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拿下赫斯基02

除了原油價格下滑對油砂生意構成風險外,天然氣價格增加亦會令油砂生意無利可圖甚至虧本。

隨著技術不斷改進,加國開采與提煉油砂的成本正逐步降低,由80 年代中期每桶合成原油成本30 美元,逐步下降至現時的20 美元水平;但相對於中東部分地區每桶原油開采成本僅3 美元,油砂仍大大處於成本劣勢。

隻是適逢油價屢創新高,在石油供應難以一下子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市場才正視到油砂的潛在價值。

2005 年7 月12 日,和記黃埔股票上漲0.84%,報收72 港元;母公司長江實業上升0.933%,報收77.75 港元,兩隻股票表現均好於恒生指數,當日恒指下跌0.07%。同時,和記黃埔成交金額巨大,達21 億港元,而通常情況下成交金額最大的匯豐控股位居第二,僅14.4 億港元。長和係單日成交金額占總成交額的16.78%。

一港資證券商分析人士表示,利好因素支撐這兩隻股票持續走強。首先,李嘉誠一直在增持長江實業;其次,市場預期公司3G 業務將繼續改觀;再者,出售赫斯基能源股權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最後,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在汕頭大大都會撞板”。同時強調:“每一個主導的人,一定要知道他的Cashflow 的情況。”足見他對財務戰略所具有的深刻認識與精確把握。此外,多家大行上調公司投資評級也推高了股價。該分析師認為,短期內,和記黃埔及長江實業表現將繼續強於大盤。

摩根士丹利及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分別發表報告,預期和黃如出售赫斯基能源將提升該股價值。

其中,大摩將和黃評級調高至“增持”,目標價調升至90 港元。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也維持和黃“跑贏大市”的評級,將目標價從原來的78 港元調高為82 港元水平。而此前,大摩還重申了長實的“增持”的評級,目標價85 港元。

大摩在報告中稱,油價高企有利於提高赫斯基能源的盈利能力,原油價格每上升1 美元,可令赫斯基能源每股淨盈利提升0.13 加元。如果和黃以溢價出售赫斯基能源,公司每股淨盈利將可提升2 港元。此外,大摩預期,在能源、港口、金融及投資收入帶動下,曾預計和記黃埔2006 年、2007 年的盈利預測調高48%、12%。

2003 年11 月,集團聯營公司赫斯基能源與中國海洋石油簽訂石油合同,共同勘探東海海域。這是赫斯基與中海油總公司首次簽訂的勘探合同,顯示赫斯基擴展中國東海油氣的決心。

2004 年12 月以來,中國石化母公司中石化集團計劃收購李嘉誠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股權的消息,甚囂塵上,但中石化集團否認了該消息,市場普遍認為另外兩家國有石油上市公司中石油和中海油的母公司——中石油集團和中海油集團較有機會成為收購事件的主角,其中又以中石油集團的呼聲最高。

高盛證券表示,和黃若以市值出售所持的赫斯基能源35%股權,估計約值362 億元人民幣,而有關權益於和黃的賬麵成本約192 億元人民幣,以此計算若出售可獲利170 億元人民幣,令和黃的流動儲備增加44 億美元,至231 億美元(約1912 億港元)。

摩根士丹利則認為,和黃出售赫斯基能源,估計可獲得181 億元港幣的收益,若於2006 年完成出售,正好可以彌補其第三代移動通信(3G)的虧損。

至於哪間公司機會較大,劉誌成認為,中石化集團已出來否認了,中石油機會更大。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不斷有人叩門,是要求李嘉誠賣掉他私人持有的赫斯基能源37% 的股權。另外還不斷有人建議李嘉誠入股內地銀行。

2005 年8 月25 日,在長實、和黃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被一名外國記者問及中國石油天然氣等石油公司是否會洽購赫斯基時,李嘉誠說:“雖然許多人叩過我的門,但在這一刻我還沒有想過要出售(赫斯基),亦不需要出售。”

李嘉誠及和黃分別持有赫斯基37% 及36% 的股權,按赫斯基8 月24 日收市價計,李嘉誠單是這項私人投資,市值折合已達615 億港元。如果讀者還記得的話,李嘉誠當年是以32 億港元收購赫斯基的。

