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讓孩子專注的方法
努力學習,成績卻無法提高的原因
大腦會不斷遺忘以前的事情
“無論怎樣學習,成績都無法提高”——這與大腦結構有一定的關係,而不是因為孩子努力不足、頭腦不夠聰明或精力不集中。
大腦有一個功能,就是一旦有新信息進入,就會遺忘舊的信息。
想必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曆:本來你想著去隔壁房間做一件事,結果一進屋就忘了自己進去是幹什麽的。
這可能由於是你正想做某件事的時候,中途又想到了別的事情,或者處在做另外一件事情的狀態,因為新信息的輸入,大腦就忘記了最初想做的事情。
大腦就是這樣,一旦有新信息輸入,它就會瞬間作出反應。
當別人問你:“四天前的10點左右你在哪裏?正在做什麽?”你能夠當場就回答出來嗎?你也許會這樣回答:“呃,我沒法一下子想起來。”
如果不是發生那種刻骨銘心、印象深刻的事情,大腦都會不斷地舍棄舊信息。所有進入大腦的信息都會暫時被當作“工作記憶”,不是很重要的信息會在前額葉皮層保存三天之後消失。
總之,大腦會判斷是否需要,當大腦判斷某個信息為“無關輕重的信息”時,就會遵循“自衛本能”,馬上選擇遺忘這些信息。
這樣看來,大腦有這樣的結構:①對新輸入的信息瞬間作出反應;②遺忘那些被大腦判斷為“無關輕重的信息”。
如果不理解大腦的記憶功能,就會造成“無論怎樣學習,成績都無法提高”的結果。
比如,考試時粗心造成失誤較多,或者課後小測驗成績挺好,總結性的大考卻得分不高。這些都與大腦功能有關係。
不能隻停留在“大致理解了” 的層次
要想學習好,需要做什麽呢?
最重要的就是不讓孩子說“基本上做完了”“大致理解了”。
習慣說“基本上做完了”“大致理解了”這些話的孩子,雖然也能跟上學習的進度,但是由於未能深入理解學習內容,所以,當學了新內容以後,之前的內容就忘得一幹二淨了。
孩子趴在課桌上拚命學習,成績卻不見提高,這時父母可以問孩子:“你整理一下昨天學的內容,給我講一講。”這時,他/她可能會不知從何說起。那麽,您的孩子在學習上很有可能習慣停留在“大致理解了”的狀態。
事實上,我也同樣麵臨過這個問題。我在上大學之前,一直都是前一階段學得差不多之後,就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自己還覺得自己挺用功的,可是成績總是提不上去,一直為此很苦惱。後來從事了腦科學研究,才恍然大悟。我當時要是知道這些的話,成績應該可以更好,想想就覺得很遺憾。
“大致理解了”的狀態,是在尚未到達100%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已經懂了。實際上是自己還處在沒有完全理解的狀態下,就開始學習新的知識。因此,學了新內容,忘了舊內容,成績自然不會提高。
“基本上完成了”所關聯的情緒是“這樣就結束了”。報償性神經係統因此判斷,“可以不用再思考了”。這樣做的後果是:還沒結束,大腦就已經喪失了繼續學習的動機,也就無法對所學內容有更透徹的理解。
要想在頭腦中牢記學過的內容,需要堅持專心學到最後,並且努力複習,直到完全記住為止。要養成紮實的學習習慣,先徹底學通上一階段的內容之後,再開始下一階段的學習,還要養成反複思考的習慣。
如何確定對於所學內容是否已經充分理解?大家可以通過“是否理解到可以給別人講的程度了?”“過了三天之後是否還能記住?”這兩個問題來進行評估。
先褒獎則無鬥誌
接下來,有必要講一講關於“褒獎”的問題。這裏所說的“褒獎”指的是讓孩子開心的一些具體的事情,如玩遊戲、看漫畫、看電視等。
努力之後獲得褒獎這件事沒什麽問題,褒獎的本質是“給人注入自主性的基因”。如果先得到褒獎,那麽人的報償性神經係統就不會發揮作用,做事的情緒也會就此鬆懈,這樣一來,人就拿不出幹勁了。所以,父母需要注意褒獎的方式方法。如果觀察一下那些無法集中精力學習的孩子,你會發現他們坐到桌前最先做的是玩遊戲,而不是學習。
經常有人爭論“究竟是先褒獎更能激發鬥誌,還是後褒獎更能激發鬥誌?”這個問題,我從大腦結構來分析,認為應該是後褒獎更能激發人的鬥誌。
如果“絕對禁止遊戲”,那一定會激起孩子的反駁,所以,父母可以先讓孩子堅持好好學習,之後再讓孩子玩遊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不應該是父母決定,而應該巧妙地引導孩子自己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