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卷

“《資本論》第二卷的最後部分明天寄出,後天我就開始搞第三卷。”1885年2 月22 日,恩格斯寫信告訴施留特爾。

一本原以為幾個月或一年就可以整理完成的第三卷,實際卻花去他人生最後的十年時間。

在整理過程中,恩格斯一次又一次地為亡友發出驚歎:4 月14 日,他寫信告訴倍倍爾:“是卓越的,出色的,這對整個舊經濟學確實是一場聞所未聞的變革。隻是由於這一點,我們的理論才具有不可摧毀的基礎,我們才能在各條戰線上勝利地發動起來。”

4 月23 日,他又對十分關心第三卷的《資本論》俄文譯者丹尼爾遜說:“是圓滿完成全著的結束部分,甚至使第一卷相形見絀。……這個第三卷是我所讀過的著作中最驚人的著作。……最困難的問題這樣容易地得到闡明和解決,簡直像是做兒童遊戲似的,並且整個體係具有一種新的簡明的形式。”

最使恩格斯驚異的是,盡管馬克思是在60 年代的初期已經寫出第三卷的重要部分,60 年代中期已經完成全部手稿的寫作,但由於他極端嚴肅認真的態度,在自認為稿子沒有徹底完善以前,絕不肯公之於眾。恩格斯研讀了全部手稿後,十分感慨地說:“一個有了這麽巨大的發現,實行了這麽完全和徹底的科學革命,竟會把它們在自己身邊擱置20 年之久,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卷揭示和說明了資本運動過程作為整體考察時所產生的各種具體形式:產業資本、商業資本、借貸資本、農業資本;研究剩餘價值在各個剝削階級集團之間的分配;解決曾經使李嘉圖學派崩潰的難題——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不僅不會違背價值規律,而且必須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加以說明。

整理工作從1885 年2 月下旬開始。辨認筆跡,口授和謄清手稿的工作花了大半年時間。到11 月中旬,這項工作才初步完成。接著便進入真正的整理階段。在篇幅達70 印張的第三卷手稿中,馬克思隻劃分為7 章,各章都未分節。這對閱讀很不方便。恩格斯以馬克思的分章為基礎,依據手稿的內容,重新安排篇章結構,把手稿的7 章分為7 篇52 章;有些內容較多理論上又能分開的,章內再分若幹節,並加上章節標題。

第五篇的整理工作遇到了真正的困難。這一篇是探討本卷理論上最複雜的“利潤分為利息和企業主收入及生息資本”的問題。馬克思在寫作這一篇手稿時,舊病複發並加重了,“因此,這一篇不但沒有現成的草稿,甚至沒有可以提供輪廓、以便加以充實的綱要,隻不過是開了一個頭,不少地方隻是一堆未經整理的筆記、評述和摘錄的資料。”恩格斯先按照整理第一篇的方法,把空白補足,把隻有提示的片斷進行加工;但後來覺得這條路行不通因為這樣做,需要補寫和加工的內容太多,最後搞成的東西,與馬克思手稿的差別太大。這不符合整理《資本論》的原則。於是他盡可能根據整理現有的材料,作一些必不可少的補充。如一篇題為《混亂》的東西,馬克思摘錄了英國議會關於1848 和1857 年危機的報告,匯集了23 個企業主和經濟學家關於貨幣和資本、貴金屬的流動、過度投機等的證詞,有些地方還加了簡短的評注。恩格斯把這些材料加以挪動、刪節和加工,一部分用於第31 章其餘部分編成第33-35 章。采用這種方法,成功地把馬克思所有同這個問題有關的論述和資料都收進正文。

另外,第三卷的手稿寫於19 世紀60 年代,20 多年後才來整理這份手稿資本主義經濟狀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於是恩格斯還得簡要地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並注意保持同原文更加完整和連貫。

在漫長的整理過程中,恩格斯一再咬定:“簡直不允許,堅決不允許再有任何中斷。”然而,麵臨著的其他困難更難以擺脫。

各國工人階級迫切需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自己,強烈要求再版一些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著作。《共產黨宣言》《 雇傭勞動與資本》《 哲學的貧困《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和《資本論》等,都需要重印翻譯和再版,並都要求恩格斯校訂、編選、作序,工作量非常之大。僅僅英譯本的工作就幾乎占用了他一年的時間。年近古稀的老人,“白天我約從十點工作到五點,而晚上除了接待客人,我還要……校訂我們的著作的法譯文、意大利譯文、丹麥譯文和英譯文(包括《資本論》的英譯文),我真不知到哪裏去找時間來做其他工作。”

籌備第二國際,與無政府主義者作鬥爭,這更占去了他大量的時間。加上眼病引起視力衰退,恩格斯不得不縮短工作時間,有時一天隻能工作兩三個小時,有時甚至完全不能工作……1894 年,整理《資本論》第三卷的工作曆時十年才全部結束。這年底,第三卷終於在漢堡出版。

列寧說:“恩格斯出版了《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就是替他的天才的朋友建立了一座莊嚴宏偉的紀念碑,在這座紀念碑上,他無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滅地銘刻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