一名接近李嘉誠的投資銀行家說,目前油價高企,李嘉誠可以高位套現,中石油也希望購入赫斯基股權,分享其國際油源。但李嘉誠對油價長線看好,加上赫斯基持有的油砂礦權益並未入賬,他在現階段不想沽售。至於日後會否因為要加強與中國政府及企業的關係而割愛,則是未知之數。

其實,國際油價不斷上升,若每桶達60 美元,則無論誰收購赫斯基能源價錢肯定是貴的,若油價能回落到40 美元左右,那時候收購的時機自然會好一點。

加拿大離中國太遠,運輸成本相對較高,收購價估計有一定的折讓,假如和黃不考慮特殊因素以特別優惠價賣出,雙方估計很難談得攏。況且,和黃一向都低買高賣,估計這項交易價格不會太低。李嘉誠雖然十分愛國,但不會**國的政治買賣,有關交易隻會依據市場價格進行。

中國自1993 年石油淨進口後,石油需求量迅速攀升,2005 年原油進口量已高達8585 萬噸,增長逾36%,全年已超過1 億噸大關,即是每日大概240 萬桶如果中國每年國內生產總值(GDP)仍以平均8%至9%增長,十年後每日要進口500 萬桶原油才夠應付日常所需。

赫斯基能源正進行一項“點砂成金”的大計,計劃把加拿大的油砂提煉成石油,若成功,估計可以開采出超過26 億桶石油。李嘉誠曾經表示,赫斯基能源的油砂礦藏量豐富,“五十年都開采不完”。

赫斯基能源油砂的開采及生產成本大約為每桶12 加元至15 加元(約10.7 美元至12.95 美元),提煉成本大約為3 加元至3.5 加元(約2.52 美元至2.9 美元),油價隻要高於每桶20 美元,開采油砂就有利可圖,而現時油與李嘉誠洽談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麵,和黃於1987 年收購赫斯基能源後,經過多年的改造,已把這一家虧損企業變成了一棵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搖錢樹,2004 年純利高達13 億加元(約90 億港幣),和黃單是2004 年收取的特別股息便有8.73 億港幣。

2005 年第三季度,赫斯基能源盈利增長15%至2.86 億加元(約19.87 億元港幣),超出預期,每股派第三季股息0.12 加元及特別息每股0.52 加元。

以和黃持有35%赫斯基能源計算,和黃可收取股息6.78 億元港幣,李嘉誠個人持有36%股權,可收取股息近7 億元港幣。

此外,赫斯基能源已分別在2005 年2 月、4 月及7 月合共派發了每股股息1 加元,估計和黃及李嘉誠各得約10.27 億元港幣和10.58 億元港幣股息,可見赫斯基能源的盈利能力極佳。

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寧早前透露,有買家洽購赫斯基能源,但價錢未有足夠吸引力。不過,他暗示賣與不賣,主要看視乎是否遇上好價錢。

和黃2004 年11 月30 日曾發出通告表示,為繼續發展與增長核心業務,同時維持穩健的財務狀況,集團一貫持續參與各類洽談,其中若幹可能構成須予披露之交易。顯然,和黃在出售赫斯基能源一事上是持開放態度的。

和黃旗下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受惠於能源價格上漲,到2005 年9 月底為止第三季度純利增長87%,達5.56 億加元(相當於36.7 億港元),每股盈利1.31 加元,增八成七,每股派季度息0.14 加元,增一成七。李嘉誠私人持有三成半赫斯基能源,將收取1.39 億港元股息,而持股量相若的和黃,亦收取1.38 億港元股息。

赫斯基期內平均實現油價為63.24 美元,增長四成四。油氣產量減少6.7%,至每日30.32 萬桶油當量。

總裁劉錢崧解釋,加拿大西部受到持續潮濕的天氣,拖長的運營問題,及油田TerraNova 的維修影響,而減低石油及天然氣的生產速度。全年的油氣產量相信不能達到預期,不足之數將達到4%。不過,他預計,油價持續高企的刺激下,2005 年的業績會創下新高。

