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出版《資本論》第二卷

恩格斯在《資本論》第二卷的部分手稿整理中,看到了與自己相交四十年的亡友,頑強同病魔作鬥爭的痕跡……老人心裏激動不已。他認為立即整理出版《資本論》續集,既是自己告慰戰友英靈的最佳形式和內容,也是全世界整個無產階級的期盼和完成自己曆史使命所應盡的義務。

由恩格斯整理出版《資本論》續集也是馬克思和馬克思朋友的心願。馬克思在臨終前曾囑咐幼女愛琳娜,希望恩格斯根據《資本論》未完成的手稿,“做出點什麽來”。馬克思去世剛剛三天,倍倍爾就寫信對恩格斯說:“現在大家都關心的首先是這個問題,即,將怎樣對待馬克思未完成的著作《資本論》。法國的報紙已經報道,本地的報紙在轉載,說你將擔負起完成這部著作的工作,大家都希望這樣,並且也隻有你一個人能夠勝任。”

情況也確實是這樣的。第一,恩格斯最了解,最熟悉《資本論》的內容、觀點和整個理論體係。因為馬克思在研究經濟,甚至在寫作《資本論》的整個過程中,不斷與他交換意見,他在曼徹斯特的20 年資本家工廠生活,可以說是馬克思研究經濟工作的間接或直接的實際體驗,許多複雜的理論和實際的問題,都是同他一起討論解決的;第二,恩格斯有著淵博的學問,是“一部百科全書”,《資本論》這樣的巨著,涉及許多科學領域,整理這部著作,不僅需要在政治經濟學方麵有高度的學術修養,而且需要通曉歐洲各國語言文字,具備哲學、文學、曆史學以及許多自然科學專門知識,恩格斯具備這個條件;第三,恩格斯是當時唯一能夠辨認馬克思筆跡的人。《資本論》手稿中的潦草和筆跡,大量的編寫字句,有時馬克思自己事後看起來都感到困難。隻有恩格斯“才能辨認這種字跡,這些編寫的字以及整個編寫的句子。”

3 月25 日,恩格斯高興地寫信告訴勞拉:“從馬克思的遺稿中找到一個大包,裏麵是《資本論》的手稿,共有對開紙500 多頁。”

4 月2 日,又寫信告訴拉甫羅夫,找到了《資本的流通》和《總過程的各種形式》的手稿,約有對開紙1000 頁。

4 月11 日,他很有信心地對紐文胡斯說:“無論如何,主要的東西已經有了。”

馬克思在寫作《資本論》第一稿時,已經涉及資本流通過程的內容,在《資本論》第二稿中已經對資本的流通過程作了專門的研究。第二卷寫作主要是從1865 年開始的,恩格斯找到了馬克思在不同時期寫成的有關《資本論》第二卷的八份手稿。第1—4 稿大約寫於1865—1870 年;第5—8 稿大約寫於1877—1881 年。材料證明,他在“公布的經濟學方麵的偉大發現以前是以多麽無比認真的態度,以多麽嚴格的自我批評精神,力求使這些偉大發現達到最完善的程度。”

大約過了半年,恩格斯才從材料中全部熟悉第二卷手稿的內容。《資本論》第二卷研究了資本的流通過程,包括資本循環,資本周轉和社會資本再生產三篇,其要點分別在於說明資本運動的連續性、資本運動的速度,資本運動的條件,進一步闡明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本質,揭示了它的不可克服的深刻矛盾。恩格斯對二卷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它是“對資本家階級內部發生的過程作了極其科學、非常精確的研究”,“是異常出色的研究著作,人們從中將會第一次懂得什麽是貨幣,什麽是資本,以及其他許多東西。”但是它畢竟是一部在十幾年時間裏斷續寫成的手稿,因此不可避免地帶有手稿的不成熟性。例如,材料的主要部分雖然實質上大體完成,但文字沒有經過推敲,用語措辭不夠講究;夾雜英法兩種文字的術語,常常出現整句甚至整頁的英文;有些部分作了詳盡的論述,而另一些同樣重要的部分隻作提示;用作例解的事實材料搜集了,但幾乎沒有分類,更談不上加工整理;有些章節的結尾,由於急著要轉入下一章,往往寫下幾個不連貫的句子,表示這裏的敘述還不完全等。

顯然,這是項為人做嫁衣裳的艱巨的任務。可是恩格斯卻說:“我喜歡這種勞動,因為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他還說,整理這些珍貴的手稿對他來說是最大的科學享受。

恩格斯在整理出版第二卷時,為自己確定了這樣的原則:“使本書既成為一部連貫的,盡可能完整的著作,又成為一部隻是作者而不是編者的著作。自從1883 年3 月中旬開始,這項“絞盡腦汁”的工作開始了。

