頭大學的傾情投入,絕不僅僅是因為她是李嘉誠的夫人,也絕不僅僅因為她是潮汕山水的兒女,而是因為,她有一顆愛國愛家的崇高品格所使然。而是因為,她有一顆大愛無疆的完美品格。一個女性,可以傾其所有,不顧一切,全力以赴,執著以求。從大學的選址,到校園的規劃設計,再到學科的設置,再到發展規劃,事無巨細。我們能夠說,僅僅是因為,她是李嘉誠的夫人嗎?隻能說,也必然隻能說,因為她是潮汕人民的女兒。甚或,因為她是中國人。更或許,她是李嘉誠夫人,她願追隨夫君的一切。不幸的是,1990典禮的一天,這是多麽痛心的人間憾事!

汕頭大學典禮照常舉行,李嘉誠將照常參加,而拒絕了關心人士的勸告:在夫人舉喪期間,延期舉行。

鼓舞生命的力量

李嘉誠認為,生長與變化是一切生命的定律,昨天的答案未必適用於今天的問題,隻有你的原則才是你生命導航的坐標,隻有你的情操才是你鼓舞生命的力量,隻有你的拚搏與創新才是令你輝煌的基石。

沒有人可以為你打造未來,隻有你才知道怎樣去掌握創造未來。李嘉誠一番意味深長的講話令在場畢業生受到深刻啟發。

1987 年6 月和1988 年1 月,李嘉誠先後捐贈港幣750 萬元和150 萬元,設立“香港大學李嘉誠獎學金”,協助汕頭大學的優秀人才進入香港大學進修碩士或博士學位,學成後返回汕頭大學任教。這項獎學金為期五年,即從1988 年起到1992 年止,每年資助10 名獲獎者,共50 名,受資助對象包括汕頭大學青年教師及應屆優秀畢業生。

汕頭大學還設立教職員工敬業金。1988 年起到1992 年,李嘉誠每年捐款港幣300 萬元,作為汕頭大學教職員工敬業金,其目的在於通過現金獎勵的方式,激勵全校教職員工專心致誌從事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推動學校事務的加速發展。

從1993 年起,對教職員工實行合同聘任製,將工資待遇大幅度提高,至1995 年度,李嘉誠平均給予每位教職員工的每月工資津貼與國家基本工資及津貼的比率為七比三,同時,還額外追加每年之物價補貼,借此提高教職員工的生活條件,加速推動汕頭大學的發展。在1992 年內,除基建及儀器設備外,李嘉誠提供的學生教育經費資助金額相當於廣東省高教局對每一個學生綜合經費資助金額的135%。1995 年,該資助金額已遞增至200%。就內地大學的物質條件而言,汕頭大學的學生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天之驕子。

李嘉誠說:“自己是潮汕的一分子,應竭盡所能為家鄉做事。希望潮汕人1992 年11 月,李嘉誠私人出資與汕頭市達成一項合作發展50 萬平方米商住寫字樓——“汕頭第一城”的協定,如一切順利,預計“汕頭第一城”出售後的收入將超過15 億港元。但在協定簽署之前幾分鍾,李嘉誠反而忐忑不安,猶豫不決。他走到室外,獨自一人默默地思索著:“自己多年來都不在家鄉潮汕地區賺錢,何必現在改變初衷?往後汕頭大學所需經費將不斷增加,自己支援汕頭大學有多年了,萬一有什麽難以料到的事情發生,汕頭大學便少了一個有力的支持者。”驟然間,一個念頭閃現出來,李嘉誠決定將這項投資永遠作為對汕頭大學的支援。於是,李嘉誠回到簽署協定的地方,當眾宣布,把“汕頭第一城”的本金和利潤撥入汕頭大學發展基金,以做百年大計之用。日後這筆基金利息投資滾存,其款額之巨將難以估計。

李嘉誠於1995 年12 月,增捐港幣1 億元,解決1996 年之汕頭大學經費缺口;為支援汕頭大學進入“211 工程”,又於1996 年1 月捐資人民幣1.5 億元,作為與國家及省市政府共同支援發展汕頭大學之積極表示。故自1980 年捐資3000萬港元建立汕頭大學開始,累計對汕頭大學已捐資達20 多億港幣。

