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打造奉獻的文化02

香港一定要時刻反思,更新求變,以智慧客觀地認清香港的處境,以毅力堅決地衝破重重障礙。大家應共同努力,不斷追求社會的進步與繁榮。

麵對學富五車的港大學者,虛懷若穀的李嘉誠不時說最大的遺憾就是從小因戰亂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從沒有放棄學習,至今仍然習慣每晚睡前閱讀,常常設定一個鬧鍾,提醒自己不要入迷而讀書至淩晨,通過閱讀掌握了很多新領域的新知識,他把工作中的學習視為事業發展的動力。李嘉誠說,讀書不僅是樂趣,而且令人啟迪心智,刺激思考,增進智慧,提升智慧。

香港現在天時、地利都有了,隻要人和,局麵好點,便非常好了。

我對香港的前途是樂觀的!

為全球人類健康謀福祉

李嘉誠對教育事業的捐獻未受港大醫學院命名風波影響。為全球人類健康謀福祉,李嘉誠再慷慨捐出三億港元予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學院成立研究中心,集合世界各地頂尖學者,貫注於癌症生物學、傳染病學、基因調控和幹細胞學,及神經退化性疾病學四大科研領域。柏克萊為感謝李嘉誠的捐助,宣布整個研究項目及大樓將以他的名字命名。

柏克萊校長包信樂在本港會見傳媒時表示,李嘉誠一年前已經決定捐出該筆款項,但對方以港為家,故希望先完成港大與中大的捐款後才宣布。而在雙方洽談期間,完全未感到李氏熱衷於命名事宜,相反他對研究範疇、如何找出人類疾病根源等最感興趣。為答謝對方慷慨捐出4000 萬美元(相等於3.12 億港元),柏克萊不但把新設的研究中心命名為“李嘉誠生物醫學和健康科學研究中心”,更將整個項目以李氏的名字命名。

包信樂指出,雖然與港大校長徐立之屬於好友,但不會向對方“教路”解決醫學院風波,自己亦不便評論有關事件,但強調以捐款者命名是很普遍的事。

他再三強調,柏克萊大學有關的命名迄今未收到任何人的反對。他又提到,該筆捐款是柏克萊曆來最巨額的國際捐款,學校籌劃於大學西部入口處興建上述研究中心。該座樓高五層連二層地庫的中心大樓造價1.6 億美元,2007 年動工,2009 年後落成,落成後將成為柏克萊健康科學研究計劃的基石。

初步計劃,中心內將擁有33 ~ 35 個科研和教學用實驗室,以及演講廳和研討室、腦影像數據分析中心和動物庫房大樓,當中包括Henry H,Wheeler Jr. 腦造影中心,來自全球包括中國內地、新加坡、澳洲等學者,以及三名諾貝爾得獎者,將可在中心內研究癌症、老年癡呆症等腦部疾病、艾滋病和登革熱等致命的傳染病,以及幹細胞生物學。

李嘉誠透過發言人透露捐款的理念,是希望捐贈六項醫療項目,讓接受捐款的各所大學連成一條醫學研究鏈,各院校的醫學研究範疇均不一,但因為同獲李嘉誠捐款,甚至中心或醫學院同是以李嘉誠冠名的情況下,可加強這些知名大學之間的學術交流及合作,同時提升香港及全球的醫療科技水平,培訓更出色的人才。長遠來講,有助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李嘉誠亦希望香港的大學成為有關醫學研究鏈的成員,可以在國際學術地位方麵有幫助。在不同大學的“李嘉誠”命名的“姊妹”院係關係下,香港的大學與英美著名學府之間,更容易進行學術交流。

對於為何要選擇向柏克萊捐款,發言人解釋,在全球名列十大的大學當中,大部分是私立學校,而柏克萊則是一間公立大學,學費較低,部分學生來自貧困家庭。基金會亦考慮該校擁有逾千名科學家,在科研上有出色的成就,醫學範疇共有三名諾貝爾得獎者(該校曆來共有十九名諾獎得主),對醫學的貢獻很大,尤其是在幹細胞的研究方麵。另外,柏克萊有不少亞裔學生,港人熟悉的已故前柏克萊大學校長田長霖、前行政局首席議員鄧蓮如、作家林燕妮等,均為校友,連此次促成李嘉誠捐款的柏克萊大學副校長也是港人。柏克萊建立的研究中心,初步估計建築成本1.6 億美元,大學承諾配套籌集1.2 億美元,以配對李嘉誠基會的4000 萬美元,即配對為一比三。

2005 年2 月25 日,李嘉誠基金會宣布捐款三百萬歐元(逾三千萬港元),資助全球頂尖研究機構法國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與近年在禽流感及新發現傳染病研究接連創出佳績的汕頭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醫學院聯合流感研究中心的合作,為全球對抗禽流感工作的國際力量增添一股新動力。

禽流感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具威脅的流感病毒,若大規模爆發,後果不堪想象。流感專家警告,隨著H5N1 禽流感病毒在過去不斷變種,導致病毒人傳人的能力大增。醫學界已發現了數個具有人傳人能力的禽流感病毒新品種,估計一旦大爆發,死亡人數可能數以百萬計。世界各國的醫療衛生官員們雖努力就此威脅做好準備,但仍未能掌握最有效的辦法。

