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拿下赫斯基

“知識最大作用是可以磨礪眼光,增強判斷力,有人喜歡憑直覺行事,但直覺並不是可靠的方向儀。時代不斷進步,我們不但要緊貼轉變,最好還要走前幾步。要有掌握和判斷最快、最準的信息。

1986 年12 月,在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的撮合下,李嘉誠及和黃通過合營公司UnionFaith 投資32 億港元,購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 股權。

赫斯基於2000 年8 月28 日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是標準普爾/多倫多證交所綜合指數、標準普爾/多倫多證交所加拿大能源板與標準普爾/多倫多證交所六十等指數成分股。赫斯基能源是一家經營石油與石油衍生業務的企業,總部設於加拿大阿爾伯達省的卡爾加裏市。赫斯基在加拿大西部、加拿大東岸一帶海域經營業務,並在南中國海、東海和印尼擁有權益。赫斯基共有約三千名員工,擁有的優質資產賬麵值達160 億加元。

李嘉誠旗下的和黃與嘉宏國際合組的聯營公司UnionFaith 購入43% 股權,李嘉誠1983 年已入籍加拿大的長子李澤钜購入9% 股權,李氏擁有9% 股權的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亦購入該公司5% 股權,而原大股東、加拿大化學製品及氣體運輸集團則仍擁有其餘43% 股權。

時值世界石油價格低潮,石油股票低迷,李嘉誠看好石油工業,做了一筆人棄我取的交易。這是當時最大一筆流入加國的港資,不但轟動加國,亦引起香港工商界的**。

其後李嘉誠不斷增購赫斯基石油股權,到1991 年,股權增至95%。其中李嘉誠個人擁有46%,和黃與嘉宏共擁有49%,總投資額為80 億港元。

一帶海域與國際海域勘探。加拿大西部的資產為赫斯基貢獻了大部分盈利與現金流量,並為該公司的長期發展項目提供穩健的基礎。中遊業務包括勞埃德明斯特重質原油精煉廠(每天處理容量7.7 萬桶石油當量)、一個2050 公裏管道係統、勞埃德明斯特的215 兆瓦熱電廠的五成權益、彩虹湖的90 兆瓦發電廠、200 億立方英尺容量的天然氣貯存庫,還有處理與收集係統,以及石油商品推廣。

下遊業務則為精煉產品的營銷、分銷與批發汽油、柴油、瀝青、乙醇,以及在加拿大與美國的相關服務。核心資產包括勞埃德明斯特的瀝青提煉、喬治王子城的輕質原油提煉以及赫斯基Mohawk 油站的零售網絡(包括分布於英屬哥倫比亞省至安大略省和育空地區的逾500 個零售加油站)。

增持赫斯基

2004 年,赫斯基擴展與改善喬治王子城的輕質原油提煉設施,以配合生產低硫汽油與柴油燃料;並在薩斯喀徹溫省勞埃德明斯特將興建一所全新的乙醇廠,每年可生產1.3 億公升乙醇。廠房於2006 年年初投入運營,並將由本地生產的穀物提煉成氨基苯甲酸二。赫斯基在加拿大西部租用麵積約670 萬畝的未開發油田,提供勘探與開發新油源的機會。阿爾伯塔省北麵的油砂項目是赫斯基長期穩定增長的資源之一。目前,赫斯基在阿薩巴斯卡、科爾德湖與皮斯河區內的油田總麵積逾42.5 萬畝,並估計蘊藏超過330 億桶瀝青。

赫斯基是白玫瑰油田(WhiteRose)的主要股東(持股72.5%)和經營商,並持有特拉諾瓦油田12.51% 權益,以及在Jeanned'ArcBasin 中部擁有數個小油田。目前,赫斯基在15 個重要開發區持有5.33% 至100% 的營運權益。

赫斯基進軍東南亞,也是該公司國際業務與勘探策略的一部分,借此衝出北美洲的碳氫化合物生產基地,拓展新基地,並開發傳統式的石油和天然氣來源。赫斯基占南海文昌兩大油田40% 權益,該兩大油田2004 年平均每天生產1.97萬桶石油。赫斯基在南中國海與東海持有6 個勘探地區的全部營運權益,覆蓋麵積逾2.5 萬平方公裏。