李嘉誠這樣做,恰如他自己說的:“本人對汕頭大學的支援是全心全意的”,是“超越生命極限的”,“一貫以來都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支援汕頭大學”。

廣東省委書記林若,把李嘉誠創辦汕頭大學的壯舉讚譽成彩帶豐碑。如今,汕頭大學已成為一所文、理、工、醫、法、商科齊全的綜合性大學。1993 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又批準汕頭大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及腫瘤病理三個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對於汕頭大學的師生來說,他是潮汕大地的兒子,胸懷依然揣著那顆樸素的中國心。對於李嘉誠來說,或許每年一次兩次的“省親”已經成為習慣,濃烈的鄉音變成了揮之不去的時代烙印。一個時代開始,一個時代會結束,一個更新的時代緊接著出現,周而複始。不變的是海邊高高聳立的燈塔,它曾經照亮無數尋找夢想的年輕人,義無反顧地遊過淺淺的藍色的港灣。

李嘉誠的企業對香港的經濟影響力很大,學生們自然希望李嘉誠能給香港的競爭力把一把脈。李嘉誠也非常坦然地指出,這是他和所有香港人都關心的問題。他率直地說:“麵對今天的競爭,香港人需要拋開昔日自滿的心理。”

他認為,香港今天的問題,在於貧富懸殊日益嚴重。

將來香港的情形會與今天的美國一樣,受教育多、知識水平高又用功的,收入會向上,收入低者則越來越萎縮。這是社會的經濟轉型,我們已走進知識型經濟。

解決這一問題,他認為要雙管齊下。

短期輸入一些高教育水平的技術移民對香港至關重要。而長期則要加強教育,提升香港大學生的水平。單是大學學曆已不足夠,希望有碩士、博士程度,才經得起考驗,加上香港人一貫靈活和有拚搏精神的優點,便可與外國的強者競爭。

2000 年5 月15 日,李嘉誠先生致信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孔抗美院長,信中寫道:

此次來汕出席新一屆校董會首次會議,很高興與您和附二院同仁再聚。

附二院在您悉心帶領下取得理想成績,康複科更為突出,內地對此方麵之服務需求甚殷,但行動較遲,未來發展深具潛質。除此之外,附二院在其他項目方麵亦各具特色,至為可喜,深盼再接再厲,更求精進。

此次得到市政府答允跟進附二院周邊道路之改善工程,實為汕頭市全體市民之喜訊,亦有助於附二院之未來發展。本人將一如既往,支援汕大、醫學院及各附屬醫院之發展,盼附二院同仁同心同德,團結一致,與香港方麵保持密切聯絡,為附二院之未來發展共同努力。

2000 年6 月25 日,獲悉附二院通過ISO9001 國際質量認證,李嘉誠難掩興奮的心情,欣然提筆,致信孔抗美院長,信中寫道:喜悉附二院獲認可機構評定為IS09001 國際質量體係認證之大型附二院獲此卓越成績,實有賴您與全體同仁共同努力以致之。作為汕大教學醫院,附二院不斷提高管理素質、醫療教研水平極為重要,尚祈同仁再接再厲,以期竿頭更進,續創佳績。

2002 年12 月3 日,李嘉誠先生再次致信孔抗美院長,信中寫道:出席校董會期間與您見麵,並談及醫學院和附二院的最新發展情況,知道您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並取得成績,深感高興。

欣悉附二院在醫療服務方麵取得了全國性認可的良好成績,可喜可賀,這都有賴您及附二院同仁共同努力有以致之,謹致衷心賀意。

日理萬機的李嘉誠,對家鄉的情義,對家鄉的關愛,對家鄉的期望,由此可見一斑。

執著

李嘉誠先生把辦好汕頭大學作為他的全部事業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當作他追求人生價值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麵。經過多年的發展,汕頭大學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麵取得很大成績,成為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大學,也成為潮汕地區特別是汕頭的重要教育基地和人才培訓、科研開發、對外交流的基地。在確立了“立足粵東,麵向全省,顧及全國,對外開放”的辦學方針和“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後,李嘉誠在香港注冊組建了李嘉誠汕頭大學基金會有限公司。基金會的目的在於確保汕頭大學和汕頭醫院的後續資金支持,以確保汕頭大學能夠長期有效地運作。