第三季營業額為20.1 億加元,較去年增加13.8%,稅前盈利為7.5 億加元,增77%。現金流量增加六成半,達62 億港元。

期內赫斯基能源在White Rose 油田項目上取得進展,年底前將可抽出第在阿爾伯特省的設施興建工程已經完成四成三,且依照進度鑽井30 口。

Sunrise 油砂礦每日產量可達20 萬桶當量,於2005 年年底或2006 年年初獲得政府批準。公司正繼續在阿爾伯特省中部的煤礦,挖掘甲烷氣及天然氣,2006 年與合夥公司鑽井400 口。

期內公司購入電力合約達22 兆瓦,賬麵盈利200 萬加元。美元遠期合約則有賬麵利潤1200 加元。

李嘉誠的私人投資有兩大特色,一是長線回報具吸引力的投資,一是可以與各國政府及企業搞好關係的投資,兩個條件要兼備,他不會因為單純賣賬給政府官員而動用其龐大資金。

2005 年12 月7 日,李嘉誠旗下的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決定為中國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在南中國海進行的深海鑽探項目提供資金和技術上的援助。

在南中國海的深海勘探項目將由中國國家海洋石油總公司的下屬上市公司——中國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CNOOC)和赫斯基能源公司共同完成。如果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在南中國海勘探到石油,這對於近在咫尺之遙的香港來說不啻為一個好消息。

南中國海的勘探項目將是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第一次進行深海勘探,就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該公司目前尚不具備在水麵350 米以下深海勘探的能力。完成這一項目,中國海洋石油公司需要其他公司提供更加先進的技術。一份媒體報道說,為了吸引赫斯基能源公司參與該項目,中國海洋石油公司計劃與赫斯基能源公司簽署一份共同開發協定,如果在海域發現了石油或天然氣,赫斯基能源公司將享有共同開采的權利。

李嘉誠旗下的赫斯基能源公司是深海勘探作業的老手,擁有豐富的深海勘探和開采的經驗,該公司在加拿大東海岸擁有多個石油開采項目。

關於退休

2005 年9 月25 日,李嘉誠在長江商學院EMBA/MBA 畢業典禮暨學位授調自由與責任的並行不悖及堅持原則的重要性。

無意訓勉,卻樂意分享自身所堅持和珍惜的信念,李嘉誠提出了九個相信:我相信自由,也相信自由和責任是並行不悖的。

我相信世上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去維護人類的尊嚴。

我相信幫助他人對社會有所貢獻,是每一個人必要的承擔。

我相信強者特別要學習聆聽弱者無聲的呐喊;沒有憐憫心的強者,不外是個庸俗匹夫。

我相信隻有堅守原則和擁有正確價值觀的人,才能共建一個正直、有秩序及和諧的社會。一個沒有原則的世界是一個缺乏互信的世界。

我相信隻有通過對真理和公平的不斷追求,才可建立一個正義的社會。

我相信沒有精神文明、隻有物質充斥的繁榮表象,是一個枯燥、自私和危險的世界。

我相信有理想的人富有傲骨和誠信,而愚昧的人往往被傲慢和假象所蒙蔽。

2005 年,年屆77 歲的李嘉誠永不言休,身壯力強,可謂龍精虎猛,他在北京出席長江商學院首屆畢業典禮時,重申無意退休。

李嘉誠強調,強者的有為,關鍵在能否憑借自己的堅強意誌堅持正確的理想和原則;憑借毫不動搖的毅力實踐信念、責任和義務,運用知識創造豐盛精神和富足的家園;能否將自己生命的智慧和力量,融入文化,使它能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曆久常新;能否無私貢獻於深愛的民族,為她締造更大的快樂、福祉、繁榮和非凡的未來。

李嘉誠笑稱,商學院院長項兵要求主講嘉賓說一些訓勉的話,但今天不太合適,因為在座諸位,都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在選擇的行業內也曾付出努力,已經爭取到不同程度的成就成功,前途也一定是無可限量的:“你們才是最懂得掌握和有能力主宰自己生命的人,因此我認為我不應該告訴你們應該做些什麽,或者不應該做些什麽。”

人們麵前的這位精神抖擻的年近八十的長者依然故我:我完全沒有退休計劃,我是一個真正的Acting(工作中的)Chairman !