捐款將用以資助巴斯德研究所與汕頭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醫學院聯合流感研究中心進行合作,研究對抗禽流感與其他呼吸係統疾病的防治方法。合作計劃的首要工作,是研究現有或新的快速準確試劑,以及了解病毒宿主體內免疫力與病毒的相互作用。汕頭大學與香港大學於2001 年11 月合作成立的流感研究中心較早前在有關研究方麵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曾先後發現流感病毒可跨種屬屏障直接從鴨傳給人及H5N1 病毒流感已成為東南亞的風土病,這些研究結果曾經分別於2003 及2004 年在國際頂級科研雜誌《自然》(Nature)發表。

李嘉誠對尖端醫學科技研究的支持一向都是不遺餘力,麵對禽流感對世人的嚴重威脅,更亟望能早日研究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李嘉誠很高興知道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在上海成立了分所,凝聚合作各方的努力,相信會更快取得科學上的突破成果,讓公共衛生部門在防治這項世紀病毒及相關疾病方麵做出更佳準備。

巴斯德研究所所長Philippe Kourilsky 教授說,他很感謝李先生的慷慨捐助,這證明了李先生對人文精神與社會責任的承擔,以及他對公眾健康的深切關注。Kourilsky 教授稱,巴斯德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及上海市政府合作的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是因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法國總統希拉克所表達的中法雙方多合作的意願而成立。Kourilsky 教授說研究所與聯合流感研究中心的合作目標,是在有新的呼吸係統疾病出現時,迅速做出實質有效的回應。

2005 年4 月7 日,香港中文大學宣布獲李嘉誠基金會捐款六千萬港元,資助該校醫學院成立一所健康科學研究所,並對中文大學醫學院的臨床及健康科學研究做進一步的支持。中文大學稱新成立的“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的科研焦點主要在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再生醫學;特別在危重疾病(如各類癌症、基因遺傳疾病、常見都市病和傳染病)的領域內專注於三方麵的突破:早期診斷、發展最新的治療方法和尋求破解患者的基因密碼。

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並將與政府部門、專業團體、學術機構及其他公私營機構合作,探討有關個人健康的科研、健康教育及培訓的可行方案,以建造健康和諧的社會,讓整體市民受惠。新成立的“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將設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內一幢建築中的臨床科研大樓,該十二層高的大樓命名為“李嘉誠醫學大樓”。研究所所長一職將由中大醫學院院長霍泰輝教授出任,負責領導研究所的各項科研工作。

李嘉誠基金會長期支持教育及醫療事業,自1980 年成立至今對醫學研究有關的項目資助達23 億港幣,占基金會捐資總數的35%。中大醫學院與李嘉誠基金會更多次合作,先後在1984 年和1997 年助建威爾斯教學醫院兩幢專科診療所大樓,並於2001 年透過汕頭大學與中大醫學院合作成立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不僅為眼病患者提供最先進的治療服務,並透過醫療技術的輸送平台和網絡,建立全新的扶貧社會模式。

時任中大校長劉遵義教授就李嘉誠博士及李嘉誠基金會的慷慨捐贈致以衷心感謝。劉校長說:“長期以來,李嘉誠博士及李嘉誠基金會十分慷慨讚助本港及內地之教育、醫療及公益事業,出錢出力,貢獻傑出,我校同仁深表敬佩。”

李嘉誠基金會並表示與中文大學及醫學院將尋求再進一步合作的機會,以期為本港教育及醫療事業做出更長遠的貢獻。為協助中文大學爭取政府配對基金,2005 年9 月,李嘉誠基金會決定把早前承諾捐贈中大醫學院的六千萬港元,“加碼”至一億港元,以資助中大成立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新增的撥款中,有兩千萬港元將用於在中大成立全港首個“李嘉誠講座教授席”,並由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盧煜明教授出任。

中大醫學院院長霍泰輝感謝李嘉誠捐款,認為是對中大醫學院的科研成績的嘉許。他又表示李嘉誠此次增加捐款至一億港元,是希望幫助中大拿取政府的十億港元配對基金,同時提倡社會對大學的捐獻文化;過程中李嘉誠沒有要求中大醫學院命名,雙方亦沒有討論此問題。他說:“李嘉誠一向對醫學及教育的發展好有興趣,他與中大醫學院情投意合,覺得我們做到成就。”霍泰輝又特別感謝李嘉誠基金會,把“講座教授席”首個名譽給予中大醫學院。他期望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可以促進跨部門合作,做到一加一等於四的效果。

中大醫學院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於2007 年初建成,中大校長劉遵義期望藉李嘉誠的捐款,令研究所發展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橋頭堡,領先國際。中大計劃將超過八成捐款,投放在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及再生醫學等跨學科的研究上。

對於此次捐助中大,李嘉誠說:

現代生命科學為人類社會帶來極大裨益,我們應該為科研人員提供機會,讓偉大的構想得以實現。

李嘉誠在該研究所揭幕禮上,引用了十九世紀著名科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向拿破侖三世懇求資助時的名句:“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如果沒有實驗室,便等同戰場上的士兵沒有武器。”他表示,學術、投資和政策必須有緊密無縫的合作,才可善用和緊貼生命科技研究急速發展的步伐。他又指出,巴斯德曾研發出治療狂犬病的有效藥物,並連續成功醫治三百五十宗病例,但對一名末期病人、隻得十歲的小女孩來說,他明知其藥應該無效,仍努力嚐試,期望奇跡出現,結果最終仍落空,女孩去世時,巴斯德仍緊握她的手不放。

