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婚

13歲那一年,也就是中學二年級時,甘地便在父母的安排下結婚了。

像甘地這樣在13歲時就結婚的情形在印度並不少見。早在幾百年前,印度就一直有童婚的習俗。

所謂“童婚”,顧名思義,就是在未成年時就結婚的意思。由於印度有嚴格的階級製度,隻有同階級的人才能結婚。有些人因為找不到適合的對象,隻好終生不娶,過著孤單的生活。為了避免發生這種現象,每當生下男孩時,父母就要立刻讓孩子同階級的女孩訂婚,到十二三歲時就趕快娶回來成親。

甘地和他的妻子

甘地好像一共訂過三次婚,雖然他自己不知道在什麽時候舉行過儀式。甘地第三次訂婚是在7歲那年,這也是別人後來告訴過他,他才知道的。第三次所訂婚的少女最後成了他的妻子。這位少女與甘地同齡,名字叫做嘉斯杜白,在結婚以前甘地就認識她了,可是,他沒有想到她就是他的妻子。

有一天,13歲的甘地看到母親指揮著仆人打點裏裏外外的事情,他知道他們家要辦喜事了,所以便好奇地問:“媽媽,誰要結婚?”

“孩子,是你要結婚啊!你爸爸說,你兩位哥哥的婚禮也要同時舉行。”

甘地的父母認為他們兄弟三人的婚禮同時舉行,可以減少由這些令人頭痛的繁文縟節所帶來的麻煩,而且可以節省錢,因為就算弄得鋪張一些,也總比三次分開辦劃算。他們兄弟三人的婚禮不是在拉奇科特,而是在故鄉波爾班達舉辦,就這樣兄弟三人從拉奇科特被送回波爾班達。在拉奇科特當首相的父親由於公務繁忙,一直到婚禮快開始時,才從拉奇科特匆匆趕來。

從拉奇科特到波爾班達有120英裏,坐普通馬車少說也要走5天。可是因為甘地和哥哥們的婚期已近迫近了,因此父親打算在3天內就趕到。但是他所乘的那輛馬車走到第三個驛站時,車身忽然翻了,父親也因此受了重傷。他擔心婚禮受到影響,仍然按期趕回來。回到家裏的時候,他渾身都包紮著紗布,可是婚禮還得舉行。父親隻好強忍痛苦,盡量裝得像沒事一樣,使婚禮得以順利進行。

就這樣,當時還什麽都不懂的甘地就糊裏糊塗地娶了嘉斯杜白為妻。甘地的兩個哥哥也因為太年輕就結婚,結果斷送了美好的前程。

甘地和兩個哥哥都在公立學校讀書,大哥的年級最高,二哥比他高一級。他們本來都是很愛學習的人,可是自從結婚後,他的大哥便不像從前那樣用功了,成績慢慢退步,最後連升級考試都沒有通過,隻好留了一級。二哥的情形更糟糕,他留了兩次級,後來連畢業都沒有熬到,便輟學了。

甘地的情形也不比兩個哥哥好到哪裏去。自從結婚後,他也不像從前那樣用功了,所以在三年級的時候,他得留級。他覺得留級是件很丟臉的事,所以便央求老師讓他升級,老師勉強同意了。

升入四年級後,甘地發現他們的課本大部分都是英文的,這令他覺得很吃力。

甘地想再回到三年級,但重回三年級要比留級更讓他覺得丟臉,所以他隻好打消這個念頭,咬緊牙關拚命努力。

所學的科目裏有一門古印度語,這個科目令甘地非常頭痛。古代印度語就是用於印度教與佛教經典的梵語。這一門學科是四年級的新科目,直到六年級甘地都沒有什麽收獲。當時教梵語的老師非常嚴格,更使他覺得索然無味。這時,他聽說有一位教波斯語的老師,講課詼諧風趣,很受學生歡迎,而且波斯語又比梵語容易學,所以有一天,甘地沒去上梵語課,而直接到波斯語教室旁聽。

這件事不知怎麽竟被梵語老師知道了,他把甘地叫了過去,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我知道梵語很難學,但身為印度人,如果要研究本國的文化,就必須懂得梵文。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但隻要繼續努力,一旦融會貫通起來,你自然能從中發現許多樂趣。不要泄氣,好好把梵文學好。”

老師這番誠懇的勸告,使甘地感到非常慚愧,一向被認為是嚴肅刻板的老師,事實上卻時刻都在為學生著想啊!同時,甘地也領悟到,之所以覺得梵語難學,是因為他從未在這方麵下過工夫!

從此以後,甘地便不再上波斯語的課,重新回到梵語教室來。

這位對甘地影響極深的梵語老師,名叫潘第亞,直到現在,每當想起他時,甘地都會由衷地感激他的教誨。後來他能輕鬆地閱讀印度教梵文經典,完全是潘第亞老師的恩賜。

剛開的幾何課也很難,雖然老師很耐心地教他,他還是一竅不通。有時為了準備功課,甚至會緊張得睡不著覺,但是努力了一段時間後,甘地的成績終於有了起色。有一天,在苦心研究歐幾裏得的第十三條定理時,他忽然一下子全明白了。他這才發現,學習幾何跟爬山的原理是一樣的,往上爬時非常困難,但隻要越過山頂,剩下的就容易多了。

在學業上,由於受到很多良師的幫助,以及他自己的努力,雖然不至於像他的二哥那樣半途而廢,可是往更深一層來想,甘地還是覺得,過早結婚實在不是明智的決定。童婚這種傳統習俗不知葬送了多少印度青年在科學、藝術等方麵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