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超越生命的承諾

“大學是人類智慧薈萃、知識創造和積累的搖籃,通過教學研究,啟發廣闊的思維,推動社會文明進步。今天的教育,已不局限於技術的應用,有著更深、更廣的意義,是要能幫助發展學生的智慧及傳播知識。”

1990 年2 月8 日傍晚,一個激動人心的曆史時刻,汕頭大學舉行全麵落成典禮,李嘉誠宴請前來參加汕大典禮的所有來賓。李嘉誠舉起酒杯,環顧在場所有的來賓朋友,春風得意,躊躇滿誌,激動而又滿懷主人的歉意告訴大家:今天是汕頭人民大喜的日子,盼望已久的汕頭大學隆重開幕了,我很高興能請來這麽多的高貴朋友。我提前趕到,發現餐桌上菜牌的位置放錯了,雖然我自己已將它們一一糾正過來,但不知道接下來還會有什麽錯誤發生。很對不起,我無法更好地招待你們,感謝你們。

這已是汕頭最好的酒店了,可是他們從來沒有接待過這麽多的高貴客人,他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幸好,我們是回來參加汕大的慶典的,不是回汕頭專門吃晚飯的,所以,如果接下來有什麽招待不周的地方,希望朋友們能夠理解並且寬容。謝謝大家。

一個具有曆史紀念意義的盛典,其開場白就是這樣生動而質樸的話語,字字閃灼著真情的道白,句句流露著主人般的誠懇。在場所有的客人,都被李嘉誠的話語所打動,他的話音剛落,便響起了長時間的熱烈掌聲。李嘉誠先生曾經豪情萬丈地說:“汕頭大學是我超越生命的承諾。”

當我們如此高興地共聚時,我們可能不曾想到,假如這世界全部隻是我們潮州人,這可能不是一個最富有趣味的世界。大家請不要誤會,我作為潮州人,對潮汕地區的曆史、鄉情及我們獨有的性格都感到自豪。

童年的我,在家鄉亦有很快樂的回憶。然而,文明社會的發展精髓在於多元匯聚,是建基於不同的傳統文化及信仰。曆代各國的交往,為世界發展帶來創意和動力,使世人更懂得、更珍惜平等的權利、義務和各種權益,或許這所有共同的進步,為的是要創造更富知識的人類,在其個別追尋更豐盛的人生中,可不斷發揮智慧與審慎精神,共同創造一個更人道、互相關懷及具效率與高生產力的世界。

這天,李嘉誠攜帶李澤钜、李澤楷及長和眾高層,一同見證這一改寫潮汕曆史的輝煌的曆史時刻。出席盛會的還有國務委員李鐵映、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榮毅仁、廣東省委書記林若、廣東省政協主席吳南生、國家教委副主任何東昌、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等。李嘉誠的香港好友李兆基、鄭裕彤、何添等商界翹楚亦應邀親臨贈興。

汕頭大學於1980 年開始籌建。早在1978 年秋,鄧小平接見泰國潮人社團,對他們希望潮汕辦正規大學一事表示讚賞。及後,根據中央和省有關領導的指示,汕頭市教育局起草了籌辦嶺南大學(暫定名)的意見。

1979 年8 月,經各方反複協商,確定校名為汕頭大學,並請汕頭市規劃局草擬了汕頭大學的初步規劃圖。1979 年11 月,汕頭市成立了陳仲豪等四人籌備小組,加緊各項籌辦工作,勘察桑浦山等預選校址。1980 年1 月,教育部電複廣東省高教局,同意籌辦汕頭大學。1980 年5 月,在吳南生主席主持下,全體籌辦人員在廣州舉行了為期四天的會議,議定了汕大籌辦以及辦學的一係列具體方案。同月,省委批準成立汕大籌委會,任命吳南生為籌委會主任。1980 年8 月,省高教局調查組抵汕踏勘校址。1980 年9 月,省高教局正式草擬籌辦汕大的具體計劃。同月,吳南生主席、莊世平先生就辦汕大事宜與李嘉誠麵商,李嘉誠慨允捐資,並於是年年底在吳主席、莊先生等陪同下勘察了校址。於是,吳南生主席親赴北京西山,請葉劍英元帥題寫了校名。在1987 年2 月召開的汕頭大學第一屆校董會議上,李嘉誠出任名譽主席,吳南生任主席,莊世平則擔2003 年8 月,李嘉誠在汕頭大學發表演講。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麽汕頭大學如此命名,其實為什麽不可以呢?

汕頭大學名字好像太地區性,然而觀念的框框是否比其內涵重要呢?

