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運動

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同時也是偉大的詩人,他給後世留下了許多傳世的佳作。著名的《沁園春·雪》《七律·長征》《卜算子·詠梅》等都是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的佳句如“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等,至今仍時常為人們吟詠。

毛澤東自己創作的詩歌都是古典詩詞,也就是有著嚴格的格律的舊體詩歌,雖然如此,但他也並不反對創作新體詩。一向關注普通人民的毛澤東對民歌更加情有獨鍾。1957 年在和兩位詩人的談話中,毛澤東說:“過去每一個時代的詩歌形式,都是從民間吸收來的。”這句簡單的話大體是符合文學史的實際的。中國古代最早的詩集《詩經》裏的“國風”就是優秀的民歌作品,唐詩和宋詞也是有著深厚的民間詩歌的淵源的。

1958 年,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專門發出了號召,他說:“請各位同誌負個責,回去搜集一點民歌。各個階層都有許多民歌,搞幾個試點,每人發三五張紙,寫寫民歌。勞動人民不能寫的,找人代寫。”

一場聲勢浩大的民歌運動就此拉開了序幕,一時間,搜集和創作民歌不僅是文藝工作者的事,也成了全黨的大事。毛澤東自己也十分關注民歌的搜集和整理,他曾指示身邊的工作人員專門收集各種民歌。當年年底,由著名詩人郭沫若和當時的中宣部副部長周揚編輯的《紅旗歌謠》出版了,毛澤東認真地讀了一遍,但情況並不令他滿意。

這是由是當時國家的情況和氛圍造成的。從1957 年年底、1958 年年初開始,為了盡快擺脫中國經濟的落後麵貌,毛澤東黨中央錯誤估計了形勢,提出了一係列不合實際的經濟高指標尤其在鋼鐵產量方麵,要求在短時期裏有大的突破,以達到超當時的第二號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為目標,實現經濟的“大躍進”。

“大躍進”運動對高速度的盲目追求也波及了民歌運動,少來自民間的歌謠質量不高,良莠混雜,有些甚至是弄虛作假,時由收集的人拚湊或者請作家代筆的。毛澤東雖然並不完全解這些情況,但作為詩人的他對詩歌有著特別的敏感,他意識他曾寄予了很大希望的民歌運動推行得並不成功,離他的預期標還有差距,他對別人說:“《紅旗歌謠》水分太多,就是選得不精還是舊的民歌好。”

和民歌運動一樣,經濟領域的種種高熱現象來源於人們美的願望,但是由於違反了經濟規律,打亂了正常的國民經濟的例,使得社會主義建設遭受到很大的損失,人們的生活也受到定影響。在中央領導中,毛澤東是最早關注到“大躍進”的問題的在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國總結了經驗教訓,度了艱難的歲月,用最快的速度恢複了生產。

1959 年,在糾正“大躍進”失誤的同時,毛澤東也談到了民運動的得失,他說:“文化、教育、體育事業隻能一年一年地發展,詩也隻能一年一年地發展。寫詩不能每人都寫,要有詩意,才能詩。”毛澤東說的是一個根本的創作規律。民歌的優點在於它都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勞動中自發形成的,那種離開生活刻意寫出來的顯然不是真正的民歌。從總體上來說,這場民歌運動並成功,但毛澤東關於民歌的一些想法是正確的,他自己詩歌創的成功也得益於主動地從民間文化中吸取營養。兩年後,他在次中央工作會議上還飽含深情地說:“民歌使人得到很多東西,了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