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在決勝時刻不緊張
靈活運用“交友本能”
要想在正式比賽的時候保持專注力,充分發揮實力而不過度緊張,關鍵是要利用好本能的力量。
我在前麵說過,與人一決勝負與“交友本能”這種先天本能相悖。如果覺得“周圍人全是對手”“那個家夥是敵人”,認為必須要打倒對手,就會違背“交友本能”,進而造成過度緊張、情緒迷茫。
然而,換一個角度來看,大家也可以在正式比賽的時候靈活運用“交友本能”,發揮出自己的實力。關鍵是不要將對方當作“對手”“敵人”,而是要當作“促進自己提高的、可敬的夥伴”“促使自己發揮實力的工具”。
北京奧運會前夕,我送給北島康介等遊泳選手一句話:“不要把強大的對手當作競爭對手。”要拿出高水平的成績,就需要高水平的競爭夥伴。因此,我告訴他們,請把對手當作促使自己發揮實力的重要夥伴和督促自己打破紀錄的有效工具。
這樣就不會違背大腦的本能,選手就可以全力以赴專注於遊泳本身了。想必大家還記得,北島康介在100米和200米蛙泳項目中都獲得了金牌,並創造了新紀錄。
不把決戰當作“戰鬥”,而是作為“提高自己的機會”“考驗自己實力的機會”來理解,這就是在正式比賽中發揮實力的秘訣。
如果可以做到這一點,決戰就變得很愉快了。大家就不會拘泥於勝負的結果,而是去關注“如何取勝”的方法。
因此,要遠離“輸了怎麽辦”“不想輸”的恐懼情緒,避免出現因“自衛本能”的過度反應而造成過度緊張的現象。
“加油!”“啊……啊……”起到反作用
孩子在參加正式比賽的時候,父母會想要鼓勵孩子“加油!”“鼓足幹勁別輸了!”當然,這些鼓勵的話語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愛,但實際上,它們具有兩麵性。如果說這些話的人也跟孩子一起比賽,那麽這些話是有效的;如果不是,效果隻會適得其反。
大腦的機製是: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具體要做什麽”,就不會發揮功能。當別人給予自己精神鼓勵“加油”“鼓足幹勁”,而自己卻並不清楚具體該做什麽、如何做的時候,報償性神經係統就不會得到刺激,就不會產生“好,我要做”的情緒。
有時還可能會強化“你不說我也懂”“輸了怎麽辦?”“失敗了怎麽辦?”的情緒,這樣就會逐漸弱化自己的報償性神經係統的功能,強化“自衛本能”,提高緊張度。
在體育比賽的時候,隨著比賽的進展,觀眾很容易出現一喜一憂的情緒波動。如果是喜,情況倒還好;如果是失敗的時候,“啊……啊……”“啊啊……”這樣的話對場上的運動員其實並不好。這種聲音包含否定的語感,隻會讓當事人專注力渙散、積極性降低,陷入無法贏得比賽的窘境。
另外,從大腦運行機製的角度看,諸如“隻剩……分鍾了,加油!”“隻剩……公裏啦!”的加油方式未必合適。
“隻剩……”的說法是無意識地降低專注力的五大敵人之一。因為這樣會讓當事人萌生出“隻剩……”的結束意識,專注力會立即下降,反而無法繼續努力了。
如果想讓孩子在正式比賽中發揮實力、不過度緊張,可以通過以下這些話來調動孩子的報償性神經係統,激發出“好!我要做”的熱情。
“最後五分鍾,一口氣發起最後衝刺!”
“要大比分贏得比賽!”
“別在意結果,集中精力做該做的事!”
“來一場感動人的比賽/演講/演奏吧!”
以“正賽”心態做平時的練習
最後,我想給大家介紹的麵對正式比賽不緊張、注意力集中的方法是靈活運用“統一/一貫性本能”。
當我們麵臨大型比賽、競賽會演、正式考試時,緊張、不能發揮實力的原因在於:意識到比賽會場、考試會場是一個“與平時不同的、特別的地方”。僅僅是有了“與平時不同的、特別的地方”的意識,大腦“環境的統一/一貫性”本能就會降低,情緒就會波動,正式比賽中就會緊張,最後導致無法發揮實力。
要避免這樣的結果,隻要反過來活用大腦的這個機製即可。
方法有兩個。
其中一個方法是預先查看一下會場。為避免自己在比賽/會演/考試當天把這個活動地點當作“特別的地方”,預先查看一下是很有效的。
如果可能的話,可以進入會場或者教室裏,坐一坐其中的長凳或座位,用一用衛生間,總之,就是盡可能把它們變成自己熟悉的地方。
另外一個方法是以“正賽”心態做平時的練習。
也就是說,在平時上課的教室坐在自己平時的座位上聽課的時候,心態也要與在考試會場參加考試的心態保持一致。
如果孩子認為上課歸上課、考試歸考試,那麽一旦情況有變,情緒就會隨之改變。結果,就會因為緊張而無法集中精力,實力也發揮不出來。所以,平時一定要保持“環境的統一/一貫性”。不需要每節課都做到,意識到的時候,經常嚐試一下就可以,你就會感受到不同。
體育運動也是一樣的道理。從與隊友進行的遊戲和練習開始,就懷著正式比賽的心態去做;從平時的練習開始,就當自己登上了賽場一樣去做。這樣做大家就能保持“環境的統一/一貫性”,正式比賽時就不會出現波動,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