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濟會

1784年,莫紮特的姐姐南妮爾已經三十三歲了,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這都是一個可以被稱之為大齡女青年的狀態。她在這一年的8月嫁給了一個大她近二十歲的男人,他是一個有五個孩子的鰥夫。據說南妮爾在這之前遭到一名陸軍軍官的遺棄,這場婚姻是權宜性的無奈之舉。

9月間,莫紮特的第二個兒子卡爾·托馬斯誕生。卡爾後來成了一位頗有才氣的鋼琴家,但是他並沒有以音樂為終生的事業。莫紮特去世之後,他住在一棟精美的房屋裏,那是用他父親後來的版稅中的一部分購買的。他一直沒有結婚,1858年去世,享年七十四歲。

年底,莫紮特加入了一個組織,它被稱為共濟會。這是當時的一個進步組織,由石匠銅業公會發展演化而來,它用一些充滿東方特性,又隱約帶點埃及風味的建築物來象征和表示一種強調慈善和不畏死亡的哲學和美德。共濟會當時的最高理想是采取樂觀的態度和做法,經過奮鬥和愛而使社會達到完美無缺的境界。兩百多年後,這些理想並沒有隨著不斷消失又不斷新出現的協會和黨派而湮滅於時間的洪流,它依然具有能夠感動人心的獨特力量,就像莫紮特的音樂一樣。

當時,在莫紮特的圈子裏,他的很多朋友都是共濟會的會員。

共濟會的很多見解和理念對莫紮特無疑具有迅速而強烈的吸引力,他雖然是一個天才,但在某些方麵,他依然需要有人或者有一個組織能夠為他指明前進的道路。

共濟會之所以被看做是一個進步組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反對教權,這在當時幾乎是不可想象的。歐洲的封建社會時期,一直是君權和教權一同統治社會,甚至很多時候,教權遠大於君權。另外,共濟會還主張政治上的自由,以及宗教上的寬容,它接納了很多猶太人的加入。因為這些,共濟會在1738年,莫紮特尚未出生的時候,就曾受到天主教會的譴責和批判,凡是成為共濟會會員的天主教徒都有可能被逐出教會。莫紮特加入了共濟會的慈善支部,但他仍然是天主教徒。共濟會似乎代替了宗教,成為莫紮特的信仰,它在莫紮特的一生中一直保持著一種強有力的控製。

莫紮特以一首鋼琴與管樂器五重奏(K.452)結束了這一年,他認為這是他“一生中至今寫得最好的一首”五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