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籬下的孤兒

毛姆的伯父亨利住在英國肯特郡的海濱小鎮惠斯特堡, 這個小鎮離著名的坎特伯雷大教堂 6 英裏。亨利在一個教區裏任牧師。惠斯特堡是個階級意識很濃的小鎮,而此地的牧師是有一定地位且受人尊敬的職位。亨利與德籍妻子蘇菲的 房子在小鎮的另一頭,與港口相對,他們在當地已經住了 13 年,兩人都已年過 50,卻膝下無子。他們住的房子寬大舒適, 有花園、馬廐,還有仆人和爬滿屋牆的常青藤。伯母蘇菲出 身德國紐倫堡一位富商人家,很以自己高貴的出身為傲。

因為帶毛姆來英國的保姆曾一直在毛姆家工作,為了不 讓毛姆勾起巴黎的回憶,亨利第二天就把保姆給打發走了。 現在毛姆與他美好童年的唯一聯係完全被切斷,此後,他便 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長達 7 年(其中大部分的時間,是 在坎特伯雷的學校裏度過的,假日才回到伯父家)。

當時的惠斯特堡是個繁榮的小鎮,這裏是舉世聞名的牡 蠣出產地,港口的業務鼎盛,能容納 300 艘雙桅的帆船,有 大大小小的采蠔船 190 艘,還有一艘艘的運煤船在此卸煤。 小毛姆常在港口四處逛來逛去,一逛就是好幾個鍾頭,他看 著工作的人們穿著肮髒的汗衫背負著一袋袋的煤沿著綿長曲 折的街道趕往海邊。他還喜歡聽鎮上的人說話,有時會到狹 長的海濱,尋找扁平的石頭玩打水漂。夏天,他還在冰涼的 英吉利海峽裏遊泳。

這一時期的英國還是燒煤取暖,用瓦斯燈照明,自行車 在這裏剛剛興起,浴室在當時還是一種鮮新玩意兒,富豪大 亨可以開著頂篷敞開的小轎車在街道穿行,中產階級則乘坐四輪馬車。星期天,伯父會租用一輛雙輪馬車,帶著毛姆去教堂主持早晨的禮拜儀式。每天早上,伯父會步行到漁市,花一先令買十幾隻牡蠣或大蝦回來當午餐。 住在海濱勝地,空氣清淨,飲食也好,而且家中沒有別的孩子同他爭奪伯父伯母的愛,這樣的生活應該算是愜意的, 可是毛姆卻覺得生活得很愁苦。他很不喜歡伯父亨利,在他 的作品《人生的枷鎖》和《尋歡作樂》中,毛姆把他的缺點 逐一列了出來。從這兩部作品來看,伯父亨利真可稱得上是 英國小說裏最卑鄙的教士了——他長相不好,腦袋已經禿頂, 卻留著長發來掩飾;他的侄兒腳部有傷殘,他卻為了省些車 馬錢,要這個可憐的殘疾人自己由車站步行來他的宅邸;他 家大廳裏的爐子連他的太太感冒時也不許使用,隻有在他自 己感冒時才可以生火;他的收入不夠他帶著太太去國外度假, 因此他就自己一個人去;太太去世時,他要求人們在她墓前 獻的花要多於鄰居牧師的太太;教會委員討論墓碑事宜時, 他又支支吾吾地不想花錢。他是個齷齪的偽君子,心胸狹窄 而且古怪刻薄。

此外還有一些小細節顯示了這個牧師的鄙吝和懶惰。毛 姆的哥哥也認為他們這個伯父心胸狹窄,沒有多少頭腦。毛 姆在筆記裏記著些伯父的“名言警句”:“隻有能夠給予你好 處的人,才能與他來往。”亨利的杯子裏總有威士忌酒,可 平時他卻把酒櫥看得緊緊的。他不允許毛姆在星期天看書, 而毛姆卻偏偏愛書如命,他在 12 歲時已經讀過了很多小說和詩歌了。

事實上伯父亨利並非如毛姆作品中描述得那樣糟糕,他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擔起了父親的職責,一時無法適應也是 在所難免的,而且事實上亨利也作了很多讓步,當毛姆提出 想要一部腳踏車時,他也掏錢為侄子買了一輛。但不管伯父 伯母如何疼愛毛姆,也無法取代父母親在他心中的地位。失 去雙親的毛姆總是悶悶不樂。

鬱鬱寡歡的毛姆隻能從書本裏尋求慰藉,這一時期他讀 了些像《天方夜譚》和《愛麗絲夢遊仙境》之類的書。他能 有這些書可讀,還得感謝伯父。因為亨利也是個嗜書如命的 人,時常會從坎特伯雷帶一些書籍回來。

亨利並不是像毛姆筆下描繪的那麽懶。當亨利初來惠斯 特堡時,這裏的教堂已經廢棄多年,經過他的徹底重建,教 堂於 1886 年重新啟用,並且,亨利還請來了坎特伯雷大主 教來主持儀式。此外,他也不可能是個徹頭徹尾的守財奴。

1892 年,他的妻子蘇菲與他在國外度假時離世,這也是他 沒有扔下妻子獨自去旅行的最好說明。雖然他的確為妻子墓 碑的修葺費用猶豫不決,最終擱置,但後來他也為了紀念自 己的妻子而向教堂捐了一座大理石的布道壇。直到最後,毛 姆自己都懷疑,那些記在本子裏的伯父說過的那些話,會不 會是一貫愛開玩笑的伯父故意為之呢?