在今天的社會,通過科技的可能,知識的滲透力是顯然而見,難關不在地域限製而更在人的心中,我們的不斷自我分隔和墮入一種負麵和異我分明的觀念。

全球化過程一方麵帶來更多共同的利益,另一方麵卻帶來更多新的衝突,這些張力構成一種難以克服的挑戰。我們需要智慧,處理貧富懸殊,環境破壞,人類尊嚴的瓦解和追求和平的困局。

經過多少年的艱辛與努力,李嘉誠的事業蒸蒸日上,個人財富自然水漲船高然而,每每憶起先父當年為教育的孜孜以求,看到家鄉的貧窮落後,感念祖國未來的發展,必然需要大批人才。隻有教育才能改造人類,改造社會,改造思想,變革觀念。而自己的家鄉汕頭,雖然人傑地靈,人文厚重。但是,曆經千年依然缺少一個引領風氣的廣闊的文化教育平台。李嘉誠每每想到這一切,都身不由己,感慨萬千。於是,在家鄉汕頭創辦大學的念頭便時時纏繞在李嘉誠的心間。

一個想法

讓我們一起把自己的視野再追溯到汕頭大學創辦的艱難歲月。任職長江實業執行董事的莊月明,在工作上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全力以赴十分默契地配合丈夫李嘉誠,是李嘉誠事業的核心人物,在長江實業內部,受到員工的普遍敬愛與尊重。她對丈夫創辦汕頭大學的雄心壯誌,非常讚成、非常支持。

那是1980 年的一個秋日,李嘉誠對夫人說:今天我要和莊世平先生談創建汕頭大學的事情。創建一個大學確莊月明輕鬆自在地回答說:“你是教育世家出身,我將義不容辭地支持你的任何決定。”莊月明望著丈夫,笑了幾笑,繼續說:“如果不是日本人侵略,將你父子趕到了香港,也許你現在是一個從事教育的教師哩!不是嗎?我到現在,都還清楚地記得你那時求學若渴,如饑似渴的鬱鬱眼神。”

李嘉誠初到莊家,看到莊家汗牛充棟的藏書所流露出來的羨慕與如癡似醉的神態,頓然閃現在莊月明的眼前。李嘉誠連連肯定地說:“是的,是的,我現在一定是在當教師。說不定我在當一個小學或中學的校長哩!好,你支持我創建汕頭大學,我也將義不容辭地擔起這副曆史重擔。不過,辦一所大學需要花費很多的錢與精力,可能會影響我們自己公司的正常運作。”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隻要你有決心,一切困難都可以克服的。”李嘉誠聽到夫人的這番話,心頭不由一熱,一個婦道人家,尚且古道熱腸,義無反顧,我堂堂六尺男兒,還有什麽猶豫不前的呢?亦由此,汕頭大學終於開始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莊世平老先生,是全國政協常委,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香港南洋商業銀行董事長,汕頭大學籌委會副主任。他比李嘉誠年長近20 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他應約與李嘉誠商談籌建汕頭大學。

莊世平和李嘉誠談得十分投機,十分興奮,一幅汕頭大學的宏偉藍圖躍然紙上。

也許,一件小事,更能說明白汕頭大學在李嘉誠心目中的分量。有一次,汕頭大學醫學院的院長來到香港,與李嘉誠約好在午飯時間商談籌建汕頭大學醫學院眼科中心事宜。而在此之前,李嘉誠的兒子在生意上有一些事要與李嘉誠商談。李嘉誠說,給你五分鍾,五分鍾之後我約了汕頭大學的人談校務。對於那些要用錢的公益項目,一談兩三小時還嫌少,然而對那些賺錢的生意,卻是隻給兒子五分鍾,這就是大富之後的李嘉誠。

其實,李莊兩人都知道,早在1920 年年初,饒平人張競生,在獲得法國裏昂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後,返回祖國出任家鄉潮州的省立金山中學校長。任職期間,他深深體會到文化發達的潮汕地區,迫切需要建立一所大學。他對金山中學進行教育改革,想把金山中學辦成潮汕大學,但最後無力擺脫軍閥混戰後的困境和世俗偏見的束縛與詆毀,導致張競生憤然辭職和潮汕大學的流產。

取決於教育的成敗以及由此決定的文明程度。教育興,則國運旺;教育廢,則民氣衰。可見,教育對國家的強弱、對社會的興衰影響之大。要使社會長治久安國家養才用才,都有賴於教育的發展。