汕頭大學在創業過程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也使汕頭尊師重教的傳統得到進一步的發揚。汕頭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全國知名的綜合性大學,繼而又通過國家“211 工程”。作為汕頭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科學研究基地和對外交流基地,汕大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援和發展動力,也提李嘉誠令汕頭大學蓬蓽生輝,然而,汕頭大學從某種狹隘的意義上來講,尚未能給李嘉誠錦上添花。這不是苛責,汕頭大學雖教有所成,育有所得,但離李嘉誠的期望值,離大眾的期望值依然很遙遠。這絕不是美麗的誤會。

當然,囿於內地的體製及校方對李嘉誠潮汕情結的考慮,加上汕頭大學偏安一方的地域限製,汕頭大學的發展雖然可用高歌猛進來形容,但始終是一所地方色彩濃厚的大學。不僅未能晉身內地百所名校前列,而且其自身除醫學、法學重點學科外,其他科目亦無法在內地學術前沿陣地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在這裏無意苛責汕頭大學同仁。隻能說,在中國現行體製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路,還需要相當久遠的探索與蹣跚,才能夠真正走向世界,麵向全球。

筆者多次走訪汕頭大學,接觸學校各階層人士,發現汕頭大學一個特點,就是從中層到高層幾乎都是清一色潮汕人士,雖然在汕頭啟用當地人士固然有工作之便利,但是,一所大學如果沒有五湖四海的精神,勢必缺乏超前的國際視野並製約其長遠發展。反之,就算強調地方特色,汕頭大學亦應該在潮汕文化嶺南文化、私營經濟,南洋華僑等極具地方特色的方麵能夠有相當的投入並取得超乎同業的研究水平,但是,汕頭大學恰恰在這些方麵,可以說迄今仍是一片空白。

很顯然,汕頭大學以其如此規模的投入與得天獨厚的特殊條件,特別是作為沿海開放地區的非傳統意義的大學,並未完全達到李嘉誠預期的目標,甚至也未達到教育界期望的目標,更未達到潮汕父老鄉親期望的目標。

辦教育跟做生意不同,我是永不灰心的,做生意認為不高興和沒前途便可以結束,但對汕頭大學,我不會。無論如何,汕頭大學一定要認真辦好,我一生的心血就放在汕頭大學這上麵了。

1986 年10 月7 日,李嘉誠曾動情地說:“汕大是我一生最大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為了汕大我付出了不少心血,為了汕大我願破釜沉舟。”

汕大的創辦,是汕頭乃至潮汕人民的福祉。相信在李嘉誠的支援、指導下,將一路向前,獲得更大的發展。

我放了不少心血在家鄉,沒有任何一個生意比汕頭大學更占用我的時間,最初十年我每次到汕大都工作直至淩晨兩三點。

走進汕頭大學,有一點會給所有來訪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每當李嘉誠來到汕大,學生對他的愛戴程度,看了會讓任何一個人感動。當學生們爭先恐後和他握手的時候,能把他一隻胳膊都握滿了。當一隻隻年輕的手掌,和那隻並不蒼老的胳膊握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所能感受的那種力量,所感受的那份力量與智慧,就是帶給所有人的希望,而他所能感受的這種希望,就是他最大的願望,也就是他的成功之動力源泉之所在。

2005 年12 月7 日上午,李嘉誠先生抵達汕頭,參加汕頭大學第六屆校董會第四次會議。下午三時,李嘉誠先生在市領導林木聲、黃誌光、陳茸等陪同下參觀了汕大醫學院P3 實驗室及學生宿舍。“李先生來啦!……”隨著夾道歡迎的汕大醫學院學生們發出的一陣陣熱烈的歡呼與**,滿麵笑容的李嘉誠走下車來一邊同大家打招呼一邊走向學生隊伍。排隊等候的學生們紛紛搖起手中的彩旗,熱情回應李嘉誠的問候,並爭相要求與他握手或合影留念。

對於學生們的要求,李嘉誠都在可能的條件下盡量予以滿足,當他看到有個別學生為了爭著跟他握手合影而險些跌倒時,還關切地提醒他們要多加小心。

在聽取完汕大醫學院學科進展匯報後,李嘉誠一行還參觀了剛竣工的三級生物防護實驗室(P3 實驗室),隨行的管軼教授及陳鴻霖教授等向李嘉誠詳細介紹了實驗室各功能區及設備技術情況。該實驗室建成後主要用於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的研究。該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並向國家實驗室認可委員會申請實驗室認可。李嘉誠現場參觀並聽取介紹後,對於P3 實驗室的設計建設給予肯定。