李嘉誠希望用此例子來說明對病人表達同理心的重要性。他並說:我們要用心感受及理解病人,在他們無助及脆弱的時候給予鼓勵,令他們奮力振作。

盧煜明教授對獲邀成為李嘉誠講座教授表示高興,他透露會把二千萬港元以下捐款成立基金,以滾存利息,用於癌症及幹細胞等方麵的研究、購買新儀器進行基因科技研究、以及吸引科學家加入研究所。盧教授又讚揚李嘉誠對醫學研究非常用心,他回憶說曾見過李嘉誠一次,並向他介紹研究項目。當時盧教授向李嘉誠提及,母親百分之五的DNA 便是胎兒的DNA,李嘉誠聽後便問了一個有趣而又嚴謹的科學問題:“那如何分辨出母親身上哪百分之五的DNA,就是胎兒的DNA 呢?”盧教授覺得李嘉誠的提問就如科學家所問的一樣專業,切中問題之實質。

資料顯示,中大曆來所獲的最大筆捐款,為二十年前籌建第四間書院時,邵逸夫主動捐出的1.1 億港元。中大為答謝邵逸夫,並將書院命名為“逸夫書院”。該項命名,多年來得到了中大同仁的一致擁戴,亦從未有人就此項命名表示任何異議。

2003 年3 月9 日,李嘉誠在一個公開活動中表示,捐贈眼角膜是“超越生命最有意義的事”。他呼籲廣大市民捐眼角膜,為盲人做出貢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眼庫(汕頭眼庫)推動的無償角膜捐贈推廣工作,最近取得了“零的突破”,並成功地進行了七例眼角膜移植手術。

汕頭國際中心眼庫2002 年落成,由李嘉誠基金會捐資七千萬港元建設。

在9 日的簽約大會上,李嘉誠通過錄像,看到角膜庫已實現“零的突破”後表示,捐資建眼庫,是希望自己能為失明人做點實在的工作。李嘉誠在參觀完失明人士的生活後,深有感觸地說,人類隻有睜開眼睛,才能看到世界的光明,才能看到世界的變化,才能充滿人生的希望。自己對在黑暗中摸索生存,不停搏擊的失明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雖然他們所求所得不過是一碗溫飽的飯而已,但是,他們卻付出了比常人多數倍乃至十倍的努力。因此,每個人都有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用自己的愛心,給失明人士帶來光明。試想,如果有可能給一個人帶來生活中的光明,讓他睜眼看到藍天,看到陽光,看到世界,那將是多麽有意義的事啊。

2003 年9 月4 日,李嘉誠透過名下基金會捐款八百萬港元予香港中文大學,設立眼科及視覺科學係研究及訓練基金。這筆基金將資助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係在眼科醫學的研究教學與培訓,該年度之捐資已得到大學撥款委員會配套同等數額的撥款,進一步增加眼科研究及訓練的資源。

李嘉誠一向關心患有眼疾的病人及支持眼疾治療康複的技術發展,並早於九十年代初期捐款一億港元予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在五年間幫助全國百多萬白內障失明人士恢複視力。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係主任林順潮教授表示,李嘉誠先生的慷慨捐贈將有助中大可開展更深入的眼科研究與培訓。林順潮說,很多普遍的眼疾都由基因與環境因素造成,而很多時候遺傳又與環境因素結合,引發出眼疾。有時甚至種族的分別也有影響,例如東方人,包括華人,就比西方人士容易患上近視。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係過去數年曾在這方麵進行過大規模的研究,結果顯示香港有近37% 的小學生患有近視,是百分比最高的地區之一;中學生患有近視的更高達64%,是全球之最。

攜手育才

1999 年7 月,香港公開大學獲李嘉誠基金會主席李嘉誠博士捐款四千萬港元,資助大學購置上環信德中心四樓一個逾3100 平方米之單位,設立港島區教學中心。公開大學校董會主席李業廣在記者會上歡迎李嘉誠博士加入成為公開大學的榮譽讚助人。他表示,該筆捐款是該校曆來收到為數最大的個人捐款,分區教學中心計劃的規模亦因而得以擴大。他說:“李嘉誠博士一向關心和重視教育,雖然與公開大學接觸為時不久,但在去年12 月的畢業禮上,目睹眾多成人學生不畏艱辛,追求知識學問,學有所成又能貢獻社會,感受深刻。這與他一生重視新知、自強不息的宗旨不謀而合,遂主動與我聯絡,並在很短時間內決定支持公開大學的分區教學中心計劃。”

李嘉誠深有感觸地說:

新世紀為人類帶來革命性及戲劇性的徹底轉變,全球邁向一體化、科技不斷創新,先進的信息係統製造新的財富、新的經濟周期、生活及社會。我們必須掌握這些轉變,不單隻在金融市場的運作,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自我準備,在這新年代,財富源自知識。知識才是個人最寶貴的資產,我們應積極爭取,它不單是發展專業的工具,更憑以教育年輕新一代和透析新的經濟結構,知識已滲入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層次。