在惠斯特堡,畢竟牧師是很受人尊敬的。1897 年亨利 去世時,鎮上大多數的營業場所都在午後一點鍾就關閉了店門,人們都去參加亨利的葬禮。這些平時善於精打細算的生意人寧可放著生意不做都要對這位已故的牧師表示追思之情,足以證明亨利生前的為人和聲望。可見毛姆書中的伯父, 隻是一個藝術形象而已。

1884 年,毛姆花了一個夏天的時間來熟悉這個新家。 秋天,他被安排到當地的一位醫生家裏去聽課。這時的毛姆 身穿一套短燈籠褲,胸前綴著白色的花邊裝飾,說話的時候 結結巴巴。

1885 年,亨利覺得 11 歲的毛姆應該去坎特伯雷的皇家 學校讀書。由惠斯特堡支線乘火車到那裏要 20 分鍾。毛姆 將從初級班念起,之後再上高級班。 這所學校很鼓勵孩子 們將來從事聖職,而亨利也有意讓侄子按部就班地接受神職 的任命。

1885 年 5 月的一天,威廉隨同伯父到坎特伯雷皇家學 校去見校長,他們在客廳裏等候的時候,毛姆說:“伯父, 告訴他我是個結巴。”

毛姆並不是真的結巴,他隻是一遍遍地重複同一個輔音, 發出像打字機鍵卡住了那樣的聲音,他的口吃是如何引起的, 至今也無法知曉。其實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在小的時候都有口 吃的毛病,可是他們長大後就克服了這種障礙,而毛姆的口 吃卻一直跟著他,直到晚年。

毛姆曾經對一位幫他寫傳記的作家說:“你首先應該知 道一件事,就是我的生活和我的作品與口吃對我造成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因為害怕自己會在打電話和與人談事時結巴,所以他身邊一直都需要一位秘書。

在給《老婦的故事》做序時,毛姆這樣描述同他一樣受 口吃困擾的阿諾德·本內特:人們似乎都能感受到阿諾德的痛苦,他結巴得厲 害,有時看著他掙紮著把話說出來真叫人難受 ! 對他 而言這是一種折磨,而有多少人能真切地體會呢?對 大多數人而言,如呼吸般輕而易舉的事,卻能把他那 緊張的神經撕成碎片。要不是口吃迫使他長期陷入深 度思考狀態,阿諾德很可能永遠都成不了作家。

坎特伯雷皇家學校就建在坎特伯雷大教堂內,低矮的建 築立在大樓塔的陰影中,四周圍繞著蒼翠的老榆樹。坎特伯 雷是肯特郡的都城,因為坎特伯雷大教堂,這兒也成為舉世 聞名的朝聖中心。這座古老的教堂,連鑲嵌的彩色玻璃窗都 曾用於教導人們,毛姆就是要在這所注重傳統與宗教的學校 裏度過四年。這裏的孩子們頭上戴著硬草帽,身上穿著帶有 尖領子的黑製服。

毛姆在《人生的枷鎖》中對坎特伯雷皇家學校的描述十 分精確。一位校長評價說:“他的敘述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 情況,一點兒虛構也沒有,人物與建築就如同被作者用相機 拍下來的一樣真實。”

從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毛姆便因結巴受到同學們無情的嘲笑,他十分痛恨這所學校。對現實的抵觸與對童年的懷念使毛姆常常在夢中回到巴黎的老宅,在那裏與母親相見, 而醒來後,他卻發現母親並不在自己身邊,而自己仍舊躺在 硬邦邦的宿舍**。

學校裏重點學習希臘文和拉丁文,毛姆在這方麵的成 績彌補了在運動方麵的不足。1886 年,他考了全班第一名。

1887 年,在獎學金的資助下,毛姆升入了高級班。第二年, 他又贏得神學、曆史和法文三科的獎項。但同學們並未因為 他成績優異而願意與他交朋友。

毛姆升入高級班的那一年,學校換了位新校長,他叫湯 姆士·費爾德,他學識淵博,在教育上也很開明,他的教學 方式在其他老師看來是違反傳統的,他們甚至將他視為異端。 毛姆卻對他十分敬仰,並多次受到他的關照。