隨後,李嘉誠還參觀了醫學院學生宿舍和學生公寓二期工地。早已等在那裏的學生們紛紛在宿舍陽台上打出了“謝謝您,李先生!”“我愛您,李先生!”等字樣的歡迎標語。在參觀新建宿舍樓中一間寢室時,幾位愛好音樂的學生情不自禁地拿起吉他深情地彈唱起《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李嘉誠仔細地聽完學生們即興彈唱的曲目,非常感動,他問學生們:“你們喜不喜歡這宿舍?”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喜歡!”

邊歡呼一邊熱烈鼓掌……

多年以來,李嘉誠對醫學院和附屬醫院的捐資巨大。當李嘉誠開始捐建汕頭大學的時候,當時香港大學的校長王庚武,就曾經勸誡過他,說醫學院很貴的好像一個大海洋一樣,比一般的大學可能貴十倍,買儀器及各方麵的投入都要多而且醫學院一定要有附屬醫院才有用。王庚武勸李嘉誠捐建大學不一定要建醫學院,可以建一些費用較低的大學,可是李嘉誠堅持要搞一個醫學院,這當然不是沽名釣譽,這當然不是一時衝動。

李嘉誠本人的視力相當好,但是他對於醫學院眼科的治療中心,卻傾注了更多的心血。他說人沒有一條腿,沒有一隻手,還能看得到這個世界,可是沒有眼睛的人,整個人生都是黑暗的。李嘉誠稱:“在汕頭大學的事業走上正軌之後我還要為國家做第二件好事、第三件好事、第四件好事。”“一輩子做有利於中國人民的好事,這便是我的心願!”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是李嘉誠捐巨資於1989 年興建的現代化綜合性教學醫院。在李嘉誠先生和社會各界的親切關懷下,醫院蓬勃發展,醫療、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先後被國家衛生部等授予“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等殊榮,成為內地衛生係統一顆璀璨的明珠。

醫院坐落在市中心繁華路段,占地60 畝,是一所風格獨特、環境幽雅的園林式醫院,正在擴建外科住院大樓。擁有先進儀器設備二千七百多台套,總價值超過1 億元。醫院約有14 個教研室,承擔培養各層次學生的教學任務,心血管內科和風濕病學科是汕頭大學進入國家“211 工程重點學科”和廣東省“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專科。醫院的目標是建設成為一所“設備先進,技術精良,管理科學,醫德高尚,服務周到”,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的現代化醫院醫院努力為來院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創造滿意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使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汕頭,如果你問汕頭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可能真的無人知道,但如果你問李嘉誠醫院,幾乎個個都能給你指路帶路。

1995 年12 月29 日,風和日麗,煦風送爽,李嘉誠專程陪同江澤民總書記謝非書記和朱森林省長蒞臨汕大視察。江總書記說:“我這是第二次來汕大,今天看到汕大的進步和變化很大,我很高興。”江澤民高度讚揚李嘉誠捐資辦學終其一生也要綻放生命光彩

中國人素來有句俗話叫作“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似乎天經而地義,在籌建汕頭大學之時,更有人建議將其命名為李嘉誠大學。然而,當李嘉誠為汕大投入了無數的金錢、心血和感情的時候,汕頭大學裏卻沒有留下李嘉誠的名字。

有關領導及學校同仁多次問及這一問題,想以李嘉誠或其先父李雲經先生之名來命名校內某棟建築物,李嘉誠都一一拒絕。

在汕頭大學大禮堂建成以後,有心人建議命名為未名堂,等待李嘉誠百年後重新定名。李嘉誠亦全力反對,並且幽默地笑著說:“我今年才70 歲,不要等我死。”凡此種種,李嘉誠的回答是:這個名呢,真的是……如果你建起一所大學,太多的股東的名字,這邊一個,那邊一個。我自己好像是感到有不好的地方。有的人希望最好自己的名字更大一點,更醒目一點。但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人生觀,我的人生觀就是我做的都是自己認為對這個國家民族有利的,隻要能這樣做下去的話,那麽沒有我的名字是不要緊的。隻要做好這個事業。

我利都沒有了,名都不寫,那麽我為教育、醫療做什麽事的時候,假如有一個部門,或者有一個人,專門要刁難,什麽原因我不知道,那麽他心裏要想一想,我這人來到國內,來到這個地方做事,為了什麽?