李嘉誠續稱,希望透過資助公開大學,激發更多香港人對支持終身教育的熱心,更希望政府增撥資源發展這方麵的工作,令每一個有誌求上進、求增加學問的人士都能完成接受高等教育的心願。整項計劃連購置物業及裝修設備預算耗資1.42 億港元,其中政府撥款5000 萬港元,李嘉誠博士捐資4000 萬港元,香港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亦認捐1500 萬港元,讚助裝修及添置設備,其餘3700萬港元由公開大學從校內儲備金中撥出。上環信德中心的物業位於港澳碼頭上蓋,作價1.1 億港元,建築麵積達3102 平方米,可辟設課室15 ~ 20 個、計算機中心和演講廳各一,能夠同時容納一千名學生上課及自修。落成後,應付公開大學提供全部課室需求的44%,連同何文田永久校舍在內,大學可以自行提供七成導修課室。

公開大學校長譚尚渭教授表示,公開大學向以“有教無類”的精神,致力為有誌人士打開進修大門,過去十年為接近十萬名成年人提供了工餘進修、增強實力的機會,當中逾一萬人已修畢課程,取得更高學曆。隨著入學人數不斷增加,對教學設施和質素的需求越來越大。設立分區教學中心不但為學生提供更理想的學習環境,更有助大學減省租金,節約日常經費,並且擴充了大學的容量,增加更多可供報讀的機會。譚教授表示:“2000 年伊始,公開大學會繼續尋求符合經濟效益的方式,擴展開放及遙距教育,盡早實現成為亞太區成人及遙距教育中心的目標。”

公開大學於1993 年起以自負盈虧的模式運作,廣邀慈善團體、機構及個人資助辦學,多年來獲得二百五十多間機構和熱心人士慷慨支持,籌得款項超過2.2 億港元,用作興建校舍、增添設施、發展課程、提供學生資助、研究經費和鼓勵學術活動等。港島教學中心於1999 年7 月開始籌建。李嘉誠基金會捐助4000 萬港元,使計劃最終得以落實,此項捐款是公開大學曆來獲得數額最高的個人捐款。基金及後更增捐400 萬港元,使中心的裝修設備更趨完善。

港島教學中心的建立,對公開大學具有重大意義。一方麵大幅擴充了大學的設施,使大學可以減省向外租借課室的開支與困難,另一方麵亦改善了公開大學的教學環境,成人學生工餘上課更為方便。此外,大學在未來數年可增加更多學位供新生修讀。

香港公開大學秉持有教無類的辦學宗旨,與李嘉誠先生崇尚知識、尊重人才、鼓勵終生學習的精神,不謀而合。為進一步協助廣大市民工餘進修,充實自己,李先生慨捐4400 萬港元,資助公開大學購置於上環信德中心的港島教學中心,中心內的持續進修學院更於2001 年12 月命名為“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該學院為有誌進修人士提供職訓短期課程、專業課程、海外學位課程和為個別機構設計及安排雇員在職培訓,另有開辦學分和通識課程,專供學生修讀以銜接各種本科學位課程。

李嘉誠在演講中強調:

香港這多年來的成功,是我們代代人在不同的層次上努力的成果,今天麵對全球在經濟和知識領域的競爭,令我們必須步上新的循環,麵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大家共同與時間競爭。當今已不能局限於資本密集,天然資源,要加上高新科技才有發展的突破。在這不斷轉動進步,浩瀚無際的領域裏,唯一可令我們與時共進的是——恒久好學的心。

過往的成功為香港累積很大的優勢,我們要有智慧客觀地認清各種困境,要鼓起勇氣,麵對世界各種新的挑戰,要有意誌毅力克服重重障礙,互相鼓勵,追求知識及反思,營造和諧、健康及有價值的社會,共同締造香港新的傳奇。

2001 年9 月,香港理工大學宣布,矗立於大學校園中央、樓高十八層、麵積共約15600 平方米的新大樓命名為“李嘉誠樓”,以鳴謝基金會2000 年捐贈一億港元支援該校的未來發展。此項捐贈為理大創校以來所獲得最大數額的個人捐款。

李嘉誠先生了解到理工大學正致力為學生及社會創造競爭力,提供優質及更全麵的專才教育,促進工商界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及工業的發展,需要添注新資源,故捐款以資助理大完成“促進專才教育,推動企業發展”的期望,達到“勵學利民”的目標。

理大校長潘宗光教授表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急速發展,世界各地需才甚殷,尤其香港正麵對經濟結構性轉型,更需要大量高質素人才投入,共同參與。李嘉誠博士慨捐巨款,資助高等教育發展,在知識經濟中加強競爭優勢,不僅令理大受惠,對香港整體來說也有莫大裨益。”他續稱:“此次李嘉誠樓的命名是為對李博士的慷慨捐贈表達衷心的謝意,理大能獲得如李博士這樣高瞻遠矚的社會人士鼎力支持我們實踐使命,實在感到非常鼓舞。”

李嘉誠對理工大學的嘉許感到由衷高興。李嘉誠誠心誠意希望為推動香港的教育盡其力量,捐款一億港元予理大,是為資助理大完成“促進專才教育,推動企業發展”的期望,以達致“勵學利民”的目標。此項捐款對理大的長遠發展,尤其在推動終身教育及拓展對中小型企業的服務方麵,將有莫大幫助。

位於理大校園正中央的李嘉誠樓為理大第六期校舍發展計劃的核心部分,除設有供學生使用的計算機設施、教學室和演講廳外,亦會容納學係與行政部門辦公室及教職員餐廳等。理大為推動終身教育,創辦了專業進修學院,為社會人士提供更多學習新技能及擴闊知識領域的機會。為支持政府推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計劃,該學院並將致力擴展其副學士學位課程。此外,理大的企業發展願為工商界提供一站式的多元化服務,包括科技及產品開發、經營人才培訓及經貿發展三方麵的專業服務。該筆捐款主要用於理工大發展持續教育及經管培訓,包括添置先進設備、更新教材及開辦更多課程,為社會人士提供更多學習新技能及擴闊知識領域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