理性是智慧的源泉,愚昧是人類最大的敵人。所以教育是如此重要,教育不應該隻是一紙文憑或僅是一個學位,教育是掌握人生的導航器,是一個發現世界和發現自我的旅程,專業知識,語言能力,創意和慎思明辨的思維相互構成了一個平台,讓我們可以懷著熱誠和穩定心態爭取成就,服務社會、民族和國家。正因如此,教育是一切傳統和進步,尊嚴和智慧的基石,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就是教育的承諾。

支援教育及醫療發展是我終生不渝的事業……在人生旅程中,能播下一些良好的種子,為人類做出貢獻,生活就更有意義。

教育的重要,是國家的興亡、社會繁榮的關鍵。甚至一個機構,一個家庭,其成員教育程度的高低都對其發展前途有著深遠的影響。

因此,教育事業的發展,直接影響時代的發展。

一個國家資源豐富,若人才鼎盛,善於開源節流,則可克服各種困難,使國家逐步走向繁榮富強;從曆史上看,資源貧乏之國,不一定衰弱,可為明證。

基於這一信念,我深感人才的重要性,隻有選拔人才、培育人才和重用人才,使國家走向繁榮富強:選才育才之功有賴教育。教育事業跟不上,就會造成國家人才匱乏。因此,國家各方麵發展的快慢,是和教育事業的成敗進退有著直接的關聯,教育的成敗,是國家強弱的根本原因。

教育立國,教育救國,教育強國,教育富國,教育愛國。當然,教育報國。

這就是李嘉誠超越生命的夢想,超越生命的承諾,超越生命的追求,超越生命的奉獻,超越生命的執著。這是李嘉誠一心在圓的另一個孜孜以求的世紀夢、人生夢,是他啟動生命新旅程新生活的目標,或許也成為他發展新事業的基準基石。

深深困擾著李嘉誠,成為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心頭之憾。從此以後,讀書和看病、健康與知識在他心頭變得格外沉重,成了一個苦楚而難以忘懷的理想,成了載他駛往彼岸的諾亞方舟。1980 年李嘉誠基金會成立,捐款主要用於教育及醫療事業。

潮汕大地在曆史的輪回嬗變中,孕育著人文厚重的鄉親鄉情鄉音鄉風鄉俗。

然而,自宋以來,素有海濱鄒魯之美譽的潮汕地區,卻沒有一所享譽內外的書院,不能適應新時代急劇發展變化的殷切需求。

1925 年2 月,潮州人林子肩,重新發起組建潮州大學的號召,並成立了籌備處,終因經濟上的重重困難,無力辦成潮州大學,隻得不了了之。1949 年,國民政府的兩廣監察使潮陽人劉候武,再次向海外潮籍人士發出在汕頭創辦一所潮州大學的呼聲後,立即得到了香港地區和東南亞一帶的潮藉人士的熱烈回應,並且在香港成立了籌款委員會。此時,21 歲的李嘉誠的事業才剛剛起步,寂寂無名。

創建廈門大學的陳嘉庚先生,聞訊後十分高興。熱切希望此次潮州大學的籌建能一舉成功,成為華南大地的南北明珠。但因內戰烽火蔓延到了潮汕地區,籌建潮州大學一事再告夭折。

自1979 年國家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汕頭成為經濟特區以來,對專門人才的需求更顯得異常迫切。要改善民生,有賴於工農業的發展,而未來各行業的發展則寄望於大批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有鑒於此,創辦汕頭大學已是勢在必行,刻不容緩,更是水到渠成。正是在此時刻,李嘉誠萌生了要在汕頭創辦一所高水平大學的念頭。

李嘉誠與也是潮汕人士、一向熱心教育、關懷鄉梓的摯友莊世平先生道及,兩人居然一拍而合。於是,便積極進行籌備工作。莊世平並引介廣東政要、潮汕名宿吳南生參與其事,推動落實宏願。莊世平深知國情,在內地要想辦成任何一件事情,特別是像辦大學這樣空前的壯舉義舉,沒有政府的參與,那簡直是不可想象的,哪怕是有益國民、全為他人的善事。

1978 年9 月,鄧小平、廖承誌等中央政要,接見前來參觀訪問的僑胞,對李嘉誠提出在潮汕地區興建一所大學的要求,表示高度讚賞與完全肯定支持。

這樣,籌建創辦汕頭大學的行動,就正式拉開了序幕。1980 年5 月,汕頭大學一天,莊世平老先生,與李嘉誠磋商籌建汕大的計劃。李嘉誠動情地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莊老,現在內地已經開始搞經濟建設了,汕頭又成立了經濟特區,這就更需要各種專業人才。當此之時,潮汕辦大學之事,可謂天時地利,確是勢在必行,更是事在能行,所以,有決心有毅力,凝聚人氣,求得人和我認為這次一定能成功,也一定能夠成功。”