如果有難為我的地方,他午夜夢回的時候,也應該感到有慚愧的地方了。

李嘉誠的一番說話,也從另一個側麵道出,汕頭大學的發展絕非一帆風順。

汕頭大學醫學院院長李玉光教授接受《亞洲周刊》訪問時表示,麵對如何解決農村醫療扶貧模式的問題,李嘉誠做了很多研究,“他投入的精力遠遠超過了他投入的資金”。

每次來到由李嘉誠資助的汕大醫學院與醫務人員研究醫療計劃,李嘉誠可以一整天聽匯報,席間他會詳細詢問,仔細思考並提出許多專業性很強的意見。

2012 年6 月30 日,李嘉誠再次來到汕頭大學,出席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及李嘉誠基金會《三方共建汕大》協議簽約儀式,支持汕頭大學加快發展及繼續發揮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作用。該協議主要內容包括省、部加大經費投入及政策支持力度,將汕大改革項目列入國家教育體製改革試點。同時,基金會亦承諾繼續支持汕大,利用其與世界高水平大學的聯係渠道,協助汕大成為一所國內先進、國際知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

李嘉誠表示:“汕頭大學的改革能得到教育部和廣東省的認同和支持,這是對在汕頭大學每一位有誌貢獻於推動中國教育事業前進的工作者很大的鼓舞我一直視我的基金會為我第三個兒子,而我這兒子將傳承我對支持教育的信念和承擔我對汕頭大學超越生命的承諾。”

李嘉誠深知,絕不能用自己的金錢令人信服,必須用自己以勤補拙的智慧與見識,才能令這班自視擁有遠見卓識的教授心誠口服。李玉光說:“我們知道在香港長江、和黃開會,李嘉誠聽匯報最多給你十五分鍾的時間,而在這裏,他幾乎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汕大醫學院可以取得這樣的成就,不是光有錢就能成功的,還有李嘉誠一顆熱心公益事業的心。”

拿破侖曾經說過:“每個人都要學習專心致誌於自己的生活,以期待在自己的人生沙灘上留下足跡。”

中國有很多哲學,有的到今天還是有用,但是有的也是不可思議。

因為我有的時候,一個人事這麽多,自自然然煩惱也多。甚至辦這個醫療教育,也有受氣的地方,也感到不公道。有的時候,你也氣餒。

在國內做醫療跟教育,金錢當然也是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時間、心血、擔心,還有投入的感情。所以有的時候,也有激動。

為什麽這麽簡單的事,有些人根本不懂,就是因為有成見,有地位,令你知識分子也敢怒不敢言,有的事真的是不對的呀。我是敢言的,但敢言之中,你有的時候發覺到,要他理解啊,難。因為你有感情,心裏就有難受的地方。

經年累月辛勞,李嘉誠坦言自己也會覺得累,但是能夠令他維持熱誠、思常常說:“成功之後,利用多餘的資金做我內心所想做的事,心安理得,方寸間自有天地。”不僅要在事業上有成就,更要胸懷祖國、胸懷世界,這才是超人的真正秘訣。

2005 年6 月29 日,專程蒞臨汕頭參加校董會和畢業典禮的李嘉誠,作了題為《內心的天空》的演講:

昨天晚上,我翻閱了汕頭大學2004 年的年報,雖然隻是一段段簡單的文字,卻清楚寫出“不一樣學習經驗”的意義,不僅是為了傳授知識,更為著培養你們的毅力和心力。

誰都知道人力資源在全球競賽中很重要,為了創造更豐盛的生活和更大的成就,大家都沉溺在競爭中。在一片追求財富、成功的聲浪中,我們要活得出色快樂,毅力和心力同樣不可或缺。

心力是理性和理智心靈的發展,通過終生思索和追求學問的人一定不會掉進時間的迷宮,在營營役役中黯然失去生命的光彩。善於學習的人能領會和掌握未來,好學的人懂得把觀察、經驗和知識轉化為智慧並使用得當,不僅能把夢想持之以恒,更懂得如何事半功倍。