李嘉誠更舉例指熱門的退休活動釣魚亦不是其心頭好:“我不會去釣魚的,過年有時去釣,我一定釣到條魚來食,就不再釣了。”

這是李嘉誠在2005 年9 月接受《香港商報》記者專訪時吐露的內心世界。

事實上,工作並不是李嘉誠的負累,反而是快樂的源泉,開心的動力。每一個項目每一項投資他都興致勃勃地一絲不苟地參與其中。

大家同事都做得好開心,合作好愉快。工作有時做了,停下來反而會不習慣,除非是體力支援不了。

但他馬上接著說:“目前我健康非常好,我現在做得FINE,精力很好啊,目前還是full speed !”

說這話時,他一麵自豪:“我坦白講,就算我這一秒鍾不回香港,香港的生意亦一定continue nicely,全世界都是!”

現實中的李嘉誠的確忙碌依然,忙碌非凡,連筆者的約訪也是不情不願。

我假期就比較少,過年一定有,平時好少放。

星期天對他來說都不見得輕鬆,“我五點起身,八點飛機,一早飛過來,中午和朋友吃飯,下午便來這裏,一秒都沒有停過,碰到你才有機會在這裏坐下飲杯茶,跟著又立即飛回去了。”不過,就算工作繁忙,李嘉誠並沒有忽略家庭生活,每天回家都必定抽空陪孫女玩。

我們感情很好的,但玩之中我比較嚴的,不對的時候照樣會話的。

我比較希望,無論孫又好,兒女又好,都是希望他們成才,80% 的時間和他們一起,都是和他們講做人的宗旨,很少講生意。

眼前的超人,放下了商場的精明,取而代之是一份望子成龍的誠懇與慈祥,超人並沒有打算就此享兒孫福,日後真的退出商場,他還是希望不要停下來。

沒有退休的,隻是先退了生意方麵,全力去做基金的事。我自己來講,人生的最後的計劃,隻要腦根清醒,我會做我基金。

他語重心長地說:

人生求什麽呢?我最想做的就是在這個世上種多些好的種子,最大的目的就是有利股東的利益,能夠為股東創造更多財富,他們認為投資在長江那裏不失落!其他就是我賺的所有的錢,利世上,尤其是中華民族的地方!

領悟

回望人生七十餘載,李嘉誠坦言自己在好多生意、好多行業上都創造了奇跡,他將之歸功於屬下一班好的員工,“我在全個世界都有很多很好的員工,非常好的,亦都跟了我好多年,大家負責非常好!”

外間戴在他頭上的種種令人炫目的光環,似乎對他來講亦是無足輕重,不足掛齒。

其實我自己內心的天地才是令我最高興,你有內心的天地,那種闊是闊到世界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比的。

你如果看到我吃又簡單,生活簡單到一百個人當中,我敢大膽講一句,我是最簡單的,衣食住行都是簡單。隻要你自己內心有個世界,人家亂講你亂攻擊你,你一笑置之,話這些人無知。

他坦言,“我的世界很闊,才能令我有這種精神,支援我對55 個國家和地區的生意都這麽投入”。

我一心一意過自己的生活,是一個正常人的生活!

在李嘉誠的天地裏,醫療教育是最為重要的。

我由小就喜歡看書,最值得恭喜自己的是,我12 歲就看到人生的很多問題,感覺到知識醫療的重要性。教育是培養人才,無論一個家庭,一個社會,一個國家,隻要教育好,樣樣都會好,我深深感受到知識改變命運。一個國家有高知識,一定強大。這就是我為什麽要用錢之餘,還要打躬多謝人。

人生有領悟,有成就,但超人會否和平常人一樣有遺憾,他想了想說:“這就不講了!”幹練精明的臉上掠過一絲難以察覺的無奈,又是一絲絲不易察覺的坦然瀟灑自若神閑。

我難得有內心天地,亦都見過悲歡離合,好多都在心裏麵,自己的天地,你見過對你好的人,你當然好高興;對得意的事,你自己內心感覺得到;對於你不如意的,你亦都一笑置之,你知這些人一是無知,一就是靠出名!