2003 年11 月18 日,李嘉誠先生透過和黃捐出二百萬英鎊,設立“和黃博士生獎學金”資助內地與香港的研究生往英國修讀博士課程。和黃的捐款是霍奇金研究生獎學金(Dorothy Hodgkin Postgraduate Awards)的主要部分,聯同英國政府之等額捐款,未來三年可以資助多達五十三名研究生。英國首相布萊爾同日在倫敦宣布成立這項獎學金,以吸引最優秀的海外博士生到頂級的英國大學進修。

2003 年7 月23 日,在英國首相布萊爾訪港的短暫期間,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和黃”)主席李嘉誠先生與他作私人會麵。會麵曆時一小時,和黃副主席李澤钜先生與和黃集團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先生也一起作陪。和黃目前是全英最大的亞洲投資者,占有權益的項目投資總額超過一百億英鎊。和黃在英國的投資經驗愉快,項目遍及多個行業,聘用員工數目達二萬三千人。集團除了是英國第一家及目前唯一一家3G 服務經營商外,更擁有三個貨櫃碼頭,包括菲力斯杜港、哈爾威治港與泰晤士港。連鎖零售業務方麵則有Superdrug 和Savers,並在倫敦發展多項優質物業。

李嘉誠在會見了十八位“誌奮領獎學金”的香港研究生時,呼籲他們把握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所帶來的每個機會,利用他們的知識及專業技能協助香港打破目前的經濟困局。“誌奮領獎學金”深得英國首相布萊爾大力支持,獎學金計劃旨在吸引外國留學生前往英國大學及專業學院進修。李嘉誠先生透過和黃集團捐出共202 萬英鎊予該獎學金,於四年內每年額外提供六十三個獎學金名額予香港與內地的研究生赴英深造。英國政府與劍橋大學對獎學金計劃也做出了等額撥款。劍橋大學一直鼎力支持這項獎學金計劃,而新獎學金名額約有四分一將分配予往劍橋大學進修的學者。

李嘉誠深信持續教育與終生學習的重要,他表示很高興“和黃誌奮領獎學金”可為香港和內地的優秀大學畢業生與商界才俊提供資助,讓他們繼續深造。

希望這些學者可借著“和黃誌奮領獎學金”增廣見聞,我更盼望他們在英完成學業後,把他們的力量與專業知識反饋社會。

布萊爾首相讚揚和黃集團高瞻遠矚,認同高層次人才的重要性。他說:“我較早前到訪中國時,曾與和黃集團主席李嘉誠先生會麵,我非常高興他們能捐出二百萬英鎊予這項獎學金計劃,這巨額捐款將有助加深我們與中國的關係。”

李嘉誠深信知識改變命運,因此一直大力提倡持續教育與終生學習。他表示很高興有機會支持這項獎學金計劃,為內地與香港培育更多科學家和醫學研究人才。李嘉誠在演講中說:

我深信通過教育,人文精神和知識可承傳和發展。我希望和黃的獎學金可以幫助學生擴闊國際視野,更希望助他們學成回國後,為祖國貢獻一己的力量和專業知識,加強英國、內地與香港的聯係。

英國首席科學顧問David King 爵士說,在競爭激烈的環球經濟中,英國必須吸引精英學子到頂尖的學係研究進修。他說:“這些學生學成回國時,他們具備的專業知識將成為推動國際發展的關鍵。”霍奇金研究生獎學金之命名是為表揚諾貝爾得獎者霍奇金教授之貢獻,將協助來自中國(包括香港),以及俄羅斯和印度等國家的逾一百位學生,由2004 年開始在英國的大學進修科學、工程、醫學、社會科學與科技等博士課程。

李嘉誠表示,他支持的慈善事業都是以教育為主。“高尖端的教育很重要,而且不要得過且過的教育,這絕對不行!”

鼓勵閱讀

2003 年9 月9 日,為鼓勵社會閱讀風氣,李嘉誠基金會特別捐資讚助香港電台製作十集全新電視節目“愈讀愈快樂”,並由開始逢周日分別在亞洲電視本港台和無線翡翠台播映。李嘉誠一向熱心公益,以“推動教育醫療”為其終生不渝的職誌。李先生年少時由於戰亂失學,平常隻能在工餘時偷閑自學,閱讀不同書籍自我進修。李嘉誠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所以非常支持這個鼓勵閱讀的節目,過往李嘉誠基金會也曾贈送書籍予本港大中小學圖書館及傳媒機構以轉送讀者,鼓勵大家閱讀。

為了鼓勵推動更多年輕人閱讀,香港電台在中央圖書館舉行了一個名為“愈讀愈快樂”的聽書會,並邀請了民政事務局長何誌平、助理廣播處長(電視)張文新、TOM 集團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王兟、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路平、節目主持馬家輝和藝人方力申與一眾中學生交流閱讀經驗與心得。

“愈讀愈快樂”由9 月14 日起逢星期日下午3 時55 分於亞洲電視本港台播映(若當天為賽馬日將改為同日上午7 時50 分播映),下午5 時50 分於無線翡翠台播映。“愈讀愈快樂”以書本的題材劃分成不同的主題,每集圍繞一個特設主題推介兩本相關書籍。