各位同學,你們將走入人生另一階段,我相信你們都有雄心壯誌投入社會創造成就,請你們不要忘記,憑仗自己的本事你會受人尊重,憑仗自己的貢獻你更會感動別人,讓我們永遠不忘記回饋社會和民族的信念。

我記得法國文豪雨果有這一句話:世間有一種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有一種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你內心的天空。

作為汕頭大學首屆畢業生、中文係87 屆的陳新造,離開母校走向社會已經超過十多個年頭。陳新造笑稱自己有兩個大恩人:一個是鄧小平,一個是李嘉誠。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政策,恢複高考製度,給他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使他能夠憑自己的實力考上大學。而李嘉誠先生不僅捐巨資興建汕頭大學,給他和其他幸運的學子們提供了一個優雅舒適創新的學習環境。而且,用陳新造自己的話說:

早在1994 年,當時的校領導提議在適當的時候組建校友會。陳新造和一批熱心校友便緊鑼密鼓地展開了籌備工作。那年4 月,李嘉誠蒞臨汕大參加校董會。會前,他接見了陳新造等八位畢業生代表。當得知他們正準備成立校友會時李先生非常高興,表示讚同和支援,還旁征博引,介紹了世界一些名牌大學的校友怎樣和衷共濟、共同進步,以及校友會從中所起的作用。

李嘉誠還講述了一個典故,引出了一副對聯,叫作“寸水難起三尺浪,星火可度萬重山”。勉勵汕大校友誌存高遠。

1994 年12 月,“汕頭市汕頭大學校友會”正式宣告成立。成立那天,百忙之中的李嘉誠親臨大會,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並被聘為永遠名譽會長,而陳新造則當選為校友會首屆會長。之後,李嘉誠先生專門派長實集團的羅慧芳小組與陳新造等校友晤談,一方麵了解市校友會成立以來所做的主要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今後的打算。另一方麵,羅小姐轉達了李嘉誠的意願:在母校的直接領導下,由市校友會牽頭,籌建汕頭大學校友總會。

李嘉誠希望把分散在國內外各地的校友組織起來、團結起來,更好地展示汕大畢業生的精神風貌,更好地造福桑梓,奉獻社稷,回報母校。誠如李嘉誠1994 年在汕頭大學的一次講話中說:如果汕頭大學同仁能齊心合力,各盡其職,汕頭大學一定可以辦好,前途是無可限量的。希望汕頭大學能發出耀眼的光芒,培育出照耀祖國的青年。

天地浩浩,日月昭昭。

2006 年6 月28 日上午,李嘉誠一行蒞汕,出席次日召開的汕頭大學第六屆校董會第五次會議和參加畢業典禮。當日一早,不少身穿學位服的畢業生紛紛湧向汕大體育館內,等待激動人心的一刻的到來。

8 點15 分,李嘉誠緩緩步入會場,同學們興奮地歡呼並爭相與之合影。丘成桐教授和李嘉誠先後在典禮上致辭。作為著名的數學家,丘成桐教授以自己眼光看得遠一點,要待人以誠,盡量幫助他人。

李嘉誠的演講題目很有趣,叫《打倒“差不多先生”》。他從自己最近重讀的胡適先生1924 年所寫的文章《差不多先生》切入,與在座的師生們做了一番深入探討,並勉勵各位同學:

如若你不願被命運扣上枷鎖,你必須謹記,活著是一種參與。你要勇於思考、尊重科學、尊重原則,能感受、有追求、能關心,能經得起考驗,骨中有節,心中有慈,心中有愛。

他也和學子們分享了他所堅持和珍惜的信念:人要煥發出生命的光輝,就必須憑借自我的馳騁和超越。“終我一生,我將毫不含糊地、不變地活出我精神力量的華彩和我的血肉熱切之心。”李嘉誠慨歎:“現代科學還未找到人不死的靈丹妙方,何以獨是差不多先生能成功存活於世?”他說:“當我重讀這篇名著時,令我驚駭的不僅是差不多先生可憐的愚昧,更糟的是旁人接受如此荒謬的存在方式,還企圖自圓開脫,這種扭曲式的浪費智慧行為足以令人哭泣。”

現場兩千餘名學生齊聲答道:“絕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