對於時下熱門的話題,尾追堵截的記者不時發問李嘉誠,李嘉誠也不時一語帶過。對香港特首曾蔭權率全體立法會議員到訪廣東,李嘉誠對於這一突破給予讚許。

這是重要的一步。老子有句話說“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最重要是第一步,第一次入去有個交流,多看看,是一件好事。

他指出:“每個人,隻要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都希望民族團結。其實香港社會好多默默不講的人,對香港有益的事,個個都在做。做香港人最重要是,怎樣令到香港有一個和諧的社會!”對於香港議員們北上踏出溝通的第一步,上去都是有益的事,大家加強溝通,任何對香港有益的事,大家都去做,會令到社會更加和諧,更加好,更加有前途。

李嘉誠強調並希望:“香港是一個有前途的社會,不要人為令到它沒有前途,受到損害!”對於漸入佳境的香港經濟,李嘉誠認為,平衡發展不錯,並說2005 年香港的GDP 依然有機會達到5%,“不錯的了,一個人均收入二萬幾美元的地方,有5% 增長,相當好的。”他認為,香港現時是天時、地利,隻要人和的局麵再好點,便非常好了!

地利我們有了,天時亦都有。中國現在經濟很好,有很多的GDP 增長,人和,其實大家都明白,香港先要有安定,然後才有得創造。

我對香港前途是樂觀的。隻要大家明白,每個人做任何事、講任何事,都要從深層想,有一個比較和諧的社會,以今天的基礎發展下去,相當好的。

不過,李嘉誠認為香港的經濟需要有全麵的發展,不能依靠單一產業,地產是一個好重要的行業,但如果全個香港隻是靠地產,就不掂a !現在幾好啊,服務性行業、銀行業,再加上地產,另外貿易都有啊,平均都很好的!

但他強調,如果不是急起直追,還是要麵對強烈的競爭,所以還要加強教育,這亦是香港經濟最終要依靠的根本。

今天來講,教育落後於人,研究科技落後於人,不再急起直追呢,鬥平你又不內地平,內地現在升得很快,臥龍藏虎啊,這個財富很大啊!

李嘉誠表示,因此他現時支援的慈善事業都是以教育為主。“高尖端的教育很重要,而且不要得過且過的教育,這絕對不行!”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知識的追求隻是滿足人生目標的其中一環,今天,我們要懂得如何啟發孩子們營造夢想,讓我們的孩子們能成為現代智慧的真正倡導者,不是舊式思維的奴隸,但亦要知道,未來的世界的要求將越見苛刻。

終身追求紮實的知識根基、比別人更努力進取、付出更多是基本原則,要非凡出色,你必須培養及堅持獨立的探索及發現精神。

李嘉誠更以自身例子勉勵港人。

你可以問我寫字,我如果對一個字有疑問,我都一定有機會就要查出來它的意義,不理英文還是中文;不是知識問題,而是要求真,不要馬虎,得過且過,這是關鍵!

他表示,長和在全球55 個國家的業務,並不隻是去投資,而是去經營,用心經營,用心拓展。

你會否對大自然奇妙的力量感到好奇?你會否以無比的熱忱與誠意來探討生命?你是否隻默然接受自己的能力所限還是決心追求超越能力界限的夢想?

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你想擁有怎樣的成就?你的智慧可否跨越人文和科學領域看透事情之間的聯係?又抑或你不外是如富蘭克林所說“是一個學識淵博,可以用九種語言來形容一匹馬,但卻無知地買下一頭牛做坐騎之用”毫無慎思明辨能力的人。你是否擁有推理的能力,在下結論之前會否三思?或許問大家一個問題:當玩計算機遊戲時,你是否是一個隻知道按照別人既定遊戲規則參與的人?抑或一邊玩而同時思考嚐試改良遊戲玩法和設計?