拿破侖曾經對俄皇的代表斯普蘭波頓將軍說:“您的君主和我,我們有責通知赫斯基所有貸款銀行,要求他們如果想繼續與赫斯基往來,就必須降低貸款手續費和到期後的利息。這個舉動讓銀行團著實大吃一驚。

如果銀行不同意,我可以用私人資金付給赫斯基,並由赫斯基通知所有銀行,於必要時,可以在48 小時內將債務全部還清。

李嘉誠不出招則已,一出手都是重擊。“結果,沒有一家銀行不同意。”

債權銀行全部在48 小時內同意降低貸款手續費和到期後的利息,此舉使赫斯基的營運負擔大幅降低。

為何李嘉誠要動用“小金庫”增持赫斯基股權,而不用和黃?因為當時赫斯基負債很高,若和黃持股超過50%,則赫斯基負債必須放進和黃資產負債表中“會讓和黃的損益表很不好看,所以他才自己買。”陸法蘭說。

拿到全部股權後,李嘉誠開始大動作整頓。首先,李嘉誠抓準“每桶十美元就能收支平衡”這個支點,認為赫斯基不應耗費巨資在海外勘探,因此將海外勘探占勘探費用的比率,從五成以上降至一成以內。其次,他更換管理團隊,力行節省成本,重新評估蘊藏量。並將節省下來的資金,投注在更新煉油設備上,降低煉油成本。因為,隻要十美元就能平衡,如果降低成本,意味獲利增加再者,因為資本支出下降,債信變好,再加上母公司與大股東以強健財務背書,赫斯基獲得銀行不錯的信評等級,降低發債成本,為後續購並鋪路。

從1996 至2000 年間,赫斯基收購擁有300 個加油站和一個酒精廠的Mohawk Canada,並買下擁有大量煉油設備的上市公司Renaissance,並將赫斯基與之合並。2000 年8 月,赫斯基重新包裝上市。

浴火重生的赫斯基,股價從上市之初每股加幣6.25 元,一路飆高,增至此後的約加幣40 元。加計股息股利,股東七年投資報酬率達636%。現在,赫斯基的負債比降至曆史最低,現金流則是曆史最高。

“當時(1991 年)李先生以加幣3.2 億元向Nova 買入43%股權,現在看來真的很不可思議,如今赫斯基可是值加幣350 億元啊!”陸法蘭說。

根據加拿大政策,限製外國人購買“財政狀況健全”的能源公司,但李嘉誠利用兒子李澤钜的加拿大籍身份避過這種限製,成功取得赫斯基的控製權。

會有太大升幅,但長遠來說可以看好,而且香港電燈公司的發展與石油有很大關係,所以是項長遠來看對香港絕對有利的投資。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了整整十圈,李嘉誠的這一遠見才得到了驗證。人們無不驚訝李嘉誠的商業預見能力與非凡的遠見卓識。當然,若非如此,李嘉誠又如何成就商聖李嘉誠?

曾任職和黃董事總經理的馬世民表示:“我肯定他很關注有關業務,他高度期望那可以成功,再者,那亦是麵子問題。”馬世民目前仍是李嘉誠的好朋友。

馬世民形容李嘉誠是一個果斷、具幽默感、對聲譽極敏感及極度忠誠守信的人。

馬世民說:“當然,他對別人的期望亦是一樣,若有人對他不忠,在某程度上,他亦會還以顏色。”馬世民習慣稱呼李嘉誠為“KS”,至於香港很多影視作品中的“KS”,是否為虛擬李嘉誠,在這裏就不敢妄下斷語了。長和內部員工則尊稱這位架上十年如一式的黑框大眼鏡的叱吒風雲的慈祥老人家為李生。香港媒體則親切地稱其為誠哥。

