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饒州、潤州、越州

1036年8月,範仲淹帶著熱誠執著的心來到饒州(江西鄱陽)任所。饒州在鄱陽湖邊上,範仲淹從開封走水路到饒州,沿途要經過十幾個州縣。由於他得罪了朝廷權貴,除揚州外,所經州縣地方官員都不敢出麵接待,但他毫不介意。在途中還賦了一首詩《郡齋即事》:

三出專城鬢似絲,齋中蕭灑勝禪師。

近疏歌酒緣多病,不負雲山賴有詩。

半雨黃花秋賞健,一江明月夜歸遲。

世間榮辱何須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範仲淹自幼多病,許多年來又一直過著清苦的生活,再加上處理政務勞累過度,因此他患上了肺病。由於他被貶,妻子李氏受到驚嚇,加之來饒州的路途十分艱辛,不久,李氏就去世了。同甘共苦的妻子離開塵世,範仲淹悲痛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寫了“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之類的詩句來懷念妻子。

此時,在附近任縣令的文友梅堯臣特地寄來詩詞勉勵他,這給了範仲淹極大安慰。

範仲淹從喪妻之痛中走出來,立刻投入到當地政務中去。他充分了解當地的情況後,決心減少雜稅,嚴明法令。

當時鄱陽湖積水成災,沿湖一帶的城牆皆被衝毀,而且在修複時屢砌屢塌。範仲淹先是實地調查,又訪問了許多百姓,最後製定“河中淘金”的方法,就是在城牆周圍挖坑排水,再用糯米蒸熟後摻拌石灰砌石塊,加固城基,坍毀的城牆很快修複了。

範仲淹又修葺州內先賢祠坊,為有德行的人樹碑坊。在城內德化橋,豎起我國古代三大賢母之一——陶侃之母湛氏的故址巨碑。西晉大將軍陶侃幼年喪父,家境貧寒,陶母湛氏常告訴他結交朋友要以誠相待。一年冬天,陶侃年少時的朋友鄱陽孝廉範逵來訪。一時之間,家裏拿不出像樣的東西來招待客人,陶母隨即入室,剪掉自己的頭發拿去變賣,換來酒食款待範逵。陶母又把冬天鋪床用的稻草編織的墊席拿去剁碎,用來喂範逵的馬。立先祠,樹德坊,對弘揚正氣,扭轉頹風,起了積極作用。當然,範仲淹依舊不忘發展教育,他找到一個地方準備建學堂,結果還沒有開工就被調走了。

很快,饒州被治理得“終日無事,優遊於政”。在饒州一年半期間,範仲淹的詩作相當多,其中有一首《酬滕子京同年》:

謝家風雅若為酬,散吏方耽海上遊。

疏懶幾忘傳筆夢,寂寥仍有負薪憂。

欲歌蘭雪歸真隱,敢向簪軒競急流。

如共茂先瞻氣象,莫言神物在南州。

1037年,首相呂夷簡被罷為鎮安節度使、同平章事,判許州。曾經對範仲淹大為讚賞的前首相王曾,也同時被罷為左仆射、資政殿大學士,判鄆州。這是兩人爭權的結果。

原來當年王曾擔任首相時,呂夷簡為參知政事。他對王曾十分恭謹,王曾就力薦呂夷簡為亞相。不久,王曾被罷,他升為首相。後來,呂夷簡為了表示風度,請王曾為首相。宋仁宗沒有同意,呂夷簡為首相,王曾為參知政事。但是呂夷簡的專權,使王曾漸漸無法忍耐,兩人逐漸不合。王曾數度求去,呂夷簡也擺姿態,每每自求罷免。宋仁宗覺得奇怪,就問王曾:“卿亦有所不足邪?”

王曾就不客氣地指責呂夷簡以權謀私,當時正盛傳呂夷簡曾接受賄賂,王曾便向宋仁宗轉述這個傳言,宋仁宗就以此詰問呂夷簡,呂夷簡要求對質,兩人就在皇帝麵前互揭瘡疤。

宋仁宗發現王曾所言雖有失實之處,但呂夷簡確實難脫嫌疑。因此,感到非常不悅,將兩人均予罷斥。接替呂夷簡的是王隨及陳堯佐二人,呂夷簡曾向皇帝密薦這兩個人可用。

12月,發生了一場大地震,死者近兩萬餘人。當時,諫官韓琦上疏說:“現在地震發生在北,或者上天孜孜遣告,邊塞可能就要有事了。希望從今起嚴飭邊境守臣,密修兵備,審擇才謀之帥,悉去怯懦之士,明軍法以整飭軍紀,充實糧草以備不時之需。”

直史館葉清臣上疏:“一歲之中,災變仍見,必有下失民望,上違天意,所以上天才會垂戒以啟迪清衷,而陛下泰然不以為意,徒使內侍走四方,治佛事,治道科,這是於事無補的。”他又借機為被貶的範仲淹等人申辯,他說,自從範仲淹、餘靖等人因為言事被黜以來,天下的人寧願咬斷舌頭也不談論朝中的事情,這種情形已經兩年了,希望陛下能深自咎責。

