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夢般的寄宿學校
對勃朗特先生而言,他一年的收入隻有200英鎊,要想以如此微薄的收入教育六個子女,附近的柯文橋女子寄宿學校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這是一所專收神職人員子女的慈善性機構,由威廉·威爾遜牧師創建。
威爾遜牧師是位熱心、善良而富裕的地主,他虔誠獻身於宗教工作。他創辦學校的目的是為神職人員子女提供住宿和教育,每人每年隻收14英鎊,其餘不足的費用全部由慈善機構捐助。
這所學校創立於1824年,校舍是由一所農舍和一個線軸工廠改建而成。當年7月,勃朗特先生將他兩個年紀最大的女兒——11歲的瑪麗亞和9歲的伊麗莎白——送到了這所學校。當時共招收了29名學生,後來學生人數急劇增加。
勃朗特先生在學校裏住了一個晚上,和學生們一起用餐,親身體會了學校的環境。這一年稍晚些時候,他又將另外兩個女兒——夏洛蒂和艾米莉——送到這所學校。
威爾遜牧師在夏洛蒂的印象中顯然不是世人眼中那樣善良熱心的樣子,《簡·愛》一書中的洛伍德孤兒院院長布洛克·赫斯特先生,就是以威爾遜牧師為原型塑造而成。這在蓋斯凱爾夫人的傳記作品——《夏洛蒂·勃朗特的一生》中得到證實。
這種描述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爭論,威爾遜牧師的親屬激烈指責描述的失實。但是,威爾遜牧師留下了一些他為兒童們編寫的雜誌和書籍,在我們今天看來,他所謂的正確教育兒童的觀念完全都是錯誤的。尤其令人感到震驚的是,他所寫的故事,大部分都是描述小孩子臨死前的情形。他的故事中,有位三歲半的小男孩在被問到他願意選擇死亡還是生命時,他回答說:”
“死亡。我喜歡死亡。還有一個頑皮的小孩子,他大聲喊叫、啼哭,上帝收回了給予他的生命,並且將他打入了地獄。
威爾遜牧師故事中的小孩子經常不停地祈禱,而他們的祈禱詞在現代人聽來都十分可怕。他完全不懂人性,因此他不僅認為這種死亡和地獄的可怕故事適合小孩子閱讀,並且認為經常實施處罰是正確的教導方式。
曾有一個小孩子率直地問道:“如果你愛我們,為什麽還要鞭打我們?”結果,威爾遜回答說,鞭打是為了拯救他們的靈魂。
威爾遜還認為,經常提醒年紀較大的女孩子她們應該依賴他人,可以使她們產生正確的謙遜態度。但事實正好相反,以夏洛蒂高傲的個性來說,他的教育方法使她產生了激烈而持久的憎恨心理。
另外,嚴格的學校管理也不適合嬌小纖弱的勃朗特家的小女孩們。她們那時剛剛出過麻疹,百日咳也才痊愈不久,即使是最好的寄宿學校也比不上家裏舒服。
柯文橋的冬季很冷,夏洛蒂在後來的作品中提到,當那些身材高大的女孩聚集在火爐前,擋住了火爐的熱氣,使那些個子較小的女孩得不到溫暖時,寒冷更甚。
每個星期日的早上,女孩們都要上山,前往威爾遜先生的教堂,這是一件苦事。如果趕上下雪,雪片會飄進她們的鞋子裏。她們沒有戴手套,雙手被凍得發疼。好不容易到達教堂,那裏卻沒有暖氣設備,她們不得不濕著腳在那裏待上一整天。
學校的夥食也很差,食材通常不新鮮,烹飪的方法也太過簡單,勃朗特家的女孩們經常吃不下去。結果,沒過多久,瑪麗亞染上了肺病。1825年2月,她被送回家養病,5月就去世了。
這時候,伊麗莎白也患了肺病,在5月底回到家中。勃朗特先生對這種情況有了警惕心,第二天就立即趕到柯文橋,將夏洛蒂和艾米莉帶回豪渥斯。
伊麗莎白在6月中旬去世了。夏洛蒂對這些事情的看法,我們都可以在《簡·愛》一書中看到。勃蘭威爾對長姐瑪麗亞的死感觸很深,他把自己的感想寫進了自己的一些詩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