夏萍所作的《李嘉誠傳》一書中,在描寫李嘉誠對社會的奉獻精神時用了“傳說諾亞方舟”歸航的標題,特別在其中講了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八十年代初期一個烈日炎炎的下午,外出洽談生意的李嘉誠為了節省時間,坐出租車趕回中環寫字樓。下車時,碰見一位年逾花甲、白發蒼蒼的老太太在中環地鐵站門口向路人兜售有獎債券。在炎熱天氣裏匆匆忙忙趕路的行人,自然不會去搭理這位老太太,而這位老太太卻更加聲嘶力竭地喊著,懇求路人買下她的有獎債券。李嘉誠見此情景非常不忍心,忙上前詢問說:“您老人家這麽大年紀了,在這麽熱的天氣裏,為何做這麽辛苦的工作。”老太太歎口氣說:“沒辦法的,不做就沒有吃的。”李嘉誠聽後心裏很不好受,想起當年為了糊口,母親也是這般辛苦。回到公司後,李嘉誠急忙派人找到這位老太太,並買下她全部的有獎債券。

李嘉誠正是以其固有的善心愛心,將自己頭頂的片片陽光盡情地無私地施予任何需要的人士。哪怕是點點滴滴的知識傳播。

2005 年9 月,李嘉誠向香港著名直資中學a——聖保羅男女中學捐款八千萬港元,打破香港中、小學單項捐款紀錄。繼捐贈八千萬港元予聖保羅男女中學後,李嘉誠再透過李嘉誠基金會捐贈圖解曆史書籍——《世紀三國——曹操之霸者勝出》予全港中學及公共圖書館,該書更由李嘉誠親自撰寫序言,全港五百間中學各獲贈兩本,由於反應相當熱烈,部分中學已實時要求多取數十本,甚至有學校提出一人一本,基金會更印行一萬冊,視乎各間中學的要求做出配合。此次已是李嘉誠基金會第二度贈書,上一次捐贈的書籍為《寫給年輕人的世界簡明史》。

集文字、繪圖及漫畫於一身的《世紀三國——曹操之霸者勝出》,是李嘉誠最近閱讀的書籍之一。李嘉誠閱後認為,該書以正史為腳本,以圖解的方式來介紹三國的時代背景及戰略政策,十分具曆史感,加上他自己一直深信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故特別推介此書予各中學學生。

李嘉誠以“愚昧是世上最大的敵人”為題,親自為此書撰寫序言。他希望借此書帶出中心思想,就是能力再強的人,盡管能征服全世界,若沒有容人的胸襟,也裝載不了成就。李嘉誠是成功的商人,他在序言中讚揚三國是最佳的管理學教材,因每場戰役、每個決策,就如上了寶貴一課。另外,三國史亦是出色的人力資源課,其中曹操帳下將士如雲、孫權知人善任及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等。三國亦能教人學會計成本課,企業追求利潤,必須做好損益評估,a 直資中學:1997 年前港府公共政策之一,係扶持非公立學校的措施;受此政策資助的中學稱為直資中學。

其中官渡之戰,曹操與袁紹的兵力是一比十,有指曹操因狡詐而獲勝,李嘉誠則認為,曹操的每個計謀均有雄厚的資本作支持,例如他首開“屯田製”提高糧產,實在是有備而戰。李嘉誠指出真正能破曹操,不是某人之智,某人之勇,而是孫劉兩人的戰略合作,周瑜和諸葛亮的配合,所以看《三國演義》,必須用真實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來求其真智。

香港的成功商人可能很多,但愛看書又愛送自己的心得好書則非李嘉誠先生莫屬。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化遺留下來我們的一個知識寶庫,我大概在小學四五年級時第一次看這部曆史小說,那時有幾位同樣愛看書的同學,組成讀書會,專門研究《三國演義》。我猜想香港很多人都同我一樣,是通過閱讀《三國演義》而走進中國曆史大門。

李嘉誠更以現今的理論來分析《三國演義》,“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古代的品牌學,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是發揮中小企業聯盟。近年商界強調人才,把人事部門改為人力資源部門,但把人力資源發揮得淋漓盡致,就是《三國演義》表麵成功的三位霸主。李嘉誠以“愚昧是世上最大的敵人”為題來推薦這一本書,愚昧當然是相對知識而言,知識可以幫助找到正確的支點。文中並引用阿基米德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李嘉誠在知識之外,再加一條,就是胸襟。他在文章的結論是:“《三國演義》中大家都想得到天下,但天下卻未見歸何人囊中。”個中因由究竟何在?這正是當今每個人都應該探索思考的人生命題。李嘉誠更親自撰文點評介紹這部書籍:沉迷於戲劇情節,卻造成一個隱形陷阱:誤導人以為戰爭或競爭憑仗個人英勇就可以決勝負,憑忠肝義膽就可以定江山,而詐術是必由的手段。更可悲的副作用,是造就了一種中國人之間以個人自我表現為重,重個人、輕團隊意識的正當性。

孫劉聯手抗曹,周瑜和諸葛亮本應合作無間,才能同心破敵,哪能彼此相害呢?許多人受了《三國演義》的“毒”,每每不能真心合作,即使大敵或大難當前,還大搞費時失事的瑜亮情結。