莊世平不徐不疾地接著說:“是的,當年陳嘉庚創辦廈門大學,也是為了報國今天,國泰民安,社會穩定,國家對人才的需求,更是到了求賢若渴的程度。

現在辦汕頭大學,的確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絕好時機。”

李嘉誠想起了先父李雲經努力耕耘教育的艱辛與夙願,想起了夫人莊月明支援創辦汕頭大學的執著與熱情,更想到了潮汕人民對大學教育的孜孜以求與殷殷之盼,更想到了國家中興對人才的求賢若渴。李嘉誠以少有的激動,與莊世平老先生探討著籌辦大學的每個細節。

李嘉誠請教莊世平:“莊老,不知道辦一所大學大概需要多少錢?”

莊世平笑了笑,回答道:“李先生,這很難說,大學像海洋一樣,是個深邃的無底洞,投進去再多的錢,也能消化得了。但是,我個人認為,隻要有個帶頭人,創造一個好的開端,將來一定能得到海外潮籍人士的積極回應。”在這點上,莊老似乎很天真也很自信。

李嘉誠聽後,果斷地說:“那就讓我來做這個帶頭人吧!我馬上捐出3000萬港元,作為籌建汕頭大學第一期工程的經費。”李嘉誠說完之後,充滿**地告訴莊世平:“莊老,這是上自先父我一家人的心願!如果先父仍然在世,他一定非常讚成我捐資辦汕頭大學的。”

其實,在莊老與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主動約見之前,李嘉誠坦言,“我幾年前就一直有個想法,將來要在汕頭蓋起一所大學。”

李嘉誠憶述當時的情景時,笑說:“在這件事上,由莊老開口提出到我答應前後的時間不足十秒。他一說完話,我便立即答應。”

李嘉誠坦言,當年要在汕頭興建一所高等學府,還是比想象的要困難得多。

首先,當地的經濟發展比不上珠江三角洲;其次,創辦一所高水平的學府需要開放開明開闊的思想;另外,所謂萬事開頭最難,很多問題不是有了金錢便能夠解決,前後過程都會花費巨大的人力、心力和時間。

選址過程。當年也是李嘉誠相隔多年後再次回鄉。李嘉誠感慨地說,莊老在“汕大”開始的時候,付出了很多精力。

“汕大”建成後,莊世平曆任校董會副主席多年,積極投入校內工作,親自參與每場會議。後來隨著年紀大了才慢慢退下前線工作。不了解他們的人,常常有個誤解,認為莊老不時找李嘉誠捐錢。李嘉誠對此加以澄清:“這不是真的。

他找我捐的錢,遠遠比不上我自己主動捐的錢。比如說,汕大一開始的3000 萬是由莊老提議,後來所有一切捐資都是由我做主動。”

李嘉誠最後說:“當年開始的十秒鍾,是值得驕傲的。我一直想做這件事,一開始也沒有想要蓋這麽多學院,我隻相信如果有了一所綜合大學,對潮汕發展將發揮很大的作用。”

現在汕頭大學的發展已經邁上了軌道,發展突飛猛進,其中外語係學生在全國高校英語考試中達到99% 的通過率,2006 年畢業生的就業率更高達98%。

說起這一切,李嘉誠深感欣慰地笑了。

鄧小平的讚賞

20 世紀80 年代初期,正值汕頭大學開始破土動工之際,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首輪談判破裂,前途未明的香港問題,使香港人心惶惶,局勢動**不安,經濟衰退慘重,各行各業倒閉現象不斷發生。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等上市集團公司,也受到經濟衰退一係列嚴重打擊,損失重大。是否能繼續向汕大捐款,李嘉誠陷入了沉思之中:夫人和他已經決定獨資創辦汕頭大學,且已經對外正式宣布。

從1980 年9 月的3000 萬港元,增至1983 年5 月的1.1 億港元,他都是獨資負責到底。如今,他的企業損失太大,是不是讓汕頭大學緩建幾年呢?雖然自己暫時麵對經營上的困難,又怎麽能打退堂鼓呢?