成功的管理者都應該是伯樂。摩登伯樂的責任不僅在甄選、延攬比他聰明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要聆聽到沉默的聲音,問自己的團隊和你相處有無樂趣可言,你是否開明公允,能承認每一個人的尊嚴和創造力。

李嘉誠在一次演講中娓娓道來:任何組織內優柔寡斷、延誤時機和盲目衝動都可能給企業在一夕間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演講最後,他還勉勵學子,要建立沒有傲心而有傲骨的團隊,在肩負經濟組織其特定既有責任的同時,也要努力不懈,攜手服務於社會。

李嘉誠在接受《加拿大商業》月刊獨家采訪時還表示:為了尋求合適的能源投資機會,他曾花了幾年在歐美考察,之所以看中赫斯基,主要有八個原因:一是他個人對加拿大有一份特殊的個人感情;二是他本人與赫斯基總裁Mr.Blair 私交甚篤,對其極為信任,相信他的建議;

三是他相信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及全球經濟總量的急劇膨脹,對石油化工四是赫斯基石油具有良好的運作體係及非常可觀的開發前景;五是加拿大良好的投資環境;

六是長和戰略發展的多元化考慮;七是現價買入赫斯基屬於非常理想的投資;八是赫斯基業務與自己旗下的港燈等業務具有很強的產業互補;赫斯基自被李嘉誠收購後,即展開連串擴張活動,包括製訂整套石油裝置計劃,趁低價購入更多的石油儲存及多鑽取石油以減低負債。1988 年6 月,赫斯基又斥資3.75 億加元全麵收購加拿大另一家石油公司Canterra Energy Ltd.,令其資產值從原來的20 億加元擴大一倍,並雄踞北美五大石油和燃氣公司之首。不過,赫斯基的連串擴展亦令負債激增,收益銳減,曾令其主要股東不勝負荷。

非議與收獲

2003 年2 月7 日,和黃集團占35% 股權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受惠於增產以及原油和天然氣價格高企,2002 年第四季盈利較2001 年同期激增4.4 倍,以港元計接近12.4 億元,全年盈利超過4.1 億元,較2001 年增加23%。

2004 年10 月底,國際原油價格破天荒地突破每桶50 美元的高價,和黃下屬公司赫斯基能源公司在加拿大那塊不易開采的油田瞬間變成了寶貝。赫斯基給和黃帶來巨額利潤,由收購初期的月虧1500 萬美元到現在的日進500 萬美元至於到2007 年10 月,國際油價每桶高見80 美元,甚至90 美元,這筆賬就不是我們這些目光短淺的凡夫俗子所能算清的了。

一個收購多年曾遭人說三道四的投資項目,終於不失時機地向世人展示了李嘉誠的遠見卓識與戰略眼光。油價的節節攀升,令李嘉誠內心暗喜不已。因為他旗下的赫斯基能源,擁有加拿大其中一個最大的油砂礦,可開采儲量可比美沙特阿拉伯,但必須在油價長期高企時才有開采價值,現時該公司已開始生產,如果沒有受到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阻撓,李嘉誠頭上的冠冕很快便再加一頂:石油大王。

終於為自己贏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江湖地位。

李嘉誠又透露和黃旗下的赫斯基能源,開始從油砂礦開采石油。“我們在加拿大擁有其中一個最大的油砂礦,儲油量比美……可不可以透露呢?總之是五十年也開采不完,儲量數以10 億桶計,而且我們完全未入賬。”

香港能源專家關榮樂表示,油砂礦類似鋪路的瀝青,加拿大有很豐富的儲量,他說不知道赫斯基能源擁有的油砂礦詳情,據他研究的另一家規模與赫斯基相若的加拿大石油公司SuncorEnergy 所知,該公司的油砂礦儲量為1800 億桶,比美沙特阿拉伯,他估計李嘉誠可能也是想說赫斯基儲量比美沙特阿拉伯。

不過關榮樂指出,油砂礦含油量低,開采成本很高,必須在油價長期高企時才有開采價值:“油砂礦的開采成本每桶要15 至16 美元,完全成本價達每桶20 至25 美元,如果油價不長期維持在30 至35 美元一桶的話,開采便會賠本。