媒體的文化力量,自古就無遠弗屆,一紙風行,觀念偏差也能代代相傳滋長。愚昧是世上最大的敵人,唯有培育獨立思考和慎思明辨的能力才能確保傳統文化的持續更正更新。我們需要用真實的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來看有考證、有分析的三國,取其所長,棄其所短。

撥開印象的迷霧,三國其實是最佳管理學教材。曆史不會重來,但經驗會有重疊。如果能從曆史的基本麵、技術麵等各個層次,深入分析三國的每一場戰役、每一個決策,就如同上了一堂寶貴、實用和有趣的管理課。

在為《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一書所作的序言中,李嘉誠強調:你千萬不要認為曆史是陳舊和與生活脫節,閱讀曆史也不僅是“以史為鏡”而已,要知道我們是活在這“鏡”內,往事和未來同樣是一條走不完的路。處身在這詭譎多變的全球化世界,我們要懂得如何比較曆史,觀察現在與夢想未來,才可清醒地回應物質豐盛靈魂分裂的挑戰。

救助病童

2003 年5 月6 日,百佳超級市場即將進行籌款運動,希望籌得一百萬港元以幫助受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疫症影響的本港兒童。活動於5 月8 日至5 月21 日期間舉行,為期兩周。百佳希望透過此項活動鼓勵香港市民發揮為善最樂的精神,為社會福利署轄下的“護幼教育基金”籌募善款。“護幼教育基金”專為父、母或雙親死於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兒童而設,所得善款將撥作這些兒童的成長及教育經費。當這些兒童日漸成長,基金亦會提供假日、運動及音樂課程的津貼,讓這些兒童也能過正常的童年生活。受影響的兒童大部分就讀小學,而其中最年幼的一位隻有幾周大。

負責經營百佳業務的屈臣氏集團食品、電子及百貨部的行政總裁艾一帆先生表示:“在某程度上,香港幾乎每位市民都受到非典型肺炎的影響。”他說:“不幸的是,此疫症不但使人惶恐不安,更為很多家庭帶來無法形容的傷痛,至少有三十名兒童因家人死於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而成為孤兒。百佳希望以實際行動向這些家庭寄予同情,並與社會人士一起表達深切的痛惜。”

百佳三管齊下,協助籌款:第一,百佳將按一個百分比,捐出其在籌款首日(5月8 日)和最後一天(5 月21 日)在香港的營業收入,作為善款;第二,百佳將於各分店的收銀櫃台放置善款收集箱,鼓勵顧客捐出找贖零錢;第三,百佳將鼓勵所有員工捐款支持,由於兒童成為孤兒的新聞深深觸動了許多員工的心靈,因此他們肯定會慷慨解囊。

2003 年11 月30 日,和黃義工隊正式成立後展開首兩項活動,為幼兒園老師、家長和學生舉行連串飲食健康講座,旨在幫助兒童明白身體均衡成長的重要性,並保持健康體格,以抵抗病菌的侵襲,毋懼近日在香港幼兒機構肆虐的諾沃克病毒和輪狀病毒。第一次講座已於11 月22 日舉行,和黃義工隊當天派出多位“健康大使”,前往保良局易澤幼兒園主持講座。和黃義工隊已有超過三百位隊員,分別來自和記黃埔集團屬下多家公司,是全港人數最多的企業義工組織之一。他們在11 月16 日的和黃運動同樂日上舉行誓師儀式,立誌走到群眾當中,為社區服務。

2005 年2 月,李嘉誠更捐出兩瓶“李氏幹邑”公開拍賣,支持公益籌款活動。

該兩瓶Desmaurin“李氏幹邑”的出產年份與李嘉誠的出生年份1928 年相同,因此很有紀念價值。瓶樽上麵分別有李澤钜與歌星黎明的親筆簽名。據悉,李嘉誠早年在法國塞貢紮克(Segonzac)嚐過Desmaurin,甚為讚賞其味道,恰逢酒莊對外求售,李嘉誠幹脆買下心頭好。

李嘉誠的愛心,不分國界,不分族群,不分膚色,不分時空。2002 年5 月20 日,英國劍橋大學一所最先進的癌症研究中心於2002 年5 月18 日開幕,開幕儀式由和記黃埔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誠先生及英國科學及創新部部長桑茲伯裏勳爵主持。這所新建立的癌症研究中心名為和記黃埔/MRC 研究中心,乃由劍橋大學、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MRC)及英國癌症研究中心聯合成立。李嘉誠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捐款530 萬英鎊,而MRC 亦撥出相同數額,為研究中心建成這座新廈。

我們十分高興能夠與這所世界第一流的大學和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合作,推動癌病的深入研究。癌病現已成為人類的頭號殺手。通過先進的研究和實際應用,醫學界定能發現更好的預防和治療方法,減輕眾多無助病人的痛苦,造福全人類。這項計劃實具有重大的意義,因此我非常樂意支持。

英國科學及創新部部長桑茲伯裏勳爵陪同李嘉誠主持該研究中心開幕儀式,對李嘉誠的慷慨捐助,深表謝意。這所新研究中心的開幕,將可提供更多機會,開拓科研知識的領域,令癌症病人受惠。中心的目標是把細胞生物學及遺傳學的基本研究應用到癌症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方麵。為此,中心的建築設計特別著重加強相互交流,尤其是醫生與基本實驗室研究人員的交流。中心毗鄰Addenbrookes 醫院,方便科學家和臨床醫療人員與病人進行更緊密的合作。中心的核心資源部分更配備先進的設備,包括用於DNA 排序、分子細胞遺傳學及分子病理學研究的專門儀器。有關研究設施有利於進行腫瘤細胞及組織的分析,檢驗基因病變以至染色體及癌病標記的變化。