對於香港特區的第二任領導者曾蔭權,李嘉誠給予相當不錯的評價,“我認為他做得相當好,嘈雜的聲音少了,效率是好了,這是事實,整個社會氣氛好了經濟亦轉好了!”

李嘉誠又不失時機地補充道:“公道來講,當然董特首退的時候,香港經濟已好返了,但需要人來維持,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是好的。”據接近長和係人士透露,李嘉誠在私底下亦不止一次做過類似以上的講詞。

的一個基本認識是: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什麽是完美無缺的。所有的概念、所有的事物都有它內在的缺陷,我就力圖去找到這些缺口或弱點。”這一段話是索羅斯的自述,用來形容本書的主人公李嘉誠,亦同樣適用,亦未嚐不可,最次,亦算是牽強附會吧。

講起成功,李嘉誠似乎相當感慨。

這個世界,做第一個很難,我們是開荒牛,做Orange 那陣,被人說蝕本不掂啊,這個橙點點啊,結果賺大錢,人家才……;我做油的時候,又是這樣?人家說又蝕好多……其實那不是真的虧損,是一個儲備,當時正在探油……但人家既然要講,一笑置之。今天的局麵好好,別人又會讚你賺好多錢啊,你又是一笑置之。

他明言,內地投資會增加,過去一年,內地生意的增長更是數以億計,我們整家公司,財政很堅強很保守,但生意很活躍很進取。當然是我的座右銘,你賺錢之中不要忘記穩健,所以我做生意這麽多年來,你有沒有聽過,我有什麽財政壓力啊?

李嘉誠歸納的範蠡的性格,或許有我們今天時常見到的在胡潤或者福布斯富豪榜上麵出現的名字的這一班人的某些方麵的寫照?也許李嘉誠做到了這些,也許,商聖李嘉誠早已超越了這一點,或者,早已忘卻了這一點。但是,人們還是由衷讚賞他的深深期許:

今天商業社會的進步,不僅要靠個人勇氣、勤奮和堅持,更重要的是建立社群所需要的誠實、慷慨,從而創造出一個更公平、更公正的社會。

擔任李嘉誠的秘書原來壓力頗大,“錯一次都嫌多”。曾是李嘉誠的首席中文秘書的楊興安先生接受訪問時說,“快而準”是為李嘉誠打工的座右銘。楊關。李嘉誠是個什麽樣的人?楊興安的回答倒是簡潔:“認真、要求高,是個讀書的商人。”其實,這句話反過來說更好,李嘉誠是個名副其實的經商的讀書人當李嘉誠的中文秘書,要有什麽條件?也許許多人會很感興趣並躍躍欲試。

楊興安的履曆,或者會令對這份工作有興趣的人掂量掂量:楊曾擔任中文教學工作二十多年,也曾是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的中文秘書。除語文根底紮實之外,還要在極大的壓力下,完成接踵而來的工作。

楊興安憶述在為李嘉誠工作時,有如以前在節奏急速的報館裏工作一樣。

電視台直播施政報告時,楊興安要當上名副其實的“記者”,盡快把重點記錄下來交給李嘉誠。日常書信往來看似容易,楊興安則說李先生人脈廣,深交淺交者眾,執筆時的用詞造句自然有輕重之別。

訪問楊興安時,邊聽邊寫,楊突然說:“為李先生寫信,就好像現在你這樣他說我寫。”楊為李嘉誠工作了六年多,都是要求在短時間內,完成近乎完美的或能夠振聾發聵的文字。

當然,所謂的完美,必須首先有深邃的眼光與發人深省的意境。當然,最主要是不要堆砌華麗的辭藻。楊興安憶述,李嘉誠做事極為認真和要求高。他記得有一次,李嘉誠問他,《木蘭辭》最後兩句“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是否正確,楊立即說這是對的。

