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曹操率領著五千羽林軍踏上了征途!
二十九歲的曹操踏入仕途不足十年,已登上騎都尉——相當於現代一個旅長的高位,這時候的曹操是否應該在暗自慶幸生逢亂世?
至於他在自己的詩歌《蒿裏行》中所流露出的悲天憫民的句子,那絕對是蒙人的。詩人這樣感歎:
……
白骨露於野,
千裏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
念之斷人腸。
別被曹操給忽悠了,曹操從沒因百姓的白骨露野斷腸過,也就是想感動一下讀詩的傻瓜。上了戰場,哪怕是對待俘虜,曹將軍砍別人的頭從沒猶豫過。
現在曹操的部隊已悄悄地靠近長社,離波才的黃巾軍最外圍的包圍圈已不足十裏。曹操命令士兵停止前進,借著一大片樹林,傍著穿林而過的小河立下了臨時應急營寨。
通過斥侯騎不斷的回報,曹操早已清楚了自己將要麵對的是什麽:長社被圍攻已半月之久,敵人達十萬之眾,又持擊潰右中郎將朱儁三萬鐵騎餘威,士氣正盛;自己如想以區區五千騎兵解長社之圍無疑白日做夢,貿然進攻等於飛蛾撲火。
況且自己部隊屬長途奔襲,臨近敵人時已人困馬乏;人是鐵,飯是鋼,不光士兵需要進食,戰馬更需要喂飲,傍河結寨便是為了解戰馬之渴。
《孫子兵法》曹操早已背得滾瓜爛熟,豈能不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基本常識?可現在呢?長社城中主帥皇甫嵩的情況不明、敵方波才的具體部署不明、就連自己率領的這五千人馬的戰鬥力也是不明!剛接手的部隊,士兵對自己的主將也毫無了解的可能。這仗怎麽打?
最要命的是自己部隊官兵的士氣,士兵緊張的下馬動作及略帶慌亂的眼神使曹操感到不容樂觀,曹操需要等待戰機,尤其是需要解決士兵的怯敵心理。孫子曰: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先需要解決的是自己部隊的軍心!
唯有兩點令曹操心裏稍安:
一、對左中郎將皇甫嵩的作戰指揮能力早有耳聞,提起皇甫嵩大名,人們都是用崇敬口氣的。
二、已與敵人接近到了可以用騎兵衝鋒的距離,可還未曾見到過黃巾軍的哪怕一個探馬,這隻有兩種可能:要麽敵人極度傲慢大意;要麽波才根本就不懂最起碼的作戰常識,不管是哪一種,都是好事。
曹操沉思片刻,叫過兩個副手,如此這般交代一番。二人各率五百騎向東西不同方向疾馳而去。
長社的黃巾軍包圍圈外圍,東西兩個方向同時出現了官軍的小股騎兵。
波才分析:這一定是被擊潰的朱儁殘餘部隊,因戰敗後無法向朝廷交差,而賴在這裏進行的騷擾行動。
“把他們誘近些,多預備些繩索、陷阱,人要死的,馬要活的,老子正想弄些新鮮馬肉補充軍糧呢。”
戰鼓聲聲,呐喊陣陣。不一時部下來報:“稟將軍,來騎隻接近到我軍一箭之地,放了陣騎弩便潰散退去,我軍追之不及,伏軍傷亡十餘人。”
波才更加相信了自己的判斷:“多置藤牌防護,不要再理睬他們,留五千軍士保護各營婦孺,其餘全力攻城!”
長社城頭。皇甫嵩被城外的幾陣戰鼓催上了城頭,開始以為是曹操的羽林軍到了,哪知遠處上空轟隆了一陣雷,沒見下雨,城頭守軍有些沮喪。
遠方又是幾通戰鼓聲,皇甫嵩現在有些明白了:這是援軍在向自己通風報信呢:我們已經到了,你們一定要堅持下去,如果突圍,我們會策應的。
突圍?皇甫嵩看著城外密密麻麻的草舍木寨,苦笑著搖了搖頭,自己的這三千來人,如離開了堅城的依托,將如同大海裏撒進了一把沙子,連浪花都不會泛起的!萬幸敵方沒有登城的器具,光靠一些綁紮在一起的雲梯暫時還奈何不了長社城。
“傳令下去,擂鼓三通,嚴密監視,不得妄動。”
城外騷擾的小股騎兵,聽到城內的戰鼓,像得到了軍令一樣揚長而去,停止了騷擾。
未損一人一騎的千名羽林軍繞道回來了。
進入隱藏在樹林中的營寨時大家異常興奮,出發時的恐懼心理一掃而光:第一次打這麽輕鬆的仗,像去做了一場射擊表演,就差唱著“打靶歸來”回營了,也沒見天公將軍撒豆來拾掇我們呀。
看來出發時這位“草草”主將並非草草傳令,交代說我們不準近敵百步以內,隻準呐喊,不準廝殺,聽到城內的戰鼓響起便可急退,如折損一騎定要拿將領說事兒。
這回呀,國軍碰上了好運氣,像一趟趕集似的跑了回來,還超額完成了任務:回營時碰上了一個黃巾軍的探馬,順手給俘虜過來,帶到了曹操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