於是,朝廷在年底發布命令,把範仲淹調到潤州(江蘇鎮江)。雖然沒有獲得回朝廷的批準,但是距離上離京城要近了。好景不長,朝中一些人擔心範仲淹會被複用,就合力編造一些子虛烏有的罪名,在宋仁宗麵前誣陷範仲淹。

果然,宋仁宗被那些攀誣之詞所惑,打算把範仲淹貶到嶺南。所幸參知政事程琳向宋仁宗說明其中的真偽,範仲淹才免去一次政治災難。在循例所呈的“謝上表”結尾,範仲淹表明自己“進則持堅正之方,冒雷霆而不變;退則守恬虛之趣,淪草澤以忘憂。”

在潤州,滕宗諒及魏介之來拜訪範仲淹,他作了一首詩來表明當時的心情:

長江天下險,涉者利名驅。

二公訪貧交,過之如坦途。

風波豈不惡,忠信天所扶。

相見乃大笑,命歌倒金壺。

同年三百人,太半空名呼。

沒者草自綠,存者顏無朱。

功名若在天,何必心區區。

莫競貴高路,休防讒嫉夫。

孔子作旅人,孟軻號迂儒。

吾輩不飲酒,笑殺高陽徒。

1038年,京師的官場又有一些變化。呂夷簡下台後,接替的王隨及陳堯佐不久後雙雙被罷免。

其實當初呂夷簡之所以密薦他們為相,本意就在用庸才代替自己,讓他們去出醜,然後皇帝自然會想起他。這樣,他就會有機會重新掌權。果然,一個因為與其他執政大臣相處不好而稱病;一個是年紀已大,事多不舉,時人譏諷中書省為“養病坊”。

正好山西大地震,不滿他們掌權的人紛紛借機攻擊他們無能。韓琦就指罵他們“貽笑中外”、“紊亂綱紀”,上奏疏幾十次,要求罷免他們。宋仁宗還猶豫不決,韓琦上言道:“陛下遲遲不予撤換,難道是因為找不到輔弼的人才嗎?其實,像杜衍、孔道輔、胥偃、宋郊、範仲淹等人,眾人都認為是忠正之臣,就可以加以擢用。即使這幾個人陛下都不中意,則以前曾擔任過執政大臣的王曾、呂夷簡、蔡齊、宋綬等也是人所屬望,為何也不考慮加以任用,而聽任幾個非執政之才居高不下呢?”結果罷斥王隨、陳堯佐的意見是采納了,可是韓琦推薦的人選宋仁宗並沒有任用,而以張士遜、章德象接替。

由韓琦曾推薦範仲淹出任執政看來,縱使朝廷一再以朋黨為誡,而範仲淹也已被貶斥在外,但為範仲淹講話的人,仍有許多。

同年十月,朝廷又有詔,戒百官朋黨,其中宣告天下範仲淹之所以被貶,是由於他曾密請立皇太弟侄為太子,而不隻是詆毀大臣。然後警告說:“今中外臣僚屢有稱薦仲淹者,事涉朋黨,宜戒諭之,故複下此詔。”

這時,參知政事之一的李若穀,看了這紙詔命後說:“近年來風俗薄惡,動不動就以朋黨兩字誣害善良。其實,君子小人本來就各有其類,本來就不一樣,如果一律視之為朋黨,臣恐正臣反會因此而無以自立。”宋仁宗對他的說法甚表同意。

1038年11月,範仲淹被調到越州(今浙江紹興)。

到任後不久,首先做的仍舊是大興教育。他在臥龍山(府山)西側創辦州學——稽山書院,聘請名師學者任教。在他的倡導下,越州辦學之風大興,各種學堂、私塾盛行,以至“紹興多出讀書人”一直延續至今。越州百姓為褒揚他的興學之功,在他調任離越後,在州署之前立“百代師表”的牌坊,永為紀念。範仲淹體恤民情,用自己微薄的俸祿幫助了許多人。

他在這裏還創作了影響較大的《清白堂記》。當時的州署在今紹興府山的越王台附近,在州署旁有一涼堂,年久失修爬滿草藤。範仲淹命人整治,無意中發現一口“淵然丈餘”的古井,“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範仲淹有感於泉之“清白”,命其為“清白泉”,將涼堂命名為“清白堂”,又在其旁新建一座“清白亭”。他多次親居清白堂,登臨清白亭,品味清白泉,有感而發,寫出《清白堂記》。同時,也創作了許多其他詩篇。如《諸暨道中詩》:

林下提壺招客醉,溪邊杜宇勸人歸;

可憐白酒青山在,不醉不歸多少非。

還有《越上聞子規詩》:

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

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從饒州、潤州到越州,以現在的省分區劃,即從江西、江蘇到浙江。每個地方的隱逸式生活,確實是“春山無限好”,可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遙對政治中心的京師朝廷,仍然“猶道不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