深明大義的莊月明態度非常堅決,她認為事情既然已經開張,已經邁出了第一步,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去,就算自己公司麵對暫時的困境,隻要開源節流,完全有希望渡過難關。

衣服都給你拿去賣掉當掉,哪怕是我們現在住的地方賣掉,也一定要建成汕大。

我的金銀首飾,你也可以拿去賣掉,就算我不穿金戴銀,也要把汕大建成。”

李嘉誠笑著對夫人說:“現在還不至於要你賣衣服、金銀首飾來建汕大,這主要是個意誌。隻要我們興建汕大的意誌不變,自然有辦法繼續籌備建設汕大的財力。好,我來向汕大籌委會寫信,表達我們建汕大的強烈意願。”

李嘉誠揮筆寫道:“近年世界經濟衰退,影響所及,本人麵臨十年來的最困難處境。各行業倒閉及虧損者甚多,本人所經營業務亦深受打擊。上述捐贈,在個人今後數年之現金收入,已達飽和。但鑒於汕大創辦成功與否,較之生意上及其他一切得失,更為重要。而站在國民立場,能在此適當時間,為國家桑梓竭盡綿力,即使可能麵對較為困難之本港經濟情況下,仍屬極有意義及應勉力以赴之事。”

李嘉誠還再三強調:“教育對國家民族的重要性,從世界和曆史上許多事例中,都可以得到證明。學生就像種子,而學校像土壤,教學的方法和環境,就如同陽光雨露,教學人員,便是栽培灌溉的園丁。種子是否能健全地發芽茁長而至成為可用的棟梁之材,各方麵因素的配合,都起著一定的作用。”

如果通過教育的途徑,能使年輕的一代培養愛國的情操,健全的心智,充實的學識和正確的人生觀念,從而提高民族的素質,使國家的元氣充沛,潛力深厚,則必然可使國家日漸富強。

而教育的失敗,也意味國家前途的暗淡。當國家了無可用之才的時候,則任何建國興國的事業也談不上了。

所以,能促使教育的成功,便可對國家社會做出實際的貢獻,這是我參與籌辦汕頭大學的主要動機之一。同時,也覺得很有意義和價值。

以愛國之心辦好教育,從而對國家做出貢獻,對我個人來說,就是汕大創辦的目的和意義,對包括我在內的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是國家民族興衰的關鍵所在。但願教育的花果開滿中華大地,使錦繡河山新姿煥發,使中華民族的前途遠大輝煌!

李嘉誠堅定地向汕大籌委會表示,一定不讓汕大建校工程停頓,繼續不遺了李嘉誠。在談到汕頭大學繼續施工及資金問題時,黃辛白希望李嘉誠先顧全自己,讓企業順利渡過難關之後,再考慮創辦汕大。必要時,汕頭大學可以暫時緩建。

李嘉誠一方麵感謝國家關心自己的難關,但一方麵堅定地向黃副部長說:“不,不,我的事業可以破產,我的一切可以失敗,但汕大一定要辦,一定要辦成。”

1986 年4 月,李嘉誠在給鄧小平的信中說:本人童年失學,深切體會到學業對人生之重要,教育對國家之重要,人才對發展之重要,自少即有誌辦學校。其後,個人事業薄有成就,即渴望償此心願。

這充分表達了李嘉誠捐巨資辦好汕頭大學的初衷,亦並非一時心血**的衝動與狂熱。李嘉誠深深懂得“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在學校”。因此,他把辦好汕頭大學當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

決心“為國家為家鄉的教育事業竭盡綿力,並引以為榮”。

李嘉誠在致吳南生主席的信中說:“溯自建校以來,本人盡心竭力,為汕大付出時間、金錢,更付出無限愛心。自始至今,以默默耕耘之態度,為汕大謀求進步。務使汕大在質量方麵能達到國際水平,成為著名之學府。”

與校方共商辦學大計時他表示:

我不當校董,我堅信內地是完全有能力把汕頭大學辦好的。

1996 年1 月5 日,汕頭大學校董會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會議著重討論研究汕頭大學爭取進入國家“211 工程”建設行列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李嘉誠及汕大校董們一致讚同學校的建設計劃,並根據汕大建設的需要,李嘉誠表示再捐資1.5 億元,積極配合政府,加快汕頭大學的建設與發展,盡早辦成國家重點大學。

李嘉誠捐資興學之壯舉,不僅得到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人士的關注與支援,而且還得到鄧小平的高度讚賞。

順理成章,有時,就連最起碼的公事公辦都難做到。體製的束縛,觀念的差異,凡此種種都給汕頭大學的建校帶來意想不到的困難與阻力。困惑中的李嘉誠更加困惑,究竟為什麽如此步履維艱,甚至難過自己做生意。難道,李嘉誠自己真的如市井之言,為了那個看不見的虛無縹緲的名聲?