第一步是辨認筆跡,謄清手稿。先得做完這一步,真正的整理工作才能開始。除了恩格斯,沒有其他人能夠辨認這些手稿,開始時,恩格斯自己邊辨認邊謄清稿子。1883 年10 月,這樣堅持七個月後,老人勞累過度而病倒。

後來考慮到任務確實艱巨,自己身體不好,從1884 年初他請了秘書埃森加爾滕幫助抄寫。每天上午10 點至下午5 點,他躺在沙發上向秘書口授書稿,由秘書謄寫,晚上他再對謄清的稿子進行加工。

第二步是選擇文稿和重新安排結構。在第二卷的八份手稿中,第1 稿和第2 稿比較完整,其餘各稿都是在不同的時期寫成的帶有片斷性質的修訂稿,沒有一份完整的稿子。要從這許多份手稿中搞出一份定稿來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情。恩格斯細心研究對比各份手稿的內容。由於晚年的文稿在理論上最為成熟,因此他決定以最後的文稿為根據,並參照以前的文稿。第一篇《資本論形態變化及其循環》選自第4、5、6、7、8 稿和馬克思1877 年或1878年筆記本中一個長注;第二篇《資本周轉》大部分選自第2 稿,一部分選自4 稿;第三篇《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大部分選自第8 稿,一部分選自第2 稿。這兩個手稿寫成的時間相隔11 年之久,馬克思從完全不同的方麵考察社會再生產。恩格斯把兩個手稿有機地連接起來。經過他的精心選擇和安排,由這些取之不同稿本的內容形成一部完整的著作。馬克思在第1 稿和第2 稿中,擬了兩份關於《資本論》第二卷的計劃,把全卷分成3 章11節17 小節。恩格斯基本上按照馬克思的分章原則,把3 章編成3 篇,把11節擴編為21 章,把17 小節擴編為45 小節。一些章、節的標題,也是由恩格斯根據正文的內容加上的,重新安排後的結構,嚴謹、分明。

第三步是修正和補充正文。恩格斯說:“我隻是把這些手稿盡可能逐字地抄錄下來;在文體上,僅僅改動了馬克思自己也會改動的地方,隻是在絕對必要而且意思不會引起懷疑的地方,才加進幾句解釋的話和承上啟下的字句。意思上隻要略有疑難的句子,我就寧願原封不動地編入。我所改寫和插入的文句,總共還不到十個印刷頁,而且隻是形式上的改動。”事實上,他的改動絕不僅僅限於“形式上”,改動的地方也不少。如第2 篇第15 章,馬克思對周轉時間對預付資本作了非常複雜、不厭其煩的計算。恩格斯把計算大大簡化。他在說明這樣做的原因時寫道:馬克思把一件實際上並不怎麽重要的事情看得過於重要了;而且“馬克思雖然精通代數,但也對數字計算,特別是對商業數字的計算,還不太熟練,盡管他在留下的大包練習本中,親自用許多例題演算商業上的各種計算方法。各種計算方法的知識,和商人日常的實際計算的習慣完全不是一回事,而他又如此糾纏在周轉的計算中,以致除了有一些未完成的計算外,最後還出現了一些不正確的和互相矛盾的地方。在前麵印的各個表格中,我隻保存了最簡單的和計算正確的部分。”

最後一步是編輯加工和文字潤色。

恩格斯從開始整理手稿到正式出書,至少對文稿作了五次整理和修改自己謄清和向秘書口授,口授後檢查對照,選擇和編排付印文稿,看清樣和準備出第二版。最後定稿的第二卷在篇幅上隻相當於馬克思遺留下來的手稿總篇幅的三分之一,但這已包括了馬克思關於第二卷計劃的全部內容。馬克思的手稿理論內容是異常精彩的,但由於它並不是為了供直接付印的使用的定稿,有的地方僅是作者按原始思路把材料流水樣直接記錄下來的,“就是馬克思自己準備付印,他無疑也會作這樣的壓縮和刪節。”

1885 年5 月5 日,正是馬克思生日的這一天,恩格斯寫了第二卷的序言說明了各篇手稿的情況和整理手稿的原則,反擊了德國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者洛貝爾圖斯所謂馬克思“剽竊”了他的理論的胡說,論述了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學派在剩餘價值問題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和馬克思創立剩餘價值理論的偉大功績,他在序言的最後寫道:“這個第二卷的卓越的研究,以及各種研究在至今幾乎沒有人進入的領域內所取得的新成果,僅僅是第三卷的內容的引言,而在第三卷,將闡明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基礎上的社會再生產過程的研究的最終結論。”

1885 年7 月初,“內容博大精深、邏輯嚴密、敘述連貫、文字流暢”的《資本論》第二卷,在漢堡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