這是一個賭局,開始開采,哪怕是油價突然大幅度下跌,也不能停下來,因為一旦開始生產,突然停止損失更大。”

他警告說,以中東國家石油公司為主導的OPEC,為了維持其壟斷地位,會設法打擊其他非OPEC 成員的產油大計:“以往也有案例,當非OPEC 成員在高油價時開始開采高成本的油礦,OPEC 便發表不利油價的言論或協定增加產量,令油價回落,打擊對手。”

說到和黃的海外業務,不得不提到長期以來遭非議最多的赫斯基石油公司。

80 年代,中東國家和美國有分歧,石油供應再度緊張。當加拿大帝國銀行向他推薦赫斯基油田時,李嘉誠分析道:“加拿大有石油,政治環境相當穩定,如果投資加拿大石油,已經有一個大客:美國。”於是,他斥資32 億加元收購了虧蝕的赫斯基,多年來,開源節流,守得雲開見月明,終於轉虧為盈。

馬世民說:“他的反應很快,正因為他有良好的判斷力,亦即他的強項,他所做的決定通常都是正確的。”馬世民還說:“他通常不會主動引導別人發表意見,但他會非常專注地聆聽他人的意見,並能做出快速反應,在眾說紛紜中形成自己的判斷,並說服眾人全力以赴地施展貫徹他的意念。”

和黃1998 年中期業績報告裏,在七項業務當中,隻有電訊、基建和能源有溢利增長,能源業務經營溢利4.3 億港元,占溢利6%。赫斯基零售網絡和市李嘉誠走路快,決策快,開會快,拍板定案的項目推展快,可謂雷厲風行。

我開會很快,四十五分鍾。其實是要大家做功課。當你提出困難時,請你提出解決方法,然後告訴我哪一個解決方法是最好。

李嘉誠的兩個兒子都加入了加拿大國籍。他本人於1987 年應邀加入香港加拿大會所,成為會員。

每每李嘉誠出現在加拿大會所,駐港的加國官員及商人,都把他眾星拱月般地圍住。一名了解中國文化的官員,更把李嘉誠稱為“我們加拿大的趙公菩薩”我的事業就像一棵大樹,無論枝葉如何繁茂,根始終深深紮在這裏。

李嘉誠這樣描述他和香港的感情。李嘉誠說:“因投資關係我在1967 年時已獲得新加坡居留權,別人怎麽說,我並不在意。”

李嘉誠深信:“在獲取更多盈利及更高效率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下,也不應犧牲我們維護公平及減除疾苦的決心。如果我們選擇隻為追求金錢及權力,而犧牲人類高尚情操的話,則一切進步及財富的創造都變得沒有意義。”

1988 年,兼任加拿大赫斯基公司主席的馬世民,會見美國《財富》雜誌記者時曾意氣風發地說:“若說香港對我們而言太小,這的確有點狂妄。但困境正在日漸逼近,我們沒有多少選擇餘地。”馬世民還談到收購赫斯基公司的波折按照加國商務法例,外國人是不能收購“經營健全”的能源企業的。

除石油降價因素帶來資金周轉困難,企業自身運作並無出現債務危機。幸得李嘉誠已經安排兩個兒子加入加拿大籍,收購計劃才得以順利通過。

另外,如果伊拉克國內形勢恢複正常並可以正常產油的話,油價有機會在2006 年回落至每桶25 美元,但這隻是可能與機會而已。2005 年的油價已經上望60 美元,而且中國未來石油需求的七成將依賴進口。

李嘉誠與香港其他華人富豪不同之處在於,他從十年前即開始在海外大舉投資,這些長線投資現大都進入穩定高回報期。馬世民說:“他不太在意它是什麽業務,隻要是賺錢,合理的,他就會買。”