極度困惑無奈之下,李嘉誠提筆致函鄧小平,希望鄧小平能夠協助解決汕頭大學遇到的實際問題,而這些問題絕不是廣東省權限範圍內所能解決的。

其一,給予大學更加開放的環境,允許招攬國外良好師資,並盡快調派優秀教師南下,對願意南下的教師不要人為設卡。其二,給予大學更大行政權限,在汕頭大學設立研究院,派遣研究生出國,學成回國為汕大服務,使汕頭大學之學術水平能達至國際水平。其三,給予大學更大管理方便,使國內外有心為汕頭大學貢獻一份力量之人士,能為汕頭大學培養科技人才貢獻力量。其四,給予大學更大學術自由,使汕頭大學能夠更多地與國外一流大學加強學術交流與聯係,提升汕頭大學的國際學術地位。其五,給予大學更大發展空間,使汕頭大學能夠根據全球最新科技動態與發展需求設置調整學科結構,以便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最新要求與變化。

1986 年6 月20 日,鄧小平會見李嘉誠時說:“你資助教育事業這件事,很值得讚賞,因為教育是個薄弱環節,很需要支援。”並讚賞李嘉誠“你做的事,都是紮紮實實的事。”

鄧小平並當場指令陪同的國家教委副主任何東昌,根據李嘉誠的具體要求,切實解決汕頭大學建設發展過程中所麵臨所存在的種種實際問題。

此次會見後,國家教委立即落實鄧小平的有關指令,鼓勵汕頭大學進行改革允許汕頭大學開放辦學,並先後從中國人民大學、複旦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全國重點高校,抽調一批學科領導人、係主任和骨幹教師支援汕頭大學。

事必躬親

汕頭大學是李嘉誠資助的最大公益項目,1981 年中國政府批準興建汕頭大學至今,李嘉誠為此付出了龐大的資金和心血,累計捐贈超過80 億港元;而每撥款。不過,李嘉誠所傾注的心血顯然是無法以金錢來衡量的。

汕頭大學創校至今,傾注著我很多的精神和心血,我一生樂於致力發展教育和醫療事業,雖然有時確有“西風凋碧樹”之感,但建設好汕大一直是縈係我心,然而我不是在建設我自己的大學,我時刻關注的是要使得汕大能成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基地,使得汕大能成為潮汕千萬人口訓練棟梁的地方,我常常思量如何克服汕大麵對的困難,常常思量如何拓展汕大的空間。

為著汕頭大學的創立和發展,李嘉誠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對汕頭大學的選址、奠基、設計、施工、院係設置、聘請教師、選購儀器設備等事事關心。

而對香港公司的事項,隻是放心地交給下屬打理,其實,在汕大籌辦的最初幾年,他根本無暇顧及長江集團的生意。李嘉誠對汕頭大學所耗費的心血與傾注的熱情,超過了對自己的任何一盤生意。李嘉誠多次主持校董會,詳盡研究汕頭大學的發展大計,包括每一個學科的規劃與建設。他希望汕頭大學早日成為國內重點大學。還希望把汕頭大學辦成在國際上有相當影響的有別於國內傳統大學的一流大學,出產更多的出類拔萃的,具開放的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

李嘉誠在汕頭大學的一次講話中說:汕頭大學的目標不是要贏取一些虛譽,而是要切切實實地成為一所重點大學,成為一所受人敬重,具有國際地位的高等學府,希望各位體會到本人及諸位校領導對汕頭大學的期望及愛護,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把汕頭大學發展成為重點大學。

為此,李嘉誠全力以赴,采取了一係列措施。李嘉誠非常關心教師的教學生活情況。他到汕大,下車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看望教師,和他們促膝談心。他曾感慨地對一位來自寧夏大學曆史係的教授薩本仁(筆者早年曾有幸與這位教授共事)說:“唐朝時韓愈**州的路途比您還遠呢,但您有韓愈的精神,可敬,可敬。”薩教授事後談起這次偶遇,心中始終難以平複。

他發現一幢教授樓牆麵嵌鑲著咖啡色瓷磚,顯得暗淡不雅,他緊皺雙眉,說道:“像這樣的房子,我都不住,怎麽可讓教授住?敲掉,馬上敲掉,立即更換。負責基建的人說:“那每處都得多花兩千多元啊!”“兩千就兩千。”他見教師學生宿舍走廊上都曬著衣服,他對學校領導人說:“必須提供洗衣機和烘幹機,消滅這些萬國旗才是啊!”