翌日,李嘉誠對他說:“我搞錯了,不是雙兔,是兩兔。”尋常人家,又有誰去質疑是雙還是兩,又有誰去考證是雙還是兩?楊興安說,由於《木蘭辭》是十口相傳,因此有不同版本,但李嘉誠要楊佐以實證,最後他要到圖書館找好幾個不同版本,才能說服李嘉誠,“不能錯,錯了他會不高興……錯一次都嫌多。楊興安指,李嘉誠要求的是近乎數學家的準確和物理學家的嚴謹,是化學家的融匯,是語言學家的推敲,更是藝術家的精雕細刻。這對粵普混雜歧義多多的漢語而言,又是近乎苛刻的要求。

見解

2000 年9 月12 日,李嘉誠就有關新舊經濟與亞洲的未來,接受了記者專訪陰霾,進而蛻變為新經濟時代的佼佼者,其間必定有許多深刻而寶貴的經驗可以與世人分享,因此想先請您談談整個集團在金融風暴中浴火重生的曆程。

答:在1997 年至1998 年發生的金融風暴中,當時有些國家貨幣利率高,美元息低,於是不少企業拚命向外借貸,形成泡沫經濟,外債太多,造成房地產、股票下跌,加上大規模的國際對衝基金、外匯炒賣集團借勢投機,加深及加速經濟崩潰和貨幣下跌。

當時曾有人多次向我們集團要求借取股票在市場拋售,借以增強沽售壓力,加速股市崩潰,以遂攫利目的。當時如果我肯借出股票,隨便可獲得數以十億港元計的利潤,但我認為此舉會對香港構成很大損害,故一口拒絕,這些錢我是絕對不會賺的。至於香港政府,確實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去穩定大市,我是支持政府的做法。

問:金融風暴後,亞洲麵臨新舊經濟的轉折,不管官方或民間,在策劃重建策略時都必須正視新經濟的潮流,例如有些言論即認為以往偏重金融與地產的香港,可望因為新經濟時代的出現,而由“科技沙漠”轉型為“科技綠洲”,能否請您談談對新經濟的看法?

答:新經濟的核心,可以說是知識經濟,而其主要動力,則為科技。新經濟的發展,可說是必然的全球趨勢。發展新經濟是要有基礎及條件的,香港的經濟體係向以服務業為主,本身的銀行、金融、通信、貿易係統達國際水平,外匯自由兌換,集資能力高,稅務、法律等均很完善,這些優越條件是可以作為發展科技事業的一些基礎。

作為一個企業家,一定要有長遠的目光,不可以隻顧及實時的回報,要有分析能力去發掘有發展潛質的科技項目,具備國際視野,打破地域觀念。

問:亞洲朝野該如何應對,才能成為新經濟的贏家?

府更困難,要在不同層次上麵對全球的競爭,例如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工、發達國家的教育水平及貿易、法律、稅製及市場情況等,這是相當困難的工作。

一個民族要孕育少數精英是容易的,但要普及提高整體質素,卻極其困難,這工作是很艱巨的,在這急速變化的年代中,要有效率地與時間競賽,絕不允許有太多的反複嚐試。因此,所有領導都是任重而道遠的。

所有繁榮社會都要在發展經濟及承擔本地責任之間,尋找到一個健康的平衡,在全球化的社會中保持自我的特質。除了要鼓勵國民不斷求知外,我們還要鼓勵多思考、多創作,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的精神。

問:如何讓新舊事業相輔相成,創造加乘效果?

答:集團建基於香港,以香港作為發展基地,又在中國內地、世界五十多個國家經營不同業務。在新經濟的趨勢下,集團未有棄守傳統根基事業,而是將傳統及新的業務兼容並蓄,產生前所未有的協同效應,令舊有事業更具效益及競爭力。

問: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如何把握趨吉避凶的對策?

答:信息科技的世界就好像星球大戰一樣,瞬息萬變,必須時刻應戰,我們必須積極以現有的傳統業務做基礎,結合信息科技,相輔相成,令業務發展得更好、更快,走在領先位置。

新科技業務本身不會製造泡沫,但企業要順應環境的急速發展,有時需要透過金融市場籌集資金。然而當公司上市後,若主理人走錯了方向,沒有實際業務的支援,隻將股票胡亂炒高,在跟公司的實際價值距離太大時,問題便出現,變成了泡沫經濟。

因此,科技發展的公司必須有實質業務及具備可實現的目標,賺景是非常重要的。

問:現在全球幾乎都把目光放在中國市場,請您特別談談對中國市場的期待。

中國即將加入WTO,您認為對中國市場的衝擊主要在哪些部分?