有的人甚至認為,他對經濟以及市民的超人影響力,實有點過分。

一位買了長實住宅單位的白領無可奈何地說:“我在為李嘉誠打工。”一位常年在百佳消費的顧客感歎道:“我在為李嘉誠賺錢。”一位使用碼頭出貨的廠商說:“我在為李嘉誠奔波。”一位使用港燈電力的店東說:“我在為李嘉誠忙碌。”本書作者也在這裏湊個熱鬧:“我在為李嘉誠樹碑立傳。”

80 年代,中英大論戰,風雲不定,香港前途渺茫無期。撇開政治層麵的信心問題,其實李嘉誠內心也有深深的憂慮。

我們有陰影,就是怕人家說我們兩個葵湧集裝箱碼頭發展得太大。

雖然政府當時沒有明言說你做得太大,但你感覺得到,那麽,你就要為股東爭取最好的回報和出路,你就隻好向外麵發展。

究竟這是否是李嘉誠發展海外業務的動機?也許,正是這一動機,造就了今時今日的石油大王。李嘉誠自己也說:“今後三到四年對和黃極重要,因為香港以外的好多項目開始成熟。”《財富》分析說,李嘉誠的意思並不僅是指今後數年和黃的這些海外投資將進入穩定的回報期,而和黃在香港以外的投資規模已占相當比例,該公司現在約30%的利潤都來自香港以外的投資,而在今後若幹年,預測公司的利潤增長將主要來自這些外在項目投資。

在美國杜蘭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李誌文教授看來,華人企業成功的海外並購模式有三種,其中,李嘉誠式的並購最為可取。從20 世紀70 年代起,李嘉誠就留意招攬海外人才;十年後,當旗下企業80% 的高級主管都是外國人時,他又集中精力調整組織文化,在企業內部化解文化衝突;到20 世紀90 年代全球並購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時,李嘉誠便派“洋兵洋將”分赴各地開展國際化運作,比如由英國籍的高管去並購英國企業。李誌文教授對這種做法頗為讚賞:“如果根基不牢,就一個猛子紮到人家的市場裏,很容易被淹死,李嘉誠的做法可謂穩紮穩打。”

李嘉誠在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時稱,雖然有專家擔心高油價會打擊全球經濟,但對長和係的影響不大。

也有石油公司,油價高會多賺些,彌補其他方麵的損失。

李嘉誠除了有機會做石油大王之後,還有興趣做傳媒大王。他在答複記者另一提問時表示,極有可能在香港及內地收購及投資傳媒業,但就不肯透露詳情:“投資內地及香港媒體,極有可能。”

和黃旗下的新城電台長期虧損,被投資者以雞肋形容,李嘉誠反駁稱,和黃旗下很多生意都是雞肋,包括百佳超級市場都不容易賺錢。

我們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管理,我對我們的管理隊伍很有信心,甚至投資媒體都有很好的預算計劃,不會無得賺都去做。你說做媒體無得賺?好多都做到有得賺!

他堅決否認會收購風波頻傳的商業電台:“有雜誌說我會買商台,假設我買商台的話,那新城電台怎辦?我可不可以同一時間有兩個電台呢?香港法律不容許,這些是無腦和造謠。”李嘉誠並透露有意認購即將在香港上市的網通,因為這是一家好公司。

管理

《孫子兵法·兵勢篇》指出:善戰者,“能擇人而任勢”。這句話是說,善於指揮作戰的人,一是能擇人;二是能任勢,擇人首先要選擇將帥。孫子在《始計篇》中論述,將帥應當具有“智、信、仁、勇、嚴”五大超凡入聖質量。

他又強調:“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一位長江實業的司機跟采訪李嘉誠的記者說:“我們真的很喜歡我們老板,他對員工非常好。他知道公司的公積金投資在外麵,遇金融風暴,損失很多,老板填了那筆數,不讓員工的公積金受損。”

2005 年6 月,李嘉誠出席汕頭大學畢業禮,以“內心的天空”為題,說明毅力和心力的重要;這是繼之前他以“管理的藝術”大談如何做伯樂後,再次李嘉誠在典禮上,向學生提出一個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就是每分每秒的“艱苦忍耐”式奮鬥並不代表毅力。在李嘉誠眼中,毅力是一種心態,而不是一種生活,真正有毅力的人,是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標,且願意義不容辭地承擔責任,具有非凡的決心與品格和充滿希望,知道什麽是原則、事實與正義。

