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
1897年12月11日,翁同龢又一次見到了康有為。
麵對列強的襲擾,他曆來都是幕後的參與者,但這一次,隨著角色的轉變,他真正地成為前線的親曆者。昔日的紙上談兵,在態度蠻橫的洋人麵前,隻剩下無盡的冷漠和屈辱。當皇上在早朝中輕巧地用一句“大臣不盡責”,來形容他在這些艱難日子裏付出的努力時,他仿佛在一瞬間,忽然理解了當年李中堂所經曆的困境,也不禁為自己所處的環境,為這大清江山所麵臨的處境,更進一步地思索起來。
從鴉片戰爭至今,已過去了近五十年光景,為了求得自強,洋槍洋炮,國家沒有少買,鐵甲艦、巡洋艦,國家也沒有落下,可是事到如今,偌大的一個大清國,自強不見起色,反倒比過去更加羸弱了。
回想起皇上對自己的無端指責,他很難受。他雖然用激烈的言辭反駁了回去,也並沒有因此而遭受什麽懲罰,可他心裏的這股火,卻著實難以熄滅。就這樣,他想起了康有為不久前托人遞給自己的條陳,想起其中所談及的俄國、日本大刀闊斧的製度改革,想起他鼓勵皇上徹底改變中國政治土壤的改革策略。那時候,對於這些觀點,翁師傅覺得也許有些過分激進,他認為老祖宗留下來的製度,也許本身沒有什麽問題,問題隻是出在處理洋務上。
但是此時此刻,擺在眼前的屈辱,卻給他迎麵潑了一盆冷水。對於朝廷,對於眼下手足無措的狀態,他不得不重新開始思考。而對於康有為那份激進的條陳,他也同樣開始了新的思考。
於是,散朝以後,沒有帶隨從,沒有夥同他人,翁同龢獨自一人匆匆地離開了。這是一次個人的拜訪,也是一次秘密的會麵。他所前往的地方,叫作南海會館,他記得康有為每次進京,都要住在這裏。
就這樣,當康有為在失望中,再次收拾行囊,打算告別北京的時候,他的門被敲響了。
1897年12月11日,在那份屬於整個國家的屈辱中,這位來自權力核心的長者和這位胸懷家國天下,一心想要圖強的晚輩,第一次以一種開放的態度,平等地說了一番話。翁師傅坦誠地對康有為說,若不是他親身感受過任人宰割的痛苦,對於這激進的變法,他始終都是一笑置之的。可是,如今,他的思想在劇烈地轉變。當昔日李中堂所承受的委屈,如今正原模原樣地落在他自己身上時,他開始意識到,也許在他們這些老舊的大臣裏,沒有一個人是對的。
他告訴康有為,在來時的路上,他再次回味了先生的變法思想。他恍然覺得,也許在這所有想要自強的思想中,唯有康先生是對的。他用一種謙卑的姿態請求這位晚輩能在北京多住幾日。因為他決定,為了國家,為了天下蒼生,他打算鄭重地把先生的條陳呈遞上去,讓皇上可以親眼看到。
“請康先生留京耐心等候,但朝中情況較為複雜,需要等候多久,這並不好說。不過,請康先生放心,給皇上舉薦人才,本就是我的責任。當此國家危難之際,身為臣子,我一定不會坐視不管。”
對話結束了。翁師傅匆匆離去。他走的時候,把康有為所著的《俄彼德變政記》《日本變政考》和《波蘭分滅記》幾本書也一並帶走了。條陳裏所講的東西,這幾本書,已經全都寫清楚了。就這樣,失望中長出了希望,在這日益衰敗的北京城內,康有為將收拾好的行李重新攤開,於是便開始了一場漫長的等待。
1897年過去了,1898年來了。德國人的軍艦依然停靠在原地。德國公使最終得到了他們政府的訓示,愈加蠻橫地前往總理衙門,推翻了先前由翁師傅擬定的種種條件,直截了當地否決了用另一島嶼代替膠州灣的建議,提出若不允“租借”此地,德國軍隊將在陸地上,盡其兵力所至,任意侵占。消息傳來,朝廷裏再次陷入了沉默。
大清皇帝的威嚴,又一次狠狠地遭到了羞辱,悲憤與失落中,皇上愈加焦躁地生起了悶氣。而就在散朝的時候,翁同龢留了下來。身為皇上的老師,他心裏十分清楚,眼下,正是他上奏的最佳時機。
就這樣,皇上又一次讀到了康有為的條陳。在這大清國日漸衰落的歲月裏,那些行文中態度懇切的激進思想,反倒喚醒了這位封建皇帝內心的熱情。為了進一步了解條陳中所講的事,他後來又深入研讀了康有為的兩本著作。
他從書中讀到,18世紀以前的沙皇俄國和19世紀初期的日本,原本是兩個貧困落後的地方,可因俄羅斯聖彼得大帝和日本明治天皇,均虛心學習西方,勵精圖治,從而力挽狂瀾,他們沒有放棄手中的權力,沒有將自己置身於憲法之後,卻因他們對政治製度的徹底改造,而使他們的國家從此躋身世界強國之林。
讀到這裏,皇上忍不住跳了起來。朝廷辦了這麽許多年洋務,花了不少錢,最終隻收獲了一場又一場的失敗,原因在哪兒,他從不曾真的弄明白過。洋務運動,歸根結底,隻是一群老舊的大臣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在瞎子摸象。可這康有為的思想,與所有那些老舊的大臣們都截然不同,是建立在俄、日兩國成功的經驗之上的,是有根的。於是,帶著這股熱情,1月16日,在早朝上,光緒皇帝鄭重地向大臣們提出,經過一番思索,他已初步決定,麵對今日之頹勢,大清國應當變法。
可是,皇上的言語換來的,又是朝臣們的一片沉默。
而在那一天,翁同龢卻站了出來。他成了那天滿朝文武中,唯一一個正麵支持皇上變法的實權人物。
洋人的新年過去了,傳統的春節就要來了。1月22日,一陣炮竹聲喚醒了熟睡的康有為。他伸了個懶腰,向窗外望去。他依然沒有等到朝廷的消息,而時間卻已匆匆流逝。
這一天是農曆正月初一。
這一年,是中國的戊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