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特家的孩子們

勃朗特夫婦有著虔誠的宗教信仰,對於教派領袖的理想也很有熱情;兩人都讀過不少書,喜歡閱讀,熟悉當時的世俗潮流;兩人都喜愛文學創作;並且他們住在約克郡,遠離家鄉和親人。這些特點都遺留了一部分給他們的子女,在他們子女的生命中造成了一種特殊的心理氛圍。

勃朗特先生和勃朗特夫人結婚時,還是一位鄉村牧師,他的兩個孩子出生在這一時期。其中長女瑪麗亞生於1813年,次女伊麗莎白生於

1815年。這之後,勃朗特先生被調到西北方的一個教區。

勃朗特一家在這裏結交了許多好朋友,當然這期間,勃朗特家那些後來舉世聞名的孩子們都出生了。夏洛蒂生於1816年,佩特裏克·勃蘭威爾(勃朗特家唯一的兒子)生於1817年,艾米莉生於1818年,安妮生於1820年。

1820年,勃朗特先生被任命為豪渥斯地區的牧師,於是他們一家人繼續向西北方遷移。到達豪渥斯地區之後,很不幸,年輕的勃朗特太太在1821年秋天因病去世。

勃朗特先生在這之後曾有過兩次再婚的企圖,一次是向豪渥斯的一位夫人求婚,一次是向他以前的愛人求婚,但兩次都沒有成功。

勃朗特夫人的姐姐——伊麗莎白·勃蘭威爾——在瑪莉亞生病期間來到豪渥斯。瑪莉亞過世之後,她同意留在豪渥斯照料牧師公館的家務,並照顧她妹妹的這些沒有母親的可憐的孩子們。從那時候起,勃朗特一家就一直住在豪渥斯。

伊麗莎白·勃蘭威爾是個個性溫和、聰明、學識淵博、言談適度的女人,但她卻沒有她妹妹的愛心及溫情。她把教會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也把孩子們教養得很好,但從勃朗特一家留下的幾百封信件中來看,沒有人提到她和藹可親。

孩子們尊重她的決定,很聽她的話;他們喊她“姨媽”;他們不會對她的假發卷、絲質衣服以及長筒木鞋加以嘲笑;但他們並不愛她。他們非常不願意聽到她把豪渥斯拿來和她的家鄉相比而把豪渥斯貶得一文不值。

伊麗莎白·勃蘭威爾確實不喜歡豪渥斯。豪渥斯的氣候陰沉,多風多雨;相比之下,她的故鄉則更為溫暖、幹燥。

那裏到處都是高大的棕櫚樹,整日陽光普照,大海蔚藍無比。

在那裏,伊麗莎白·勃蘭威爾有許多誌同道合的朋友,他們經常有飲茶會或其他形式的社交訪問活動,而豪渥斯卻缺乏所有一切。

豪渥斯位於一座山脈的支脈出口處,據某些權威人士說,豪渥斯這個地名是從撒克遜語演進而來,意思是“高原田地”。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這個地名實際是古代北歐語,代表了一個高地與河流。

似乎後麵這種說法比較可信,因為豪渥斯整個地區確實是從山腳延伸到一處狹長的高地,山腳的河穀處也確實是有兩條河流。

離豪渥斯很近的地方有一個鄉鎮,距河穀有四英裏。另一個方向上有一條泥土路,路的盡頭是一座橋,過了橋之後是一個小鎮,這兒已經離豪渥斯有八英裏遠了。接著沿小鎮附近的山穀再往前七英裏處是一個規模更大的鎮子。現在看來,這幾個小鎮之間的距離並不是很遠,但這之間的山路並不好走。山路不但坡度很陡,多風多雨的惡劣氣候更增加了行走的難度。

在勃朗特一家生活的那個時代,豪渥斯地區還沒有鐵路,沒有高速路,也沒有國道。如果有人想離開村子,就隻有靠步行,當然,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也可以騎馬,或是雇一輛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