李嘉誠指出,在一片追求財富和成功的聲浪中,要活得出色快樂,毅力和心力是不可缺少的。他希望每個人能善於學習,又能領會和掌握未來,並懂得把觀察和知識轉化為智慧,適當地運用。

李嘉誠叮囑即將投入社會大學的莘莘學子,要具雄心壯誌創造成就。

憑自己的才幹,你會受人尊重;憑自己的貢獻,你更會感動別人;讓我們不要忘記反饋社會和民族的信念。

由1950 年幾個人的小公司發展到今天全球55 個國家超過20 萬員工的企業。我不敢和那些管理學大師相比,我沒有上學的機會,一輩子都努力自修……我有自己的心得和經驗。

李嘉誠在和長江商學院師生們暢談管理藝術時,熱烈討論的氣氛讓李嘉誠欲罷不能。當14 歲的李嘉誠還是“窮小子一個”時,他就有一種很簡單的自我管理方法。

我知道我必須賺取足夠一家勉強存活的費用,我知道沒有知識我改變不了命運……雖然我當時隻是小工,但我堅持每件交托給我的事都做得妥當出色;……我把任何剩下來的一分一毫錢都用來購買實用的舊書籍,我知道,要成功怎能光靠運氣?

就是靠著這樣簡單、實際的自我管理與提升,“小工”在他22 歲時終於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當商學院本科生代表及EMBA 代表將厚厚的學習生活相冊、裝訂成冊的作業交到李嘉誠手中時,他激動得將其高舉頭頂:“叫我如何舍得離開你們這些可愛的同學們。”按照活動安排,講座本應在下午3 點結束,但興致頗高的李點18 分他才戀戀不舍地走下講台。

李嘉誠出席任何酒會都會成為焦點人物,貴賓室內人物均是非富則貴,不時有人上前求與“超人”寒暄、合影留念,“超人”可謂忙碌得不可開交。一次,當眾人開始步出貴賓室時,隻見“超人”走到一排水杯前,很認真地望著一隻水杯似在找尋什麽,這時,同為潮州人的米王唐學元,上前問他在找什麽。

原來超人在找他之前喝過的水杯。

酒會上用的所有水杯可說是一模一樣,毫無二致,唐學元擔心地叫他“唔好飲”,並稱可叫侍應再倒一杯,但超人即說:“唔(不)好!別浪費了半杯水!”其後,他如獲至寶般地拿起飲過的半杯水,向唐學元說:“搵(找)到了就是這半杯了!”說完更將之飲下。身家千億的李嘉誠,竟然連半杯清水亦不欲浪費,其節儉之本色令人動容。

韓非子認為,“道法萬全,智慧多失。夫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萬全之道也明主使民飾於道之故,故夫而有功。釋規而任巧,釋法而任智,惑亂之道也”;“使中主守法術,拙匠執規矩尺寸,則萬不失矣”;“故以法治國,舉措而已矣。有一次,李嘉誠在加拿大一家中國餐館用餐,吃到一半的時候,飯館老板拿出了一瓶紅酒,對李嘉誠說,剛剛為您服務的是個將要考博士學位的留學生,他說要送您一瓶紅酒,又怕您不接受。那位博士說,我們中國人聽說您收購了赫斯基(加拿大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之後,都非常興奮,中國人不光會在這裏開餐館、開洗衣店,中國人還會在這裏幹大事業。

還有一次也是在加拿大,當李嘉誠就要登上私人飛機的時候,突然有一輛小車飛速趕來,車上的人下來後專門交給李嘉誠一個信封,他說:“幾個中國學者一定要我趕在您離開之前送到。”李嘉誠打開一看,是一封有中國的講師、副教授、教授聯合簽名的信。信中說,我們第一批中國人到加拿大來,是建設從加西到加東的鐵路,很多人都死了,雖然我們現在的知識水平高了,我們有職業,有很多的專業人士。可是我們的專業人士一升到工程師,就沒辦法再升上去做行政管理者了。今天這裏也有中國人做老板了,下麵有超過千名的外國人是員工,我們感到揚眉吐氣。我們為您驕傲,我們為您自豪。這件事令李嘉誠激動異常,感懷萬千。