在回答如何把汕大辦得更開放時,李嘉誠強調說:“要繼續招聘國外教師。

汕大禮堂和設施都達到國際標準,可在此召開國際學術會議,相互交流留學生。

汕大學生將比國內其他大學有更多機會與世界其他高校進行學術交流,以此提升汕頭大學的學術水平。”

他豪氣幹雲地說:“汕大目前僅動用設備資金的17%,還有83% 存在香港未動用。”

首先,李嘉誠於1983 年5 月捐贈港幣2000 萬元,在香港成立“汕頭大學學術基金會”。該款存於香港之銀行取息或用於投資,收益作為經常費用,基本利息每年約有港幣200 萬元,可做汕頭大學與國外著名大學進行學術交流之用。汕頭大學從1984 年元月起,利用這筆基金的利息,對全校教職員工實行生活補助和職稱、職務津貼,每人每月按基本工資發20% 作為補助。與此同時,對講師以上及行政副科級以上者,每月還給予不同數量的職稱、職務津貼。後來李嘉誠又耗資500 萬港元,特地興建一座可容納120 人的高級多功能學術報告廳和會議室的學術交流中心。

在李嘉誠的積極倡導和全力推動下,汕頭大學自開辦以來,已先後引進外籍教師13 批,共107 人,有15 個國家和地區的百餘名教授、專家、學者到校講學進行學術交流。另外,還聘請29 名中外知名學者擔任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汕頭大學從早期招聘了二十多名教授、副教授和34 名講師開始,至1995 年年底,在聘的教授和副教授達230 人,講師305 人。到2013 年,在聘的教授和副教授更多達800 人。

李嘉誠在一個獲獎儀式上強調,在這前所未有的信息社會,教育區分出哪些人可擁有或懂得如何應用知識,哪些人被視為更有價值或不受重視。我們都痛恨世界上現存的不正義和不公平現象,但我們可帶來改變的能力卻有局限;然而我深信忠誠、正直、公正無私及同情心是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價值觀。

自從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從未有如今這樣的欣喜和信心,今日整個國家充滿繁榮興旺的景象,實在令人鼓舞。雖然目前有些製度還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整體而言國家已步上了康莊大道。

我們生於這個有重大責任感的時代,這是一個機會,使我們共同肩負一個崇高的使命,為我們的大學,為發揮對潮汕地區和整個國家的影響而做出貢獻。如果我們能夠朝著目標好好地幹下去,所得的快樂是任何物質不能替代的。

李嘉誠多年來不遺餘力地推動教育醫療事業。他說:在過去和今天,為汕大付出精神、時間、資源及深厚感情,但對個人而言實是一無所求,近年許多世人夢寐以求的世界級榮譽或銜頭,幾乎全部為我所婉卻,已接受的亦極力低調。如果時光可以倒流,要我選擇做一些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我還是以教育及醫療為終生不渝的事業。

在人生旅途中,我深深體會到王安石所說“丹青難寫是精神”這一句話,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會竭盡所能貢獻個人力量實現這個理想,不為名利,亦更不介意別人的想法。

在這20 年當中,可能因為製度的困難,令汕大發展常常遇到種種令人費解的人為障礙,令汕大事務往往事倍而功不及半,但我沒有因此而放棄,為的是汕大前途、國家教育、在座同學和素未謀麵而未來入讀的年輕人,如果隻求圓滑而不推動汕大更新求變,自問是一種罪過。

過去多年來,我不斷與校領導重複地說,汕大要取得成功,並非單靠資源的投入,還要凝聚眾人力量,要靠在座各位及關心汕大的朋友熱誠投入時間及精神,兩年前我們更新了校董會,各位出任校董的同仁,均能以其在地方或專業上的知識,向汕大提供寶貴經驗和指導。

重要的是發揮學生最大的潛能。汕大是我們共同的理想,如能凝聚我們所有人的智慧,汕大一定能夠成功。

在商業界,李嘉誠的許多言論被奉為“經商聖經”,業者更是如饑似渴,視若甘露,而他在高等教育方麵的見解,也應該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財富,一種包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具有廣泛精神價值的社會提煉。可以說,李嘉誠在教育領域的影響不僅僅超越了自己的生命,超越了民族地域,超越時代空間,而且也超越了綿綿國界。他在參與建設和發展汕頭大學過程中的經驗,他設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等類似項目中的設想,不僅僅是屬於汕頭大學的,也是屬於當代中國高等教育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為潮汕人的香港大學原校長黃麗鬆應李嘉誠之邀,擔任汕頭大學校董會副主席,能夠重返故鄉做點事,他自是義不容辭。

“汕頭大學的特色,不僅是財務資助源源不斷地來自香港,而是它樂意思索來自中國以外的新觀念,如我們幾位來自香港的建議,依循英聯邦大學的結構,成立董事會,建議獲接納,汕頭大學是中國唯一有這樣的董事會的大學。”