答:相信中國加入世貿後會逐步開放內地很多行業,引入競爭。

我認為對中國市場最大的衝擊,可能是農業產品。現時國內農業產品價格不便宜,由於大部分都仍以小規模農場生產,故成本不菲,加上大部分人民仍依賴農業為生,故政府對此問題非常關注,相信亦會采取適當措施。

此外,相信汽車工業、鋼鐵、化學工業、家庭電器工業等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雖然開放市場會帶來短期陣痛,但競爭是好事,長遠而言,能對中國產生積極利好作用,未來將進一步開放市場,湧現不少的業務良機,香港與內地經濟命脈相連,自然可在內地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受惠,商機無限。

問:這是否會影響您對中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的布局?

答:這些新發展不會影響集團在中國市場的策略,我們在國內投資已達600 億港元,集團除以香港為基地並拓展國際業務外,內地是我們的主要投資目標,我有信心我們所經營的公司在內地市場會有很好的前途。

問:從跨國企業領導人與全球性投資者的角度觀之,您認為大陸市場應該如何改革,才能獲致雙贏的局麵?

答:加入世貿後,我相信中國將會更加開放,商業法則會更趨完善,法律更容易令投資者明白,投資信心大增,取得雙贏局麵。開放給予外商,使其在中國有發展機會. 另一方麵,亦可為中國創造就業機會,問:今年是您創業五十年,當初您以“長江”為公司命名,期許其不擇細流匯聚百川之意,如今“長江”依然奔流不絕,能否請您談談過去半個世紀經營事業的感懷與得失?

答:我在1950 年開始自己的事業,到60 年代初期,當時已經有一個發展國際企業的抱負,認為如果中國人能夠以身作則、公正不阿,亦可發展一個有良好製度、架構精簡及富有效率之組織而避免達至一定規模時結構臃腫的企業。

個人除勤力、有毅力和重信譽之外,在用人方麵我堅持知人善任、賞罰分明、不分國籍用人唯才。隻要大家抱著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斷奮發向上,接受挑戰,而領導階層則必須樹立楷模、不斷求知、緊貼著行業的轉變,建立良好的信用,這樣的話,我認為華資企業亦一樣可以成功發展為優秀的跨國公司。

問:是否曾考慮過接班的事情?

答:長江及和黃集團已建立起強大、專業的管理階層,令我無後顧之憂,將來有一天若我想完全由他們接任時,一定沒有問題,但直至目前為止,我並沒有退休的念頭。

問:您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不想以所擁有或所能發揮的權力來評價自己隻想令生命變得有價值。”這些年,您致力於慈善事業,特別是在教育與醫療方麵應該都是在體現生命的價值。能否談談您的價值觀?

答:你所提到的文章,是在加拿大獲“傑出國際企業家”獎項時所發表的講詞。其實我最近常常思索人生價值觀的問題,如我這年紀的人,以往的經曆是很難淡忘的,在今天很多沒有經過戰亂和貧窮的人,便不知道和諧的可貴,隻有和諧的社會才可以享有繁榮,繁榮則可以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

的道德責任。如用會計學來說,道德標準為一項基本成本,以誠實及可靠的手法經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們常常麵對那些把自己的觀念強加於別人的挑戰,或甚至侵犯別人意願的人和事,和諧因此更形重要。

問:除了經營事業,您現在最想做的事是什麽?

我覺得成功與自由是人類基本的渴求,成功就是達到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標,而自由是對自己的行為向社會負責,這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的。

我創造事業,除了希望自己的事業能不斷發展下去,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財富做對民族、人類有利的事情,所以我二十多歲時,已向自己承諾必要善用我商業上的成就去促進教育與醫療方麵的發展,幫助無助的人。

我一生充滿挑戰和競爭。我為自己定下了目標,盡自己力量,不斷為社會服務,希望盡量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美好的種子,多做有意義的事,這樣我的一生便不會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