話說當年遷出盧森堡宮那天,拿破侖神情得意地對布裏昂說:“我們終究們必須鋪張一番,因為百姓喜歡。督政府太簡樸了,因此沒有威信。簡樸在軍隊是適當的,但在一個大城市,在一座宮殿,國家首腦必須用一切可能的辦法引人注目。”

赫斯基石油股權交易簽約之後,李嘉誠曾對兒子李澤钜說:“這裏不比香港,沒有多少人認識我們,如果在香港,這可是大新聞,就算你躲在酒店的臥室,都會有電話追過來。”

不知是李嘉誠嫌過於冷寂冷淡,還是隨意說說,他說的確實是事實,香港傳媒都以大幅標題報道了這宗大型交易,而加拿大僅僅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僅說是來自香港的某財團。昏睡的加拿大,難怪多少年來都是這樣淡定,就像微風中的楓葉輕搖輕晃輕曳,一切都是這樣的隨意自然,無驚無險。

這話被在場的善於揣摩人意的加方華籍雇員聽到,於是赫斯基石油公司主席布拉爾為李氏父子及麥理思、馬世民等補辦了盛大宴會,邀請加國的政界商界要員出席。加國商界由此而認識了李澤钜,加國平民由此知道了李澤钜。

“去年(1992 年)8 月,和黃公布1992 年上半年業績,李嘉誠毅然宣布為加拿大赫斯基石油的巨額投資,做出14.2 億元撇賬,令和黃盈利大倒退。”

那是二十年前的情形了。回過頭來看今時今日,國際油價不斷飆升。2005 年,紐約9 月期油升至47.8 美元一桶,李嘉誠內心更是喜不自禁。當石油逼近百美元大關的時候,就絕對不是興高采烈那樣簡單的筆墨所能形容的了。

長實集團及和記黃埔於2005 年8 月19 在香港公布截至今年6 月底的中期業績,李嘉誠滿麵春風,因為兩家公司半年純利分別達77.5 億元(港元)及124.82 億元(港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94% 及106%,符合市場預期。

孫子說:“兵無選鋒,曰北。”選擇精銳的士兵擔任攻堅的先鋒,這對奪取戰爭的勝利也異常重要。孫子關於指揮戰爭必須“擇人”的上述論述,被李嘉誠在一個又一個輝煌戰例中發揮得出神入化。

發展

根據赫斯基公布資料,公司目前在加國擁有的油砂資源,估計未來40 年可集產業,在1998 年全年才獲得2500 萬美元(1.95 億港元)的利潤。但苦盡甘來近年油價狂升,赫斯基終於領略到財富暴漲的滋味,自2003 年開始全年純利突破13 億美元(約101 億港元)。“近水樓台”的赫斯基亦早在廣闊的加拿大油砂大地上做好部署,重點投資了兩個油砂開采業務,如今油價高企,其油砂業務亦立刻成為新貴。

李嘉誠在2005 年8 月25 日的長和業績記者會上親自透露,預計赫斯基的第一桶合成原油,於2006 年年底麵世,並可望在2007 年起投產。由於前景看好和黃甚至考慮2006 年年初先安排分拆有關業務上市。

不過,油砂同樣貴為石油家族成員,但其價值不及傳統原油起眼。皆因半固體的油砂,開采成本遠高於一般液態的原油。油砂就像把沙泥混合在機油裏一樣,油中夾附大量雜質,要提煉油砂涉及投入大量繁瑣工序。由於提煉油砂的工序涉及注入天然氣,致令油砂開采成本遠高於一般原油。據《財富》雜誌分析,提煉油砂的成本約為開采最廉價質量原油的七倍。換言之,生產一桶油砂涉及的成本開支,足以開采七桶廉價原油,可見油砂生意風險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