汕大校長徐小虎博士記憶猶深,李嘉誠先生那種熱愛中國文化、熱愛中國教育事業的崇高精神實在感人,他捐巨資創辦汕大,不是簡單地作為公益、慈善事業而最終出發點是把汕大辦成一所有特色、國際化、多為國家培養精英人才的現代化高等學府。因此,汕大凝聚了李嘉誠振興桑梓教育的點滴心血。

李嘉誠不管工作多忙,涉及汕大的事他第一時間辦理,每年他都花很多時間親自到汕大指導辦學工作。對辦學思路、理念,如何為國家培養精英人才,李嘉誠都有極具前瞻性的主見和計劃,甚至好多事情他都親力親為。如對長江商學院,他就先後親自講了《公司戰略》《奉獻的藝術》和《管理的藝術》等講座。

李嘉誠的行動和言論中反映出的其教育思想所具有的重要的現實意義。雖然這些思想的很多方麵具有李嘉誠商學思想的經世致用的典型特點和汕頭大學在人才培養上期望的“有誌、有識、有恒、有為”。因此,可以毫不諱言地說,李嘉誠的教育思想不僅僅貫徹體現在汕頭大學的每個角落,每個時期,每個學科,而且也成為內地高等持續教育的共同的寶貴財富。

李嘉誠認為:

我們常說人為萬物之靈,人是一切發展的核心能源,我們兼具為善、為惡,有創造、有破壞的能力,我們為了追求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本來是對的,教育的本質是令我們積極向前。

今天科技進步,通信、醫療、生命科學等都不斷有新突破,我們擁有更多知識,但未必更有智慧;我們能掌握事物的起因,但還不能預知未來。今天社會一切的困境不也就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嗎?所以我們必須反思人性的迷失能否複歸?我個人深信透過教育是做得到的。

教育目標是傳播知識,啟迪思維、追求智慧、完善人格。我們生活在社會中,要與社會互動,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以及如何與別人相處。大家要有同理心,能易地而處,張開心胸去體會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人們所思所想,才可以超越種族、性別、年齡、文化及其他隔膜,不單要努力提升自己,更要致力建立社會共同的尊嚴,否則我們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要能彼此和諧共處,隻是遙遙不可及的希望。

李嘉誠透露,20 世紀80 年代以來,需要通宵達旦工作的日子都是和公益項目有關。他注重參與,不僅出錢,而且出力,汕大每年的校董會他一定不會缺席。

2002 年6 月28 日,汕頭大學經過20 年的努力,終於頒授了首批4 名博士學位,標誌著汕頭大學進入一個新的裏程碑。

“李嘉誠一直在轉變和提升他的商業模式。你不能去學他做什麽業務,做怎樣的資產組合。因為這些東西跟他的背景、目標、個人喜好、公司的基礎、外在環境都有太多相關。”上海複星高科技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對《環球企業家》說:“應該去思考的,是他的邏輯是怎麽形成的?他為什麽在這個時候做這個決定?

他是怎麽來做這個決定的?他的感受是什麽?他在那個時間的思考點是什麽?”

業務的技術、管理能力的同時,不拒絕尋找新的機會。二、在開展新業務時不做願望式的假設,提前評估好自己是否輸得起。三、所能支撐前兩點的是出乎於內,超乎於外的心態。隻有一種超卓的內心平衡機製,才能讓他既保持良好的進攻性,堅持尋找挑戰,又擁有足夠的自控,不變成一個賭徒。

身兼汕頭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的李嘉誠,在汕大十六屆畢業禮致辭時表示,汕大由二十年前的一片荒蕪之地,發展至今天頒發博士學位,順利列入國家“211工程”的大學,他感到無比激動。李嘉誠又表示,有很多人擔心汕大是他個人“孤獨的**”,但他重申,汕大是他“超越生命的承諾”。

李嘉誠以“在那‘零和’‘非零’間”為題發表演講,引用20 世紀50 年代美國兩位數學家紐曼及摩根斯坦提出的“博弈理論”,指出人生其實是可以追求雙贏甚至多贏的“非零”遊戲,而非你勝我敗的“零和”遊戲勉勵年輕人做事,在權衡利害取舍之間,選擇彼此雙贏,互依互存,才是真正的勝利。

人生有沒有既定命運,我不知情,但每一天我們在那“零和”“非零”間的選擇,我們其實正在不斷選擇自己一生的命運。

他認為個人成功一生缺一不可的素質,堅毅、勇氣、有誌、有識、有恒、有為誠懇、可靠、有禮、寬容、公平、正義、洞察、智慧、尊重、正直、和善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