長江集團(長江實業有限公司、和記黃埔有限公司、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及香港電燈集團有限公司)一向積極支持香港的社會公益事務,並與香港公益金合作良多,已連續五年蟬聯公益金五大最高籌款機構之一。

2005 年,長江集團舉辦的“長江童心磚心公益心”,更將藝術創作的元素融入慈善籌款活動內。小朋友隻需為公益金籌募最少一百港元善款,即有機會參加此次活動,由本地著名藝術家“蛙王”郭孟浩先生親自教授繪畫瓷磚畫的技巧和心得,讓小朋友發揮無限創意,繪畫自己的作品,所有完成作品將會製成藝術展品作公開展覽;參加的小朋友更可獲發證書,以表揚他們樂善好施的精神。而長江集團亦將捐出同等金額的款項,令公益金的善款倍增。來自韓國的童星“小長今”趙貞恩更擔任特別嘉賓,並送出一幅由她親自繪畫、以香港風景為題的瓷磚畫作慈善競投,“小長今”更以廣東話呼籲香港的小朋友踴躍參加,為公益金籌募更多善款。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吳佳慶女士於啟動儀式上表示:“‘長江童心磚心公益心’突破以往的模式,將藝術創作的元素融入籌款活動內,我們希望透過這個活動,啟發小朋友的創意,培養他們對藝術創作的興趣,同時鼓勵他們從小參與公益事務。此次活動籌募到的每分每毫,包括小朋友參與活動之捐款,長江集團亦會捐出相同金額,令公益金的善款加倍。我希望全港家長能夠慷慨解囊,鼓勵小朋友參加這個有意義的籌款活動。”

公益金籌募委員會聯席主席餘錦基太平紳士稱:“多年來,長江集團為公益金構思舉辦了許多新穎活潑,饒富創意的活動。這些活動均為公益金籌得為數可觀的善款。我們非常高興見到長江集團再度發揮創意,舉行‘長江童心磚心公益心’。本活動不但可以推動本港兒童在藝術創作方麵的造詣,更進一步培養與教育下一代關心社會、樂善好施的公益精神,令人十分欽佩。”

長江集團一向積極支持公益金各項慈善籌款活動,2004 年9 月,集團發動旗下三十家成員公司一同參與公益金便服日,合力籌得近百萬港元善款。在3月21 日舉行的2004 年度公益金便服日支票遞交儀式及頒獎典禮上,長江集團分別獲頒“十大傑出籌款機構”亞軍及“傑出籌款獎——機構及團體組別”亞軍,充分反映集團對活動的積極參與和支持。

早在1989 年,李嘉誠捐款3200 多萬港元,資助香港正覺蓮社興建大坑道護理安老院,使孤寡老人能在那裏安享晚年。這座護理安老院於1990 年建成之後,李嘉誠還經常去探望院中老人,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撥款添置護理器材。此外,李嘉誠還承諾在1994 年至1997 年間,資助香港興建三所護理安老院和一所療養院,預計捐款總額逾一億港元。

1991 年年初,李嘉誠承其夫人莊月明之遺誌,為香港大學的校舍第四期擴展計劃,慷慨捐資3500 萬港元,興建兩座八層高的“莊月明樓”(物理樓、化學樓)和一座五層高的“莊月明文娛中心”。這些建築於1994 年舉行開幕典禮,為香港大學增添了簇新而美觀的校舍。

1992 年,李嘉誠捐資500 萬港元作為香港警察子女教育基金,同年又再捐助衛奕信文化信托基金會及大口環根德公爵兒童書院共1900 萬港元。

1993 年,李嘉誠長子李澤钜結婚時沒有舉行婚宴,將460 萬港元捐予天主教教會,同年又捐助大嶼山羌山觀音寺重建工程1000 萬港元。

1994 年,李嘉誠捐資重建明愛莊月明職業先修中學、善後服務會及香港癌症基金會,共逾1600 餘萬港元。

1995 年,捐贈明天更好基金會500 萬港元。

此外,多年來李嘉誠及下屬集團在港尚有許多其他的捐助,未能一一細列。

數十年來,千千萬萬的香港人獲益無窮,成百上千的香港機構組織受益良多。

這裏,僅列舉其中獲得捐獻的部分機構與項目: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李嘉誠專業進修書院、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中文大學新紀元全球華人青年文學獎、三育書院、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兒童奇跡慈善計劃、明愛莊月明中學、天才教育基金會、屯門裘錦秋英文書院、真鐸啟喑學校、聯合交易所培訓基金、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張鑒泉紀念教育基金、香港-Oxford 獎學基金、世界幼兒教育聯會、聯合世界書院、喇沙學校基金、“智樂”協會、國際社會服務社、香港大學語言教育學院、九龍華仁書院、基本法谘詢委員會、愛丁堡獎勵計劃、三育小學、尤德爵士基金、迦密中學、香港科技協進會、警察子女教育基金、東亞大學——何賢會議中心、羅怡基博士獎學基金、東亞科學曆史基金、華僑日報、救童助學運動、港九勞工子弟學校、香港加拿大同學會、姬達爵士獎學信托基金、外展信托基金、浸會書院、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低能兒童教育協會、聖士提反書院、聖保羅男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