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學校

甘地的童年在故鄉波爾班達度過,後進入當地的小學接受教育。甘地克服了很多困難才學會了乘法口訣。

甘地7歲那一年,不知為什麽,他的父親辭去了波爾班達王國首相的職位,改任拉奇科特王國的首相。因此,甘地一家便舉家遷居到120英裏外的拉奇科特。當然,甘地也轉學了。

自從轉學到拉奇科特以後,甘地就漸漸記事了,不過當時的甘地很害羞,每天準時到校,一放學就跑回家,不敢主動找別人談話,所以朋友很少。

小學畢業後,甘地進入一所中學讀書,但仍和小學時代一樣,幾乎沒有什麽可以稱道的。不過,在中學一年級時,卻發生了一件令甘地終生難忘的事情。當時的印度受英國統治,英國人害怕印度的學校對學生進行反英教育,便派齊爾斯督學到各地去視察。每當督學蒞臨一個學校時,便要舉行考試,當然,這次也不例外,齊爾斯督學說:“我要抽考你們班的英文。”

他當場念了五個單詞要學生們寫出來,其中四個甘地都寫對了,但隻有“茶壺”這個詞甘地怎麽也拚不出,正當他苦思冥想的時候,老師突然走到他後麵,用腳尖碰了他一下,原來他要甘地偷看鄰座同學的答案,可是甘地卻沒明白他的意思。事後甘地才知道,全班同學都作弊了,都得了100分,隻有他的成績最差。

老師很惋惜地說:“甘地,你真是太老實了,這樣會吃虧的。全班隻有你沒得滿分,如果我們班上每個人都拿滿分,一定會受到督學的誇獎,學校也會感到很光榮的。”

雖然老師這樣說,可是甘地仍然不願意這樣做,他隻想靠自己的努力得到高分,所以在上課時他都專心聽講,回到家裏,在功課做完之前,絕不看其他的書。

可是,有一天,當父親買了一本家喻戶曉的《孝子斯羅梵納》給甘地時,甘地卻違背了原則,也顧不得功課有沒有做完,因為這本書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他,幾乎使他廢寢忘食。故事的主角斯羅梵納是一個孝順的青年,他的父母想要去聖地膜拜祈福,為了實現父母的心願,他便不辭辛苦,一路背著他那失明的雙親去朝聖。不幸的是在途中,他被正在狩獵的達夏拉達王所誤殺。

這個悲慘的故事深深撥動了甘地的心弦,使他百看不厭。正在這時,有一個巡回劇團在甘地的家鄉公演《孝子斯羅梵納》的故事。劇中有一幕是斯羅梵納肩上扛著一個竹籠,馱著失明的父母到各地頂禮膜拜,這個場景留給甘地無法磨滅的印象,他在心裏一再告訴自己:“甘地呀,你要像斯羅梵納一樣,無論遭到多大的苦難,都要堅強地活下去。”

演《孝子斯羅梵納》的劇團走後,又來了一個劇團演出《哈立斯昌德羅》的故事,征得父親的同意後,甘地便去看了這出戲。哈立斯昌德羅是傳說中的印度國王,為人寬厚正直。有一天,神為了試探哈立斯昌德羅是否真的寬厚正直,便變成一個惡魔,向國王提出許多難題,要他解決,惡魔還威脅他說:“如果無法解答這些問題,我就把王後和王子殺死。”當惡魔提出各種問題時,國王哈立斯昌德羅始終鎮定地思考,然後不慌不忙地把問題一一解決,他的機智和勇敢終於使惡魔知難而退,王後與王子的性命也得以保全。

這出戲甘地隻看過幾次,可是留給他的印象卻非常深刻,每天晚上臨睡前,甘地的腦海裏都會浮現出哈立斯昌德羅的影像。他天天問自己:“為什麽世人不能像哈立斯昌德羅一樣正直呢?”每次想到這裏,甘地就非常難過。

甘地當時完全相信斯羅梵納和哈立斯昌德羅的故事是真實的。成年後他才知道,斯羅梵納和哈立斯昌德羅並不是真實的人,他們都是詩人所塑造出來的理想化的人物,雖然如此,他們依舊活在他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