升入了高級班後,毛姆不再像以前那樣受人欺負和嘲弄 了,他把自己偽裝成一隻小刺蝟,卻也因此使自己和同學更 加疏離了,融入他們之中似乎變得更加遙不可及。

1888 年,毛姆去了另一個班,這個班的老師是個性情 暴烈的蘇格蘭粗漢,學生們私底下都叫他“老古董”。在毛 姆剛來這個班的第一天,“老古董”就叫他翻譯一段拉丁文。 雖然毛姆可以在心中把這一段拉丁文念得十分流暢,但是一 看到“老古董”凶巴巴的臉,他就萬分緊張,於是又開始結 巴起來,惹得同學們哄堂大笑。“老古董”誤以為毛姆是在故意惹大家發笑,於是大發雷霆,他憤怒地敲著桌子說:“坐下,你這個笨蛋。真不知道為什麽他們讓你來這個班級。”

毛姆無助地坐了下來。“老古董”把毛姆的名字列上了 黑名冊,這本冊子是用來記錄有不良行為的孩子的。一個孩 子一學期裏如果上了三次黑名冊,便會受到嚴厲的責罰,有 時甚至還會挨打。

那年冬天毛姆剛滿 15 歲,因為患了胸膜炎,他被家人 送到法國裏維埃拉地區(法國南部,意大利北部沿地中海地 區)的一個小鎮去養病。1889 年,他再次回到坎特伯雷皇 家學校後,功課一落千丈,最後,他放棄了希臘文不說,連 原先最出色的數學也一塌糊塗。他向伯父提出想要離開學校, 可是伯父堅決反對,要他繼續上學,以後好進入牛津大學, 然後擔任神職。毛姆明確表示他對進入牛津大學並不感興趣, 更無意將來從事神職。毛姆的執拗讓亨利伯父很頭疼,同時, 亨利又擔心毛姆會像他的母親一樣死於肺病。無奈之下,伯 父隻好給他辦了退學手續,隻要侄子能健康地活著,他想去 哪裏、想做什麽,就隨他吧。就這樣,毛姆永遠地離開了坎 特伯雷皇家學校。

直到 1890 年,毛姆 16 歲了,卻終日無所事事。亨利伯 父建議他到德國去待一年,並安排他住在海德堡的一位教授 家中。在海德堡,和毛姆一起寄宿在教授家中的還有一位法 國學生、一位中國學生和一位在哈佛大學教希臘文的高個子 英格蘭人。

到了這裏,毛姆才徹底從坎特伯雷皇家學校的沉重壓力和回憶中解放出來。在海德堡,人們不知道他的孤兒身世,不知道他在坎特伯雷皇家學校時的窘境,他首次領略到交談 的樂趣,他和這裏的人們無休止地談論藝術和文學,彼此交 換心得和觀點。毛姆感受到了其中的魅力,而這種魅力也時 而在他日後的作品中閃現出光輝。

毛姆和從哈佛大學來的高個子英格蘭人交上了朋友,兩 人常到草木蔥鬱的山裏去散步。後來高個子英格蘭人到柏林 去了,取代他的是一位劍橋大學畢業的英國人,名叫埃林厄 姆·布魯克斯。在布魯克斯的影響下,毛姆的想象力被激發 了出來,同時,布魯克斯還指點毛姆讀了很多有益的書。他 跟隨布魯克斯學習文學,也經常到海德堡大學去聽著名哲學 家叔本華的講課,漸漸地,他開始閱讀起了叔本華的著作。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思想,正好使經曆了父母亡故的毛姆產生 了共鳴,叔本華的哲學理論解除了毛姆對母親的離世所背負 的莫名的罪惡感,毛姆將叔本華的論點作為自己的信條,認 為隻有像藝術家這樣超脫的人,才能將自己從人性的束縛中 解放出來。

在毛姆的眼中,海德堡就意味著新觀念和解放。這裏有 一家戲院,專門演出具有先鋒思想的戲劇,其中包括當時的 大戲劇家易卜生的劇本。當時,易卜生已經移居德國。有一天, 易卜生坐在一家酒店裏,一邊喝著啤酒,一邊眉頭緊蹙地看 著報紙。這一幕被正巧路過的毛姆看見了,他一眼認出了這位舉世矚目的戲劇大師。這次邂逅令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毛姆終生難忘。在毛姆眼中,易卜生是當時最了不起的劇作家,他撕開了傳統的麵紗,將人類的**與自私毫無掩飾地暴露 出來;他勇於對社會宣戰,公開觸及像酗酒、梅毒之類大家 都不願談及的題材。當他的戲劇被搬上舞台的時候,整個歐 洲都為之震驚,他的行為也遭到很多衛道士的反對。除了叔 本華外,易卜生無疑是另一位對毛姆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